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学习时母慈子孝,一辅导就鸡飞狗跳。你家里也常常是这样吗? 作为家长的我们,是否很郁闷:现在学习条件这么好,为什么孩子却对学习没有兴趣? 难道都是孩子的错吗?美国著名的聋盲女作家海伦· 凯勒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里,详细记录了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经历。 不妨我们一起来看看, 这个又聋又盲又哑的孩子,为什么却那么热爱学习,并且取得了正常人都难以企及的成就?相比之下,我们的教育缺少了什么呢? 01 旺盛的求知欲和兴趣是教育的基础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告诉我们:"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海伦凯勒一岁半的时候,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失去了全部的听觉和视觉。所谓十聋九哑,因为听不到,也因此无法说话。 这是一种多么糟糕的状态呢?意味着从1岁半到88岁去世这漫长的80多年的岁月里,她的世界里只有无边的黑暗和永恒的寂静,看不到日月的更迭,也听不到蝉鸣和水流;看不到亲人们充满爱意的眼神,更听不到美妙的音乐和爱的呼唤。她对世界的感知只能靠残存的味觉和触觉。 幼年的海伦凯勒 可是, 她却始终保持着对世界旺盛的求知欲和与人沟通的强烈渴望。这得益于她的老师莎莉文小姐科学的教育方法和耐心细致的教学手段。 海伦凯勒在著作《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回忆她的学习经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她都没有受到什么正规教育。即使是在最认真学习的时候,也像是在玩,而不是在做什么严肃的事情。 莎莉文老师每次都会用美妙的故事或者诗歌丰富教学内容。只要碰到让她高兴或者感兴趣的内容,老师就会跟她反复探讨,就好像她自己也是小女孩一般。许多孩子所痛恨和害怕的语法、算数和词语解释,如今在海伦凯勒看来都是最珍贵的回忆。 年轻的海伦凯勒 所以,当莎莉文老师把花园里水管中的水缓缓流到她的手上,她感受到 一股清凉流过指缝漏下去时,她终于懂得了语言的神秘,知道了"水"(water)是什么。这个词唤醒了她对学习单词的强烈兴趣。 海伦凯勒描述她当时的感受:"这个词唤醒了我的灵魂,给了我希望、喜悦和自由!在前进的路上当然还会有障碍,但是我迟早都会跨越它们。" 海伦凯勒和莎莉文老师 这就是旺盛的求知欲和兴趣的重要性,也是教育的基础。 那么,对比我们的孩子,在学习过程中,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是否得到了充分的保护呢?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不能把小孩子的世界变成单纯地学习知识,如果我们力求使儿童的全部精力都专注到功课上去,他的生活就会变得不堪忍受。他不仅应该是一个学生,而且首先应该是一个有多方面兴趣、爱好和愿望的人。" 海伦凯勒与爱犬 02 教育不只是书本,世间万物本身都是学问 鲁迅先生说:"必须和实际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海伦凯勒结合自己的经历,认为受教育的过程应该像是在乡间散步,闲适宁静,心态开放,而不是只闷在教室里读书。在这样的过程中吸收进来的知识,就像是涌进心田的潮水,静水流深。 莎莉文老师常常带着她在室外阅读、学习,因为她们更喜欢阳光明媚的室外,而不是昏暗的室内。她感觉早期学到的东西都散发着森林的气息——松叶的树脂香味,混合着野葡萄的芬芳。 年轻的海伦凯勒 我们一起欣赏海伦凯勒对学习场景的描写,多么美好啊! "在鹅掌杨浓密的树荫下,我知道了世间万物本身都是学问。实际上,所有嗡嗡作响、低声鸣唱、花香四溢的事物都是我教育的一部分。 我把呱呱叫的青蛙、聒噪的蝈蝈和蟋蟀抓在手上,直到它们忘却了最初的羞涩,在我手里唱出动人的歌谣。 还有毛茸茸的小鸡、美丽的野花、绽放的山茱萸花蕾、草坪上的紫罗兰和刚吐芽的果树花。我用手抚摸饱满的棉桃,用手指在柔软的棉纤维和毛茸茸的棉籽上跳舞。 我沉醉在穿过玉米地的习习凉风里,玉米叶摩擦的沙沙声里;还有当我们逮住我的小马驹并给它带上马嚼子时,愤怒的小马儿发出的响鼻声。啊,我现在还记得马儿喷在我脸上那辛辣的苜蓿草味儿!" 试问我们的孩子,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有这么美好的心流体验吗?天天坐在教室里,面对枯燥的课本和无穷无尽的作业和考试,怎么要求他们保持对学习的喜欢和兴趣呢? 换位思考,换成我们是孩子,我们能充满对学习的热爱吗?我们愿意坐在书桌前去写那些永远也写不完的作业吗? 03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爱的能力 布鲁克斯主教曾对海伦凯勒说:"人类有一种宗教是相通的,那就是爱 ",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 鲁迅先生说:" 教育根植于爱 "。爱因斯坦也曾说过:" 只有爱才是最好的老师,她远远超过责任感。 " 从这个角度来看,海伦凯勒是不幸的,但她又是非常幸运的。她的家人给了她无条件的爱,父亲不甘心自己心爱的女儿失去受教育的机会,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尽己所能寻找可以帮助女儿的途径。 海伦凯勒的母亲则总是在她焦躁不安时给予最温柔的安抚,用无私的爱与智慧照亮了一个个漫漫长夜。 正是他们坚持不懈的努力,才有了后来改变海伦凯勒一生的莎莉文老师的出现。 海伦凯勒与莎莉文老师 海伦凯勒说:"上帝使我耳不能听,眼不能见,却给我送来了温暖善良的莎莉文老师,让她带我离开这黑暗而沉寂的世界。我曾认真地问莎莉文老师做着一切的原因,她微笑着用‘我爱海伦’回答了我。" 除此之外,海伦凯勒的朋友圈中每一位朋友都用自己的方式带给她爱与勇气。包括: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发明电话的贝尔博士,发明电灯的托马斯爱迪生先生,汽车大王亨利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先生,美国当时的总统柯立芝,世界富豪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幽默大师卓别林,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印度诗人泰戈尔先生等等。 海伦凯勒与贝尔博士 可以说,海伦凯勒的一生是被爱滋养的一生。同时,她也以同样的爱回馈了世界,她创办了美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盲人事务机构,并通过努力实现了全国盲文的统一。为了给盲人争取利益和工作的机会,她拖着孱弱的身体,用整整三年的时间,跑了大概一百二十三座城市,参加了二百四十九场演讲,听众达到二十多万人。并经常去各种团体和组织开展募捐活动,用自己的力量帮助了更多的残疾人。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海伦凯勒的一生很好地诠释了这个爱的轮回。 作为家长,我们在教育孩子时,请牢记"教育的本质是培养爱的能力",并用行动让孩子感受爱、学会爱,这是最好的教育。 #头条创作挑战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