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儒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儒竞科技")成立于2003年7月21日,是专业的变频节能与智能控制综合方案提供商。儒竞科技常年深度合作企业有海尔集团和艾默生集团,此次IPO募集资金用于建设新能源汽车电子和智能制造产业基地、研发测试中心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部分员工未缴纳社保公积金,存追责风险 招股书中风险提示提到,儒竞科技未实现全体员工缴纳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存在被主管机关追责的风险。 根据最新招股书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儒竞科技在册员工人数为1,219人,其中社保公积金缴纳人数为1093人,缴纳比例为89.66%,比上年底缴纳人数减少了7.54%。最新未缴纳人数共计126人。 儒竞科技在册员工的具体专业构成情况如下: 如图所示,其中生产人员数为898人,占总人数的73.67%。剩余其余岗位人数共仅占总人数的26.33%。显然,这些未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人,大概率大部分为生产人员。 众所周知,退休返聘人员存在稳定性较差和创新能力差的问题,除此之外,退休返聘人员大多由于年龄、精力上的原因,难以从事高强度、高压力的工作,工作时间也相对较短,很难根据企业的要求或临时性的工作要求,作经常性的加班及重体力工作。 并且,在劳动关系中,工伤保险是法定基本社会保险之一,它的投保具有法律强制性。然而,在聘用单位与退休返聘人员之间建立的劳务关系,法律则没有规定其可以加入工伤保险。而在实际生活中,聘用单位往往是不予办理与工伤保险类似的商业保险的,日后,一旦返聘人员因工作造成人身伤害,由此产生的损害费用的承担主体便成为了纠纷高发区。 我们不清楚这些未缴纳社保和公积金的员工中退休返聘人员占了多大比例?且为何大量使用这样年龄大精力弱的群体,自疫情和双减政策出现后,年轻人再就业面临巨大难题,关键时刻,贵司依旧选择退休人员,意义何在? 疫情致产能利用率大幅下降 根据招股书显示,按照产品的末端生产阶段,儒竞科技主要产品分为DIP阶段产品(即完成电子产线SMT生产阶段及DIP生产阶段)与FA阶段产品(即完成电子产线SMT生产阶段、DIP生产阶段及FA生产阶段),其对应产能、产量、销量情况如下: 如图所示,2022年1-6月,儒竞科技的各产品产能利用率都大大降低,对此儒竞科技解释到,公司产能利用率较低,主要系受疫情影响,产线停工所致。 2022年上半年,对于上海来说是停滞的半年。儒竞科技的客户是面向世界的,可其子公司和控股公司都设置在上海,面对疫情其风险抵抗能力势必更弱,影响更为集中,如今世界对于疫情的管控较为开放,上海又作为中国对外的主要窗口,更易受到疫情的侵害,若未来持续受疫情影响,你们又有什么针对方案呢? 常年合作大客户退出前五客户名单 根据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1年,儒竞科技的五名客户被海尔、艾默生、三菱重工海尔、麦克维尔和阿里斯顿占据,2021年新增了芬尼科技,但销售金额和往年相比并无太大异常,可到了2022年1-6月,儒竞科技的前五大客户中老客麦克维尔和阿里斯顿被新客博世和华城三电代替,而这两个新客的销售金额相比前三名明显偏低。 为何2022年,前五大客户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贵司和麦克维尔和阿里斯顿是否继续合作中,为何合作金额大大减少? 董事长年薪260万,募集流动资金3亿 根据公开信息显示,此次儒竞科技IPO募集资金用于以下项目: 如图所示,其中有3亿用于补充流动资金,而招股书中写到,2021年度,公司现任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他核心人员从本公司领取收入的情况如下: 儒竞科技董监高成员中有4人年薪过百万,董事长年薪260.44万元,副总经理年薪接近200万。仅这十位主要成员年薪总额近千万。和其他上市公司相比,都罕见的高。即使和同类型科技型企业相比,也更胜一筹。那么此次IPO募集的资金,是否有一部分,也是进了这些高管的口袋呢? 严正声明: 本文为《三棱财经》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写明出处。 本文的信息或所述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内容摘取企业公开披露信息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