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行动是青年最有效的磨砺。2022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回望百年,青春向党。未来属于青年,希望寄予青年,青春正当时,奋斗正当时,青年交通人们,正用汗水浇筑交通强国路,展现属于中国青年人的昂扬风貌。交广会客厅特别策划《奋斗者正青春》建团百年青年交通人系列访谈,本期我们有请到中国铁设印尼雅万高铁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夏健。 欢迎扫码收听节目 夏健,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海外事业部高级工程师,印尼高铁项目部常务副经理、总工程师,雅万高铁项目总体设计负责人。作为印尼雅万高铁总体设计负责人,自2015年起,夏健便扎根印尼雅万高铁项目,参与了项目的投标、设计和施工配合等工作,也见证了雅万高铁从蓝图变为现实的全过程。 能够参与"一带一路"项目的感受? 我作为新一代交通人,在实现交通强国的新征程上继承先辈传统,不断书写新的华彩篇章。 您从事铁路行业多少年了? 我2004年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进入铁道第三勘察设计院工作,也就是现在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至今已有18年。 在这些年当中您更换了几个岗位呢? 2004年至2019年,我就职于中国铁设线路与站场枢纽设计院。2019年12月,因工作需要,调转至海外事业部。在这两个部门,我主要担任的是项目总工程师,也就是项目的技术牵头人。 这几个岗位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呢? 这两个岗位共同之处在于都是负责集团公司范围的铁路勘察设计工作,区别在于线路与站场枢纽设计院主要负责国内铁路项目,海外事业部聚焦境外项目,近年来重点服务"一带一路"倡议项目,如雅万高铁、匈塞铁路、中老铁路等。 从什么时候开始想到说我要从事铁路这个专业? 高中阶段,我的同桌也是我最好的朋友,他哥哥毕业于西南交通大学,毕业后就职于铁路设计院。经常听同桌讲述他哥哥的故事,比如因工作需要经常出差,可以欣赏祖国天南海北的大好河山,分享各地的奇闻异事,见证祖国铁路事业的蓬勃发展。时间长了,在我内心也种下了从事铁路行业的种子,高考填报志愿时第一志愿填报的西南交通大学。 当时是什么样的契机来到雅万高铁的项目? 2014年,我负责的哈尔滨至大连高速铁路、盘锦至营口高速铁路均顺利建成通车,这几个项目从前期立项、勘察设计到竣工验收各个阶段工作,我全过程参与,算是一个比较年轻的"老"高铁人。 2015年4月,中印尼两国政府、企业签署合作建设雅万高铁的框架合作协议,因为我熟悉高速铁路技术标准和高速铁路全过程建设流程,各级领导关心我、信任我,给了我参与雅万高铁项目的机会。 当时有想过这个工作会特别累,几年几年的不能回家么? 雅万高铁是我参与的第一个境外项目,在此之前对雅万高铁的重要意义和项目复杂性有深刻的理解,但是对境外项目的工作性质了解的不多,也没有想到过这几年会在国外累计待了1500余天。 雅万高铁是东南亚地区的首条设计时速350km/h的高速铁路,连接首都雅加达和印尼第四大城市万隆,目前印尼雅加达至万隆两城市间交通主要依赖一条高速公路和修建于100多年前的老旧既有铁路。雅万高铁建成通车后,雅加达到万隆的出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个多小时缩短至40分钟,对深化中印尼两国经贸合作和人文交流、促进"一带一路"合作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因意义重大,在修建的过程中,夏健一刻都不敢松懈,从15年到现在,夏健已经整整在印尼度过了7年的时光。 这7年里每年能回几次家呀? 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基本上3-5个回国一次,一年2-3次,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后,航班紧张,加上严格的管控政策,基本上一年回一次国。 您刚到印尼的时侯是33岁,7年过后,从"而立"到"不惑"。这些年您错过了很多陪伴家人的时间,也没有能陪着孩子成长,会遗憾么? 有得有失,这些年在项目上是常态,回国反而像休假。远在异国他乡,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总是难以释怀。我刚到印尼时33岁,孩子刚上小学一年级,现在孩子已经上初二,我基本上错过了孩子成长的黄金时间,长时间不能陪伴家人,心中确实对家人充满了愧疚。 孩子和妻子会不会抱怨您总是不在身边? 我的妻子也是工程行业从业人员,深知铁路行业工作性质,这几年来,虽然万般不舍,但依然一如既往的支持我的工作。孩子小的时候不理解,为什么别的小朋友节假日都有爸爸陪着玩,而她却没有?后来长大了,才逐渐理解,现在她时常骄傲的和同学说,我的爸爸是"一带一路"先行者。 平时跟家里联系多么? 现在通讯手段发达了,基本上每天都会和家里人视频,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听妻子诉说各种家长里短。 刚到印尼的时候,您的第一印象是什么样的? 刚到印尼的时候,第一印象有两个关键词,湿热和拥堵。印尼首都雅加达位于赤道附近,终年炎热而潮湿,我老家在湖北随州,毕业后一直在天津,算是半个北方人,多少有些不适应。第一次到雅加达是晚上11点左右,这个时间点在国内基本上看到车辆和行人了,结果从机场到酒店30公里用了2个多小时,无论是城市干道还是林间小道都是车水马龙,尤其是川流不息的摩托车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时有没有四处转转,有特别喜欢的景点或者总喜欢去看的风景么? 第一次到达印尼的时候,距离提交可研报告仅有3个月时间,时间紧,任务重。虽然事先了解印尼是东南亚的旅游圣地,但无暇顾及,只有现场调查确定雅万高铁线路走向和车站位置的时候,才能匆匆领略沿途的风景。 夏健作为早期参与高速铁路设计的优秀技术人员代表,2008年至2013年,先后完成了世界首条严寒地区高铁——哈大高铁和盘营高铁等高速铁路项目的全过程勘察设计工作,对高速铁路标准、勘察设计、建设流程和各阶段工作重点具有丰富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雅万高铁是中国在境外完成全过程勘察设计建设的第一个高铁项目,也是夏健负责的第一个海外项目。在项目前期投标阶段,竞争异常激烈,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水平是中方能否顺利中标雅万高铁项目的重要先决条件,要拿下中国高铁海外的"第一单",可研报告是夏健面对的第一个难题。 当时编制时间有多久? 我第一次到印尼是2015年5月4日,印尼方明确的可研报告提交时间为8月上旬,整个周期算上现场调查、测量、方案研究、征求各方意见和可研报告编制、审查修改满打满算只有三个月。 主要难点有哪些? 可研报告编制的难点除了时间紧张外,最主要的难点是如何让印尼方理解并接受中国高速铁路是安全可靠的,以及如何凸显中方在高速铁路建设领域的整体优势。 怎样克服这些问题? 在雅万高铁项目的投标阶段,国铁集团高度重视,我所在的中国铁路设计集团有限公司是国铁集团直属唯一设计企业,义不容辞的投身"一带一路"建设中,选派精兵强将组建了项目团队。我作为项目的总体设计负责人带队奔赴印尼,实地开展了大量的现场调查和技术方案研究工作,并且会同印尼当地的合作伙伴与印尼政府和铁路主管部门开展深入交流,落实线路走向、车站设置等现场情况。国铁集团总工程师多次带队亲赴现场,指导我们研究解决制约项目推进存在的技术和商务问题,组织开展中国高铁展等推介活动,展示中国高铁的技术水平和能力,赢得各方信任。 记得在国铁集团举办印尼高铁展的时候,参加展览的印尼各界朋友不仅感叹精巧的动车组模型和成套的施工、养护维修装备,更是被密如蛛网的的中国高速铁路网所震惊,他们期待印尼也能像中国一样早日进入高铁时代。 我带领着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结合印尼气候环境特点和复杂的地质条件,深入开展工程技术方案比选、技术标准适应性、商业模式等专题研究,与国内外高校、咨询机构合作,开展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适应性研究等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基于研究成果制定了简支箱梁梁型、软土路基处理等专项试验方案。在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过程中,我们充分展现中国高速铁路在工程建造、技术装备、运营管理、安全生产方面的优势,编制的可研报告得到了印尼各方的高度认可,最终成功胜出。 当时得知终于拿下雅万高铁这个项目,咱们中标的时候,是什么想法? 2015年10月,当得知印尼方选择与中方合作建设雅万高铁的时候,内心万分激动,也有些许忐忑,激动的是几个月以来的辛苦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忐忑的是雅万高铁作为高铁海外落地的第一单,前路漫漫,无论是技术还是商务层面,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也感受到了肩膀上沉甸甸的压力和责任。 2015年10月6日,印尼总统佐科颁发总统令,宣布中方在投标中最终胜出。雅万高铁,将按照中国标准进行建造。紧接着,夏健和设计团队仅用一个通宵的时间,完成了雅万项目的基础设计文件,创造了雅万高铁基础设计的"12小时奇迹"。随后交通部签发了雅万高铁项目全线线路许可,那么,如何将"中国标准"落地,让蓝图真正能够顺利落地,又是夏健面临的重要难题。 这个项目最大的压力在哪? 中国铁设作为雅万高铁项目的勘察设计单位,项目技术层面的压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高速铁路技术标准适应性如何,以及如何与印尼标准融合并在印尼落地生根。二是印尼爪哇岛地处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三大板块的交汇处,地壳活动,地震、火山频发。如何绕开活火山、滑坡、活动断裂等重大不良地质体,并确定经济合理的工程技术方案。 雅万高铁是我们为印尼‘量身打造’的一套中国方案。设计规划的时候考虑到了哪些问题? 雅万高铁全线桥隧比例约80%,虽然线路长度仅100余公里,但几乎涵盖了高速铁路建设常见的不良地质,包括活火山、滑坡、水库坍岸、地震液化层、区域地面沉降、活动断裂等。 勘察设计期间,我带领项目团队深入炎热潮湿的热带雨林,克服对登革热疫情和毒蛇的恐惧,虽然项目团队先后多人感染登革热,但我们没有退缩,仍然坚持完成了详细的调查和地质勘察,研究线路绕避了活火山、滑坡、活动断裂等重大不良地质体,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了最适宜的工点方案,如下钻高速公路采用沉降变形最小的泥水平衡盾构方案、长距离并行高速公路地段采用施工便捷、对高速公路运营影响最小的连续刚构方案。 雅万高铁设计建造应用的是中国标准,我们深入开展了中国高铁技术标准印尼适应性研究,如结合项目位于高烈度震区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开展路基、桥梁、隧道等土建工程抗震关键技术研究,以分布最为广泛的桥梁工程为例,通过优化简支箱梁设计,单孔32m箱梁重量减少约100吨,有效的降低了地震力,大幅度节省工程投资。同时我们结合中国高铁丰富的勘察设计和施工经验,联合承包商联合体对万隆地区分布的区域沉降、深厚软土等不良地质进行专项研究,开展必要的室内和现场试验工作,根据试验结果确定了真空-堆载联合预压系统解决方案,有效的解决了大范围场地深厚松软土地基沉降控制技术难题,这些都是中国技术、中国标准在雅万高铁成功运用的典型案例。 通过上述研究,中国铁设在雅万高铁的路基、桥梁、隧道工程抗震设计、防灾减灾设计,智能化、信息化设计等多个领域均实现了技术创新,用优秀的中国方案促进规则标准"软联通",这也同时证明了中国高铁标准在不同国家仍然具有很强的适应性。 项目进展中遇到的难题有什么? 2020年2月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印尼是东南亚新冠疫情重灾区,累计确诊逾600万例,随着世界范围内和印尼国内疫情管控政策的实施,雅万高铁工程建设所需的材料设备、人员往来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国家发改委、中国驻印尼大使馆和国铁集团的大力支持下,通过与印尼政府、企业建立不同层级的定期沟通协调机制,共同推动受疫情影响的材料设备进口、人力资源和资金拨付等问题,保障了项目的顺利推进。 目前项目进展情况怎样? 2022年4月,雅万高铁在德卡鲁尔动车段举行铺轨仪式,标志着雅万高铁建设掀开新的篇章。2022年下半年,雅万高铁将陆续实现全部隧道贯通、全部箱梁预制架设等重要目标,陆续开展无砟轨道和站后四电工程施工,努力实现2023年建成通车的工期目标。 在印尼7年时间,这些年您最大的感受是什么? 想家。这些年在项目上是常态,回国反而像休假。远在异国他乡,特别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乡之情总是难以释怀,这些年错过了家人的陪伴和孩子的成长,心中确实对家人充满了愧疚。其实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千千万万的劳动者都在坚守和默默奉献着,用自己的青春岁月,谱写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青春篇章。 您觉得这些年值得么?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展望未来,我国青年一代必将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我想我是幸运的,虽然付出了很多,但是非常值得。作为一名青年技术人员,能够亲身参与并见证雅万高铁由蓝图变为现实,为"一带一路"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能将个人理想融于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中,亲身见证伟大祖国的不断强大、中国速度的不断刷新,我感到非常的幸运,也非常的自豪"。 在夏健的身后,是无数像他一样为中国铁路"走出去"而拼搏奋斗的中国铁路人、中国铁设人,正在用青春和奋斗践行"交通强国,铁路先行"的历史使命。以高度的责任和担当投身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这就是对‘奋斗者 正青春’的生动诠释。 中国交通广播: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