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全民网络的时代,随着商业模式的不断更替,我们会发现,这个时代的产物越来越智能化,几乎把当年所能想象到的、认为只能在虚拟世界里才有的都变成了现实。 在《智能组织》这本书中,让我了解到原来我们此刻就已经和人工智能成为了同事,甚至它还能为了我们的顶头上司。 假如在久的将来,我们所能接触到的所有行业都需要涉及到人工智能,我们又该如何去适应这样的生活呢?它到底是能让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还是能让我们甘于成为它的小弟呢? 本书作者吕诚伦,他是管理学博士、中央党校公共管理专业博士后、高级经济师、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企业合规师。他还先后发表了30篇文章,主持及参与高端智库。 接下来,让大家跟着我节奏打开这本书,了解一下什么叫做智能组织。 01、什么是智能组织,它对现代企业有什么启发 2010年,雷军邀约了13位志同道合的朋友,决定成立一家名叫"小米"的企业。目的是要在当时大品牌林立的手机市场上分一杯羹。 当时,他们心里也没有底,也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支持,毕竟那时的苹果、三星等企业才是这个行业里的老大。 后来在众人的多方努力下,2013年8月,小米公司已经成为了中国第四互联网公司。2014年10月,小米公司已经超越了联想和LG,成为仅次于三星公司和苹果公司的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制造商。 当然,这对于创始人雷军而言,企业的视野不仅于此,而是要拓展到整个互联网行业的生态系统中去。 然而,小米能够取得如今的成功,离不开小米团队的共同努力。他们自掏腰包平均每人投资约130万元人民币,总共投资了7200万元人民币。 因此,对于初创团队而言,是非常有凝聚力的。他们敢想敢干,为了实现自身的价值,积极的投入其中。 小米公司有一个理念:要和员工一起尽可能多的分享收益。他们通过这样的非凡的努力,如今才创造了互联网商业模式的传奇。 作者在书中告诉我们,组织的使命是最大限度激发员工的创造力。员工的创造力是种类组织中最具潜力的要素,因为人的能力是一切社会组织的根本动力。 作者认为创造力变现,需要满足以下几个条件: 1、具有技术上实现的基本条件。 好比人类登月是需要具备技术基础的,而在100年前,因为技术基础等原因,所以他们也没法实现登月计划。 2、受众较为广泛。 互联网时代需要具备变现的创意,也就是说,需要通过创意给更多人带来生活的改变。 3、需要具备创意实现的商业环境。 比如:能够得到资金、政策的扶持;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筛选出风险投资的可行投资方案和项目,同时,也要保证有一定容错率的存在。 综上所述,所谓智能组织,即通过智能化工具、手段、方式来运行和管理的,能够激发创造力、凝聚力和变革力的组织。 02、智能组织特点之一:去中心化 想必大家对微信并不陌生,但你了解过微信的商业特点吗?微信这一商业生态系统,成功的最大优势就在于能够深入而广泛的去中心化。 比如说:在本书中作者给介绍了微信朋友圈的分享、商户线下的二维码推广、微信广告平台等渠道的商业价值。 由于微信的流量入口是向大众开放的,所以微信的用户运营是基于去中心化的原则进行的。 因此任何一个用户都有可能成为微信的巨大流量池,从而产生巨大的虹吸效应。也就是说,一旦把所有的个人聚集在了一起,他们产生的效益是不可估量的。 这就好比徽商团队,他们有的成为了微信团队里的生产者、有的成为了微信团队里的引导者、还有的成为了微信团队里的运营者。 然而对于微信公众号而言,其运营包含了自媒体内容、商家购物和第三方应用等内容,涉及到的领域是非常广泛的。 它们和用户形成了微信生态系统,能够为自媒体带来巨大的流量,第三方商家平台又能为微信和自媒体带来收益,而用户也获得了内容和商品的服务。 作者认为,去中心化不仅是一个过程,还是一个结果。智能组织主要特点之一就是去中心化。 用户和商家在微信平台去中心化的设计中得到了数据的沉淀,使流量最终转化成为各方的收益。 03、智能组织特点之二:组织赋能 京东作为国内知名的电商,从零售基础设施服务商转型,向广大的合作伙伴提供"零售即服务"的解决方案。 通过强大的渠道资源、物流资源、运营资源这三方面,使合作方实现了跳跃式的发展。而京东在此过程中,也优化了资源利用效率,获得了相关领域用户流量的加持,实现了滚雪球式的发展。 京东之所以能够赋能合作伙伴,是因为其本身在积极赋能。2016年,京东提出了建立授权、赋能、激活的管理主题,其目的是向广大的京东员工赋能。 在优化架构设置、增加运营分析与支持的职能过程中,承担了更多的整合、拓展任务,这样一来,有利于促进各事业部实现更加独立的发展。 为了切实转为以赋能为导向的管理体系,京东从以下四个方向作出努力: 1、机制赋能 重新打造内部结算、数据监测、预警与改进等机制,使事业部之间的沟通和管控更高效。 2、组织赋能 独立的业务部设置有自己的人力资源,各部门所需的人才能够更好地被选拔出来,极为高效地搭建和维系部门人才团队。 3、实践赋能 对于体量较小的业务实行全面托管,由具体的人员独立决策;等业务相对成熟、业务量增长以后,再由公司或事业部接管,然后进行决策方面的帮扶和带动。这样就实现了全链路的闭环管理。 4、专业赋能 打造专家团队,结合统计工具和信息系统做数据分析;然后再通过会议沟通、项目共享等方式统一疏通,这样就现实了对专业资源的充分利用。 作者还在书中指出,在赋能过程中需要考虑团队健全、员工能力达标、共享资源、信息网络、自主创新和组织管理等因素。其作用能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要实现赋能,组织必须注重建立和维系好高效的团队,使得赋能的工作任务得以顺利完成。 2、团队内被赋能的对象本身具有较高的能力素质,能够独立应对可能的突发问题。 3、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能够共享任务目标和数据信息。 4、赋能组织通过互联网、移动电话等通信网络实现实时连接,以保证赋能组织的效率达到最高。 5、赋能组织成员具备工作创新的自主性和积极性,能够推动本职领域内的业务推陈出新,占领创新的制高点。 6、赋能组织的领导者所做的管理工作是寻求满足能力要求的团队成员,对于一些综合性事项进行协调。 总的来说,商业组织是具有共同的生存环境的,它既能够寻求共同的发展机会,也会遭遇到一定程度上变革挑战。 这取决于谁能够掌握组织发展的深层规律,如何运用这个规律去拓展未来。 写在最后 这本书就先介绍到这里,关于智能组织的其他内容就不在这里一一做介绍了。如果你也想了解相关内容,可以考虑看一看这本书,说不定你还能从中得到一些商机的灵感呢。 #丁玥读书##软件企业##智能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