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棵大树的生长,都要依靠阳光和水分的滋养。每个优秀孩子的背后,都会有父母的奋力托举。当我们家庭土壤出现问题?我们又该如何改变呢?今天小编带来了一段我们学员分享,希望能够对大家有帮助。 我一直在摆渡缘家庭教育的群里,看大家互动分享得特别好。我也想把自己的一点心得体会分享给大家。 说起给老公赋能,是在整个孩子出现情况之后。我去做改变的一系列工作里面,赋能是我最难突破的也是最没有信心的。 因为我和我老公分开都是"老好人",大家评价都很好,放在一起呢十几年就和没结婚一样,因为工作也比较忙,所以平时沟通也比较少,两个人都是早出晚归,有时候还有值班情况、单位上的问题,沟通就更少了 。 说实话结婚对于我来说没有什么改变, 我和我的老公年龄相差4岁,三观也有点不大相同。他喜欢的我不喜欢,我喜欢的他也是为了迁就我。从来没有一起看过电视,每天就是忙忙碌碌。老人跟我们住一起的,所以孩子也是老人一直帮忙带着。 一直到去年孩子出现问题之后,才开始想这个问题到底出在哪里,作为家长我们能做什么改变呢?那如果我们之前的模式是对的话?孩子也不可能是这样呀。那既然孩子现在出现了这个问题。那一定是我们大人的沟通模式、相处模式是不对的。 所以接下来再跟那个有经验的人去聊、跟(张嘉如)老师去聊。 都发现了一点,感觉老公在家庭里是没有什么存在感的。我的老公在家里也没什么存在感,因为他是家里老小,后面两个姐姐我公公是军人出身性格比较强势,家里事公公说了算。 老公的性格就比较绵软一点,所以根本不会起任何冲突的。 对于老公"你们说的都对、反正不要碍着我就行、不要碍着我吃饭、不要碍着我睡觉就行、"包括对孩子也是一样的。在对孩子的教育上也没什么想法,你们想怎么样都可以。 而我是家里的老大,小时候14岁母亲就去世了。所以从小到大什么事我都是我做主。我就从心里也没觉得家里谁能帮上我。 我的生活模式也就变成了我可以接受的事情我就去做,不能接受的事情我就不做 。所以我也没学会怎么去当一个妈妈,虽然从小我也不缺爱。爸爸很关心我,家里姑姑、姨姨一大家都很关心我。但是来自妈妈这块的我是很缺失的。 所以我不知道如何跟我的孩子沟通、不知道在生活中如何去教孩子、我也不会跟老公或者公公婆婆去沟通。我的生活很简单,在工作中把工作做好,回到家觉得饭好吃就吃不好吃就不吃。对于生活中家人做得对与错我都不说,躲起来。我有好几年的时间到家就回到卧室,客厅我从来也不去。 我们 家的氛围是大家都不去沟通,为了避免矛盾。表面上看起来很和谐,但是内在问题是一直存在的,问题积累越来越多。 经过自己的反思之后确实应该把爸爸的力量带起来。 因为孩子他给我传递的信息就是: "妈妈,我的问题不是学校的问题、也不是我自己的问题、是咱们家庭关系的问题。" 这是孩子一开始在家第一个月的时候就说出来这个问题。我当时很惊讶,我说:"怎么了宝宝,咱们家不好吗?" 孩子: "你们很爱我,但是我感受不到你们的爱,你们到底是爱我什么?我感受不到,我缺乏安全感。" 我步入了第一个阶段,我希望老公可以赶快地转变起来,孩子不是缺安全感吗?缺爱吗?好那你就赶紧给孩子安全感,你赶紧给孩子爱你去给孩子表达。 那么这个时候问题出来了, 在孩子12岁之前,我们是很少有亲子互动的。 虽然每周也会带孩子出去玩,但是心理上的这种沟通、交流、陪伴是少之又少的。 所以老公也不知道跟孩子说什么,他就显得很局促。我俩经常是一块进了孩子的房间孩子一个眼神过来我俩就吓得往后退,就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说。我就开始以泪洗面,这个状态持续了2个月左右。 我发现这样不行, 我得自己先改, 老公好像也挺倔强的,他感觉他自己做得没错,走到今天这一步,肯定是我的问题多一点。 因为我情绪化、我强势。 所以他觉得他没有问题,如果很多事情听他的话肯定就不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啊。 我们两个人就开始互相指责,但是后来也发现指责没用,我就开始先改变自己。在我改变的时候, 我就寻找方法。我要去做哪些工作能够助力到孩子,能够助力到我们家。 然后我就听别人说是: "首先你要去缓和跟老公的关系、跟爷爷奶奶的关系。" 首先缓和老公关系第一步,我不嫌人家打呼噜了。就哪怕是打的声音再响,咬着牙一晚上不睡觉,我也跟老公在一个房间,让孩子在另一个房间睡。我就一晚上一晚上不睡,我也把这个事完成。 因为大家都说这件事情是对的,你要去缓和跟老公的关系。让老公感觉到你这个家庭,这样的排序才是对的。 第二件事, 夸老公,我根本夸不出来 。心理想着满眼都是缺点、又没有力量、执行力又差、(成天都是明天啊、等一会、随后吧)做的很多事情都让我很失望。你说这样的人让我怎么夸呢?我根本就夸不出来。 但是这条路我得走,当面夸不出来,我就开始在纸上编来编去。后来我又在微信上写了删、删了写。总觉得怎么说这个话都别扭。我就觉得简直太违背我的良心了都。怎么能对他说出口呢?(心理想着你根本就不配,你做什么让我去快快你呢?我都还需要你夸呢。) 但是老公纹丝不动。那既然这样, 你不朝我来我就朝你去。 然后我就开始一跺脚一咬牙,我就编了一段发过去了。 我自己还觉得挺感动,我还找人看了还觉得挺不错的。然而我的老公根本没有反应。我又发了第二次,老公还是没有反应。 这时我着急了,我就打电话过去:"你看微信没呢?那看了为什么又不给我回呀?" 老公:" 我觉得我没感觉到你的真心啊 ?我觉得你是把我抬高了有点浮夸,我觉回不回没有什么意义,我看见就行了、可以、挺好的。" 我们结束话题后,我就感觉很不好,像完成任务一样,一点没有成就感。接下来我向他表达了我的一些需求。 我说:" 家里真的到了最困难的时候,我也需要被看到、被支持、被理解,那么我也知道我又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也在改。咱们一起去改变以前的这种模式,去尝试一些新的模式。 " 经过这次沟通之后,老公把我的微信改成了[马上回],把我的电话改成了[马上接]。我觉得这个起码是他的改变也是对自己的要求。 我看到他在意我在意的东西,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他确实是一个很内秀的人。 那我接下来就主动一点,再去把老公潜在的能力给挖掘出来,我就坚定了每天给他写。刚开始我自己写不给他发。我要先过了内心那一关,用欣赏的眼光去看他。 接下来呢我就给他开始发,就有了后面的互动。给我发个小表情啊各种。 形成这个良性循环之后,我就觉得这个事情做起来也没有那么难了。家里关系不知不觉也发生变化了。 以前我的,模式是24小时盯着孩子盯着老公。各种指挥各种遥控啊、你去干个什么、你把什么事情怎么做、就包括老公跟孩子去玩的时候、去互动的时候,我都是提前把这个视频找好,你跟孩子就照着这个抖音上这个视频去玩这个亲子游戏,接下来人家俩人去玩的时候我还不放心,我还去监督啊、是不是玩到位了、是不是给孩子的鼓励到位了,通过改变,其实我自己这个毛病确实不好。这样的亲子互动也大打折扣。 一直到赋能这个阶段,我慢慢练,慢慢写。我觉得赋能一定是一个日积月累坚持的活。 刚开始赋能我简直词穷,我觉得给他赋能写他的优点去夸他简直比我写报告都难。对于写报告我可以洋洋洒洒写一万字。跟他写那么一段,我就不知道该怎么写,刻意去练习。 按照老师给的公式去练习,接下来再进行修改。 因为我知道这个事情既然辨认实践出来是对的。那我就沿着这个对的路去走。赋能练了一段时间之后,也就觉得比较顺口了。昨天晚上薛老师课程里说的那个赋能, 要把缺点去翻转过来然后去赋能。 我觉得我又变成差学生了, 这缺点怎么能翻转变成优点呢?你说他执行力差我怎么去夸他呢?但是听了薛老师讲的那个例子包括讲了一些认知方面的转变。 我大概领悟点了,其实 他的缺点背后的另一面也附带了一个优点 。"比如说老公执行力差,干事情慢慢悠悠。 可是老公稳重也不急急躁躁。"这个就是优点,当我从这个角度去夸得时候,我觉得太有趣了。 竟然可以把一个人眼里的缺点,翻转成你对他的期许。 并且好的一面是基于他有潜在优势的。那么我就觉得这个缺点不是缺点了,只不过是我没有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到人家缺点的另一面,所带来的好的一面。 我就觉得特别开心, 我觉得掌握了一个欣赏人的本领,我就觉得这一天太美好了。 老公有优点我开心,他有缺点我换一个角度看我还是很开心。 接下来我就能 带着欣赏的眼睛去看 ,有了这个认知的转变之后,我就发现跟他去沟通就轻而易举了。好像是我内心主观的认知和情绪改变之后,反而这个事情迎刃而解了。 昨天听完课给老公打电话,说了翻转的这个事情并 肯定了他 ,昨天也主动跟我打电话去聊孩子的事情接下来应该怎么做。我再也不批评了,再不对老公提出要求了。 老公达到60分我很高兴,那我太高兴啦,我给他鼓掌。 而不是以前的那种认知"老公达到60,我就会问你为啥没有达到80分,我告诉过你让你达到80分,怎么没有达到80分呢?" 我没有这样做我改变了, 我在电话里夸他:"我真的没想到,你变得这么快,男的一出马,真的比女的强很多呀。男的带娃、对知识的理解真的太牛了。我努力学了一整还不如老公两三天领悟的到位呢。我这下不愁啦,以后娃的事我就都听你的,你说啥我就干啥。"我觉得我老公可开心了。 回来以后不但主动的给孩子辅导了作业,关键辅导作业的那个状态特别好。给孩子读故事,还去扮演故事中的角色。还跟孩子玩人体抓娃娃,(两个人摆个造型去抓地上的娃娃),孩子玩的特别开心。 我就从一个40岁的人身上, 我竟然第一次体会到这不管大人小孩都需要夸的。 而且就是你夸到他的点上之后,他的那个内动力就非常非常的强。一切事情都朝你需要的那个方向去发展了。 我之前太理性了,一直用大脑去思维。(一直是你应该怎么做、他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经过这段时间上课之后,张老师也多次提 要用心去感受、用身体去感受,而不是用大脑去思维。 我发现这确实的有好处的。 我家孩子的金句可多了。他经常跟我聊天,有时候一聊就是一晚上。我都会第二天去整理出来他说的,真的每每我看到我都可特别感动。 其实在我们这个事件当中,我们每一步的成长,其实都是孩子推动的。 是孩子去引领我们:"爸爸妈妈你们应该怎么做,我感受好。或者你们应该怎么做这个事情能解决。" 我们刚开始质疑,我们怎么对你了?我们怎么就不对了?我们冷静下来,发现孩子说的是对的。 然后我们再去找各种高人帮助我们怎么去改善这种关系,优化我们的这种言行。 我从开始的各种哭闹,各种方法都试过了。最后我折腾的累了、也服服的了。才开始想从自己去改, 不是别人的问题是自己的问题。才开始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其实对比一下群里的妈妈我觉得我个人的力量还是很弱的。我走了很长的弯路 起码去年一年的时间,我这个认知都调整不过来,我心里一直就觉得这家又不是我一个人的家啊。"你是爸爸、你是男人、你应该变啊、我还需要人去疼爱、我还需要人去夸我、我还需要人去看见我的付出呢、那凭啥我就成为那个付出最多的那个人呢?我就不愿意、那你改呀。" 我其实一年的时间,我都是在这种较劲中,然后去折磨自己,去折磨老公。 我现在想想自己太傻了,孩子时不时的出来敲打敲打我。见我情绪上来或者有时候太过分了,孩子说:" 妈你知道吗?你就是被姥爷和爸爸宠坏了惯坏了,你就是咱家的小公主,你觉得什么都得听你的,你什么都是对的啊 。" 我以前我还特委屈,然后现在我去觉察自己的时候,确实是, 内心的小孩的那种力量太大了。 我就不愿意长大,我就特别想回到小时候我童年的特别快乐、特别安静、特别放松的那个时刻。 我不想背负成长中的各种麻烦,我也想当那个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