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道风物# 2022创意农业学术季 创意农业学·乡村振兴微课堂 2035全球农业展望创意农业:新业态激发城乡消费新活力 支持休闲露营经济发展,设置更多休闲露营点,完善配套设施,策划主题活动,开展乡村旅游季、车尾箱创意集市、精品线路体验等系列活动,推出亲子、康养、研学等旅游产品,支持婚庆旅游、邮轮旅游等新型业态, 广州市举办"花城阳光温暖生活季"系列文旅活动,由省、市、区三级联动,在广州塔、广州长隆、华南国家植物园、广州文化馆新馆、广州粤剧院新址等广州文旅地标策划举办新年音乐会、跨年电音节、户外音乐季等十大主题文旅活动,推出"电竞+美食""电竞+酒店""电竞+数字艺术"等消费场景,以文艺新气象助力广州百业复兴,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行业恢复发展。 12月,全国多地举办多种形式的文化旅游消费季活动,助力消费复苏。 在重庆,第七届重庆文化旅游惠民消费季(冬季)的启动仪式系列活动于12月22日-24日在九龙坡区外滩广场举行,将组织150余家优质商家围绕文创、非遗、美酒、美食、文艺生活体验等主题打造为期三天的文旅惠民集市,包含"多彩非遗"物集区、"烟火重庆"美食区、"演艺新空间"展示区、"九龙潮趣"集市区、"与你箱遇"后备箱集市区。本届消费季还将特意在巫山县举办三峡文旅专场活动,深度植入三峡之光·情境夜游、三峡里·竹枝村开村仪式、三峡柑橘巫山恋橙开园节、巫山首届冰雪旅游节等,特别是将举办"文旅赋能乡村振兴——巫山下庄乡村文化旅游现场会",探索文旅消费赋能乡村振兴新路径。 12月17日,2022无锡"太湖购物节"冬日消费季活动在南长街清名桥广场启幕,将持续至2023年2月,覆盖冬至、元旦、春节、元宵等重要消费节点,为年末岁初的消费旺季添一把火。"太湖购物节"元宇宙直播间开播、"太湖购物节·百度AI生活节"启动、无锡老字号入驻京东特产馆并推出大礼包、"青山计划"美团·绿色消费示范倡议发布、"锡苏协同—双城消费联盟"签约并入驻美团梁溪品牌馆、总额1000万元的惠民消费券上线开抢。今年以来,"太湖购物节"已先后推出夏日消费季、金秋消费季等多轮主题,举办百场活动、带动千企参与、联动万店让利,成为无锡促进消费的一个品牌活动,有效提振了市场信心,推动了消费加速恢复。冬日消费季期间还将紧扣新消费场景建设、文体旅消费产品开发、优质进口商品供给等元素,推出"E时代生活节""寻味无锡""幸福冬游节""全球新品即刻享"等活动。 上海浦东新区"跨年迎新消费季"将从2022年12月持续至2023年2月,依托元旦、春节等重要节点,以"美好生活,总有新意"为主题,汇聚浦东40余家重点商业企业线上线下约118项商旅文特色活动,如国金中心的"乐享璀璨圣诞王国"、陆家嘴中心跨年电影盛宴、特斯拉"特"有心意限时活动等,打造全域、全渠道迎新消费场景。 激发消费新活力,提振文旅消费,成都独辟蹊径。 研学旅游、网红民宿、露营经济、非遗传承,成都如何利用创意农业潮流,与天府文化相结合,不断地植入新业态和新产品?12月15日至18日,第九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举行。活动期间,金熊猫天府创意设计奖、成都创意设计产业展览会、成都国际创意设计会议三大主体活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陆续精彩呈现。观众们还能在成都全域参与全年100场创意活动,尽享创意设计、创意美学、创意农业的无限乐趣。 成都因美闻名因"锦"而生,秦汉时成都的蜀锦和蜀绣产品已蜚声海内外。三国时期,蜀汉王朝曾设锦官和建立锦官城以保护蜀锦生产,锦官城之称声名远扬。如今的"中国新时尚之都"成都,因其成为中国创意农业第一城而倍受关注。成都,是一座既富有历史文化气息又充满生机活力的魅力之城,优越的自然资源禀赋、雄厚的科研实力、深厚的文化底蕴、浓郁的创新创业氛围,从来就不乏农业创新创业创意的基因,为发展创意农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基础和条件。 进入12月,陆续在成都举办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暨农业合作发展大会·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第十五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第九届成都创意设计周、第十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其中创意农业、美学经济、乡村振兴成为一大亮点。 一个又一个高端活动的成功举办,一个个优秀创意设计人才团队的引入,让成都创意农业、美学经济和消费经济充满新的活力。2021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首次突破2000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4.83%,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0.4%;接待游客2.05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3085亿元。 目前,成都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和国家向西向南开放的前沿,与全球228个国家和地区建立经贸关系,链接全球的地域优势为数字文创产业发展提供了无限可能。随着成都聚焦世界文创名城、旅游名城、赛事名城和国际美食之都、音乐之都、会展之都"三城三都"建设,并在全国率先发布《成都市数字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一众推动数字文创产业发展的载体平台相继问世,吸引着来自本地乃至全国甚至全球的目光。成都首店数量稳居第一梯队,近四年首店数量总数为2094家,居全国第三。2022年共计引入434家。2021年,北京、成都首店经济增长幅度居全国一二位,涨幅分别为172%和108%。 第八届四川农业博览会与成都国际都市现代农业博览会、2022(第二届)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大会、第十五届创意农业发展论坛举行期间,共有国内外近2000家企业、上万个品牌集中亮相,产销对接、采购贸易成果丰硕。展会期间,成都市牵头举办10余场论坛活动,签约了一批重大农业农村项目,发布了一批投资机会清单,是一届拉动投资、促进发展、影响广泛的农业盛会。 展会上,绿色种植新品种、智能农机关键技术与装备、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技术等备受瞩目。成都市重点展示了成都现代都市农业发展成果、乡村振兴典范以及成都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天府源"、天府新区"鹿溪荟"、金堂"田岭涧"等10多个本土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特色农产品品牌和产品广受采购经销商欢迎。 线下专业展,线上消费展,本届农博会双线互动呈现新场景。线下面向国内20余个行业商协会、100余家餐饮企业、40余家知名品牌商超、10余家国内知名电商企业定向邀约采购经销商到展会现场参观、洽谈;线上展览平台入驻1110家企业,全时段展示推介、线上交易、在线洽谈。会期还开展20余场直播活动,吸引市民线上逛农博、云上购好物,直播总观看量达5270余万人次,互动点赞量100余万人次,创意农业成为农博会消费"顶流"。《创意农业学》作者、"成都市温江区岷江村新村民"章继刚表示,成都创意农业发展前后经历了四个阶段—— 农家乐兴起。1986年,诞生于成都郫都区友爱镇农科村的农家乐,成为全国农家乐的发源地,带动了一三产业互动相融发展的大潮。一大批环境宜人、乡土气息浓厚的新型旅游点,创造了一种基于乡村生态的消费场景和业态。在温江区岷江村,近年来积极探索乡村旅游经济和创意农业花田美学经济,通过发展农家乐、民宿、露营基地、乡村书院等项目,培育新乡村、新场景、新农人、新生活,已经成为成都市抓党建促集体经济发展典型案例。 乡村规划师招募。从2010年起,成都在全国率先建立乡村规划师制度,每年面向社会招募乡村规划师,对乡村生态、景观和产业进行规划,提高设计建设水平,塑造乡村特色风貌 。12年来,成都招募了近500名乡村规划师,对乡村振兴、城乡融合及公园城市建设发展起到了突出作用,特别是加快传播创意农业美学理念,塑造了一批乡村规划建设示范点位,形成了有效的乡村规划管理模式,助推了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现代化。 社区美空间营造。作为立足社区范畴,提供普适审美体验,深度黏合社会价值、生活价值与美学价值的空间场景,2020年由成都市在全国范围内首次提出,是成都深化社区发展治理、落实幸福美好生活十大工程部署、打造全国基层治理标杆城市的又一创新举措。作为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消费体验、情感交流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社区美学运用场景,它既是居民生活高黏性的公共空间,又是社区故事表达的重要窗口。2021年5月,成都公布了首批社区美空间,成都画院、桃蹊书院、彭州市葛仙山镇熙玉村梨花读·乡村图书馆、大邑安仁的南岸美村乡村生态博物馆等十个重新设计、营造的社区美空间亮相。社区美空间是展示社区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产业特色的平台,不仅是网红打卡地,更是新经济场景,也是融入美学元素,集艺术表达、文化展示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美学运用场景,乡村美空间营造也纳入了其中。"美好社区·美美与共","十四五"期间,成都计划营造3039个社区美空间,将为社区带来创意活力,提升社区空间的美学体验。 田园农博业亮相。今年农民丰收节期间,位于新津的中国天府农博园精彩亮相,这是全球首个农博创意中心。稻田画、24节气岛、农博岛、瑞雪、智慧农业等多个农创项目问世,令与会者赞叹。章继刚认为,以观光为主的单一产品结构,难以满足游客多元化、特色化、品质化、时尚化乡村旅游需求,难以适应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形势需要。中国天府农博园整个主展馆是亚洲最大木结构项目,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木结构建筑之一;场馆按照"功能复合、前展后街"理念进行设计,复合了乡村生活、旅游消费、创新创业等多元场景,既是农博会展中心,又是农博审美体验中心,田园农博产业拓展和升级了创意农业的外延和内涵。在成都,新经济和创意农业已然成为最热的经济名词。打造最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城市和最适宜生活的优美城市,成都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鲜明地扛起了"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营造世界级乡村优雅生活目的地"的大旗。"创意农业的核心,就是美学经济。这4个成都率先进行的创新创意探索,是成都对全国乃至全球创意农业的贡献。"章继刚说。 当前成都正大力推进产业"建圈强链",都市现代农业生态圈作为成都着力打造的12个生态圈之一,聚力做实优质粮油、生猪畜禽、绿色蔬菜、特色水果4大保障性产业,做优现代种业、数字农业、智能装备、冷链物流、休闲农业、农业博览6大引领性产业,加快构建"4+6"都市农业产业体系。大美乡村的生态优势让乡村价值得以重估,催生新场景、新业态和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中国创意农业第一城成都,以"美丽四川·宜居乡村"建设为抓手,全域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大于94%,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有效治理率达92.3%,截至2022年9月,全市已保护修复利用川西林盘1005个,打造形成了168个高品质精品林盘。 2021年,成都市西部片区获批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构建"农业+商贸""农业+文创""农业+旅游""农业+康体"等多种融合新模式,全市"三农"工作开始启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新探索。根据《成都市"十四五"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到2025年,成都农业农村现代化取得实质性进展。现代农业科技支撑显著增强,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3%以上;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更加有力,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225万吨左右,生猪出栏量350万头左右;实现"美丽四川·宜居乡村"省级标准全覆盖,新建美丽宜居村庄500个、美丽庭院150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到1.8:1以内,夯实城乡共同富裕基础。到2035年,高水平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居民美好生活高标准实现,乡村社会治理有效、和谐有序、充满活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融合,农民全面发展与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在全国率先健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城乡发展均等化水平处于全国先进行列。(创意农业网公号杨亿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