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血库告急,有患者急等救命血做手术
福建莆田的宋女士母亲不久前遭遇车祸全身多处骨折,目前正在莆田市第一医院的重症监护室内治疗,手术需要至少1600毫升的备血量,然而目前血库没有足够的血,宋女士开始在网上紧急征集献血者,她焦急地等待"救命血"及时出现。
据多家媒体报道,随着新冠感染者人数的增多、高校学生陆续放假离校、降温及冬季采血"淡季"的到来,多地都遇到了献血者减少、血液中心"血荒"的情况,这将会影响孕产妇、危重症患者抢救 。
为了帮助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冬季,包括上海市血液中心、解放军血站在内的众多采供血机构、医疗机构向爱心人士呼吁:"献血,请不要再等!"
上海市血液中心表示,理解现阶段大家对献血存在的顾虑。当前,每一位血液中心工作人员都严格根据防疫要求,做好防护措施,对献血场所进行严格消毒,同时定时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请各位献血者放心前来献血。
对于有些人担心疫情之下献血后免疫力会降低,深圳市血之缘公益基金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汪健表示,无数学术研究已经表明,献血跟抵抗力没有直接关联 。"国家已经想了很多办法,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安全高效的采供血体系,但是公民认知的提升是需要重视起来的。"
多地血库告急
山东
据新京报报道:12月20日,山东省血液中心再次发出血液库存低位预警,尤其是A型血和O型血,仅能满足临床极危重症患者3天用血量 。记者从济南市泉城广场东侧爱心献血屋了解,12月20日只有5人献血,献血量1600毫升。考虑到用血紧张,部分医院的择期手术暂时未开展。
江苏
12月13日,江苏省血液中心发布倡议书:江苏省血液中心血液库存已跌破最低库存警戒线,呼吁市民积极参与献血。今年12月份献血人次和献血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降了57%和54%。 据介绍,现在A型是3天的临床需求量,B型、O型、 AB型已不足5天的日用量。
江苏连云港:血库库存不足 爱心市民踊跃献血
云南
12月12日,云南昆明血液中心在其公众号发布消息称,血液库存告急,急需爱心献血。云南昆明血液中心表示,昆明市平均每天需要约500人的爱心献血,才能基本满足临床用血需求。当前,平均每天献血人数不足百人,已经危及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血液库存全面告急。
广东珠海
据羊城晚报报道,珠海市无偿献血人数骤减,血液库存持续走低,珠海市无偿献血工作和临床用血保障面临严峻考验。12月13日,珠海市中心血站发布无偿献血倡议书,呼吁市民积极献血。
山西吕梁
山西吕梁市血液库存也持续走低。据吕梁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介绍,临床有大量需要紧急输血和依靠血液维持生命的患者,临床用血一刻也不能停止。但最近一段时间,每天来献血的市民不到往常的三分之一。
江西
据大江新闻报道,当前,江西省无偿献血工作正面临困难,血液库存全面告急,各种血型均十分紧缺。
最后一次核酸或抗原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
为了进一步要求采供血机构严格落实防控措施,保障采供血机构工作人员和无偿献血者安全,确保血液安全平稳供应,12月17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和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卫生局联合下发了《血站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工作指引(第二版)》。
与2021年《血站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工作指引》相比,主要修订了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是根据疫情防控政策调整,新版工作指引删除关于密接者、次密接者以及有中高风险区旅居史者暂缓献血有关内容。
二是提出接种基因重组疫苗与接种灭活疫苗后暂缓献血48小时 。
三是综合国际做法和我国情况,明确感染新冠病毒(重型和危重型除外),最后一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或抗原检测阳性结果7天后可以献血;重型或危重型感染者,康复6个月后可以献血。
四是目前全球尚无新冠病毒通过输血途径传播的报道。为最大程度保障血液安全,在血站普遍实行的献血者回告政策中继续保留关于新冠病毒感染的回告内容,将回告时间缩短为48小时。
12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全国多地 的采血机构了解到,目前献血已不需要查看献血者的核酸阴性证明 ,而此前在部分地区献血是需要查看献血者24小时或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
重庆市血液中心12月初发布《关于优化应急采供血相关工作的通知》,表示参加无偿献血无需再出示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昆明、珠海等多地 采血点的工作人员都表示,目前献血者献血时不需要出示核酸阴性证明,但是需要填写新冠病毒感染相关健康状况征询表 ,确认献血者满足"距离最后一次阳性已超过7天"等条件。
克服"血荒"的深圳样本:
召集曾经献血者再来献血
受到相似因素的影响,广东省深圳市血液中心从12月初开始也遭遇到了短暂的"血荒"威胁,与北京类似,深圳日常医疗用血的80%也来自于街头采血点的采血。
深圳市血液中心社会事务部部长蓝欲晓告诉记者,深圳每天的医疗用血量在24万毫升左右,这就意味着需要全深圳每天有650人进行无偿献血。"红细胞的保存期一般在35天左右,我们血库一般会维持12到15天左右的存量,以应对不时之需。最理想的状态就是每天都有650人左右的献血量,以维持平衡。"
进入12月,深圳血液中心也曾遭遇了献血人数骤减的情况,但是工作人员通过一系列举措缓解了"血荒"的持续。
"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我们召集了那些曾经的献血者,再次回来进行献血 ,这部分市民有过献血经验,所以也更容易被说服。"蓝欲晓说,他们抽调了工作人员,负责给曾经献血的市民打电话、发短信,说明目前面对的情况,呼吁符合条件的献血者能够回来再次献血。另外就是发布消息,进一步宣传,减少大家对此时献血的顾虑。
蓝欲晓表示,从实际效果上看,这次回来再次献血的市民还是比较多的。"这其实和我们平时就比较在意献血者的感受有比较大的关系,如果献血者首次献血的体验比较好,那么他们日后再来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所以我们平时也会仔细去想,如何布置好献血站、如何让献血者体验更好。"
蓝欲晓提到的另一点是献血者的"荣誉感" 。她说,在日常宣传中让献血者感受到无偿献血是一种荣誉,也是一种社会互助。
而当一座城市的血液中心有了比较充实的血液储备,带给市民的也会是满满的安全感。
"几天前一个小伙子遭遇车祸,抢救过程中用了15000毫升血,还有一个产妇产后大出血,抢救的时候光红细胞就用了8000毫升,相当于至少20个人的献血量。这两个患者后来都转危为安了。"蓝欲晓说,如果医生抢救的时候手里无血可用,那很可能就错过了最佳的抢救时机,后果可想而知。
话匣子综合自红星新闻、第一财经、羊城晚报、央视财经、新民晚报
编辑:陈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