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必以姐夫钱钟书为择偶标准,终身未嫁,46岁时在睡梦中去世
"向往爱情,但妥协将就的爱情,还不如单身来的飒!",这句话或许是杨绛妹妹杨必一生爱情的真实写照。
在近现代文学圈子里,杨绛是一位当之无愧的大拿级人物。和姐姐杨绛相比,杨必似乎名声不显,然而实事求是地说,杨必同样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大才女。
事业上,她是复旦大学名声显赫的英语老师,翻译过的两部英文作品,在翻译圈子也曾经引起强烈轰动。
在爱情上,她绝不将就的爱情观更是堪称人间清醒。她的婚姻理想对象,一直是如姐夫钱钟书这样风趣、儒雅、博学的能够和她产生爱情共振的伴侣,也许正是这样,她一生未嫁,46岁时因疾病在睡梦中安然去世。杨必的少女时代
杨必比姐姐杨绛小11岁,因为是家中最小,哪怕她童年时代,正处于抗日战争时代,她也得到了良好的教育。
因为母亲怀她时身体不好,因此从小到大,杨必的身体就一直非常虚弱,生病甚至是她短暂生命里的一种常态。
杨必虽然被病魔经常骚扰,但是她天生性格乐观积极向上,良好的教育,以及浓厚的家庭学习氛围,更是让她树立着健康正确的三观。
和姐姐杨绛一样,她在英语上天赋同样堪称上乘,少女时代的杨必,已经成为震旦大学附中的"明星英语老师"。
在她的英语课堂上,从来不会出现教条死板的死记硬背,她更注重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
在杨必的英语课堂上,老师和学生朋友一般的交流是一种基本模式,欢快的教学气氛让学生们总是会投入百分百的兴趣进去。
要知道,在民国时代,这样"接地气"别具一格的英语老师,也许在全国都找不到几个呢?别具一格的翻译
不久,杨必在傅雷的建议和姐夫钱钟书的鼓励指导下,开始了自己的翻译英文作品生涯,当然,翻译只能算是她的一项兼职。
翻译是一项非常枯燥,也是难度系数很大的工作,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翻译学者翻译出来的作品,基本上都是"照本宣科式翻译"。
这样翻译出来的作品就显得非常生硬,缺乏情感,读者读起来就很难真正深入到小说中的世界里。甚至很多学者因为对英语理解上的问题,翻译的作品还会出现和原文意思相差很大的尴尬。
而杨必则不一样,她在翻译过程中,敢于大胆地投入情感去翻译,她将自己对原文作品的独特领悟也放进翻译的"大盒子"里。
杨必翻译的第一部英文作品《剥削世界》就爆火了,很多读者都说,读杨必翻译的作品,感觉就是"原文"作品一般,没有丝毫违和感。身体恶化
1952年,因为在英语教学上有着出色的成绩,因此年仅30周岁的她被调入复旦大学。与此同时,她开始翻译她人生中的第二部作品《名利场》。
因为英语教学工作本身就非常繁忙,因此翻译工作杨必只能在晚上下班进行,而杨必从小身子骨就弱不禁风,这样的通宵熬夜自然让她的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
虽然医生一再告诫她不能在这样拼命工作了,但是杨必骨子里的要强,以及对翻译的热爱,让一直这样高强度地工作下去,在《名利场》翻译工作完成后不久,她就病倒了。并于1968年因为心脏衰竭在睡梦中去世。杨必的爱情观
不得不说,杨必堪称是一个"奇女子",事业上,她是一个妥妥的独立女性,一个有着诸多光彩的大才女,爱情上,她同样堪称人间清醒!。
在杨必身上诸多标签中,除了英语老师和翻译家外,一生未婚同样是她的一张极其醒目的标签。
姐姐杨绛和姐夫钱钟书,就是杨必心目中最完美的神仙眷侣,她的内心世界向往的就是姐姐姐夫这样的完美爱情。
她理想的另一半也是如姐夫钱钟书这样的人,她不在乎对方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地位,她在乎的是博学、风趣,她在乎的是两人之间能够在文学上、在英语上、在翻译上有着共同话题,她在乎的是两个人的悲欢是相通的。
不得不说,钱钟书对杨必来说,是一个特殊的"符号",是她向往的爱情当中的一个"特殊标尺"。
因为杨必一直未婚,再加上她性格欢快随性,所以不但在工作上,她经常和姐姐杨绛姐夫钱钟书在一起讨论各种问题,而且在生活上,她也经常去姐姐家"蹭饭"。
试想一下,这样朝夕相处之下,姐姐姐夫他们这样的神仙爱情,怎能不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她呢?
更何况,杨必本身就是一个新时代知识女性,她接受的教育本身就是那个时代的高等教育,她从事的英语教学和翻译工作,也让她接收到不少来自西方的思想。
这些更新更宽的思想,同样在细无声一般影响着她的爱情观。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将姐夫作为自己的择偶标准,并最终终生未嫁。
在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杨必那是妥妥的女神,家世不错,才情能打,事业有光,追求她的青年才俊不说一个加强排,至少也是为数不少的。
然而她独特的爱情观,加上那些追求者很显然够不到姐夫钱钟书这样的标准,再加上杨必特殊的家庭包容氛围也支持着她,这也造成了她在爱情之路不走寻常路。
当然,不少人也指出,杨必之所以一生未嫁,除了她的择偶标准的确太高以外,还在于她的身体状况不理想。
从小到大,杨必就是体弱多病,连杨绛都在自己书中说过,杨必的一生是被她那破烂身体拖垮的。
相比于姐姐杨绛,杨必没有姐姐那么多的光环,但是从才情来说,从她独特的爱情观来说,她同样是一个奇女子。
她虽然仅仅留下两部翻译作品,却让她在英语翻译圈永远留下一段传奇。她那不对世俗低头的独特爱情观,更是让世人记住了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