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街地名故事青龙街
老记忆
老记忆
从古到今,小街的乡村集市就很多,东兔西龙北匡南阿中小街,东有兔街,西有青龙街,北有匡郎街,南面有阿古龙街,中间有小街农贸市场。
位于小街西边本纳克的青龙街,古时是嵩明到寻甸途经本纳克的必经大道。本纳克村委会的小铺和大铺,明清时期就是交通线上的驿站,历史悠久,积淀深厚。
老旱烟
老旱烟
青龙街在创建之前,古时的青龙街在今腰子塘边一带,迤东各县商旅往来要道,靠近山区,匪患猖獗。清咸丰、同治年间,因"兵戈扰攘,盗贼倍加蜂起,四野骚扰,民不安居"。官府曾晓谕,民间如拿获盗匪,八脚各村可就地焚烧,致该地成为"烧人场"。光绪年间,明令禁止,但仍时有命案。
后来,汉人村绅党张开春、地主张德龙等恐受连累,将此地区义送附近河祐村、清水塘、白子村、本纳克、新村、墩子村等八角各村设立街场,共同管理。
清光绪29年(1903年)立合同后,杨云华等议定设立"青龙街",逢寅、申(即属虎、猴)日为街期,建铺面作交易人士居住之所。
抗战期间,因修筑羊街机场,各地人士云集,商务日趋繁盛。街子在汉人村,白子村,墩子村,本纳克等八村地界上,东至墩子村首高梗地,南至腰子塘指路碑,西至张富地,北至褡裢坡。因重建房舍问题和日昇乡公所觊觎街捐引起讼案,经县府判断,街场收捐所得由八脚各村平均分配办学,并刻碑永纪。
解放后,嵩明到寻甸的213国道修通,70年代木材交易兴盛,主要是寻甸木材来此出售。1983年土地下放到户后,青龙街地点迁到本纳克村。
黄心大白菜
青龙街有几个特色。一是本纳克的三处麻栗园,麻栗园里坟墓多,白天进去都觉阴森,后来麻栗树砍伐太多。现在每逢周四赶集日,上年纪的山歌爱好者蹲坐在青龙街麻栗园的坟地里,支起音响,拿起话筒,热火朝天的对山歌,是一道亮丽的风景。二是青龙街的特产,老旱烟和黄牙白菜较为有名。本纳克种植的老旱烟,用油枯作肥,价格低品质好,旱烟味较香醇,古时的本纳旱烟远销缅甸,越南,曾经卖老旱烟的就是一条街。黄牙白菜大的有5-10公斤,卖相好口感佳,入口即化,又甜又香,后来绝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