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和要点:智能手机容易把沿海地区的人困在信息茧房,使人变得偏执固执,如何自拔。 1. 跨地区生活的朋友们,在近十年可能会有一种体验。就是在线下生活和网上论坛里面,不少长期在先进地区生活的人受到过去刻板印象干扰,对热点地区的变迁不敏感,甚至从思想上不接受,不相信。这会导致在新变化中被赶超,或者失去新的机会。智能手机加剧了这种现象。国内外都一样,不是特定人的反应。 2. 国内长期生活在北上广深这种发达地区的普通人有这种现象。国外的典型是美国。国内各省份的中心城市也有同样现象。港台过去十年这方面也很严重。 3. 最开始以为这是个体现象,后来知道了这是一种规律,大多数人都遵循这个规律跳不出来。 4. 避免成为信息茧房奴隶的几点建议。 一、信息茧房的危害是什么 1. 信息茧房,大意是长期被同类信息包围,接触不到多样化信息,人的思想就固化不易改变,对新变化迟钝甚至对抗,最终导致被时代抛弃。 2. 近些年进入了智能手机时代,信息更加集中在习惯的领域。因为智能手机太人性化,推荐信息原则是猜你喜欢,不感兴趣的就不推荐。 3. 智能手机推送信息是有地区倾向的,就是你在哪个地方生活,就集中推送这个地区的信息。 4. 想想历史上的昏君是怎么来的。只挑喜欢的听,只做喜欢的事,身边只留喜欢的人。时间长了就脱离实际,昏招百出走向衰落。 二、为什么强调近十年呢。 因为近十年是地区颠覆性变化的十年,也是智能互联网垄断信息来源的十年。加重传统发达地区的信息茧房效应。 以广东珠三角地区为例来分析沿海地区的信息茧房效应。 广州 1. 从改革开放开始,东部沿海地区就是国内经济龙头,几十年了,和其他地区之间的领先优势扩大。 2. 长期生活在珠三角的人,习惯作为国内明星地区被全国关注。因为珠三角是改革开放的热点,经济增长和基础建设在改革开放前三十年遥遥领先内陆地区,也是热点新闻的来源之一,多种产业的集中地,过去辉煌,前景良好。 3. 生活中不要说关注西部地区,就连粤西都不用关注,反正全国人民都在关注珠三角,开门迎客广纳财路就行。 4. 虽然有国家西部开发政策,但是西部开发是个渐进长远大工程,周期很长的,没有出现颠覆性变化。 5. 一切从十年前发生变化:2013年中国内陆开发加速。各种超大型工程在内陆兴起,各种新兴产业在内陆兴起,各路先驱资本加速进入内陆地区,颠覆性变化已经开始。这种变化在生活中,珠三角的普通人是感受不到的,信息茧房效应就加重了。 三、很多人有个误解,认为内陆地区的后续发展会是东南沿海的翻版,包括一些专家也在不断发表这类论点。 雁阵 在东南沿海承接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产业转移后,由于财富增加成本上升,低成本的内陆地区接力承接产业转移。这和当年日本设想的东亚发展雁行模式思维是一样的。日本的设想是产业转移到东亚四小龙,然后中国大陆接力转移。但是后来中国的发展没有按照日本的剧本进行,而是有自己的剧本。 这其中有一部分是对的。确实有些产业是在从沿海内迁,比如电子产业。 但是内陆地区发展也有自己的剧本,不是简单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首先大量依赖海运的产业没法内迁,内陆地区也不会重点发展依靠海运的传统轻工产业和大量进口原材料半成品的产业。同时内陆地区具有一些沿海没有的优势,在发展初期力度不大,不为大家所知,等萌芽长成树苗的时候,才发现一场新的颠覆性大戏开始了。 贡嘎山 贡嘎山 四、浙闽粤三省的发展有共同性,就是以民营经济,轻工业,外向型为主,缺乏内生型硬核产业。 1. 由于这三个省加上广西长期处于军事风险前沿,所以国家在产业布局上,直接关系国家安全的产业都不在这里。 2. 三个省都靠海,总面积小,山区面积大,平原少,只能优先发展沿海线状点状区域,依靠海洋优势发展海洋开放型的经济和产业模式。很快有效土地就不够用了。继续保持产业扩展已经有物理障碍和成本问题。所以近些年开始产业升级。 3. 这三个省还缺持续发展所需的资源。几十年来,财富高速积累的背后是全国资源的默默支持。矿产、电力、人员等等涌向珠三角。 广东 广东 五、当产业升级后,广东发展遇到新难题。 产业升级后没有持续发展的优势,过去的先发优势遇到后起之秀的后发优势。 先看看广东的新兴产业明星企业,华为,比亚迪,大疆。 1. 以比亚迪为首的电动汽车产业群已经大规模投资到四川做增量。跟资源和土地相关的产业注定要去内陆做增量。电动汽车产业需要大量的稀有金属和低成本电力,四川同时具备这两项优势。 2. 华为过去飞速发展几十年后,威胁到欧美根本利益,美国打压华为,然后华为马上发展放缓,让出大量市场。也突然让大家明白,沿海的开放型优势产业很脆弱。在没有解决核心环节的时候,没有可持续性。 3. 大疆无人机产量大全球大卖,大疆大量使用欧美零件,产品没有高端机和军用机,欧美真正想打压的中国高端无人机的龙头另有其主,是能威胁到欧美的,因为具备自主全产业链,自己掌握全部核心技术和生产,欧美无法制裁,这些高端无人机产业根基都在内陆。 察打一体无人机 大型侦查无人机 六、内陆地区有自己的优势产业和后发优势。 以陕西为例。内陆地区的开发不会重演沿海地区两头在外的模式,而是根基在内,全向开放的模式。 西安 西安 1. 陕西拥有大量保卫国家安全的产业,这些产业已经到了创造财富的时候。 2. 陕西既是中国地理中心,又有矿。 3. 当中国进入全面开放阶段,新疆回归开放门户地位,陕西就回归中心地位。汉唐时期关中地区就是全国中心。 4. 中国航空航天的产业密集带有5个,陕西是航空航天产业综合能力最强的省,北京是产业的神经中枢,江苏上海是部分产业集中地。东北是中国航空航天产业的发源地和产业根基,西南三省是重要生产中心和后起之秀。甘肃山西湖南湖北江西等省也有一部分航空产业。 5. 过去由于长期保密,加上产业创造财富的能力弱,产值规模小,公众了解少。随着产业升级,这些军工硬核产业开始创造财富,进入良性大循环,关联产业更是大规模发展。一个军工龙头企业能带动多个民用高科技产业。 6. 全世界具有航空产业全产业链的国家只有三个。中美俄。俄国还在衰落中,高端无人机和高端战斗机在未来会合二为一,俄国已经落后,只剩下中美相争。所以无人机龙头产业肯定是在现有航空产业基础上进行发展,不会在产业空白地带突然出现。另外航空航天产业不依赖海运,需要巨大土地空间,又直接关系国家安全,所以内陆地区才有优势。有个例外,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专门发射大型运载火箭的,因为大火箭最后总装和使用那一段需要海运。体积太大陆运不方便。 七、改革开放,开放不等于沿海开放。 1. 几十年来,大家习以为常的开放实际主要是向欧美韩日澳的开放,物理上朝东,也就是向海洋开放。所以才有沿海地区的飞跃发展。 2. 当国家进入全面开放的时候,面朝俄蒙,中亚,中南半岛,东北亚,南亚,西亚都需要开放。这些方向都是面向大陆开放,沿海无优势。 3. 珠三角包括长三角跟陕西四川甘肃相比,在面向俄蒙,中亚,南亚,西亚这些直接跟中国接壤的国家开放的时候,无优势。 4. 有人会说。这些国家大部分是穷国,加起来产值也不高。过去确实如此,但是未来在变化。大陆型经济的崛起已经在进行中,这些国家的人口和资源远超海洋国家,而且向欧洲的开放已经增加陆地通道,比从海上进行更有优势。在中国的推动下,这些大陆国家的整合已经在进行中,未来增量是大陆型经济大于海洋经济,欧洲和中国通过陆上通道经贸增量会大于海洋。日本、澳洲、美洲、东南亚岛国等会作为海洋开放的继续,亚欧非大陆的大部分国家都会陆续加入陆上通道。南部非洲可以海陆并举。 5. 在面向陆地开放的时候,成渝,昆明,西安,兰州,乌鲁木齐,拉萨,林芝,日喀则,喀什,格尔木,若羌等是关键节点会得到发展,其中喀什,格尔木,若羌,是沿海地区的人很不熟悉的名字。这些地区正在成为新的发展热点。就像当年沿海开放初期一样。 6. 所以国家在新疆、川、藏、青海、甘肃大规模建设铁路,连接这些国家和中国内地,迎接这个趋势。 七、这些都不是突然出现的。很多年前就开始了。只是不为大众熟知而已。就像雨后春笋突然高速生长之前,已经在地下默默扎根了几年。 八、内陆的后发优势。 1. 珠三角的基础建设,发展早建设早,已经出现老化和短时间无法改变的情况。内陆新热点城市基础建设,城市规划,产业规划在避免珠三角的教训,加上这些热点城市具有一些内生型硬核产业,具备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2. 内陆地区地盘大。那些大面积的高山荒漠地带,也都各有用途。成渝地区成为中国未来发展第四极,原因很多,有一个是土地承接力原因,四川盆地是丘陵为主平原为辅的地形,随着大量产业进入,这些丘陵很快变成平原。 四川盆地大面积丘陵地带 3. 西部开放的国际整合潜力大于东部沿海。中国在巴基斯坦的巨量投资已经进行了20年,已经产生了良性循环和连锁反应。并吸引乌兹别克,吉尔吉斯,阿富汗,伊朗,卡塔尔,阿联酋,沙特等国的靠拢。这些国家在地理上是紧密聚在一起的,已经不同程度加入中国一路一带计划,在和中国经济进行整合后,其优势是欧韩日不能相比的。 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中国经济的地区热点一直是在轮换的。比如东北地区现在被人以讹传讹说落后,可是东北地区是中国工业化的发源地,中国成规模的工业尤其是重工业集群,都是发源于东北,然后再扩展到其他地区的。没有这些重工业做基础哪来的沿海轻工业集群。现在沿海高速发展了几十年,已经轮到西南和西北变热了。国家1984年确定的优先发展沿海地区,然后先富带动后富的政策已经在实现,只是实现的方式跟想象有差异。不是线性平推,而是新热点地区跳跃式发展最终共同富裕。 这才是东北重工业 谁说东北只有二人转 谁说东北没工业 十、信息茧房效应在内陆地区没沿海那么严重。因为沿海是信息焦点。如果住在珠三角,手机上的推送信息就会集中在珠三角。内陆地区的人,平时不得不关注沿海地区信息。因为就算自己不主动,也会被大量推送沿海热点地区的信息。如果内陆地区出现新热点,这些地区的人在信息上反而有后发优势。 十一、怎么样破除信息茧房的压制。 我们以经济话题来说,有以下建议: 1. 强化地球仪的作用,学会立体思维。家里常备地图和地球仪,两个同时使用。每当看新闻的时候,就在地图和地球仪上去找对应的点。只有在地球仪上,才会看到新疆是千年陆上枢纽,终会回归本位。 2. 手机看信息的时候,不要偷懒光看推送,更多使用主动搜索功能。不要被智能手机蒙蔽,兼听则明。 3. 包容不同见解,不要秒拒,先搞懂内容再判断。如果采取秒拒态度,就陷入信息茧房的陷进不能自拔。就像本文探讨的地缘变化,很多人是不同意的,类似网文下面正反评论都有。 4. 发达地区的人面对不发达地区,保持客观,避免傲慢与偏见遮住眼睛。 5.强化基础科学对冲快餐知识、碎片知识带来的思维狭隘,避免被智能手机形成的信息茧房培养成偏执狂。经济问题要多学历史、地理方面的系列深度知识,不能只看快餐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