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在床板边上连敲三下,随即全国进入一级战备
1976年毛主席逝世前,在床板边上连敲三下,随即全国进入一级战备,这是怎么回事?
当时毛主席深受病魔折磨,躺在床上,已经说不出话来了,只能用手指费劲地在木床板边上连点三下,而周围的人都不知道什么意思?
还是毛主席的机要秘书张玉凤猜了出来,大家结合毛主席的动作,想想那段时期的中日关系,应该能猜出来,毛主席在意的是一个日本人"三木武夫"。
而在毛主席逝世后当天早上,国家立马进入了一级战备状况,并向全世界公告。最后的重视是一个日本人
就在毛主席去世的前两天,在昏迷中的毛主席突然清醒了不少,原本守在门外的中央领导,各级部门代表连忙排队,挨个接受毛主席最后的指示,可是毛主席没有做出任何反应。
而作为毛主席生活秘书的张玉凤,在朝夕相处中早就明白了毛主席的每个动作意义,看着毛主席的神态,她连忙去拿来一份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的文件给毛主席看。
她举在毛主席的眼前,毛主席眯着眼睛,吃力地看着文件,但身体实在到达了极点,有些撑不住了。
而张玉凤见到这种情况,立马放下书,劝毛主席休息会,主席同意了,在之后将近的三个小时内,主席总共看了十一次文件和书籍。
在后面第十二件的时候,毛主席的嘴里只有嘶嘶声,已经说不出话了,只能用手轻轻敲击木板床三下,尝试用这个方式传递最后一本要看的书,众人也摸不到头脑,还是在警卫周福明的嘴中喃喃出三下木板。
张玉凤才反应过来应该是三木武夫,低声靠近毛主席的身板,说道"主席,是三木武夫吗?"
毛主席眨了眨眼睛,张玉凤明白了,连忙去找了关于三木武夫的资料,病危之际的毛主席还关注着三木参选的情况,其实是关注日本大选的情况,关注着日本局势的变化,关注着国际风云的变幻。
当张玉凤给他读了三木武夫和日本大选的消息后,毛泽东这才满意地点点头,安静地闭目休息了。
而毛主席为什么那么重视三木武夫?
因为他不仅仅是日本第66任首相,在佐藤内阁做首相时,他反对佐藤首相的主张,坚持主张归还"无核冲绳",并在1972年4月访问中国,公开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它不可分割的领土",呼吁尽快恢复中日邦交。
虽然他的主张是正确的,但是他开启了参拜靖国神社的不齿行为。
当时中日关系缓和,三木武夫出力很多,毛主席之所以关注他,是不希望他下台,或者说,希望他的下一任首相也是同样的主张,这样才能与日本友好建交。
因为毛主席已经看到了和平是今后的主旋律,与日本的建交将影响日后世界各国对中国的建交态度。
毛主席身心深受折磨
毛主席最后的指示之所以是用连点木板床三下的方式,是因为他的身体状况已经不允许他做出别的动作。
毛主席察觉到身体情况不对的时间是在1970年第九届二中全会结束不久,当时毛主席经常出现了低烧,咳嗽等状况,身体健康状况直线下滑。
在医生的简单检查诊断下,毛主席得了肺炎,医生实话跟毛主席说了,并且说必须再经过仪器检查后,才能确诊。
可是毛主席在晚年的时候最抗拒这些没完没了的检查,坚持不做仪器检查。
最后在周总理的劝说下,毛主席就去做了一次胸透检查。结果证明了,主席确实患上了肺部感染。
这导致照顾主席的医生护士,还有工作人员十分紧张,好在经过医生护士十分细心地为毛主席调理下,主席的病在第二年的春夏时分得到了好的控制。
但是令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就在这个冬天,毛主席的病复发了,甚至变得更为严重,不断地感冒,咳嗽,发烧,这些小病也许对于年轻人来说没多大问题。
可是毛主席已经是个78岁的古稀老人,这些病不断地重复折磨着一个老人,对一个老人来说是多么的痛苦,而这些都没有打到这个意志力坚强的中国巨人。
可就在1972年病情愈加严重的情况下,一个消息的传来,让毛主席更加悲痛,那就是毛主席的挚友陈毅元帅的离世。
这个时候的毛主席,病情其实已经越来越严重,双腿走路非常吃力,常年稳定的血压不断升高,根据医嘱毛主席必须每天卧床休息,可身体的不适还是让主席的食量减少,抵抗力大大降低。
可主席身穿睡衣,外套风衣还是出席了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可是因为主席本来不在追悼会名单中,突然出现在会场,在会场中温度过低,工作人员,医护人员也没有时间能提前做出准备,导致毛主席收到寒气侵扰。
在参加完陈毅元帅的追悼会后,主席身体更加的虚弱,不仅肺部感染更加严重,就连心脏也现了心律不齐等状况。
医生担心会发展成心脏病,建议注射抗菌素,然而毛主席虽然病情严重,但是拒绝注射抗菌素,只愿意口服抗炎药,但是抗炎药治标不治本,主席因为咳嗽不能安稳入眠,日日夜夜睡不好。
在18号这天,因为肺炎没有治愈,加上之前积压的各种病情,主席突然缺氧昏迷。
医护人员紧张着急的治疗,医生急忙拍打他的后背,周围的人也急忙呼喊着毛主席说"不能睡,毛主席,快醒过来。"
最后有惊无险地醒来,医护人员还是不放心,又把在人民大会堂开会的周总理给请了过来。尼克松两次访华,毛主席心怀国家
周总理本来看着毛主席不断加深的病情,决定成立专门的医疗小组为毛主席治病,然而从全国抽调了多名著名专家过来为毛主席治疗,并没有让毛主席的病情有所好转。
因为毛主席果断拒绝了医疗小组提出来的强心,消炎和利尿三大方案,并坚决不注射青霉素,只服用口服消炎药,可是他的病情已经在肺炎的基础上加重了,变成了肺源性心脏病,只会加重病情。
而改变了毛主席想法的是尼克松访华事件,为了见到从美国来的总统尼克松,与其正常会面,毛主席心里起了快点治好病的想法,同意并且十分配合医疗小组的医治方案,同时接受了医疗小组的三大治疗方案。
在美国总统尼克松抵达中国的当天清晨,毛主席的身体已经能够小范围地行走了,在之后的会面中,毛主席能精神奕奕与尼克松谈话,并且在会谈期间,尼克松没有看出毛主席有一丝病容的状态,让尼克松都不禁赞叹耄耋之年精神状态实属难得。
在会面结束后,毛主席也积极地配合治疗,在1974年上半年甚至出现了短期好转,都能像从前那样主持政治会议了,大家觉得毛主席的病情有所恢复,希望毛主席能和以前一样重新掌控大局。
但是病情的好转只是表面现象。就在下半年十月份,毛主席右侧麻痹症状突然严重了起来,对于进食都很困难,就连吃饭都需要别人喂食,而这对于毛主席来说是非常无奈的。
因为大家毛主席是个生性好强的人,这对他的自尊来说,这是他难以接受的。
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在几番思考之后,决定回到老家湖南长沙,而毛主席又非常喜欢游泳。
但是在室内游泳池内,两次都因为身体不适的原因只能做罢。但是毛主席的心情已经逐渐地看开了许多。
到了1975年的时候,毛主席再次回到北京,并且接受了白内障摘除手术,毛主席再次感觉到了眼前光明,让他心情愉悦,而病情开始稳定了,甚至到了冬天的时候身体都已经开始康复了。
但是就是这个时候,一个更大的打击出现了。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离世,而对于作为挚友的毛主席来说,这个消息无疑对毛主席身心造成了重大打击,相信大家都能想象那种场景,随着步入老年,朋友亲人相继去世,心情会越来越难过,毛主席也是这样,当时的毛主席连脸上经常出现的笑容也没了。
次月20号,尼克松再次访华,尼克松感慨万分,所有的接待都跟四年前一模一样,一样受到尊重,一样的礼仪。
23号还与重病的毛主席再次见面,长达一个多小时的会谈,尼克松心里很不是滋味,一个雄才大略的中国巨人竟然变成了一个被病痛缠身的老人。
这次回国后,尼克松在之后的回忆录中曾这样写道:"他说话听起来就像是一些单音字组成的嘟囔声,简单的一个字,他的脸都被憋红了,但他的思维却还是那样的敏捷和睿智,只是严重的疾病让他失去了让思维变成语言的能力......。 "
此后,毛主席病情越来越严重,一度卧床不起。最后的时光
而在这个夏天,又传来一个消息,朱老总去世了。
而这对于毛主席来说,又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两位好友的离世给这位老人以多重的打击,即使是钢铁般的意志也开始低迷了。
病痛与意识的双重折磨,让这位老人终于不堪重负......,而这一次,毛主席的身体已经降到了极点,就连吃饭都不能自己吃了,到了需要别人帮忙喂食的地步,不,就连吞咽的动作都已经做不到了,每天都只能用鼻饲管才能定时定量的补充身体所需。
几乎所有人都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各个部门也派出了代表,日夜不停地守在毛主席的身边,深怕错过什么重要的指示。
而这最后的时光中,众人得到的消息就是一定要关注三木武夫和日本的大选情况,尼克松访华打破了中美外交的坚冰,而三木武夫和大选的下一个首相是中日建交的突破口。
1976年9月9号0点10分,这位将一生奉献给人民的伟大领袖与世长辞,享年83岁,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在毛主席去世后的几个小时内,委员会召开会议紧急下发了全国一级战备命令,几百万解放军进入战斗状态。
当天上午,我们向全世界公布了这一消息,联合国在第一时间降下半旗以示哀悼。
有五十三个国家同样选择降半旗致哀,全球总共有一百零五个国家派出代表到北京进行调研。
近两百个国家发来唁电表示惋惜,与此同时,毛主席的去世举国悲痛,为他离世感到悲痛的中国人民,自发地走上街为毛主席吊孝。
中国的一级战备状态既是起到威慑作用,也是向其他国家表明一个态度,毛主席不在了,但是中国依旧不是你们这能欺负的,其他国家也不要想着来中国拿点好处,中国已经不是沉睡的狮子,我们的眼睛已经睁开了。
同时也是用武力向日本表明这已经不是清朝了,我们有实力,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国家,甚至随时能去灭了你们日本,通过这种亮亮拳头的方式,稳固了与其他国家的建交,影响着还未与中国建交的国家与中国建交的想法。
而毛主席临终之际还在关心中日关系,台湾领土问题,与日本建交带来的影响,这更加体现了革命先辈们心怀国家,无私奉献,值得我们终身学习。
参考文献:
王春艳 红色记忆:揭秘毛泽东晚年的真实生活 新华网
中央卫视 记录专辑:伟人的最后岁月 cntv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毛泽东传 掌阅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