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唐语林》概述 在唐朝时期,由于中国的封建社会达到了高峰。因此在整个的社会风气与文化精神层面上,唐朝时期与其他的封建王朝时期产生了极大的不同。 尤其是女子的社会地位与女子的文化风尚、道德观念以及家庭关系这些方面,更是与其他的封建王朝时期大相径庭。 在这个开放而包容的唐朝时期,女子的社会地位有了很大的变化。而女子在家庭与社会当中的文化生态,则是重点的研究对象。 《唐语林》是成书于宋朝时期的杂记类的笔记体小说,与《世说新语》有些相似。不过《世说新语》重视清谈,对于具体的社会风气与思想文化则没有直接的论述。 而《唐语林》则是具有直接现实的研究意义,对于具体的社会风气与思想文化则有直接的概述。 这本《唐语林》的作者王谠根据唐朝时期与五代时期的小说和杂记编纂而成,对于研究唐朝时期女子的社会风气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唐语林》在记载内容方面,可谓是包罗万象。对于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国家经济、文化风俗、社会观念等方面有全方位的记录,可以说是唐朝时期社会风气的百科全书。 对于唐朝时期的女子文化生态,在《唐语林》当中有很多故事都可以从事件的角度去印证一些思想与文化观念.这就是所说的以故事论思想,以言语看文化。 观之,方可察之。 02 唐代女性的家庭观 唐朝时期女子的家庭文化风俗方面,对比下要以出嫁的后生家庭为主。对于后生家庭与原生家庭之间的关系,唐朝时期的女子主张嫁人要以夫家作为首要准则。 《唐语林·德行门》当中记载,大唐太尉、西平王李晟的女儿出嫁后回娘家。当时李晟正在办寿宴,李晟的女儿为尽人女之伦常自然要跟随左右庆祝。 不过正在寿宴的时候,李晟女儿的婆家却传来消息说李晟女儿的婆婆生病需要照顾。 李晟的女儿为兼顾人女之孝与人媳之孝,就选择了先参加父亲的寿宴同时派遣贴身的侍女回去照顾婆婆。而李晟听说之后,不仅是没有夸赞女儿反倒是勃然大怒。 李晟十分气愤地呵斥自己的女儿,言道:汝为人妇,岂有阿家病,不检校汤药,而与父作生日? 后来李晟不仅让女儿赶紧回到了夫家,更是写信给亲家母道歉。言语间只说自己教女无方,望亲家母莫要怪罪。 这种事情不仅没有在当时的人们眼中变成偶然,反而是被勋贵集团夸赞。李晟的故事被称之为"西平礼法",成了教育女儿的依据。 在汉朝时期之前,出嫁的女儿一般都是重视娘家而非夫家的。春秋时期,祭足的女儿就问过母亲关于父亲与丈夫谁更重要的问题。 祭足的女婿与国君合谋,想要对祭足这个权臣进行谋害。祭足的夫人却对祭足的女儿说了一句名言,天底下哪个男人都能成为你的丈夫但父亲却只有一个。 这句话的原文是:人尽夫也,父一而已,胡能比也? 在春秋时期,父亲要比丈夫重要。等到了唐朝时期,女子出嫁之后的孝道更重视对于公婆的侍奉。这也是三从四德的开始,最后在南宋时期成了理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03 唐代女性的政治观 唐朝时期女子的政治生活方面,是一个两面的看法。武则天在唐朝时期达成了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女皇的成就,这就给后世人一种错觉那就是唐朝时期女子可以随意参与政治生活。可实际上,唐朝时期的女子不可以干政是被主流思想所认同的观念。武则天称帝的行为,在当时人眼中可是牝鸡司晨的做法。这种行为,足以称得上是反面教材。 在《唐语林》当中就记载过,武周时期宰相狄仁杰的故事。狄仁杰的表弟对他的态度很傲慢,就算是狄仁杰想要帮助他做官也不对他正眼相看。 狄仁杰的姨母解释道:"吾止有一子,不欲令事女主。"而后,便是"狄仁杰惭而去"。 而相对的,长孙皇后等辅佐丈夫的行为也被称之为贤德。长孙皇后被称之为一代贤后,从后宫的角度对于朝政的影响也不会太少。 但与武则天不同的是,长孙皇后却成了正面教材的范本。 因为在唐朝时期,对于女子干政是从两面去看待了。唐朝时期男子喜欢自己的妻子能够辅佐自己,但这样辅佐要停留在帮助和规劝层面上。 是真正意义上的"辅佐",而不是干预。武则天那种直接走上台前的干政,是唐朝时期男子基本上都不能容忍的做法。04 唐代女性的爱情观 唐朝时期女子的爱情观念方面,则是要以忠贞作为准则。忠贞的要求不仅是要保持对丈夫的唯一,更是要体现在不为利益诱惑的坚持上面。 《唐语林》当中记载,有一个名妓叫做娇陈。她的姿色十分靓丽美艳,让许多士子为她奔走求见。 而且娇陈的才艺也十分出众,颇具有一代绝色的风范。睦州此时柳齐物十分欣赏娇陈的姿色与才艺,便要求纳娇陈为妾。 娇陈曰:"第中设锦帐三十重,则奉侍终身矣。" 柳齐物听闻后也没有犹豫,便用盛大的排场迎娶娇陈回家。或者说纳妾,更为妥当一些。而娇陈被柳齐物纳回家中之后,也没有依仗柳齐物的宠爱而娇纵。 反而是尽心地服侍丈夫,在丈夫家中以仆人媵妾的礼节与人交往。这样谦卑恭谨的态度,得到了柳家上下一致的认可。 后来唐玄宗听说了娇陈的名声,便想要召娇陈入宫。这位风流天子连儿媳妇杨玉环都能毫无顾忌地召入宫中,更别说只是臣子小妾的娇陈了。 而娇陈听闻皇帝的诏令后,却没有跟随使者前往皇宫里。娇陈反而是用年老和顽疾作为理由,拒绝了唐玄宗的诏令。 而唐玄宗听闻后,也没有为难娇陈。 唐玄宗这样风流的皇帝,居然能够理解臣子妾室的想法也算是十分离奇了。不过说到底,这还是唐朝时期女子忠贞观念的原因才让唐玄宗没有为难于娇陈。 因为唐朝时期女子忠贞观念的强化,许多世家大族都十分认可这样的观念。 唐玄宗对于自己的儿子和那些希望谄媚皇帝的臣子可以放肆,但对于那些保守的士族官员却不能尽情放纵。这也算是皇帝对于主流价值观的妥协,更是唐朝时期女子忠贞思想的印证。05 唐代女性的最高追求——贤媛 说起唐朝时期的女子典范,那自然就是贤媛了。所谓贤媛,就是说那些具有贤德品行与才能的女子。 《唐语林》和《世说新语》两本书具有一脉相承的特点,里面同样记载了关于贤媛的门列与故事。 《世说新语》当中的贤媛一门,基本上都没有过多描述魏晋时期女子的德行与才能。这反映出魏晋时期女子教育的混乱,也印证了那个乱世时期的衰败与凋敝。 而与《世说新语》这本书不同的是,《唐语林》当中则描写了许多贤妻良母相夫教子的典故。尤其是良母教子,更是《唐语林》当中贤媛一门重点叙述的类型。 可见在唐朝时期,女子教育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这些故事更加反映出唐朝时期教育的兴盛,也可以说是社会经济的繁荣。 唐德宗时期,刘玄佐的母亲就曾经教育刘玄佐要勤勉忠诚。贵为将相的刘玄佐没有奢靡,他的母亲也每个月都织一匹布来提醒他不要忘记勤俭节约的美德。由此看来,贤媛的最高评价就是良母。 而贤媛的另外的要求,那就是贤妻了。作为贤妻的标杆,长孙文德皇后自然被世人所称道。因为长孙文德皇后的故事过于出名,本文便选择唐宣宗广德公主的事迹作为论述。 根据《唐语林》的记载,唐宣宗最开始想要以女儿永福公主下嫁给前进士于琮。 但因为永福公主性情暴躁,皇帝担心她不能担负起一个贤德妻子的责任。于是乎便选择让更加温婉的广德公主下嫁给前进士于琮,以避免皇家女在士族子弟面前丢人的问题。由此可见,贤妻也是贤媛重要的判定标准。 除了众所周知的贤妻良母的标准以外,孝女顺媳也是贤媛的评价标准之一。孝女,自然是女子对于父母亲的孝顺。顺媳,自然是儿媳对于公婆的恭谨。 对于父母,要做到恪守子女的礼节。帮助父母改证错误但还不能使用不恭敬的方法,能够做到这一点才可以被评价为孝女。 对于公婆,要做到像是对待父母那样的孝道与恭谨。在丈夫外出的时候,要帮助丈夫照顾好公婆以让丈夫能够专心于功业。 在这样的综合性评价标准的考核下,依旧能够通过的便可以被称之为贤媛。贤媛的名声被当作教育女子的标准,成了佳话流传开来。参考文献:世说新语笺书.余嘉锡.中华书局.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