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我们讲述的第961位真人的故事 我叫张应勇,今年39岁,来自四川绵竹。 很多时候,人生最紧要的,往往就是那几步。当时迈出的时候,并不知道这一步的未来会怎样。但是,当你走出去,转身才发现这一步的紧要之处。 如果那年,我没有参加长跑比赛,就不会因为优秀的体育成绩,获得保送的机会; 如果那年,我没有问老板那些看起来幼稚的问题,就不可能被派去德国深造; 如果那年,我没有在糖酒会上毛遂自荐,就不可能卖出第一台设备。 如果那年,我赶走了那位客户经理,就不可能有后来百万的收益和如雪片般飞来的订单...... (很多时候,人生最紧要的,往往就是那几步) 1983年,我出生在四川绵竹的一个小村镇,父母是农民,家里有个弟弟。 我家住在山上,小时候,我和弟弟要走两个小时的山路才能到学校。每天放学要爬山,冬天黑得快,在爬山回家的路上特别害怕。 我至今仍然清楚地记得,在冷冽的寒风里,父亲的身影出现在山顶上,他呼喊我和弟弟的名字,我们边爬山边应答,听着山谷里的回声,便有了勇气。 父亲是个吃苦耐劳、勇于担当的男人,他给我的影响很大。在我还没有出生前爷爷就过世了,长兄如父,为了照顾弟弟和妹妹,父亲没有再读书,下煤矿当起了工人。这份又危险又辛苦的工作,父亲一干就是10多年。 和母亲结婚,有了我之后,父亲作为大家庭的顶梁柱,压力就更大了。为了改善生活,25岁的父亲和弟弟一起自己创业开煤矿。 (我到省里参加1500米、3000米长跑比赛,获得第一名) 刚开始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和不错的市场环境,干得挺不错。可惜后来父亲和我叔叔因为管理观念的分歧,公司走下坡路,最后倒闭了。这个教训给了我警示,家族复杂的情感关系,是企业发展的阻碍。 那个时候,由于营养跟不上,我的身体素质不太好。小学体育课跑步,我总是倒数。 有一次,学校选拔到省里参加长跑比赛的学生,据说凡是报名参加的,在训练期间,每天可以在食堂领一个肉包。 冲着肉包,我报了名。后来我每天早上到学校的三公里路程,都是跑步去。没想到这一个多月的练习,我的跑步水平居然提高了,在比赛中拿到了第三名。 从此,坚持锻炼变成了习惯,跑步真正成了特长。我参加的1500米、3000米长跑中,都拿到了省里的第一名。而且,因为优秀的体育成绩,让我先后保送上了不错的初中和高中。 (我曾经是大山里的孩子) 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即使存在很多困难,但只要努力去做,结果就一定会变好。 这是我在练就长跑这项技能和特长的过程中感悟的道理,它让我受用至今。包括后来在创业过程中,每次遇到困难、焦虑和迷茫,我都会告诉自己:"认准了,别趴下,坚持下去,一定会柳暗花明。" 2001年,我考上了成都理工大学。为了减轻家里的经济负担,我每个周末和寒暑假都去打工。在打工的过程中,让原本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我,学会与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我懂得了如何与人相处,也练就了自信。 大学毕业参加校招,身边不少同学选择去稳定的国企,而我却应聘到了一家外资企业,希望到更广阔的空间获得成长。 进入外企后,虽然担任的是机械工程师,但我主动从底层做起,凭着一股干劲和冲劲,获得了老板的信任和赏识。我喜欢提问请教和主动沟通,那些后来看起来有点幼稚的想法,其实都是在工作中的思考和用心。这些,老板其实都是看在眼里的。 (我和海外公司的同事) 后来,公司计划在德国成立一个新的项目,需要派负责人去,在众多候选人当中,公司最后选择了我。据说当时老板给我的评价是:"虽然进入公司才半年,能力资历都比较弱,但做事积极主动,热爱学习,值得培养。" 就这样,我获得了一次难得的出国培训学习和工作的机会。机会真的是很神奇,有的时候,看起来准备阶段是在浪费时间,可真正的机会一旦来临,那些不起眼的准备,就成了把握机会的关键。 这件事也启发了我后来创业选人的标准,我偏爱那些"有准备的头脑"。因为,"有准备的头脑"其实是一份做事的态度。而一个人做事的态度,决定了他未来做事的能力。 抛开出身、天赋、人脉等等这些我们无法全然掌控的因素,在某种程度上,一个人的能力,其实80%都源于做事的态度。 到德国培训三个多月后,我就被派到了波兰,因为德国公司的工厂设在波兰。在这家全球化的公司里,我和来自德国、比利时、意大利、墨西哥等各国工程师,组建起了一支新团队。 (我们刚开始的30平米小厂房) 那个时候,在技术制造板块,外国人对中国的认可度比价低,存在一定的偏见。在日常工作中,我经常会被外国同事从语言上讽刺和嘲笑。 有时候,我们一起到现场装配设备,因为年龄比较小,他们经常喜欢拿我开涮。有时候故意检查我拧的螺丝。发现我拧到位了,他们就会竖着大拇指,对我说:"真棒!拧得好。" 看起来像是在夸奖,实际上还是对我的不信任。在他们看来,中国人做事偷懒、不认真,经常连螺丝都拧不紧,我只不过是偶尔拧紧罢了。 也许,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中国制造的种子,我希望在某一天,中国人的技术水平,一定会让全世界刮目相看。 在国外那几年时间,我工作特别努力,因为我代表的是中国的技术人员,我要证明给他们看,中国人能做出高质量高品质的东西。 就在我潜心磨练,准备大展拳脚的时候,远在四川老家的亲人们经历了"5·12"汶川地震。妻子的妹妹在地震中去世,我家的房屋也倒塌了。 (第一次参加国内展会) 明天和意外,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来,事业重要,但家人更重要。我跟公司申请,提前结束在海外的深造学习,辞掉了高薪的工作,回到了家乡。 我停下奔跑的脚步,陪伴父母和妻子,把我在海外几年内挣到的所有的积蓄拿出来修建房子。安顿好家人后,我回到原来的中国公司工作。 但我没有忘记自己的中国制造梦。在公司干了一段时间后,2010年,我揣着仅有的3万元,开始创业。我租了两个30平米的小铺面,带上同样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弟弟,开始制作巧克力设备。 在我看来,巧克力在中国市场的发展非常大,在中国年轻消费者的认可度和消费能力越来越高。它不只是一种消费品,还是一个有仪式感的节庆礼品。中国的巧克力品牌正在崛起,在崛起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做出高质量、高品质的巧克力设备助力! 我把3万元花了1万多租厂房,1万多买机器,但买材料的费用根本不够,我只得到处向亲朋好友借钱。在地产公司做财务的老婆,把自己所有的工资都给了我,只留一点钱维持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 (我在检测设备) 筹齐费用后,我们开始设计、制作设备,没多久,第一台巧克力设备做出来了。可问题也来了,这台设备怎么卖?卖给谁? 我四处寻找客户,在网上查询需要这些设备的客户群体,打电话给国内各大巧克力品牌企业,还亲自登门拜访推销。 可是,一个青涩的毛头小伙,一个刚刚成立的小工厂,没人相信,也不敢相信。好不容易有一两个客户愿意来看看设备,结果看到我这个像家庭作坊的小工厂,立马打消了合作意向。 整整一年,设备积了灰,我们擦了又擦,检测又检测,就是没有订单。 苦苦支撑的第二年,一个天津的客户,终于买走了我们的这台巧克力设备。 这家天津巧克力客户,在行业里非常有名。我做足功课,把他们的所有经营信息和资料熟记于心,在全国糖酒会上,我主动出击,把我们设备做出的巧克力样品给他们品尝,结果他们非常喜欢,认为我们设备生产出的产品是一个创新的产品,未来很有市场。 他们是行业翘楚,我们是个不起眼的小白,但创新的理念却是相通的,正是基于这样的认同,他们决定选择跟我们合作。 (我和外贸客户在讨论产品) 在天津客户的行业影响下,同城越来越多的其他同行也开始来找我们订制设备,我们在国内的市场就这样打开了。 好设备会自己说话,我们的产品渐渐在业内火了,国内其他区域的客户也多了起来,订单也多了。但是,在我心里,还有一个走出国门,发展海外市场的梦想。 2013年的一天。阿里国际站平台的一个客户经理,偶然从我们厂房门口路过,走进来看了设备后,觉得这样的好产品应该放到他们平台上,去争取出口订单。 可是,每年交给平台一万多的管理费用,对于起步期的公司来说,这不是小数目。 但 我明白海外市场的空间和潜力,一咬牙,签下两年的合作协议。 结果投放上平台后,我们却不知道如何运营,很长时间没有接到海外订单。直到有一天晚上10点多钟,我在和客户吃饭时,手机铃声响起,显示的是加拿大的电话。 (我和同事们) 自己在加拿大没有朋友,我觉得一定是骗子,就把电话挂掉了,刚挂一会儿,对方又打过来,还挺执着的,就是不挂。我拿起电话姑且接听,结果这一听,才知道对方是从阿里国际站平台上找到了我的联系方式,是要找我们买设备的。 我表示道歉,并向他详细介绍了我们的产品和技术,对方提出两个月后要到工厂来实地看一下。海外的客户对中国的产品技术的信任度不高,加上设备费用造价不便宜,他实地过来看一下也是可以理解的。 要知道,那个时候,我的厂房刚刚经历了第三次搬迁,从30多平米的小铺面,到300平米的小作坊,再到如今17000多平米的工厂。 可是这个工厂,不过就是条件一般的铁皮房,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而且,还是土压的地面,还不是水泥地。 外商很快就办理旅游签证过来了,这样的环境,能接待吗?他们会信任我们的实力吗? (我们又有新产品问世啦!) 外在的条件和环境,想要改观并不难,难的是,我没有得力的谈判员兼翻译。这个人不仅外语要好,还能帮助我讲解技术和洽谈,从硬实力和软实力上去获得对方的认可,促成合作。 于是,我紧锣密鼓面试,奈何庙小容不下大神,参加面试的有七八拨人,看到我的公司那么小,都不愿意来。 一个刚从美国回来的小伙子,他的专业八级的英语水平和彬彬有礼的态度,都让我很满意。在我的一通"中国制造梦"的蓝图描绘后,愿意回去考虑。 小伙子很坦诚,告诉我自己同时面试了几家公司,经过考虑回复说不能来我的工厂,但可以推荐一名翻译来帮忙。我觉得他做事有责任心,这次合作不成,将来有机会一定要用他。 第二天,他果然给我带来了一名漂亮的女翻译,这位女翻译是小伙子的老婆,女孩做事非常靠谱,对产品的相关知识做了充分的准备,十分认真负责。 (公司的新生力量) 翻译是临时雇的,连车子、司机也是租来的。从机场把客户接到简陋厂房后,客户向我们发出了"灵魂三问":这样的生产环境,能不能保证设备的质量?未来设备的服务能不能做好?假如设备出了问题,有没有办法保障? 这个时候我才了解到,眼前的客户是某知名品牌的代工厂,难怪对供应链的要求那么高。我自信自己的技术能力和服务,向对方做出了郑重的承诺。对方拿走了合作合同,回复说考虑一下。没想到,5天后,我们收到了从加拿大发来的30万预付款。 最后,我们签下的这第一笔海外订单,总金额是100万人民币。对当时的我们来说是,是个天文数字。 在签单后的两个月生产期,我们给客户发视频、照片,同步整个生产过程的进度,对于我们的用心和严谨,客户非常认可。 当设备快要制作完成的时候,客户再次前来实地测试。他对我说:"原本我这个项目存有很多疑问,但看了两个月来的生产过程,现在看到成品,感觉心里很踏实。"他还说:"这批设备回去后,我们准备再下两套订单。" (获得行业实力商家称号) 我一听,别提有多高兴了,这可是几百万的订单啊!我马上到温江海峡工业园租了一个气派的17000多平方厂房,把设备搬进了进去。 客户来到一看,对我们公司形象的"升级"表示惊讶,对我们的效率和用心竖起了大拇指。 10年过去了,这位加拿大客户今年已经80多岁,和我们仍然保持着友好的合作关系。 那次百万订单达成后没多久,"海龟"小伙子结束原公司的试用期后,加入了我的公司。这对年轻夫妻,就像我的左右手,在公司的中国制造之路上,发挥了"智多星"的作用,跟随公司成长,如今已经是我们集团公司元老级的股东。 对于机械类企业来说,其实合伙人很不好找。凡是认可这个行业,愿意加入这个行业的,我都会张开双臂欢迎。记得《奇葩说》辩手熊浩曾说:"微光会吸引微光,微光会照亮微光。" 机械制造行业想要做好并不容易,唯有怀揣信念的人才会走到一起,愿意为此付出,为梦想去拼尽全力。 (我和我的中国合伙人) 我觉得生产制造重要,团队更重要。在近几年快速发展的过程,我们把公司的业务板块进行拆分,每个部门板块设立一个独立的股东,形成拆分后,公司的经营会越来越轻松,压力也会越来越小。 我每年拿出10%的分红奖励股东,期待更多的年轻力量投身"中国制造",更盼望自己的企业成长为一个孵化型的企业,裂变出更多的"中国制造"企业。 如今的我们,已不仅仅是销售巧克力设备的公司,我们还是一家为客人提供与巧克力相关或不相关的设备与服务的公司。 从2013 年起,我们开始涉足跨境电商出口。近3年来,我们插上了腾飞的翅膀,销售业绩一直在增长。 (在国庆节前为客户赶制设备) 疫情之前,我们的设备面向的大多是工业化的客户和工厂型的客户。疫情之后,基于工厂开工难,我们及时调整了方向,调整了产品线,开发了一些小型化的设备、店面化的设备、个性化的设备来满足后疫情时代的市场需求。 不管环境如何变化,我们对客户的优质服务却始终不变。 在共克时艰的时期,我们在设备里放口罩、防护用品给客户寄过去。有的老客户虽然不再合作,我们了解到他们买口罩困难,就主动采购寄到他们家里。 和我们第一个合作的加拿大客户,除了采购我们的设备,每年还会让我们在中国采购其他的东西。 还有一个马来西亚客户,他们在泰国建工厂,除了采购我们的设备,还委托我们在中国采购空调、沙发、办公家具等等物品,随设备打包发货。 客户的设备坏了,我们都会在质保期内免费给客户发配件。 (为我们的"中国制造"点赞) 因为优质的服务,让我们在近三年的后疫情时代,依然保持坚挺的高返单,逆势前行。和客户友好与信任的关系,让我们从一个贸易型的工厂,变成了全球客户在中国的"买办"。 我们,从仅有30平米的小铺面,到如今的17000平米的现代工业园;从仅有一款机型的巧克力设备,到现在不下30种工艺产品,从一家贸易型的机械制造工厂,成为了一家多元化采购型的中国企业。 12年是一个轮回,过去的12年,"中国制造"这四个字,像一粒火种,在我的心里慢慢点燃,如今以燎原之势,熊熊燃烧。 【口述:张应勇】 【编辑:十月波斯说】 我们不能走过不同的人生,却能在这里感受别人真实的故事,而且,每个故事都有真实照片噢!如果你也喜欢这样真实的故事,请关注我们吧!@真实人物采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