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秦始皇一定要推行郡县制?为什么只有秦始皇能推行郡县制?
太阿所指,群雄皆灭!
从公元前230年开始,嬴政拔出手中的太阿剑,用十年时间将齐、楚、赵、魏、韩、燕等六国一一吞并。
公元前221年,一个疆域前所未有广大的帝国矗立在欧亚大陆的东方。
对于春秋战国的纷争而言,已经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
可对于秦汉的帝国时代而言,我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大家好,我是小步。
【楚河汉界系列01】呈上,欢迎关注我主页的系列合集
俗话说:玩力气的比不过玩脑子的,玩脑子的比不过玩标准的。
无论哪一个行业,最牛的人永远是定标准的那一小撮。
为什么秦始皇的历史咖位如此之高?
就因为他是定标准的那个人。一、秦始皇定下的新规矩1、嬴政的新名片
此时的嬴政大约40岁,正是体力和阅历处于最佳均衡点的年纪。
能够在人生的前半段取得如此丰功伟绩,嬴政的内心是充实的。
不过他感觉,"秦王"这个头衔似乎不足以彰显他的功绩。
嬴政表示:我的成就连三皇五帝都比不了,继续叫秦王太寒碜,你们帮我想个新头衔。
于是王绾、李斯这些人绞尽脑汁,想出来个称号【泰皇】。
《史记·秦始皇本纪》:臣等谨与博士议曰:‘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泰皇最贵。’
嬴政听了觉得要改一改,在"三皇五帝"中各取一个字,组成一个新名词---皇帝。
从此以后,"皇帝"就成为了比"王"更高一级的专有名词,印在嬴政的名片之上。
嬴政:我的名片头衔是"皇帝"!
不仅如此,皇帝的自称也要改。
不能叫"我",也不能叫"本王"、"寡人"这些,得叫"朕"!
这是秦始皇的首创。
朕要吃饭!
朕要喝水!
朕要睡午觉!
朕要刷视频!
看完文章记得给朕点关注!
秦始皇: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弄完自己的新名片,嬴政还要为子孙后代操心,于是又把谥号的规矩重新定了一下。2、谥号也要改,从1到10000
在以前吧,君主凉了之后都要给个谥号,比如齐桓公、楚庄王、秦孝公等等。相当于对他的一生做一个评价。
如果这位老哥一辈子表现良好,没有不良记录,那么谥号也会很好,比如"文"、"武"、"庄"这些字,都是好评。
如果一辈子工作表现很差,那就对不起了,"炀"、"哀"、"戾"这些谥号您凑合着用吧~
这就让嬴政很不爽:我的功绩还要后人来评价?不行,规矩要改!
怎么个改法呢?改成这样:
嬴政是第一位皇帝,No.1,于是就叫"始皇";
嬴政的儿子就是No.2,于是就叫"二世";
儿子的儿子就叫"三世";
然后4、5、6、7、8一路顺下去,一直到"万世";
这就很简洁明了!
《史记·秦始皇本纪》: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
小步:必须赞一个!到了"618"、"1111"、"1314"这些数字的时候记得打折优惠哦~
秦始皇:你过来,我保证不打你!
嬴政的设想是好的,可谁能想到秦朝的国祚连个同花顺都没凑齐,二世就没了~
所以这倒霉规矩自然也没人愿意继承,从西汉开始又恢复以前的谥号。3、秦为水德
在秦汉的时候,朝代的更替要讲究一个规矩,那就是《五德终始说》。
简单理解,就是要按照金、木、水、火、土这五德的顺序来进行版本更新。
秦始皇琢磨,周朝是火德,而秦替代了周,那么秦应该是水德。
这就是定基调了哈:秦帝国的属性是水。
金为白,木为青,水为黑,火为红,土为黄。
所以秦朝从上至下都以黑色为尊贵。
秦朝尚黑
我们在很多影视剧中都可以看到,秦国士卒的衣服甲胄是黑色,大臣们的朝服是黑色,车马和旌旗是黑色,甚至连宫殿建筑的外表也是以黑色为基调。
这在中国历史上属于蝎子粑粑独一份。
后面的任何一个朝代,崇尚的颜色都是以明亮的色调为主。
因为这是人类的本能,亮色系更容易让人心情愉快,而黑色造成的感觉更多的是压抑。
小步:我插句嘴,黑色的房子吸热,夏天记得开空调~
秦始皇:来人,把他给我拖出去!!!
定下了这些基本属性之后,接下来就需要制定具体的细节了,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放在了秦始皇的办公桌上:
分封 or 郡县?
二、为什么不能继续分封制?1、分封制的缘由
什么叫分封制?顾名思义,就是天子大哥拿出一块土地给你,并且可以传给你的子孙后代。
分到土地的人,就叫做"诸侯",分为公、候、伯等不同的级别。
这样子把土地分封出去,对天子有什么好处呢?
答案是,省事。
天子可不是白叫的,叫你一声天子,那领地内的吃喝拉撒这些事都要管起来才行啊。
要是管得不好,下面的小弟分分钟换带头大哥你信不信?
叫你一声"天子",你敢答应吗?
可是在古代交通和通信条件的限制下,天子管理的范围是有限的。
方圆三百里之内也许还能够得着,五百里咬咬牙也能坚持,然而一千里之外真的就鞭长莫及了。
万一有个什么事,等消息传过来就要几个月,黄花菜都凉了。到时候事情处理不好,全是天子要背的锅。
怎么破解这个困局?
很简单,把远方的土地分封出去,找个信得过的人来负责。
以周朝为例,西周的都城在关中镐京,离最东边的东海之滨差不多两千里开外,够远的吧?
于是周天子把东边那边土地封给姜子牙,称为齐国,就一下子解决了这个问题。
什么?最近经济不景气,GDP下滑?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失业率上升,就业情况不乐观?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有自然灾害,需要救援?你齐国自己搞定。
最近看世界杯比赛经常会卡?你齐国自己搞定。
总之,土地封给了你齐国,就要自负盈亏,出了什么问题就是齐国国君的锅。
周天子:完美!
这么一看,诸侯们简直就是背锅侠啊?这倒霉差事有人愿意做吗?
有,还很多!
2、趋之若鹜的诸侯们
一个工作岗位是不是热门,最重要的是看需要付出些什么?又能够得到些什么?
简单说,就是要"钱多活少离家近"。
我们来看一看成为诸侯之后需要做什么:
1)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大哥的面子必须要给,大哥的话必须要听)
2)为周天子镇守疆土;(名义上土地的所有权还是周天子的,诸侯只是代为管理)
3)随从作战;(大哥出去干架,小弟必须跟上)
4)纳贡;(小弟要知道孝敬大哥)
5)朝觐述职;(公司年底开会必须要去)
那么诸侯又可以享受哪些权利呢?
1)实际的所有权;(只要不犯大错,周天子也不能轻易收回去)
2)人事任免权;(自己封地的员工自己招聘)
3)财政权;(自己封地的赋税自己说了算)
4)军事权;(诸侯们可以自己招募士卒)
这么一看,做一个诸侯好处还是很多的嘛~
除了面子上要对周天子保持尊重之外,需要付出的其实并不多,而得到的都是实打实的好处。
能够有一块可以世世代代传下去的地盘,在地盘上所有的事情都自己说了算。
虽然要自负盈亏,但怎么看都是利大于弊。
当了诸侯可是威风得很
如此说来,天子和诸侯各取所需,分封制岂不是双赢?
非也,分封制有一个解决不掉的致命问题。 3、分封制的关键隐患1)我小弟的小弟不是我的小弟
分封制说白了,就是【大哥+一群小弟】的运作模式,周天子把自己的小弟派出去各自管理一片地方。
这个小弟,可以是周天子的儿子们,也可以是周王室的宗亲,还可以是有功劳的大臣们。
所以周天子分封的时候,对话是这样的:
姜子牙,齐国这片地方交给你负责;
浩南,铜锣湾以后你就是扛把子;
小步,唐人街那旮旯,不对!你是从哪儿冒出来的?
这是周天子和诸侯之间的对话,但是事情并没有到此结束,诸侯们各自回家之后还得再分。
因为西周的时候社会是分阶层的,最上面是周天子,接着是诸侯,再往下还有大夫、士、平民、奴隶等。
西周等级图
也就是说,姜子牙拿了齐国的房产证回家,并不代表齐国就全都是他的了。他下面还有那么多大夫嗷嗷待哺,等着他把齐国的土地接着往下分封。
对周天子来说,他能管到的也就是诸侯这一层。平时有什么事,周天子可以给齐、晋、秦这些国君打电话。
然而再往下到大夫这一层,对不起,不是好友关系,周天子联系不上了。
各国大夫:我的工资是我老板发,凭啥要听你周天子的?
你看,每一层都只对自己的上一层负责,想要跨层管理?做不到。
这种情况对周天子来说有没有隐患?当然有隐患。
诸侯们的实力膨胀到什么地步?
又招收了多少新的小弟?
各家诸侯在封地谋划了些什么?
这些周天子全都不知道,即使知道了也管不住,岂不是很危险?
很多电视剧里的大哥不就是这么凉的么?
那么这个隐患能不能预防?
可以,但是很难。
2)周天子很难时刻保持最强
为了防止出现上文的尴尬局面,周天子要满足一个条件:
他必须永远都是最强的。
这样子才能压制下面小弟不安分的内心,保证自己永远是带头大哥。
于是在分封的时候,周天子需要把最大的一块土地留给自己,称为" 王畿 "。
这块地方天子亲自管理,所有的税赋上缴天子,所有的士兵对天子负责。
各国诸侯也是一样,分封大夫之后,要留一块土地给自己,保证公室的力量是最强的。
还记得前面写的诸侯的义务吗?
诸侯对周天子的义务是纳贡,而不是纳税。
看上去好像都是交一笔钱给周天子,可性质完全不同。
纳税是制度性的、强制性的,而纳贡却不是。
换句话说,周天子要花钱办事,主要的来源还是自己"王畿"的财政,而没法指望诸侯的纳贡。
一旦"王畿"的基本盘出现问题,周天子没有任何办法来挽回局面。
周天子:还得靠自己啊~
最直观的例子,西周镐京被犬戎攻破,平王东迁,失去了关中平原的基本盘,只剩下洛阳一小块地方。
各位诸侯一看:呦,大哥不复当年之勇了哈。之前的纳贡咱哥几个就不交了哈~
于是就有胆肥的诸侯开始不纳贡,周天子气得干瞪眼。
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
收入减少---实力减弱---诸侯不纳贡---收入更少---实力更弱
整个东周600年,周天子没有任何翻盘的机会。
同样的故事也发生在诸侯身上,"三家分晋"、"田氏代齐",这些都是因为原来的诸侯没能保住最强的实力,被小弟一脚踢了下来。
然而分封制的特性,就注定了带头大哥不可能一直最强,谁还没个闪失的时候?
这就引起了各家诸侯的反思: 今天是我小弟,不代表一辈子都是我小弟 。
于是从战国时代开始,列国纷纷开始尝试郡县制,只是各家实行的程度不同而已。
那么郡县制有什么优势呢? 三、郡县制的优势1、什么叫郡县制
通常理解,郡县制分为三个层级:郡、县、乡里。
郡县制示意图
"郡"是最高一级的行政单位,相当于省,主要负责的职位有三个:
郡守:一把手,负责每个郡的政务,直接向咸阳汇报工作。
郡尉:武力担当,负责每个郡的军事和治安。
郡监:负责监察工作,这个岗位不是每个朝代都有。
"郡"下面就是"县",同样有三个重要职位:
县令/长:超过一万户叫"县令",不到一万户叫"县长"。一把手,负责政务,向郡守汇报。
县尉:负责军事和治安,还要负责征发徭役,工作量相当大。
县丞:县长的助手,负责司法、诉讼这一类的工作。
"县"再往下就是"乡"和"里",已经是接触老百姓的基层单位了。
"乡"这一层的岗位有三老、啬夫和游徼。
三老负责教化,啬夫负责诉讼和收税,游徼负责治安。
这就是秦朝郡县制的基本框架,层级清晰,分工明确。
有朋友会问,"亭长"是个什么职务?汉高祖刘邦当初不是个亭长么?
其实"亭"不能算一个行政概念,而更像是一个治安的概念。
秦朝以十里为一亭,遍布各地,负责一些地方治安啊、抓盗贼啊这些工作。
可见"亭长"这个职务并不高,相当于现在的片警,负责一块区域。
刘邦:不错,我就是亭长!2、郡县制的优势
1)秦始皇有人事任免权
前面说分封制,周天子把诸侯这一层分完,下面的就管不了了。
郡县制可不是这样,郡守是秦始皇任命的,他到了地方上任之后,却没有权力任命下面的县令。
所有县令的任命,必须要秦始皇签字盖章才行。
也就是说,县令只是在工作上需要配合郡守,但是在身份上,县令却不是郡守的小弟,他的老板还是秦始皇。
这就杜绝了分封制管不住下面小弟的问题,所有人的工资都是秦始皇在发,下面人要是不听话,饭碗可能就丢了。
能任免,能考核,就能管住人,秦始皇的威严就这么确立起来了。
2)郡县制的办事效率很高
形象的来看,郡县制像不像一个巨大的树根?
一层一层的根系不断延伸,深深地扎根于百姓的土壤之中,将高高在上的秦始皇和底层的普通百姓联系了起来。
这样做有个好处,就是帮秦始皇建立了一个巨大的数据库,让他对各项KPI数据了如指掌。
比如秦帝国有多少个郡?每个郡有多少个县?每个县有多少户人家?
这个县男丁多少人,女子多少人,老人小孩又有多少人?
这个县有多少亩地,能产多少粮食,能收上来多少税?
这些关键数据秦始皇用excel表一拉,看得清清楚楚。
于是秦始皇决策的时候心里就有数了,能征发多少民夫来修长城,能拿出多少钱来建阿房宫等等。
秦始皇:朕要修长城!
等决策定下来之后,郡县制还能以极高的效率让秦始皇的命令得到执行。
举个例子:
秦始皇说:你南阳郡今年征发5万民夫给我去修长城。
命令从咸阳发出来,送到南阳郡守的手上。
郡守把下面的县令都喊过来开会:我们郡今年的指标5万,各个县分一分。
A县县令分到3000人,回去之后把下面的乡也喊过来开会:我们县今年指标3000,各个乡分一分。
B乡分到200人,跟下面各个里正说:你们每个里出10个人。
然后里正就挨家挨户去登记。
于是,5万人,齐活!
这样的办事效率足以让周天子泪流满面。 四、只有秦始皇才能拍板的决策
站在秦始皇的角度,压根儿不可能同意继续实施分封制。
秦国从山洼洼里走出来,苦苦奋斗几百年,就是为了扫平各国。现在好容易完事了,你让秦国再把土地分出去,那这几百年忙了个啥?
可要做出这个决定并不容易,因为"郡县制"对秦始皇有利,对宗室、文臣、武将这些群体都不利。
人都是自私的,谁不想有个一亩三分地,自己说了算?
如果"郡县制"一搞起来,工作变成合同制了,上下班要打卡考勤了,工作要考核绩效了,绩效不好还要扣奖金了。
换做是你,你选哪个?
于是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大批官员不断向秦始皇制造舆论压力,希望还是能搞"分封制"那一套。
这可不是一两个人这么想,几乎所有的中高层都会动这个心思。这就形成了一股巨大的压力,需要秦始皇面对。
但凡换个人软弱一点,恐怕都不得不作出妥协。
可以参照汉高祖刘邦,由于在楚汉战争中表现不够硬气,依靠了英布、彭越这些外援的力量,所以在西汉初年不得不实行"郡国并行制"。
再参考宋太祖赵匡胤,在"黄袍加身"之后为了取得众人的支持,不得不妥协取消迁都洛阳的计划,将都城定在汴梁。
至于晋武帝司马炎啥的,就别提了。
亲自扫平天下的开国君主尚且如此,后面的继任者想要改变更是难上加难。
刘邦:大家好,我是这一季的男主角
然而秦始皇不存在这些短板。
扫平六国是秦国独立完成的,不存在外援的问题。
所有的作战计划和将领任免都是秦始皇拍板的,不存在依赖谁的问题。
秦始皇花费十年时间,让"六王毕,四海一",这份功绩是前无古人的。
论资历、论功绩、论威望、论话语权,没有人可以超过嬴政。
所以实行"郡县制"的决策,只有秦始皇能做,也必须由秦始皇来做!
《史记·秦始皇本纪》:始皇曰:"天下共苦战鬬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
于是再也不提分封的事,将天下划分为三十六郡,设立郡守和县令。
之后的历朝历代,虽然在细节上会有变化,但整体上都不会超出秦始皇设定的框架。结语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秦始皇开帝业、设郡县的意义可以无限拔高,因为他制定了后来两千年的帝国标准。
然而从秦国老百姓的视角来看,这些事情似乎和他们的生活没有关系,他们关心的是如何让生活富足。
所以秦始皇接下来要做的事,就会直接影响百姓的生活了。
请看下集
我是小步,大名"历史步行街"。
【楚河汉界系列01】
如果觉得不错,记得转发、评论、点赞哦~
田中彰何为明治维新?作者田中彰(19282011)曾先后担任北海道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教授,札幌学院大学教授,北海道大学名誉教授,研究方向为日本近代史。大国主义乎?小国主义乎?以开国为发端,幕末政治运动拉
焚书坑儒并非你想象的那样,秦始皇真是太冤了!今天,我们的主人是公千古一帝秦始皇。说起秦始皇,路人皆知四海一,天下同以及他出了名的暴政,这当然也少不了臭名昭著的焚书坑儒。但始皇真的是禁锢思想暴虐无道的人吗?事实真相是我们所熟知
新旧地名的时代性我生活工作了几十年的地方,地名几十年来多次变化。每次变化都具有强烈的时代感。有的地名变化是政府强制推行的,有些却是民间约定俗成的。解放前,在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宝清县七星泡镇南偏东方向
多彩活动迎接妇女节拼版照片左图为在西安航天智能装备产业基地建设项目工作的女建筑工人王怀丹(3月7日摄)右图为在建设项目现场一间办公室内拍摄写真的王怀丹(3月7日摄)。3月7日,多地举办各种活动,迎接
济源匪事南官庄张德功和蒋村陈立德编者按土匪问题是民国时期河南地区最重要的社会问题之一。相对来说,在1938年豫西北沦陷之前匪患并不严重。之后由于地方政府的撤离,豫西北成为各路势力较量和博弈的舞台,特别是1941年
女皇武则天为成功上位,到底有多狠,你们绝对想象不到!武则天作为一代女皇,她的诸多英明之举不能不为世人所敬仰。但是成功的一面,也有极其残忍的铁血手腕。武则天剧照女皇武则天是个狠辣无比喜怒无常的角色,无论是上位过程中,还是在巩固权位期间
海带常吃护肝降火俗话说,春养肝,夏养心,秋养肺,冬养肾,因为中医一般认为人体器官对应自然界的四季,应该根据不同的季节来养护器官,所以想要身体健健康康,最好是顺应节气进行养生。而肝脏最爱的食物,莫过
OpticoFiber在波多黎各推出当地首个XGSPON光网据commsupdate网站3月7日报道,OpticoFiber宣布在波多黎各推出当地首个XGSPON光网服务。该公司表示XGSPON被认为是下一代光纤技术,支持高达10Gbps的
互联网告别激进三年疫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也改变了行业的趋势。三年大疫,让一路疾驰的科技互联网急踩刹车,减速换挡,很多企业从高歌猛进到黯然失色,甚至是伤感落幕。活着的公司也都纷纷砍一刀。2022年
3天集齐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NS!这是家什么机构?3月1日3日,华大集团参与的3个研究成果连续3天发表在了自然(Nature)科学(Science)和细胞(Cell),瞬间集齐国际顶级学术期刊CNS!这是对科研人员付出的认可,更是
能切的器官都切了,只想活下去90后女孩拼命抗癌,却遭人质疑如果这是你生命中最后一天,你会怎么度过?面对这个人生终极问题,有人说会当然把钱全花了,满世界旅游,死也死个痛快。但这对于患癌的夏晓桐来说,却选择了站在死神对面,正面对峙。晓桐是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