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是藏品的房间里,一个年迈的老者自称是毛主席的七叔公,让四周的警卫们把这些珍贵的古董搬到毛主席的房间里去。 门外的毛主席听到这一消息后脸色骤变,冲了进去,呵斥自己的七叔公…… 这是发生在电视剧《东方红1949》中的场景,电视剧中,七叔公听到了毛主席领导的革命胜利之后,从乡下来到北京,认为"毛家坐了天下,自己就是皇亲国戚了。" 因此,他才会颐指气使地使唤着警卫人员。 (毛主席呵斥七叔公) 但毛主席却呵斥着这个亲戚,说这个天下不是一家一姓的,是人民的,是新中国所有人的!即使是自己的七叔公,自己从小就认识的亲戚让他徇私,也绝不可能! 可能会有人认为,电视剧中的情节自然是经过戏剧化的。难道现实中的毛主席也一点情面不讲,从不徇私吗? 事实的确是这样。当毛主席当上了国家主席之后,总会有过去的亲戚故旧,觉得能靠着毛主席的关系,从国家中沾一点光。 但毛主席却依靠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他不会为任何人搞特殊化!无论他跟自己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比如在新中国成立后,毛主席的一个亲戚杨开智就曾向他提出过要求。 (毛主席的大舅子杨开智) 他是毛主席妻子杨开慧的哥哥,杨开慧与毛主席感情很深,按照普通人的想法来说,自己的大舅子,总要给点优待吧? 可毛主席就不。他拒绝了杨开智的请求,甚至把电话打给了湖南省委副书记,要求他"任何无理要求不应允许",可以说得上是大公无私,公正非凡。 还比如,毛氏家族的一些乡亲,以及湖南的同学与先生们,也向毛主席伸过手。他们的请求五花八门,但总结下来大都相同,那就是进京工作。 既然特殊要求不能给?安排个工作总行吧?他们这么想着。但毛主席依然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如果关系近一点,那就写信让他们谅解自己的行为。 毛主席 自己虽然是国家主席,可这是人民的国家,是无数人用鲜血和牺牲捍卫的新中国,是绝对不会徇私情的! 就算是自己的血亲毛主席也不会例外。 毛主席有个堂妹毛泽建,毛泽建有个国际的女儿陈国生,以及房侄毛远悌,他们都向毛主席写过信,要求来到北京工作。 但毛主席均是婉言拒绝,话虽柔,但意思显而易见:安排工作,不可能! 就连自己的亲女儿,李敏,毛主席都不会给她搞特殊待遇。我们都知道,李敏从小在苏联长大,生活习惯、作风都偏向俄罗斯人。 (毛主席的长女李敏) 尤其是吃饭方面,李敏吃惯了面包,牛奶,在回国之后吃咸菜馒头稀粥,怎么吃怎么别扭。 有一天,为主席做饭的老师傅自作主张,把主席常吃的几样东西换了下去,送上了面包、冲好的牛奶,泡开的咖啡,这让李敏的眼睛一下子就亮了起来。 她胃口大开地吃了好多面包,吃得心满意足。可毛主席看到后,却认真严肃地把所有人叫到一起,开了一个小会。 会中,毛主席强调,自己绝不搞特殊待遇,伙食标准该是多少就是多少! 就连自己的亲生女儿吃面包、喝牛奶,毛主席都不愿意,可想而知毛主席到底是有多么的公正了。 毛主席和女儿李敏 但毛主席也并非是无情之人。他不愿意做的,只是利用自己的身份,来让亲戚朋友"沾光",如果他们真的遇到了什么困难,那主席也会倾力相助。 比如,在毛主席老友毛岳乔去世时,毛主席就给他家人汇去了三百万元旧币,来缓解他们家庭的经济困难,报答多年前的恩情。 可以说,毛主席是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置于自己之上的,如果有恩情、有血缘关系,那也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可以报答,但绝不能以国家主席的身份去报答! 无论是什么人、什么亲戚来跟自己要要求、要待遇,他都不会答应,他绝不会滥用自己的权力! 毛主席 可鲜为人知的是,即使是毛主席这种在电视剧和现实中都严厉非常,绝不肯走私人关系的人也破过一次例。而他破例的,还不是自己的亲人,而是一个曾经照顾过杨开慧的保姆! 杨开慧曾经的保姆孙嫂有一个女儿,名叫孙燕。那时,新中国正在搞下乡,孙燕即将被下放农村。 可城里的人去农村哪能受得了啊!那时的农村可不是现在有水有电有网,还能买快递的农村。那时,乡下水要自己挑,饭要自己采,更别提电了。 (旧时农村的老照片) 可以说,人人都不想下放,孙燕也是一样。她就求到了毛主席这里,希望毛主席帮忙,让自己留在城里。 其实两人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毕竟毛主席的铁面无私是出了名的。谁不知道新中国的毛主席把一生奉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从不给任何人搞特殊化? 可这次毛主席的破例却出乎了两人的意料。毛主席交代给孙燕,让她们跟当地的政府说明白自己的状况,尤其是"照顾杨开慧同志的历史读一下"。也算是侧面同意了她的要求。 杨开慧与毛岸英、毛岸青的合照 可以说,这是毛主席为数不多的破例!要知道,就算是之前的大舅子、表妹,毛主席都没有为其破例! 那么毛主席为什么会为这个毫无血缘关系的保姆孙嫂破一次例呢?这个名叫孙嫂的保姆,又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这,还得从1926年的那个冬天开始说起。 那时的毛主席和杨开慧结婚多年,膝下的孩子,毛岸英四岁、毛岸青两岁。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开慧又怀了一个孩子,这让毛主席又喜又愁。 (毛主席的妻子杨开慧) 喜,是因为自己将会拥有第三个孩子了。愁,是因为杨开慧身怀六甲,身边还有两个孩子,这可怎么办啊?总得有人照顾一下啊? 于是,两人动了找保姆的心思。可保姆也不是这么好找的,要找信得过的、老实的,绝不能像一些保姆偷奸耍滑,什么都不干。经人介绍之后,两人选中了一个保姆——陈玉英。 陈玉英是湖南省宁农县的一个贫苦农民,她出身贫寒,家里没钱,从小就把她卖给了别人做童养媳。十岁那年,小小的陈玉英就外出帮工,开始挣钱了。 (影视剧中的陈玉英形象) 她本人十分老实,心地还善良,于是两人就请了陈玉英,来给杨开慧做保姆。因为她丈夫姓孙,所以毛主席与杨开慧又称她为孙嫂。 孙嫂做保姆已经做了很长时间了,可以说她早就习惯了做保姆的日子。只是当她来到毛主席家中后,却感觉在这里做保姆,与其他地方不太一样。 在别人家保姆,就算表面上再客气、再礼貌,那也是把她当下人看,天生就低人一等。可是来到毛主席家里后,孙嫂却感觉到了被尊重的滋味。 毛主席与杨开慧从不呵斥她,遇到什么事情,也是跟她商量着来,绝没说把她当作下人一样。这让孙嫂感动之余,又有点好奇。 民国老照片 眼前的这两人一看就是做大事的好人,怎么会看上自己这个乡下妇女呢? 一天,杨开慧与孙嫂聊起这个话题,孙嫂问出了自己心中的疑问,却不料杨开慧回答,她是与主席看上了孙嫂的一头短发、一双大脚。 短发?大脚?这算是什么理由?杨开慧心中惊愕,又有点羞耻,开始为自己辩解起来。穷,自己家里更穷,就算是女人也得下地干活。 民国老照片 下地干活如果要裹小脚,那还能干得了什么啊?索性就没有裹。而头发呢?留长发干什么事情都不方便,索性便剪了,要一头短发。 杨开慧笑着说,两人就是看上了这个,大脚,短发,多精神啊!那种封建社会的东西,破除就对了! 哪有会因为留大脚就把人留下来当保姆的啊!孙嫂惊讶万分。 要知道在旧社会,不裹小脚的女人甚至都被人看不起!可毛主席就这么做了,他就是讨厌这些封建礼教束缚、压迫妇女的东西! (旧社会的小脚,对女性身体有很大的伤害) 也正因如此,孙嫂才被一眼看中,来到毛主席家当了保姆。 孙嫂听了,越发感受到了被尊重的滋味儿,更加努力、勤劳的干活,把一家人照顾的十分周到。 而在后续的生活中,孙嫂更是感觉到了这一家人的不一样。他们不仅平等的看待自己,更是将自己视为了朋友! 这一举动在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比如,那时的毛主席经常会与一些著名的革命家谈到深夜,孙嫂也会旁听,虽然听不懂,但总觉得那是为人民、为百姓好的。 青年毛主席 画 每当夜幕降临,朋友们的肚子们都会咕噜咕噜的叫了起来。人也不是铁做的,谈了一天,当然会肚子饿!毛主席便会拿几个铜板,拜托孙嫂去集市上买点包子回来,给大家充饥。 这时,杨开慧就一定会跟孙嫂说,让她给自己买一份,你一定也饿了。过去孙嫂哪里受过这种待遇?主家不克扣工资,那就是千恩万谢了。 如今晚上吃夜宵,居然还能想到自己?孙嫂又是激动又是幸福,感觉到了自己的确是被两人视为了平等对待的朋友。 而这,还仅仅只是毛主席平等对待保姆的冰山一角。 影视剧中的杨开慧与毛泽东 他曾经给孙嫂写过地址,让她不至于迷路,也没有怪罪孙嫂打破了一个昂贵的热水瓶,只是摆了摆手安慰她,也不在乎孙嫂买菜究竟花了多少钱,不必让孙嫂报账…… 正是这些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孙嫂感受到了什么叫做尊重,什么叫做平等。也正是这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让孙嫂感觉,自己好像不是保姆,而是与他们生活在一起的一家人一样。 也正是因为如此,孙嫂才会在日后一直陪伴着杨开慧,无论是多么困难、险恶的紧要关头,都没选择背叛。 影视剧中被捕前的杨开慧 1927年,杨开慧生出了第三个儿子毛岸龙,孙嫂忙前忙后,照顾的十分妥帖。可一反常态的是,恩爱的丈夫毛主席却在孩子出生后四天才来到了医院。 原来,那时新中国形势紧张,革命形势严峻,汪精卫叛变了革命,国民党四处捕杀共产党,正是因为这样,毛主席才会姗姗来迟。 考虑到当时的背景,以及组织上安排的,让自己发动武装革命的任务,毛主席做了一个决定——把杨开慧和三个孩子送回长沙! 影视剧中杨开慧被捕前和三个儿子 那是一个星光点点的夜晚,毛主席默默地陪伴着孩子们,杨开慧的眼中却满是泪水。第二天,一行人赶往长沙,毛主席则留在了原地。 同年,秋收起义爆发,工农红军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毛主席和杨开慧就这样过上了书信往来的日子。但两人坚信,这样的日子早晚有一天会结束。 因为他们终有一天会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属于自己的新中国! 可好景不长,1930年,杨开慧因为被叛徒出卖遭到抓捕。反动派推开了大门,凶狠的挤了进来。 (秋收起义绘图) 孙嫂眼看这群人要对杨开慧下手,毅然决然的挺身而出。 在一起生活了四年,孙嫂早就把杨开慧、毛主席,以及三个孩子当作了自己的家人。现在这群人居然想对自己的家人下手,孙嫂无论如何都不能接受! 但她毕竟只是一个保姆,面对凶神恶煞的反动派,能做什么呢?听见孙嫂是毛主席的保姆,反动派干脆把她也绑了起来,抓了回去。 就这样,杨开慧、孙嫂与孩子们被抓了回去。敌人们对杨开慧疯狂用刑,但杨开慧却只字不谈有关毛主席的情报。 图文无关 反动派眼看没办法,就开始折磨孙嫂。在得知孙嫂只是一个保姆之后,反动派便开始利诱。 他们说,你就是一个保姆,为了一群不认识的人,值得吗?何必跟着受罪呢? 可孙嫂想起毛主席,想起杨开慧,想起在这里过的日子,以及在过去,被其他人视作下人,视作猪狗的日子…她闭上了嘴,一个字也不说。 这群人说错了,她才不是什么下人。她在这里感受到了尊重,感受到了平等…她是毛主席与杨开慧的家人!她又怎么能出卖家人呢? 回到监狱后,孙嫂再也忍不住身上的剧痛,痛哭起来。她与杨开慧两人互相安慰,在敌人日复一日的审讯中坚持着。 图文无关 可无论被怎样折磨、受到怎样的屈辱,疼痛,孙嫂都没有出卖有关毛主席的半点情报! 孙嫂原以为,日子会这样过下去,直到毛主席有一天神兵天降,把两人救出去。可她怎么也没想到,死亡的阴云,已经笼罩在了杨开慧的头上…… 在久久得不到情报后,国民党反动派终于死心。1930年11月14日,杨开慧被反动派押往刑场,枪杀于长沙识字岭,年仅29岁。 (杨开慧就义的识字岭) 孙嫂被放了出来,她没有用了。可主家没了,自己又能去哪儿呢?更何况她依然被敌人监视着。没有办法,她只能回到了老家,日复一日的过着平淡的日子。 好像过去受到尊重的保姆生涯,只是一场梦。 直到1949年,长沙和平解放之后,孙嫂才知道,那不是梦!又过了好几年,直到1957年,孙嫂才与毛主席再次见面。 距离两人上次见面已经有三十多年了,毛主席唏嘘非常,他看着眼前的孙嫂,就好像看到了逝去的妻子那样…… 杨开慧与毛泽东 两人谈起过去的事情,在毛主席看来,孙嫂不像是一个保姆,更像是一个家人。在毛主席的安排下,孙嫂一家住进了长沙,在漂泊多年之后,终于过上了幸福、安稳的生活。 此后,毛主席一直照顾着孙嫂一家,有什么能帮忙的,除非涉及到原则问题,否则绝不推辞。 说完了这些,应该就能明白从不破例的毛主席,为什么会愿意为孙嫂破一次例了。 正是因为考虑到那时的孙嫂对新中国做出了一些贡献,同时年纪也大了,自己女儿下放到农村不太方便,毛主席才会特意破例为她们求情,让她们留在了城市中。 当然,毛主席愿意为这个照顾了杨开慧很长时间,可以说与一家人没有两样的孙嫂破一次例,却不代表着他能接受对方的任何请求。 下放农村的女知青 在下乡之事前,1957年,孙嫂曾为了女儿孙燕的升学给毛主席写过信。那时的孙燕要升高中,成绩虽然还不错,但也不敢说百分百能上。 孙嫂看着挑灯夜读的女儿,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谁不希望自己的女儿有一个好的前程呢?有文化,有知识,才能成为新中国的栋梁,为新中国的建设添砖加瓦。 于是,孙嫂就给毛主席写了一封信,希望毛主席能够帮帮她,说句话,万一孙燕要是没考好,也能有个学上。 可毛主席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孙嫂的请求,还回了一封信。信中,毛主席解释道,升学一事,我实在不好向学校写信。如果没考上,那可以在家继续复习嘛! 图文无关 不过孩子有困难,不帮助也不好。毛主席就在信中寄了三百元钱,希望用这三百元能够让孩子吃好喝好,有更好的状态来考试。 可以说,毛主席的处理不失分寸,进退有据。如果是不违反自己原则的,或者是自己能帮忙的,那就给办一下。如果是太过分的,比如安排工作,那就绝不给办! 也正是因为新中国有像毛主席这样大公无私的领导者,才能够在世界列强的围堵中重新崛起,屹立于世界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