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鸡蛋的误区
鸡蛋是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食材,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但是关于怎么吃,吃多少其实有很多误区,下面这些情况可以参考一下:
1、产妇吃鸡蛋越多越好
产妇在分娩过程中体力消耗大,消化吸收功能减弱,肝脏解毒功能降低,大量食用鸡蛋后会导致肝、肾的负担加重。食入过多蛋白质,容易出现腹部胀闷、头晕目眩、四肢乏力等症状。蛋白质的摄入应根据人体对蛋白质的消化、吸收功能来计算,一般每天吃2-3个鸡蛋就足够了。
2、红壳鸡蛋比白壳好
许多人买鸡蛋只挑红壳的,认为红壳蛋营养价值高。其实并非如此,研究表明,不管是红壳、白壳、绿壳鸡蛋,整体的营养价值相差不大,蛋壳的颜色主要是由一种"卵壳卟啉"的物质决定。
3、常吃鸡蛋导致胆固醇偏高
蛋黄中含有较丰富的卵磷脂,是一种强有力的乳化剂,能使胆固醇和脂肪颗粒变得极细,顺利通过血管壁而被细胞充分利用,从而减少血液中的胆固醇。
4、毛鸡蛋营养价值高
毛鸡蛋即"死胎蛋",这种蛋所含的营养成分在卵化过程中已被胚胎利用掉了,营养价值并不高。
5、生鸡蛋更有营养
生吃鸡蛋不仅不卫生,容易引起细菌感染,而且也不营养。生鸡蛋里含有抗生物素蛋白,可影响食物中生物素的吸收。另外生鸡蛋内含有"抗胰蛋白酶",会影响人体的消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