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0年,苏联境内,北风正在空旷的西伯利亚平原之上肆虐,几个面色粗犷的大汉,正拿着镐头,在这萧瑟天地之中从事着开采工作。 他们几人此行的目的,是想在这冻原之上淘金,在这之前有无数个普通人,通过这样的途径发家致富。此刻这几人也抱着同样的希冀,认定自己将会是那个天选之人。 在此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几人都颗粒无收,但是今天,是一个不平凡的日子,他们其中一人,在不断的挖掘之中,感觉到了自己的镐头碰到了一个坚硬的物体。 这使得他欣喜若狂,他兴奋的对其他几人大喊:"挖到了!" 其他几人听到他的话,迅速聚集起来,他们一人喝了一口伏特加,便卖力的投入到挖掘工作之中。 然而,随着挖掘工作逐渐深入,他们发现,他们挖到的东西并不是黄金,而是一座奢华的陵墓! 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当地的政府耳中,经过有关部门一番调查,最终得出了一个令所有人都大吃一惊的结果。 这方奢华古墓的主人,竟是千年前的的一位中国名将。 这方古墓的主人究竟是谁?他为什么会被安葬在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境内? 当时的苏联学者也对这种种谜团充斥了不解,虽然凭借这陵墓的老化程度和建筑风格,他们可以大概判断这陵墓的存在时间与来源,但是仅靠这些信息他们无法确定陵墓的具体归属。 这则消息很快被传到了中国,在中国的考古学界引起了很大的震动,接到消息的中国学者迅速对这件事展开了调查,四处翻阅史籍,希望可以从中找到与这所古墓有关的蛛丝马迹。 在中苏双方不遗余力的钻研下,这所古墓的真正主人,终于浮出了水面。 他就是汉朝的大将军李陵。 将门虎子 李陵这个名字,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耳中,似乎显得有些陌生,相比之下,他家族的另一位将军则显得威名赫赫,那就是史书上多次记载的"飞将军"李广 。 作为李广的后人,李陵并没能继承李广那样骁勇善战,勇猛无双的名声,相反,在史料记载中的李陵,是一个饱含争议的人物。 他的前半生曾经无数次驰骋疆场,带领大汉抗击匈奴,为大汉的边防事业立下了汗马功劳,然而在一次意外之后,这位曾经杀敌无数,在匈奴眼中如同杀神一般存在的将军却突然归降,投进了匈奴军内,徒留一地鸡毛。 但是事实,果真是如此吗?如果这一切都是真的,那促使他突然叛变的原因,又到底是什么? 怀揣着这样的疑问,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们决定对这起事件背后的隐情进行深挖。 "飞将军"李广 终于,在史料中,他们又发现了一些不同的记载,在这份记载之中,道明了李陵可悲可叹的一生。 自李陵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身上,就被安上了光环。作为飞将军李广的长孙,似乎继承爷爷衣钵,披甲上阵,抗击匈奴,是他与生俱来的使命。 而李陵也确实没有辜负旁人对他的期望,从幼时开始就展现出了极高的军事素养,在习武方面也总是异常的刻苦。 自然而然的,到了年龄后,李陵应征入伍,开启了他的军旅生涯。 然而,李陵漫长的从军生涯,并没有因为他爷爷的关系而受到特别的优待。 当时的汉朝,长期为匈奴所困,为了抗击匈奴可谓费尽了心思。而此时一腔热血的李陵主动请缨,希望可以带兵奔赴前线,迎击匈奴。 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像霍去病那般年纪轻轻便封狼居胥,功成名就。当时汉朝的统治者汉武帝对于资历尚浅的李陵根本毫无信任可言。 "冠军侯"霍去病 汉武帝回绝了李陵带兵出征的请求,反而派他执行前线的后勤工作。 出身世家的李陵那里受得了这样的委屈,他当即回应汉武帝"属下恳请陛下赐予我领兵作战权力,吾等必不会让陛下失望!" 听了李陵自信满满的话语,汉武帝顿时来了兴趣。将门无犬子,既然这李陵如此执着,他不如就成全他一次,看看他这名门之后到底有多少斤两。 于是,汉武帝满足了李陵奔赴前线抗击匈奴的请求,还特意派出都尉路博德来配合李陵的工作。 但是问题,就出在了这个路博德身上。 无形利刃 接到汉武帝派发的任务后,李陵显得异常的兴奋,他当即率领部队北上,抗击匈奴。 在战争的初期,李陵充分展现了他作为世家子弟极为高超的战略素养,在整个战斗过程中,李陵滴水不漏的战略部署使得匈奴节节溃败,只用了很短的时间,李陵便完成了前线两千里的推进。 这般赫赫战功,为李陵在军队之中积累了很高的声望,甚至有些声音认为,李陵在日后的成就,可能会超越他的爷爷李广。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李陵的军衔一路高升,在这次回来歼敌行动大捷而归后,李陵的军衔,已经完全超越了辅佐他的都尉路博德。 路博德此人本就心胸狭隘,平日在军中蛮不讲理,专横至极。如今亲眼看着比自己资历浅很多的李陵爬到了自己的上面,更是让他恨得牙痒痒。 在路博德看来,李陵能够坐到这个位置的原因,并不是因为他的才能有多卓越,只是因为,他爷爷的名字叫做李广。 如果自己在他那个位置,完全可以做的更好。想到这里,路博德心中对李陵的不满,已经逐渐转化为了嫉恨。 他处处寻找机会,试图将李陵从高高的神坛中拉落。 在一次军中酒会后,路博德终于找到了这个机会。 当时为了庆祝军队连战连捷,李陵所在的部队举行了一场酒会,葡萄美酒夜光杯,觥筹交错之中,一向不好饮酒的李陵也不免有些微醺。 借着酒意,路博德带有引导性地询问了他对于大汉与匈奴之间连年战事的看法。 此时,酒意愈浓的李陵谈起匈奴一事愈发激昂。 "五千。"李陵伸出五根手指,对着路博德说道:"只要五千兵力,我李陵就能直插贼人心脏,将那单于化作我刀下亡魂。" 此时的李陵在酒意的加持下,说出的话只是激昂的振奋军心之语,但是说者无心,听者却有意。听完这句话,路博德满意的点了点头,他的嘴角微微挑起,露出了一丝阴险的笑容。 不久后,路博德绕过了李陵,直接请见了汉武帝。在这次会面中,路博德声称:"李陵将军料定如今只要五千兵马便可将那匈奴之乱彻底平定。" 汉武帝听了路博德的话,虽然心有疑虑,但是出于对李陵的信任仍旧同意了这一奏请,但是还没等这消息传到李陵的耳朵里,路博德又再次以李陵的名字上奏称:"李将军又言,当时话语系他大意,如今出兵并不合适。" 汉武帝听了这话,内心隐隐有些不悦,李陵的反复横跳让他有了一丝被戏耍的感觉。 于是,他坚持命令李陵立刻率五千兵力北上,实行对匈奴的追击歼灭战。 汉武帝 接到命令的第一时刻,李陵大惊失色,他不明白,为什么汉武帝会在这个时候突然下令出击,要知道此时匈奴已经退居后方,已方贸然出兵,必然会面临补给站拉长的不利境况,更何况,这次给他的兵力只有五千。 然而圣旨难违,李陵也只得硬着头皮率军出征。 汉武帝和李陵,对于路博德的从中作梗一无所知。 李陵尚且不明白,前方等待他的,是怎样的一场血战。月下红夜 很快,单于从前线传来的消息,得知了李陵这次出军,只带了区区五千兵力。 接到这个消息,单于大喜,李陵一直以来都是他们匈奴军队的心头大患,如今这般草率深入匈奴阵中,简直就是送上门来的肥肉。 他派出了整整三万兵力,去围剿李陵的部队,临行前,他吩咐必须要把李陵活捉。 此刻的李陵,在经济几场小规模战役胜利后,并未掉以轻心,他在浚稽山一带就地扎营,决定休整后再行军。 然而,他们尚未意识到,自己的行踪,已经暴露在了匈奴的眼皮底下。单于派出的三万匈奴,已经在无声无息之间将他们包围。 在一个寂静的深夜,随着哨兵一声撕心裂肺的"敌袭!",在高悬的圆月之下,浩浩荡荡的匈奴大军对李陵部队的围剿终于开始了。 尽管李陵出色的指挥将匈奴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尽数击退,但是面对如此悬殊的兵力差距,李陵的部队还是颓势渐显。 他的五千兵力迅速折损,整个浚稽山都被将士们的鲜血染红,看到如此惨烈的一幕,李陵也不禁红了眼眶。 在这火光冲天的夜里,每个人都杀红了眼眶,他们争先恐后地将自己手中的刀剑送进敌人的胸膛,在不久后也以相同的方式倒下,身躯渐渐冰凉。 这个夜晚,被染成了血红色。 最终,李陵的部队只剩下寥寥百人,李陵也知自己大势已去,为了保留有生力量,他决定暂时向敌人投降,潜伏敌军内部伺机而动。 李陵投降的这一消息很快传到了汉武帝耳中。对于李陵战败的结果,汉武帝早已做好了心理准备,因此也并无太多苛责。只是默默开始准备物资,打算从匈奴手中将李陵赎回。 然而,就在这时,汉武帝又接受到了一则消息:李陵归降后,在帮助匈奴人训练部队。 听到这一消息,汉武帝面色铁青。他的双拳紧握,当即下令将李陵的家人满门抄斩。 李陵真的做出了这样的事吗?答案自然是否定的,对于李陵而言,这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 替匈奴人训练的,是另一个归降的汉人,汉武帝得到的情报,后来被证实是虚假的流言。 但是事已至此,李陵因为家人被杀也心灰意冷,单于见此,趁虚而入,极力劝说,将这位大汉名将留在了匈奴。 但是从始至终,李陵未曾为匈奴做过一丝一毫的贡献。直到他身故,他一直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在匈奴生活,再未踏足过大汉的疆土。 在他死后,单于遵照他的遗愿,在境内为他修建了陵墓,并刻上了李陵生前的原话"天子千秋万岁长乐未央。" 或许,李陵从来没有真正的恨过自己的主君,只是了无牵挂,孑然一身的他,已经没有任何回到那个伤心之地的理由了。 但是,在几千里外的异乡,李陵没有一刻不思念着那片养育他的土地,他会整日地向他那个回不去的土地的方向眺望,直到他化作一抔黄土,隐于尘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