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参加杭州桐庐三日游。第一站便到了杭州西湖。由于只有3小时的逗留时间,我们只能走马观花游花港观鱼和苏堤两个景点。 金秋十月,凉风送爽,阳光明媚,西湖山水,景致鲜明,秀丽多姿,妩媚匀称,满目苍翠,金波荡漾,只可惜我们来去匆匆,无法细细品味西湖的韵味。 但让我欣慰的是,上一次出差来杭州时,我沿着西湖走了一圈,多少对西湖和杭州的城市 有了比较立体的感性认识…… 那是2007年3月底的一个下午,到达杭州时,天空下起了细雨,我们放下行李就迫不及待地奔向西湖。 西湖山水还依旧,空蒙烟雨锁春寒。雨中的西湖也自有魅力,人烟稀少,四周空旷,远山如黛,水波微漾,桃红柳绿,就像一幅幽美深邃的山水长卷画在眼前缓缓展开。我们沿着有优美曲线的北山路,一边看靠山的各色老洋楼,一边看西湖的风光山水,苏堤、白堤、孤山、雷峰塔……依次映入眼帘,有一种人在画中走的乐趣。 在葛岭,也就是电影《早春二月》中陶岚与潇涧秋初次相遇的地方,我们沿坡而上寻访了张静江故居,故居沿山而筑,面向西湖,站在故居的任何一个角度,西湖的山水尽收眼底。只可惜故居不对外开放,我们只能望湖兴叹。 好在杭州本是人文的荟萃之地,从古到今,绵绵几千年,不知有多少名人在此留下了足迹,看北山路一带幢幢重门深锁的花园洋房,还有苏小小、冯小青、苏东坡、秋瑾……等名人的墓地和纪念馆,就可知道杭州是个有历史底蕴的城市。它还曾是南宋的都城,中国六大古都之一。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这是历来人们对美丽杭州最形象生动的赞誉。当暮色降临之后,我们才离开了灯火阑珊的西湖。 很快,出差任务完成即将返沪,但我突然决定在杭州多呆一天。从来都是来去匆匆,连逛西湖都是只走白堤或是苏堤一段。我想,要走近杭州就要先走近西湖,西湖是杭州的代表,了解了西湖也就多少了解了杭州城。 一般人来杭州逛西湖,都是选几个著名景点走走,很少会沿着西湖走一圈。那么,一个人沿着西湖走了一圈会是什么感觉呢?左思右想后我决定尝试一下。 这天杭州天气晴好,气温高达28度,湖面上有薄薄的雾,但是毕竟三月西湖好风光,桃红柳绿别样亲。 我是从苏堤向南走的。全长2点8公里的苏堤象一道长练将西湖分成里湖和外湖。在苏堤上看内湖边的杨公堤上的汽车感觉像绿树丛中闪过一道道的银光,缓慢优雅,如蚁爬行。 西湖真的很美,苏堤也很美。放眼望去,处处绿荫怀抱,山色葱笼,画桥烟柳,云树笼纱。逶迤群山之间,林泉秀美,溪涧幽深。100多处的各具特色的公园景点中,有三秋桂子,六桥烟柳,九里云松,十里荷花。真是春夏秋冬各有景致,晴雨风雪各有情致。 西湖边上的许多公园我以前都去过,花巷观鱼、平湖秋月、三潭映月、柳浪闻莺……但是这次我一个公园也没跨进去,我就是沿着西湖的曲线缓缓地漫步,一边看一边感受天光云影、湖光山色的变化,感觉到西湖在我眼中的柔媚、幽静、明丽、淡泊、妖冶、娇艳…… 据一些人说(包括杭州人自己)西湖是女性化的,整个杭州也是女性化的城市,甜得发腻。也许吧,但我总觉得,一个城市有一个城市的味道。杭州的西湖有她的特独性,水又是最具柔性的东西,女人如水,人生如水,这没有什么不好。就像贾宝玉说得见着女人就觉得清爽——因为女人如水。 自然的山水永远是我们审美源泉。青山绿水人人爱,桃红柳绿让人亢奋。杭州人有了西湖就有资格靠湖吃饭。所以杭州人的生活有它悠闲的资本。 当时西湖边的杭州本地人也不少。我看到很多人在苏堤一带垂钓。一个人独掌七、八根鱼杆,全是那种现代带报警的鱼杆。过去人们常说放长线钓大鱼,如今放多杆钓大鱼。只是不知道"广种"能否"多收"?据说杭州人守着个西湖就不愿出去了,全世界就只有杭州好。这种"围城"意识不知道是不是跟西湖有关?知足常乐也不错。 沿着西湖走,走出苏堤就是南山路,南山路宛延曲折,绿荫匝地,依坡而行,有一种山重水复的感觉;转过重建的著名雷峰塔之后,南山路变得平坦,一边是长桥、柳浪闻莺、钱王祠、涌金门等风景名胜,一边是老式花园洋房改建的各色酒巴、饭店、书店……车水马龙,声浪喧嚣,带弧形的马路,处处流动着一种韵致。 当然最美的还是湖滨路一带了。一边是东坡路、延安路、解放路、平海路、环城路等商业繁华区,一边是、小瀛洲、湖心亭、阮公墩、苏堤、孤山、断桥等风景名胜……远山近水,浓妆淡抹,高楼大厦,流光溢彩……尽收眼底,这时我突然感觉,整个杭州就是一个天然的大公园,西湖就是公园的中心,人在画中行,真的不知今夕是何夕呵! 人们常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其实,把杭州比喻成人间天堂,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有个西湖。有人曾把杭州西湖和瑞士曰内瓦的莱蒙湖比喻为世界上东西辉映的两颗明珠。正是有了西湖,才使杭州成了"世界上最美丽华贵的天城",西湖奠定了杭州作为旅游城市的重要地位。 眼下尽管因为疫情,游西湖的人少了许多。但正如戏文中白娘子的唱词:西湖山水还依旧,满目苍翠金波漾,处处是画,在在是诗,山不醉人人自醉,水不撩人人自酣。美丽的西湖山水是大自然绘就的华美诗章,读你千遍也绝不会厌倦! 西湖我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