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药中茅台,不行了? 你们还记得去年爆火的神药——片仔癀吗? "片仔癀咋这么贵了?" 2021年五六月那会儿不知道怎么就刮起一股"片仔癀"的抢购热潮。 "现在到处都没货,怎么买到就看你本事了"。 "这个片仔癀,最近天天有人排队买,听说抢都抢不到。" "我们今天一共34粒,每人买一粒的情况下,半小时就卖完了。" 不少购买片仔癀的顾客,只能选择在店内登记需求,两天后打电话询问商家是否有货。 一颗3g装的片仔癀,建议零售价格已经高达590元/盒,价格极其昂贵。甚至某些电商标飙到 一颗3000元 ,号称"神药"一点也不为过。 一克片仔癀约等于一克黄金,甚至更贵。 比药更疯狂的还有股价,2020年初,在A股上平平无奇的片仔癀,突然开始"高歌猛进",一路疯涨。 短短半年的时间里,A股上市的片仔癀股价从205元一口气冲到了490元。在片仔癀被疯狂抢购的去年,其市值曾一度高达2966亿元。 坐上了中医药板块市值第一的宝座。 一时间, "药中茅台"、"中华神药" 等等光环加诸于片仔癀之身,风头无俩。 只是谁也没想到,就是这么一款神药,这么一只牛股,在今年遭遇了史诗级暴跌。 如今,盛况不再。 今年片仔癀股价跌幅近40%,市值仅剩1532亿元,相较去年最高点已蒸发超过1400亿元。 半年的涨幅,半年就给跌回去。 除了股价,还有价格也在暴跌。 一位黄牛表示: "我们回收全新、接近临期、已经过期的片仔癀胶囊和锭剂片仔癀,日期好一些的胶囊是500元一盒,锭剂片仔癀是5500元一盒(4粒),过期胶囊是350元一盒,过期锭剂片仔癀是3500元一盒。价格和去年没法比,缩水很多,去年一盒胶囊能收七八百,一盒锭剂片仔癀能收七八千。" 从一盒片仔癀七八千,到如今单粒的回收价格最高不超570元,最低仅400元。 一夜之间,曾经一呼百应的小甜甜们已经成为牛夫人,被市场无情抛弃。 02
身价暴涨全靠炒作? 北有同仁堂,南有片仔癀。 片仔癀,药如其名,"一片即可退癀",癀则代表了"热、毒、肿、痛"等一切炎症。 这不禁让大家怀疑人生。怀疑之前吃下去的那些片仔癀,都是暴殄天物,没有因此变成神仙体质,愧对这么高贵、神奇的药。 官方公布的适应症显示,片仔癀主要功效为清热解毒、凉血化淤、消肿止痛,用于热毒血淤所致急性慢性病毒肝炎、痈疽疔疮、无名肿毒、跌打损伤以及各种炎症。 在官方品牌故事中,片仔癀的治病故事大概可以写一本书了。 而在民间,片仔癀更是无所不能。 不仅可以治疗急慢性肝病,还能够保肝护肝;不但能够清热解毒,还与治疗肿瘤挂上了钩。 包治百病的功效,貌似贵点也是应该。 但实际上片仔癀的价格上涨,是两个因素在驱动。 一是厂家的官方终端价格上涨。 自2000年后,片仔癀至少有三轮提价周期: 第一轮提价周期为2005年至2008年,提价原因是受核心原材料麝香被国家林业局管控影响,片仔癀将国内终端零售价从280元/粒涨至320元/粒。 这一轮提价的直接影响是,2005年,片仔癀当年收入同比增长65.2%,净利润同比提升106.8%。提价效应在这一年呈现最大化。 第二轮提价周期为2011年至2014年,由于原材料麝香和牛黄价格上涨,片仔癀的国内终端零售价在2011年和2012年分别提升60元和20元。 第三轮提价周期为2016年至2017年,同样是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原因,片仔癀国内终端零售价分别提升40元和30元。 厂家不断提价,是片仔癀价格水涨船高的底层逻辑,也是支撑要素。 二是专业炒家的合谋炒作。 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炒茅台的和炒片仔癀的,可能是一伙人。 片仔癀最主要的销售模式是公司年报中描述的"OTC模式",包括片仔癀体验馆、区域经销和零售药店,其中最核心渠道就是片仔癀体验馆。 2014年,时任片仔癀董事长的刘建顺提出"营销改革"这一计划后,体验馆就开始在全国各地陆续铺开。 其销售网络最庞大的时期,全国共有300家体验店。 那么什么是体验店呢?实际上是经销商的一种高大上的说法,干的还是加盟店的活。 跟那些卖格力空调的电器商、卖茅台的酒商,是一样的。 那么,谁有资格开片仔癀体验店? 在招商要求中,片仔癀写道,合作方必备以下3项基本条件: 一要有较雄厚的经济实力; 二要有广泛的人脉基础; 三要有较丰富的经营经验。 看了都让人怀疑是照抄茅台经销商的履历。 实际上也是如此。第一财经曾对片仔癀体验馆的背景做过深入调查: "目前开设的一些片仔癀体验馆,有些背后是卖茅台酒的经销商在主导" 茅台能炒,那片仔癀同样也能。 只需囤积、提价即可。更别说片仔癀的销售能够直接把茅台的销售网络拿来用。 喝茅台的人,买不买得起片仔癀? 肯定买得起啊! 这样一款神药,推销给喝茅台的人,他们愿不愿意买? 大概率是愿意的。 高度重合的目标市场,共用的销售网络,还可以用捆绑销售的方式扩大片仔癀的销量。 讲故事、囤货物、加价格......一气呵成。 别说茅台,以前东阿阿胶就干过这事。 当年的东阿阿胶,凭着养颜补血、千年滋补的噱头,身价暴涨。 2019年,东阿阿胶的红标阿胶出厂价已经接近1800元,零售价格达到2200元/500g。要知道,同时期的53°飞天茅台,市场指导价也才1499元。 20年间,飞天茅台上涨了10倍,而红标阿胶上涨了55倍。不仅茅台会飞天,驴皮更会飞天。 生来就是贵族的片仔癀,就差冲出太阳系了。 03
片仔癀的护城河 片仔癀和大多数中药一样,实际疗效如何? 一千个顾客,就有一千种片仔癀。 但是做片仔癀的这家厂商——漳州片仔癀药业股份有限公司,A股的上市公司, 它只有这么一个吃饭家伙。 片仔癀的护城河有多宽,由片仔癀这款药的本身内在价值所决定。 前面我们说的厂家的官方终端价格上涨与商家炒作,影响的是片仔癀的价格,而不是价值。 价格表现于外在,是具体多少钱;而价值蕴藏在内在。 它的价值来源于两方面: 1.原料贵。 成分里面包含3%麝香、5%牛黄、85%三七、7%蛇胆,原料贵。 其中麝香取自于林麝、马麝或原麝雄性香囊中。但随着非法盗猎麝活动的猖獗,麝的数量不断减少。如今,已经被国家列为一级野生保护动物。 天然麝香的收购价已涨到 450元/克 ,比黄金还贵。 天然牛黄价格更为惊人,三年内价格已经 从10万元/公斤涨到50万元。 2.配方贵。 为了保护中药品种,中国药监局设置了一个"国家保密配方",配方分三个等级,其中最高等级的被称为"国家绝密级配方",保密期限永久。在全国,获得这个殊荣的,一个是家喻户晓的云南白药,另一个就是片仔癀。 3.定价权。 早在2007年,林园就盯上了片仔癀,他在调研后认为片仔癀的品牌相当值钱。 它的优势在于国家批准它使用天然麝香,这就不仅是垄断,更是绝无仅有的定价权。 国家绝密级的配方+顶级中药配方+稀缺原料 的布局,犹如片仔癀的三重护城河。 但在这看似靠谱的双重护城河,其实并不牢靠。 为什么?其实这跟另一家"唯二"拥有"国家保密配方"的云南白药一对比就知道了。 这类"国家保密配方"的免死金牌到底能用多久,谁也不知道。 而片仔癀的药效值不值它堪比黄金的价格,一直也存在争议。 更别说是药三分毒,虽然喝酒也有害健康,但对于片仔癀这类重要的需求量与稳定性肯定比不上茅台。 起码茅台存放越久,越值钱,片仔癀呢?60年后还剩多少药效? 不好意思, 它的保质期只有60个月 ,等不了60年。 所以,每一次炒作,每一次囤积居奇,都是对它们品牌的莫大打击。 这点片仔癀也深知,所以开始学习云南白药搞多元化经营。这就好比一些影视剧和动漫,卖片不赚钱了,以后我卖周边总行了吧? 目前片仔癀的主营业务主要包含医药行业板块、化妆品、日化业板块和食品业板块;在众多板块中,化妆品、日化业板块是片仔癀产品多元化的核心。 很显然,片仔癀想要效仿云南白药,开发化妆品和日化产品。不过,从现实来看,并不顺利。 从历年的财报数据来看,2019年、2020年,片仔癀化妆、日化业板块的收入分别为6.35亿元、9.0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27.65%、42.49%。 不过到了2021年,该业务板块收入同比下滑7.05%至8.41亿元。 而再看最新的中报数据,截至今年上半年,片仔癀的化妆品、日化业板块收入为3.5亿元, 同比下滑19.08% ,出现了明显的下降;而从营收占比来看, 该板块的营收占比仅为7.91%。 如果真有一天主营业务因为各种原因被击垮,那么这些所谓的"第二增长曲线"根本无法担当大任。 更别说,还有中药集采这个大杀器,万一片仔癀真的纳入集采名单,它还能卖到这个价钱吗? 事实上,从今年开始,他们的业绩也的确走了下坡路。 今年上半年片仔癀实现营收为44.23亿,同比增长14.91%,和去年同期18.56%的营收增速相比有所下滑;实现净利润为13.14亿,同比增长17.85%,和去年同期28.96%的净利润增速相比,大幅下滑超过了10个百分点。 虽然还在增长,但势头已经大不如前。 药效可以夸上天,但药价没必要。可以想象,未来在炒作落幕、中药集采、其他高性价比中药平替的影响下,片仔癀的高昂价格难以支撑。 再者,云南白药在日化领域进行布局远非片仔癀能比,同仁堂、马应龙等传统药企也在持续发力。 片仔癀要考虑的问题,恐怕早已不是怎么把药卖出天价了,而是在往后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如何保住地位,如何不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