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计划之所以实现不了,都逃不过 :假、大、空、全。 "假" 目标不是发自内心的,而是一时激情; "大" 目标超出了能力和精力的范围; "空" 写下了目标,但是没有落实到计划; "全" 贪多求全,顾此失彼。 那么,怎么将「年计划」定得 "真"、"小"、"细"、"可控" 呢? 今天就把这个方法与你分享,来源于《只管去做》一书的方法论。然后,根据我自己的理解及实际操作, 提炼了 最简单的步骤。 一起往下看吧: Part 1「愿景:写给5年后的自己一封信」 愿景可以是一个 模糊的 大方向,让我们知道具体往哪里走,并且 充满动力 就可以了。 具体怎么做呢? 选择一个安静的清晨或傍晚,自己思路最清晰的时间段,给五年后的自己写一封信,描述一下你期待中五年后的自己是什么样的。 比如: 那时候你和谁在一起,过着什么样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改变? 切记不要干巴巴的只写感受! 举个例子: 五年后的我,已经是一位坐拥五十万粉丝。正坐在昆明新家的阳台上晒着太阳,回复粉丝们的留言…… 只有写下内心真正想要的,触动自己内心的东西,才能带来源源不断的行动力。 Part 2「找出目标,并圈出来」 此步骤需要把信中想要实现的目标,都用一支红色的笔 圈出来 。 如果有必要的话,直接在附近用 蓝色的 笔 标记 一下,要么 合并同类项 ,要么 浓缩 成一个抽象的词。 比如: 瘦到45公斤—保持好身材;买衣服自由,化妆品自由,给双方母亲每月生活费—财务自由等等。 Part3「大目标拆解为可实践的行动」 目标一定是清晰、明确、具体的,否则很容易 犹豫和迟疑 。 这个步骤除了落实行动,更是通过拆解目标,结合自己的精力, 排除 不必要的消耗, 留下 当前真正可以实现的行动计划。 举个例子: 我写下的其中一个目标是「写书」。但我只有半年的写作经验,写作水平也有待提升,对于「写书」都是空白的。 对于这个目标,当前能做的是: 01.坚持写「复盘日记」。 通过复盘生活,积累写作的素材。 02.坚持「阅读」。 比如:每个月阅读一本写作相关的书籍,下意识地拆解,写书的行文框架等等。 再比如: 目标「旅游」。这个目标,对于目前的实际情况是 不现实 的。 理由: 01.两家相隔太远,爸爸们都尚未退休,时间不统一,无法统一出行; 02.疫情防控,居家更安全。所以,这个目标在今年就直接 停办了 。当然,你可能还会遇到无法把愿景量化的情况。 小小建议: 可以参照先定义,再计划,后目标的顺序来推断。 举个例子: 你的愿景是:实现基本的 财务自由。 第一: 定义基本的财务自由是什么?基本的财务自由,不是简单地理解为有花不完的钱,而是指被动收入大于总支出,而"被动收入"是你不用工作就能赚钱。 第二: 计划如何实现?答:首先明确总支出,比如现在一个月的总支出是5000元,那么你基本的财务自由是每月支出10000元,这样每年的开销就是12万。 也就是说:除了上班,你还有哪些方式可以实现被动收入一年12万元? 比如:我有一套公寓可以出租赚取租金,现粉丝5000以上,可以赚取流量费等等。 第三步: 提炼目标。这样明确之后,行动就能随之清晰啦! 01.了解市场的具体行情,定出出租价格,挂出公寓的基本信息。 02.选定平台,持续输出,积累粉丝。这样一点一点地分析下来,你除了能 检测 当前的自己,每天待办事项是否合理,更能 清楚地 知道自己努力的方向是否正确。 Part4「平衡人生的九宫格」 将五年后的愿景落实为明确具体的目标之后,这里可以借助工具九宫格法。 为什么要提倡用九宫格法呢? 举个例子: 我自己是一个朝九晚五的上班族,平时的时间和精力大半部分都是投入在工作上,下班后就会习惯性地选择躺平。 那么如果单纯考虑自己的发展,我一定会把年度计划的很大一部分精力,放在工作领域的突破。 重心偏移 会导致对于家庭和学习等领域的照顾不周。久而久之,可能会引发家庭矛盾,自我认知局限等等。 那么,用九宫格的方式制作年计划,就能很好地 涵盖 生活、学习和工作的全部。 所以,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在于 平衡 ! 具体怎么做呢? 第一步: 拿出一张A4纸,画一个均匀的九宫格。 第二步: 在格子中间的位置写下「年度主题词」,用来随时提醒自己,整个一年的规划就围绕这个展开了。 第三步: 根据生活、学习和工作的方方方面,在剩余的八个格子靠上的位置,将刚才的目标和拆解的具体行动计划,都填入对应的宫格里。 分别是: "身体健康"、"财务状况"、"家庭生活"、"体验突破"、"工作事业"、"学习成长"、"休闲娱乐"、"人际关系"。 图片来源书籍《只管去做》 以下三个方面着重说明一下: 01."体验突破"项目的说明。 一个朋友说: 人生除了要中规中矩,还是要有一些精彩和独一无二。 因为每天生活的大部分事情都是重复的:起床,洗脸,刷牙,出门,上班,吃饭,睡觉…… 这样的生活,一年四季都要经历,总会觉得乏味枯燥。 所以 趁着 还有力气折腾,可以尝试做一些以前从未做过的事情,看看会发生些什么? 02.你可能会纠结,某件事到底应该放在哪个格子里。 这里给大家一点 小小的经验: 每一件事情的背后,其实都有各种各样的动机在里面。 在我们纠结无从下手的时候,其实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办法来判定归属,就是 「初心」。 举个例子: 我想买一辆七座车带着公公婆婆、爸爸妈妈一起出去香格里拉旅游一次。 这个应该放"休闲娱乐"还是"体验突破"呢?那么,就可以问问自己的 初心 :当初写这个项目的理由是什么? 在我身边都有一个"魔咒",结婚后,两个家庭会有点彼此不喜欢对方,根本无法一起吃饭,交流,谈心。 所以,我想打破这个僵局,希望一家人一起出去旅游一次。这样分析下来,我的初心就属于"体验突破"。 03.遇到某些格子没有内容的情况,怎么办呢? 首先,反思一下,为什么这一块的内容会被你忽略了?是否是你内心的某种抗拒呢? 其次,哪个格子没有具体的目标,直接补充进去即可。 Part5[目标可视化] 将明晰的目标分为项目型和习惯型。 项目型的目标,是多个步骤才能完成的事情,只需做一次就结束了。 习惯型目标,是周期性需要做的事情,需要长期培养。两者的具体实施细节是有区别的,所以将其分类,有助于目标的更好管理和实施。 分类之后,具体怎么做呢? 01.项目型目标。 可以制作一张「甘特图」,具体如图所示: 图片来源于书籍《只管去做》 02.习惯型目标。 可以制作一张习惯曲线图,制定自己的习惯培养计划。 图片来源于书籍《只管去做》 当然,你不必直接要求自己每一天都要做到,而是像「游戏」一样,给自己三次机会,做到了再给自己一点奖励等等。 毕竟我们是人,不是机器。也会遇到无法完成,不可控的情况。 最后,我想说: 我们刚刚学到的方法,先傻傻的去做就好。实践一段时间以后,再去衍生自己的方法。 因为这些方法一定是有很多经验沉淀的,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我是梨萌,陪你成为更好的自己,咱们下篇见! 【日常感恩大家的喜欢,感谢一路走来,有你,有你们!笔芯♥️】 参考文献: 《只管去做》邹小强/湖南文艺出版社/2018-01. 《下班后开始新的一天》柳韩彬/浙江文艺出版社/2022-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