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佛教名山之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
鸡足山位于云南大理,又名九曲山、青巅山,为迦叶尊者的道场,佛教三大部派的汇集点,在南传佛教、藏传佛教文化中享有很高的地位。宋僧慈济在此出家修行,佛教开始在鸡足山兴起。鸡足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四、庵院六十五、静室一百七十余所",著名的有金顶寺、传灯寺、太子阁、九莲寺、迦叶殿、石钟寺、寂光寺等。
云南大理鸡足山,迦叶尊者道场,迦叶尊佛旨守衣入定
鸡足山金顶寺美景
大迦叶尊者,佛陀弟子,组织第一次结集
一
迦叶尊者即摩诃迦叶,梵文音译,意为饮光,也称大迦叶,佛陀十弟子之一。大迦叶生于中印度摩羯陀国首都王舍城近郊婆罗门家,家庭拥有比时国王还要多的财富,降生时其母正坐在庭院大毕钵罗树下休息,恰天降天衣,父母为其取名毕钵罗耶那,即树下出生的意思。迦叶聪明善学,喜离群独居,鄙视情欲,后与妙贤结为夫妻,但不同床而眠,相守十二年。后迦叶出家追随佛陀,成为佛最受信的弟子,在建团中,年长的大迦叶尊者和年轻的阿难佗尊者被公认为继承佛陀最适当的人选,尤其是大迦叶尊者,所谓灵山会上正法眼藏付嘱的拈花微笑,就是禅宗最初的典故。
佛陀灭度后的九十日,大迦叶尊者组织僧众结集佛陀住世时所说的经律,其中阿难佗尊者诵经,优波离尊者诵律,再由诸长老将所诵之经律检讨修订成为佛经。事后,大迦叶尊者携带佛陀住世时所穿的袈裟,来到鸡足山,山峰顿时裂开,在山峰的中心呈现出大迦叶尊者的禅座,大迦叶尊者席地而坐,并说道"我会用神通力保护佛陀之袈裟和我之肉体,待五十七亿年的弥勒菩萨降生成佛之时,我再住世,协助弥勒继续救度教化众生"。因故鸡足山被尊为迦叶道场,成为云南佛教中心。
大迦叶尊者像
灵山一会牌坊,正法眼藏付嘱迦叶,拈花微笑禅宗典故
二
云南大理在汉代始纳入中国版图,时为益州郡地,唐代中叶南诏蒙氏自立为南诏国,五代后晋时,段氏继蒙氏之后建立大理国,都皆大理,元时建云南省置大理府。三国时,鸡足山始建小庵,唐时扩建,明清时佛教最为鼎盛。
据文献记载,佛教于唐初即传入大理,其时寺院林立,有妙香佛国之称。开元年间(713~741年)使臣张建成将汉传佛教带入云南,大理佛教形成南传、汉传、藏传佛教皆传的局面。南诏王室敬信佛教,避位为僧的帝王就有七位。咸通年间(859~874年)曾建大寺八百小寺三千,所诵经律一如中国。宋朝僧人慈济在青巅山峻石山出家修行,崇奉佛教,佛教在鸡足山开始兴起。元代相继有僧人源空、普通、本源等先后结茅修行。
明朝佛教在鸡足山大盛,先后有圆庆、净目、周理、无住、洪如、大错、担当等高僧在鸡足山出家修行,明嘉靖至万历年间,鸡足山建有大小寺院数百座,住山僧上千人。清代以后佛教在鸡足山继续发展,先后增修了祝圣寺、楞严塔等寺塔,这时期高僧大德有虚云、自性、洪舒、普行等。
佛陀拈花,迦叶微笑
迦叶尊者
三
鸡足山共有大寺八、小寺三十有四,著名的有金顶寺、传灯寺、迦叶殿等。
金顶寺创建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0年),李元阳建普光殿。明万历后建光明宝塔、观风阁、天长阁。崇祯十年(1637年)建善雨亭,并在四周筑罗城,四方设门楼以供眺望,四观之名由此而来。后黔国公沐天波将昆明东郊鹦鹉山太和宫铜铸金殿迁来天柱峰顶,金顶寺由此而得名。
迦叶殿初名袈裟殿,古碣载,周灵王七年(前565年),牟尼佛出世,其传衣在此,故名袈裟殿。唐天宝年间(742~756年),迎供阿难佗亲雕刻的檀香木迦叶像,遂更名迦叶殿。迦叶殿为三重大殿,一重为弥勒殿,供弥勒佛和四大天王,二重为观音殿,供千手千眼观音,殿内画有灵山会场景壁画,紧靠迦叶殿南侧为祖师殿,内塑释伽牟尼佛塑像,殿壁画释迦及随身弟子十八罗汉画像。
迦叶殿,三重大殿,供奉檀香木迦叶像而改名
迦叶殿内迦叶尊者像
金顶寺
金顶寺
四
鸡足山在南亚东南亚各国享有盛誉,自古以来是中外佛教心仪的圣地,每年佛诞日、佛成道日等都会举行盛大的佛事活动。
朝山节是在每年春节前后一个月,信众都要来鸡足山朝拜,是鸡足山最热闹的时节,朝山之夜,人海鼎沸,彻夜不绝。
2003年,鸡足山被评为国家4A级景区。
鸡足山朝山会
鸡足山朝山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