算命先生说女儿会大有出息,你怎么将她许给一个游手好闲的无赖?
刘邦,字季,中国古代将老大称为"伯",老二称为"仲",老三称为"叔",老四称为"季",但他上面只有两个哥哥,因此刘邦在家中排行第三。周赧王 五十九年(公元前256年)十一月二十四(12月28日),刘邦出生于沛丰邑(今徐州丰县)中阳里 ,和卢绾( 泗水郡丰邑人。汉朝开国功臣) 同年同月同日生,两家非常要好。幼时和卢绾交好。刘邦长得额头高高隆起,鬓角和胡须很漂亮,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宽厚仁爱,性格十分开朗,平时不拘小节。
刘邦
其父在《史记》、《汉书》中都没有记载名字,仅以太公称之,后被封为太上皇;其母刘媪,被封为昭灵夫人,刘邦起义之前,她就已去世;刘邦的大哥刘伯早亡,追赠为"武哀侯";二哥刘仲也叫刘喜,刘邦称帝后封为代国国王,不过匈奴入侵时,刘喜弃国而逃,刘邦"为骨肉故,不忍致法,废以为郃阳侯"。刘仲有子刘濞,封为吴王,后起兵造反。
刘邦从小就不爱读书,年龄稍长后,也不喜欢下地劳动,他整日游手好闲、聚众喝酒,所以常被父亲训斥,说他不如自己的哥哥会经营,他说:"你这个无赖,不事家产,比你二哥差远了。"日后在统一天下之后,刘邦还拿此事和刘太公 开玩笑:"您看我和二哥刘仲 到底谁创下的基业大?"
大人们都认为刘邦没有大志,不能干活,没有收入。不过刘邦依然我行我素,他的哥哥、嫂子不愿与其同住,刘太公只好分家,把刘邦留在自己身边。但即便如此,刘邦仍未觉悟,总是带着一帮狐朋狗友到哥哥家吃饭。
刘邦和吕雉
一天,他又带了一帮人到大哥家,大嫂一见,马上用勺子猛刮锅底。刘邦听到这个声音,以为饭已吃完,自叹来迟,朋友们也只好识趣地离开。
不一会儿,刘邦来到厨房,无意中发现锅里还有饭菜,顿时明白了大嫂的意思,他不禁怨愤不已,及至后来夺了天下,大肆封赏亲友时,独独不给大哥刘伯的儿子刘信封赏。
据《史记》记载,刘伯的妻子叫"巨嫂",《汉书》则云"丘嫂"。巨,大也,即长嫂;丘,空也,兄亡空有嫂也,也就是指寡居之大嫂。
看到刘邦没有分封刘信,太上皇刘太公很奇怪,便问其原因,刘邦说:"某非敢忘封之也,为其母不长者。"由此可以看出,刘邦对这段往事一直耿耿于怀,认为长嫂没有长者的道德,过了七年,才封刘信为"羹颉侯"。羹是饭菜汤汁,颉则暗指傲慢不驯,讽刺刘信之母吝啬锅中之羹。
不过,刘邦虽然游手好闲,但却仗义疏财,在当地小有名气,快30岁时才当上泗水的亭长(掌管方圆十里内的小官)。
刘邦
刘邦的妻子叫吕雉,其父是个外地来的大财主,《相经》上说他名吕文,字叔平,由于和家乡的人结下冤仇,便搬迁到沛县。
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友,人们听说这个消息后,便纷纷上门拜访,想套套近乎,刘邦听说后也去凑热闹。
当时担任沛县主簿的萧何负责接待客人,由于客人很多,因此他宣布:"凡是礼钱不到一千的人全部到堂下就座。
刘邦身上一分钱也没有,他大摇大摆地走进吕府,对仆人说:"我出贺钱一万!"
吕公一听,赶紧跑出来亲自迎接他。萧何担心刘邦出丑,所以忙不迭地解释道:"刘邦平时爱说大话,少干实事,您别放在心上。"
刘邦和吕雉结婚
吕公见刘邦气宇轩昂,非常喜欢,不仅没生气,反而请他人上席就座。在座的其他宾客都很厌恶、反感刘邦的这种粗鄙无赖举止。
就这样,刘邦白吃了一顿饭,酒足饭饱之后,吕公将他单独留下,提出将女儿许配给他为妻,刘邦年近30,又游手好闲,好人家的姑娘根本不愿意嫁给他,吕公这么一说,他自然是求之不得。
可是吕夫人很不乐意,她说:"算命先生说这个女儿以后会大有出息,你怎么将她许给了一个无赖?"
吕公训斥道:"你们女人就是目光短浅。"
刘邦和吕雉
他不顾夫人的极力反对,硬是把女儿嫁给刘邦,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吕后。吕后名雉,小字娥姁,她比刘邦小15岁,长兄叫吕泽,次兄叫吕释之,妹妹吕须则是樊哙的妻子。她为刘邦生了一儿一女,女儿鲁元公主,史书中没有关于她的记载,儿子刘盈即后来的汉惠帝。
不过,直到临死,刘邦的"无赖"本性始终没有改变。楚汉相争时,他兵败逃走,两个孩子也被冲散,虽然很快就找了回来,但由于楚军紧追不舍,急于逃命的刘邦居然伸出手,要将两个孩子推下车,部将夏侯婴看见,赶紧把孩子抱起来放回车中,如此反复了三次。
刘邦大怒:"眼下我如此危机,难道还要管这两个没用的孩子吗?"
夏侯婴反驳道:"这是您的亲骨肉,怎么能舍弃?"
刘邦
气急败坏的刘邦拔出宝剑,向夏侯婴砍过来,夏侯婴无奈,只好抱着孩子逃跑了。
应该说,刘邦的无赖习性在于他不看重脸面,不愿受道德约束。他平定天下后,年年战乱使国力衰微,急需休养生息,这时北部匈奴经常侵袭,匈奴居无定所,即使赶跑了,转眼又会回来,与其交战空耗人力物力,因此刘邦不怕丢面子,采取了和亲政策。对刘邦来说,无赖习性既让他得到了天下,也使他获得了薄情寡义、心狠手辣的骂名,毁誉参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