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法修炼心性,以平世间万物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呢?
稻盛和夫先生,在《活法》一书中用短短的8个字作为回答:
"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的确,我们生活在一个迷茫又焦虑的时代,大多数人是看不清前途与未来的。
人生的目的,归根结底就是提高心性,不管现在身处何种艰苦的环境,都要做到不抱怨他人,不苛责自己,一心一意解决困境。
利他,是最高境界的利己
《活法》中,一再提到和强调"利他",也就是"与人为善"。
相信大家都听过一个非常经典的小故事——
一个盲人在走夜路的时候,手里总会提着一盏明亮的灯笼,人们对此十分好奇地问道:"你自己又看不见,为什么还要提着灯笼走路呢?"
盲人回答:"我提着灯笼,既为别人照亮了道路,别人也容易看到我,不会撞到我。这样在帮助别人的同时,也保护了我自己。"
想得到回报,就要先学会付出,让别人看到你的好,对方自然就会投桃报李。
生活太苦,又世事无常,大抵没有人会拒绝迎面直来的微笑与善意,更何况是对自己有利的人事。
所谓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故事中盲人手里的灯笼,便是馥郁芬芳的玫瑰。而手里的余香,便是他在得到旁人的回馈时,内心产生的成就感和幸福感。
利他,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布施行动。
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如果事事都以他人为先,不过分计较自己的利益得失,必定也能够得到他人的尊重与回馈。
《镜花缘》第七回有曰:"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一时的损失,不代表最终的结果,多做利他的事情,便能广结善缘,那时又怎知你不会因此而得到更多的好处呢?
乐观,是活着的大智慧
稻盛和夫曾说过:
乐观面对一切,人生就会时来运转。
所以,就算命运并不宽宏,生活以痛吻你,你也应报之以歌。
都说生活就像在一条深海里的鱼,没有人看见眼泪,也没有人听见哭声,却真实的让人痛苦着。
可那又怎样?
我们还是要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还是要充满希望地生活下去。
年龄越长,烦恼越多,就越要与纷扰红尘中的自己握手言和,努力放下没必要的执着。
要知道,再长的路,一步步也能走完;再短的路,不迈开双脚也无法到达。
只有你心境开阔,乐观豁达,这样才能拥抱快乐,继而享受快乐。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中写道:
"人在高兴的时候,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又觉得日子走得特别慢。"
生活中总有诸多不顺,但我们凡事都要往好处想,不要用暗淡的眼光去看待周遭的事物,也不要把自己关在小黑屋里,明明可以给自己开窗通风,却不愿意,这就是心结。
"人生如梦,得失从容。"
很多时候,让我们真正感到疲惫的不是那些外在的得与失,而是我们自己这颗患得患失的心。
我们要明白,活着,就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水到绝境是风景,人到绝境是重生,睡前原谅一切,醒来便是重生。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