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两个一线城市同频共振, 这个区亮了! 近日,香港 派数千职员重返口岸,以应对防疫大幅放开、实施"0+0"入境检疫后,预计激增的交通流量。 而人们也注意到:在拥有三个口岸、出入境游客重要集散地的深圳罗湖区 ,12月15日推出"罗湖十条",涵盖十大重点任务,十条具体扶持措施,助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这次深港的同频联动,传递了什么信号? 02
扩大内需拼经济, 这个战略性支柱产业复苏 12月16日刚结束的2022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有两个"热词"被反复提及,一个是增长,一个是内需。2023年是全力拼经济的一年,提升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明年的重中之重。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 。 旅游业为什么被摆在这么重要的位置? 我们看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就会发现,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结构中一大支柱性产业。2012年以来,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10.6%左右,2019年总收入达到6.63万亿,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4.5万亿,占GDP的比重为4.56%左右。这两三年,在疫情的冲击下旅游业出现了较大波动,但"春天"一到,复苏指日可待。 跨城出行的"壁垒"被打破,12月13日,行程卡下线,不再核酸、隔离。 从香港通关来深圳也不用在口岸做核酸,通关恢复了便捷,全程仅需10多分钟。 虽然疫情放开之后,目前这波"倒春寒",没让旅游业复苏的"苗头",呈现明显蹿升,但被压抑了三年之久的"出行热情",必将迎来释放。等"感染峰值"降下来,旅游行复苏就会速换档到"快车道",明年有望"走出"显著的上升曲线。 03
罗湖为什么为旅业"开绿灯" 通关恢复,沉寂许久的旅游业复苏在望,位于深港口岸最多的行政区——罗湖 率先"出牌",推出"罗湖十条",这也是2023-2025年深圳首个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方案。 有哪些重磅措施呢?我们一起来盘点一下! 图源:罗湖发布 最高扶持1000万元,可谓支持力度爆表!那么问题来了,罗湖为什么如此"大手笔"支持旅游业? 我们来看看罗湖发展旅游业有什么基础和优势: 01
"高能"旅客集散 罗湖是深圳"长子",地处深圳中部,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芯枢纽,也是深港互动的"桥头堡" 。深圳7个 深港陆路口岸,罗湖区内独占3个 。罗湖口岸是连接香港和内地的第一口岸,也是两地客流量最大的陆路边境口岸之一。 加上莲塘和文锦渡口岸,每年通关口岸集散于罗湖的人次量过亿 ,一年约800万 次车次往返于深港之间。罗湖的口岸数与通关量均为深圳第一 。 今年年初,罗湖深圳火车站引入赣深高铁,自此罗湖"双高铁"加持。今年10月开通的横贯深圳东西部的地铁14号线,途经的罗湖北站,也是集合了国铁、城轨的一体化交通枢纽。交通赋能,本就是重要的旅游集散地的罗湖,未来中转、集散功能还将更上层楼。 02
"高密"旅业集群 凭借优越的区位,罗湖早已经形成了旅游产业高密集群。截至目前罗湖共有旅行社470余家 ,占全市近40% (全市1218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135家 ,占全市近60% (全市236家)。而且,罗湖大社云集,全市旅行社前30强 中罗湖区占据19席 ,全省百强 旅行社,罗湖区有22家 (全市35家)。 显而易见,罗湖担起了深圳旅游产业的半壁江山,是名副其实的旅行社大区,旅业"总部"。 从营收上,2019年疫情前,罗湖区纳入"四上"库的规上旅行社超过110家,年度实现营收超过150亿元。这还不算对相关餐饮、住宿、购物等消费行业的带动。因此,发展旅游业,就是在"恢复"罗湖繁荣,就是在积极发展服务消费,拉动内需促增长。 03
"高质量"旅游要素齐聚 罗湖发展旅游业的自身素质也十分过硬,作为商贸大区、商业旺区。罗湖齐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旅游要素。熟悉深圳朋友们必然对罗湖不陌生;不了解的咱们"眼见为实",直接上图片吧! 历史与现代在罗湖交汇,自然与商业在罗湖共生,这不仅是罗湖发展旅游业的坚实基础,更是罗湖旅业继续突破、亘久弥新的"可持续发展力"。 04
"高标准"旅游服务护航 今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工作会议中,公布了"2020年度广东省地市、县(市、区)公共文化服务 评价结果",罗湖区在全省122个县(市、区)排名第一。 要知道,这可是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官方权威评比,评价体系涵盖公共文化投入、设施、队伍、供给、社会参与、数字化、群众满意度、安全生产等九大方面41个指标,是反映城市、地区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综合性评估。罗湖能拔得头筹,可见实力非凡。 04
我们将迎来怎样一个新罗湖? 本就独揽深圳旅游业的"半壁江山"的罗湖,此次出台"十条"措施,将对罗湖旅业有什么助推作用?我们一起来梳理下"罗湖十条"的细则,看看罗湖的救市逻辑和野望! 01
湾区旅游集散地 旅游业发展最重要的是什么?人!"罗湖十条"中有三条都是在提升"揽客"能力。 第一"硬件"升级,鼓励建设"口岸旅游集散中心",提升集散能力。 罗湖将按实际建设投入的20%给予旅游企业最高200万元扶持,集散中心正式投入使用后,按年度运营成本的50%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 第二是"软实力"吸引,政府鼓励旅行社策划深港主题精品旅游线路,进一步拓展深港旅游市场。 对于成功开发深港"一程多站"精品旅游线路、香港居民罗湖度假旅游产品,年度接待游客量达到一定规模的旅行社,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 第三是加强"对外交流",罗湖铆足劲要打造"湾区旅游会客厅"。 对于成功打造运营湾区旅游会客厅并长期举办高规格交流活动的旅游企业,将给予最高50万元扶持。此外,国际旅游组织、旅游集团、行业联盟在罗湖设立分支机构,将给予最高20万元扶持。 02
优质旅游企业总部集群地 C端游客的增量,离不开B端旅游企业的发力。"罗湖十条"给了旅业全链条支持,也给了旅游企业蓬勃生长的优渥土壤。 首先是"规模化",引进龙头旅游企业,壮大市场主体。 龙头企业迁入罗湖,按一定标准给予高管团队落户奖励,最高100万元。给予企业租金补贴,在罗湖租赁办公用房3年以上的新落户企业,具备一定规模的,按实际支付租金的30%给予租金补贴,期限3年。 而后是"集群化",支持打造旅游产业园。 罗湖将在南湖、桂园等口岸片区,打造集产、学、研、展、销"五位一体"及技术赋能的智慧化旅游产业园。企业投资建设、入驻园区、运营优秀都可以获得补贴。 在"增量"的基础上,罗湖还着力推动企业"质变"。 支持旅业开拓创新 ,建设产品交易、创新和发布中心,对互联网平台型企业最高给予80万元扶持。鼓励旅游企业创优评级 ,对新评定和复核为省级、市级的4A、5A级还有市20强的旅行社,给予最高40万元奖励。 筑巢引凤,未来罗湖旅业集群基础更大,龙头更高,百舸争流,何愁不兴? 03
旅游消费目的地 发展旅游业的最终目的,自然是扩大内需、发展经济。"罗湖十条"中另外三条,旨在形成旅业与周边产业的互相拉动。 以旅业带消费,联动罗湖主要商圈的景区、酒店、餐饮、商超等消费业态。 对成功开发运营本地特色旅游产品和线路的旅行社,每条线路扶持15万元,最高45万元。 以旅业带工业,支持重点发展珠宝工业旅游。 对文旅企业联动珠宝园区、珠宝企业开发珠宝旅游示范项目并成功运营的,按项目实际投入的20%给予最高200万元补贴;对成功获评工业旅游示范基地的,按评定等级分档给予配套奖励。 以旅业带配套,着力完善罗湖的住宿配套。 鼓励引进高端品牌酒店和特色民宿,给予最高200万元奖励。支持酒店实施升级改造,对投入达到一定规模的,按投入成本的20%,给予最高1000万元扶持。对于与旅行社合作、吸引团队游客在罗湖过夜的酒店,按订房合同总价的20%给予入住补贴,最高100万元。 如此一来,罗湖旅游业就成了串联罗湖景区、餐饮、水会、商超、珠宝、酒店等住宿的消费场景的"金项链"。 新篇将至,"罗湖十条"的发布和后续落地,为广大旅游企业带来重大机遇,也将为罗湖旅游产业带来澎湃动能。此次罗湖不仅打响深圳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枪","罗湖十条"引量增质的系统性、覆盖产业全链条的完备性、协同周边行业的延展性,对全国发展服务消费,扩大文化和旅游消费方面,都有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