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不少人都关注家庭消毒问题 其中,一项消毒用品在网上热销 蓝光消毒喷雾枪 一按消毒枪的按钮 就能喷出雾状酒精 并宣称可以辅助安全消毒的蓝光 不少网友都表示已购置 还有网友表示 蓝光消毒枪最近都涨价了 这样的产品真的有效吗? 会不会有什么安全隐患? 来看看消防部门怎么说 ▼ 消防部门提醒: 照射出的蓝光并不是紫外线 谨慎选购此类物品 对此,北京市通州区消防救援支队新闻宣传科副科长祁兴龙提醒广大市民,要谨慎选购此类物品。 他表示,一方面,当酒精喷出后,每一颗雾化的酒精都在充分接触氧气,冬天天干物燥,羽绒服、化纤材质、毛料材质的衣服在摩擦过程中容易产生静电,当出现热源、火星,很容易点燃酒精起火。 "另一方面,我们做实验买来的两款所谓的‘紫外线灯酒精消毒枪’,照射出的蓝光并不是紫外线,因此蓝光的消杀能力也要打个问号。"祁兴龙说。 此外,从消防安全的角度看,相较于喷雾酒精,更建议用酒精擦拭物品表面,或使用酒精凝胶,将酒精控制在小范围内,火灾隐患会小很多。 祁兴龙说,酒精不适合大面积泼洒杀毒,一方面存在安全隐患,另一方面也比较浪费。如果需要大面积泼洒消毒,可以使用84或其他消毒药剂。 祁兴龙提醒广大市民,没必要跟风大量囤酒精。酒精是易燃品,存放时也要多加注意,要放在避光、温度相对较低、通风的环境中。 " "很多家庭没有专门存放酒精的区域,更多的是找个犄角旮旯随便一堆,还有人将酒精放在暖气片旁、厨房或吃电火锅的餐桌边,这些都是不建议的。"祁兴龙说。 目前在网上 酒精、84消毒液、次氯酸消毒液等 各类消毒剂五花八门 选择和使用消毒产品有什么讲究? 其中有哪些要点需要注意?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三种常用消毒剂要分清 1
清洁为主、消毒为辅 预防性消毒是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播常采取的手段之一。不过,家庭清洁消毒应遵循"清洁为主、消毒为辅"的原则。 对于室内空气,可采取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半小时; 对于家中物品,优先使用加热煮沸、阳光暴晒等物理方法消毒,或按需使用适合的消毒剂对地面、物品等擦(拖)拭或浸泡消毒; 外卖、快递包裹等物品要采用无接触式收货,在注意手卫生的情况下一般无需消毒,若怀疑有污染,可使用消毒剂对外包装及物品表面进行消毒。 2
这些"网红"使用不当易受伤 对于社交平台上走红的蓝光纳米消毒喷雾枪和紫外线杀菌灯,我们该怎么看? 蓝光纳米消毒喷雾枪: 功能被夸大了,其蓝光只具有照明功能,而没有消毒作用。注意,酒精和84消毒剂经喷雾枪雾化后,容易被人体吸入,会对口、鼻甚至肺部黏膜造成伤害。 紫外线杀菌灯: 会对人体的眼睛和皮肤造成损伤,严重者可出现急性光敏性损害。因此,不主张在家庭中使用紫外线杀菌灯消毒。 3
了解三种常用消毒剂 目前比较常见的消毒剂有84消毒液、75%酒精、次氯酸消毒液等,它们的适用场景不完全相同。 84消毒剂: 适用场景较多,可用于桌椅等物体表面(擦拭)、地面(喷洒、拖拭)、抹布(浸泡)等消毒。 使用注意事项也较多—— 84消毒剂等含氯消毒剂不能和其他清洁剂混合使用,否则会产生氯气,危害身体健康; 84消毒剂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喷洒不当,会对人体呼吸道和皮肤等造成一定的伤害,尽量采用擦拭消毒; 84消毒剂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配制适合的浓度,以免对健康造成危害。 75%酒精: 一般适用于手部、皮肤,以及手机、钥匙、平板电脑等小件物品的表面消毒,可擦拭1-2遍。 需要注意的是,酒精不可大面积喷洒,容易引发燃烧等事故。另外,酒精过敏者请慎用。 次氯酸消毒液: 其安全性比较高,对人体和环境毒性和危险较低,可用于手、物品消毒。不过,由于其浓度相对较低,对于比较脏的环境和物品不能完全起到消毒作用,也不能用于浸泡消毒。 需要提醒的是,我国目前尚未出台次氯酸消毒剂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仅有团体标准,因而市面上所销售的次氯酸消毒产品质量参差不齐。选购时,可前往全国消毒产品网上备案信息服务平台(https://credit.jdzx.net.cn/xdcp/loginPage.do)查询,购买有备案登记的正规产品。 图源:上海市疾控中心 消毒方式要正确 防疫才能更安全 这些你都记住了吗? 赶紧转发告诉更多的人吧 来源:新华社、上海市疾控中心 责任编辑:杨阳 监审:穆好强 阿甘哥荐读 关于BQ.1等毒株、婴儿发热、疫苗有效期……权威回应→ 感染新冠后味觉、嗅觉丧失?或与它有关→ 重要!甘肃卫健委发布最新《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