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顿饭挨得近,死亡风险高!新研究两餐间隔别少于4。5小时
工作日忙碌,周末睡懒觉"回血",早饭来不及,晚饭不按时,两餐合一起……已经成为很多人的常态。
一两次或许身体并没有不良感觉,但长此以往,却可能影响寿命。近日,美国《营养与营养学学会杂志》刊登的一项研究提醒,两餐间隔时间小于4.5小时,死亡风险会升高。
《生命时报》结合新研究并采访专家,告诉你吃饭时间对健康的影响,并总结一日三餐该怎么安排。
受访专家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 金晖
两餐挨得近,死亡风险高
美国爱荷华大学、田纳西大学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健康和营养检查调查"数据库中选取了24011名40岁及以上的参与者,收集了他们的进餐频率、间隔时间、禁食等一系列数据,并随访了15年。
其中,1116人每天只吃一餐,6315人每天吃两餐,13626人每天吃三餐,其余人每天吃四餐或更多。
结果1
就餐时间间隔与死亡率相关
每天吃三餐的人群中,与每餐间隔在4.6~5.5小时的人相比,间隔低于4.5小时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增加17%,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了22%。
结果2
一日三餐少吃哪顿都不行
与每天吃三餐的参与者相比,吃一餐、两餐的人,全因死亡风险分别增加了30%和7%,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增加83%和10%。具体来看:不吃早餐,全因死亡风险可增加11%,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增加40%;不吃午餐,两种死亡风险分别增加12%、15%;不吃晚餐,分别增加16%、19%。
研究人员认为,每天少吃一餐,意味着机体无法获得充足的营养,随后常有一次能量负荷较大的进食,甚至可能是暴饮暴食,加重了糖代谢调节的负担,长期如此便会引发健康问题。
一日三餐时间怎么安排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医师金晖表示,一日三餐是最符合胰岛工作节律以及胃肠排空时间的就餐频率。
代谢健康
两餐间隔时间短,意味着机体近乎处于"持续进食状态"中,需不间断地分泌胰岛素调整血糖状态,可造成胰岛素敏感性受损,进而导致后续的代谢问题,这或许可解释两餐间隔时间与死亡率之间的关联。
肠胃健康
胃肠排空通常需要4~5小时,如果两餐间隔时间太短,上一餐还没完全消化,下一餐又来了,胃肠始终在不间断地消化食物,易发生消化不良,甚至胃溃疡、胃糜烂等问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提炼的"膳食平衡准则"中,较2016版新增了"规律进餐,足量饮水"这一项,可见规律进餐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建议 早餐在6:30~8:30,午餐以11:30~13:30为宜,晚餐宜在18:00~20:00之间 ,且用餐的时间最好不少于20分钟。
金晖建议,两餐间隔以5~6小时为宜。米、面等碳水化合物的消化时间较短,蛋白质、脂肪等所需消化时间较长,所以每餐的饮食结构也会影响用餐时间。
比如不少国人早餐只吃一碗稀饭、一个包子,碳水多、蛋白质少,饿得也快,自然会缩短与下一餐的时间间隔。
不能按时吃饭怎么办
很多人因为加班、上夜班或者其他原因,不能按时吃饭,此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尽可能地减少伤害。
"丰盛大餐"早点吃
早餐最好吃得丰盛一些,可以参考:淀粉类主食+优质蛋白质+新鲜果蔬+一小份坚果。
如果平时起床较晚,早上来不及吃得丰富,午餐可以吃得丰盛一些。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一天中有聚餐或饭局,尽量把相对较丰盛的这一餐安排在下午3点之前,比如中午。最好别把大餐留到晚上。
两餐之间"加个餐"
如果在两餐之间饿了,或者上一顿没有吃好吃饱,也不必一味忍耐。
可在不增加全天总热量摄入的基础上,喝杯无糖酸奶、吃点水果或一小把坚果垫垫肚子,只要不影响正常三餐就可以。
晚饭可以少吃点
晚餐最好能在6点半之前解决。但很多人的晚餐时间在19:00后,甚至更晚,且餐后运动量少,需适当控制主食的量。
需要提醒的是,晚饭吃得越晚,吃的量就应该越少。如果中午吃了大餐,晚餐吃点清粥配小菜也可以。
食物种类上要优先选择白天吃得少的,烹调上最好能清淡少油,不要选择煎炸食品。
上夜班要补充营养
常上夜班的人,晚餐时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的食物,包括叶酸、烟碱酸、维生素B6、维生素B12等,它们有助保护神经组织细胞,对安定神经、舒缓焦虑也有助益。
适当多补充些含维生素A较多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等,蔬菜、黄豆、蕃茄、胡萝卜、红辣椒含有较多胡萝卜素,也可在体内转化为维生素A。
晚餐后或上夜班时,不要吃太多甜食,高糖虽有高热量,刚开始让人兴奋,却会消耗B族维生素,导致反效果,也容易引起肥胖问题。
选择健康的夜宵
如果没有必要,尽量不要熬夜,不给自己留有吃夜宵的时间,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晚上实在忍不住时,选择吃高纤维、高蛋白或全谷食物;以填饱肚子为目的,可以选择全麦面包、香蕉、杏仁、牛奶等。不要吃高油高盐高脂以及刺激性较强、容易产气的食物。▲
本期编辑:王晓晴
版权声明:本文为《生命时报》原创,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3D打印心脏与真心无异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工程师团队开发出一种程序,可3D打印患者柔软而灵活的心脏复制品,并可控制其泵送动作,以模仿患者的泵血能力。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帮助医生根据患者特定的心脏形态和功能定
Python神经网络学习大乐透第23021期数据分析因为周一要去海外出差,这两天忙着办理一些手续,因此采用模型运算的时长和数量本期都是用了最小量,因此准确率上应该会有所下降。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来进行参考或者杀号。下期将采用正常数
重磅利好!金融17条如何影响房地产业?近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起草了关于金融支持住房租赁市场发展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主要围绕住房租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向,以商业可持续为基本前提,重点支持自持物业的专业化规模化住房租赁企
石家庄市鹿泉区抢抓黄金期争创开门红近日,走进石家庄市鹿泉区普兴电子项目建设现场,一幅紧张有序的施工景象映在眼帘。开年即决战,起步即冲刺。连日来,鹿泉区各重点项目犹如春雨惊雷万物复苏,迎来了开工复工的热潮。各大项目现
加快打造智造重镇重庆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年内建设10个智能工厂培育10个5G全连接工厂新增1万家中小企业触网上云用数赋智记者从重庆市经信委了解到,重庆近日启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旨在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制造业企业赋能,力
天使投资人获得近180倍回报,启明鼎晖看好的公司要上市了文丨鲁智高来源丨投中网近日,深圳市优必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优必选)申请在港上市。号称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从2019年开始便准备在A股上市,不过最后以终止辅导结束。截至202
海大集团未来两三年生猪扩产主要靠轻资产模式新京报讯(首席记者郭铁)2月27日,海大集团发布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显示,目前海大集团对养猪有信心,养殖能力不断提升,养殖成本取得进步。近两三年内不会加大对生猪业务固定资产的投资,
好消息!中国芯4nm封装产品量产出货,新能源汽车也新品频出不知不觉之间,风向已然发生了改变!包括美国日本法国德国和西班牙在内的多国媒体,纷纷注意到中国高新科技正迎来新一轮爆发!美国华盛顿邮报曾刊文称,中国人在诸多领域走在了世界前列,太阳能
辛巴辛有志荣获2021中国慈善企业家排行榜单相信熟悉直播的人都对辛巴辛有志不陌生。直播电商企业辛选集团的创始人辛巴,不仅在直播电商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公益慈善方面也是硕果累累,受到了社会内外的一致好评,比如2021年,辛
瞭望C919突显中国产业链升级C919一飞冲天标志着我国商用飞机产业走通了三条路自主设计研制路适航验证路和市场开拓路目前C919的全球订单已达1035架,国内广阔的大市场为国产飞机产业化规模化系列化发展提供了有
美国老牌投资机构推出新的亚洲信贷指数,降低中国权重据报道,摩根大通(JPMorganChase,JPM。N)将推出一个新的亚洲信用指数,以降低中国的权重,该指数将与其目前的850亿美元亚洲信用指数并存。这是在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升级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