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搜狐财经 原标题: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回任CEO,三年拟新开3000家店,第三财季营收降四成 10月11日,星巴克中国宣布,董事长王静瑛将再次出任CEO,现任CEO蔡德粦在今后的三个月内,担任中国管理团队的顾问,重点关注门店开发,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相关事务,直至2023年1月1日开启为期一年的 "咖啡假期"。 公开资料显示,王静瑛于2000年加入星巴克,拥有超20年品牌管理经验。 此前,星巴克在全球投资者关系会议中表示要加速中国市场。此次王静瑛的回归,也被外界认为是"提速"中国市场计划的关键。 王静瑛也看好中国市场,表示中国咖啡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尽管星巴克对中国市场抱有信心,但其面临的挑战也不容忽视。据星巴克公布的2022财年第三财季报告显示,尽管公司总营收同比增长9%,但是净利润同比下降20.9%,中国市场营收更是下滑了四成。 此外,星巴克也面临着其他咖啡品牌的挤压。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2022年,中国约有2.3万家连锁咖啡店,连锁品牌约733个,其中28个品牌的门店数量已超过100家。 星巴克中国董事长王静瑛担任CEO 10月11日,星巴克中国宣布,公司董事长王静瑛将出任首席执行官。 就在前一年,即2021年10月,身兼中国董事长、首席执行官的王静瑛卸任首席执行官,接任者为当时的首席运营官蔡德粦。 星巴克中国对于此次的人事任命宣称,王静瑛任职后的三个月内,现任首席执行官蔡德粦将担任中国管理团队的顾问,重点关注门店开发,市场营销和产品创新相关事务,直至2023年1月1日开启为期一年的"咖啡假期"。 据悉,"咖啡假期"是星巴克为工作满10年的员工提供的一项福利,审批通过后,可享受长达一年的假期。 资料显示,蔡德粦2012年加入星巴克,曾担任星巴克中国首席市场官以及中国北区副总裁。2019年,蔡德粦升任星巴克中国零售总裁兼首席运营官,2021年10月,蔡德粦出任星巴克中国新任首席执行官。 而王静瑛于2000年加入星巴克,历任星巴克香港总经理、星巴克亚太区市场营销总监和星巴克新加坡董事总经理,拥有超20年品牌管理经验。 2011年,王静瑛开始"掌舵"星巴克中国,同年担任星巴克中国总裁,并于2016年升任首席执行官,2019年出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2021年8月,星巴克中国宣布,王静瑛将于2021年10月1日起卸任星巴克中国首席执行官一职,但继续担任星巴克中国董事长。 资料显示,王静瑛任职期间创立的"星享俱乐部",带领星巴克在中国实现了线上业务的突破;在门店数量表现方面,由任职最初的400多家门店,目前已提升至6000家门店,覆盖230个城市。 中国市场业绩增长乏力 宣布换帅前不久,星巴克在全球投资者关系会议中宣布要加速中国市场的拓张。 事实上,在捍卫咖啡巨头地位信心的背后,星巴克正面临中国市场业绩的严重下滑。 据2022财年第三财季公告,截至2022年7月3日的第三财季,星巴克全球总营收同比增长9%至81.5亿美元;净利润9.13亿美元,同比降20.82%。 星巴克在财报中表示,第三财季营收实现9%的增长,主要由美国业务、及除中国以外的国际部门的增长所驱动。 具体看来,在第一大消费市场美国,星巴克第三财季实现营业收入56.2亿美元,同比增长13%。美国市场的平均客单价、同店销售额分别增长8%、9%。 而中国作为星巴克的全球第二大市场,业绩受阻一度拖累星巴克营收表现。 星巴克在财报中表示,2022年第三财季,其在中国市场营收为5.4亿美元,同比下滑40%;而在全球同店销售额增长3%的背景下,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同店销售收入却同比下滑44%,平均客单价也下降1%。 2022财年第一财季,星巴克中国市场同店销售额、平均客单价和交易额分别下降14%、9%、6%。 而瑞幸咖啡却在2022年第二财季的报告中,宣布经营业绩已显著改善。 2022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瑞幸当期净收入为32.99亿元,同比增长72.4%。 盈亏方面,第二财季,瑞幸仍净亏1.15亿元,其中含2.77亿元的股权诉讼支出、1.02亿元的所得税费用。 但在美国会计准则下,瑞幸当季已实现盈利,营业利润录得2.42亿元,而上年同期亏损0.48亿元。 从历史数据上看,星巴克中国业绩颓势的苗头,早在2018年便出现。 财报披露,2018年第二财季,星巴克在中国市场的业绩首次出现下滑;同年第三财季,中国同店销售额下跌2%。 此前,受疫情、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影响,星巴克的成本价格也一路攀升,其不同产品在今年2月涨价1-2元不等。 此外,快速扩张下的星巴克,也被频繁曝出食品安全问题。今年6月,上海一家门店因使用过期咖啡粉被罚1万元;而去年11月,星巴克咖啡深圳分店因未及时过期食品,受到市场监管局警告。 2025年中国门店数量增至9000家 近日,星巴克在全球投资者交流会上表示,国际业务将继续加速公司的增长,预计未来三年,全球零售增长的三分之二将来自国际业务,支撑这一发展势头的因素中,中国目标驱动型的增长议程极为重要。 王静瑛也表示依然看好整个中国市场。"纵观中国整个咖啡市场,仍处于早期发展阶段,市场潜力巨大" 。 据艾瑞咨询公布的《2022年中国现磨咖啡行业研究报告》,2021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约为876亿元。预计到2024年,中国现磨咖啡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900亿元。咖啡在中国北方和中西部市场以及低线城市的下沉市场仍存在较大渗透空间。 前瞻研究院也发布《2020-2025年中国咖啡行业市场需求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预计2021-2026年,我国咖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保持10%的平均复合增速,至2026年,市场规模将接近1700亿元。 据星巴克提出"2025中国战略愿景"显示,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市场,至2025年,中国门店数量要达到9000家,覆盖300个城市;未来三年,预计在中国新开3000家门店。至2025年中国市场要实现净收入翻倍、营业利润增长至2022财年的4倍的目标;同时,2023财年至2025财年,星巴克员工人数将新增3.5万人至9.5万人。 "星巴克将在中国推动有意义的增长,因为未来三年销售额预计将增长近一倍",星巴克表示。 星巴克在全球投资者会上表示,中国市场未来三年新开3000家门店,门店数量将同比增长50%至9000家。 搜狐财经发现,若按照3年新增3000家门店计划,意味着星巴克在2023财年至2025财年间,平均每天新开3家门店。 但据数据显示,星巴克自1999年进入中国市场后,23年内其门店数量才达到6000家,相当于一年开店261家;若在接下来的三年里平均每年新开店1000家,平均开店速度几乎是过去每年的3.8倍。 而压力倍增的星巴克急于"提速"中国市场,也与众多咖啡品牌持续抢占中国市场有关。 而其中,首先与瑞幸的"翻盘"有关。今年4月,瑞幸宣布,其已完成债务重组,目前已回归正常公司状态。 瑞幸第二季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瑞幸净新开门店615家,环比增长9.3%;门店数量已经达7195家。 而与瑞幸相比,星巴克曾引以为傲的门店数量优势也已不复存在。 数据显示,今年4月底,瑞幸门店数首次超过星巴克;截至2022年第三财季,星巴克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为5761家。至今年9月30日,星巴克在中国有6000家门店,但其门店数量依然被瑞幸赶超。 此外,其他连锁品牌的拓张也仍在持续。目前,NOWWA挪瓦咖啡门店数超1500家;截止今年8月,主打精品咖啡品牌的Seesaw Coffee门店数量也已经增至100家。 据艾瑞咨询调查显示, 2022年中国约有2.3万家连锁咖啡店,咖啡连锁品牌共计733个,其中有28个品牌的门店数量超过1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