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曾有诗云:"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那是元丰七年,冬雨过后,他与友人同游南山,喝着漂浮雪白泡沫的清茶,吃着初露嫩芽的山间野菜,心中恬淡畅快。 此刻的他,历经人生坎坷、尝尽命运辛酸,在悠悠天地之间,竟寻到了清欢,这生命低调的奢华。 林清玄说"清欢"是"清淡的欢愉",该是十分贴切。 它是远离车马喧嚣,安静的喜悦;是脱离世事烦恼,无挂碍的愉悦;更是滚滚红尘中,安于一处的欢乐。 它不张扬,不繁杂,更不昂贵,只要用心便能寻到。 秋日,在湘西的深山里,寻一日美味。这里藏着当地人唤做"枞菌"的小蘑菇,轻易不会被人发现,只在清秋雨后,才悄咪咪地探出头来。 初采之人,常常空手而回。需耐住性子,沉下心思,在松软的林地上,密密交织的枞树针和杂草堆里,以心去寻。 这世界,你若真心去寻,便总能寻到:那是觅得人间真味,生命中低调奢华的享乐; 那是"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快乐; 更是远离繁华都市,生活近处的喜乐。 满眼的枯萎凋零处,突然一抹橙黄跃然眼前,拨开芜杂,稚嫩的小蘑菇,正昂着头,面带微笑。呼吸停顿了,风也凝滞了,捧在手中,满心满眼的欢喜。 炊烟袅袅,芳香四溢,近旁的吊脚楼已然醉了。因为久未修缮,又是木质结构,它便在秋风中,几许"呜咽",颇像重庆北碚的那座破房子。 时值战争爆发,梁实秋逃难到那里。依山而建的房子,"风来则洞若凉亭,雨来则渗如滴漏",委实残破。还有蚊子扎堆,老鼠开会,更有隔壁鼾声,夜不能寐。 但他一住就是七年,观山赏月,吃酒著书,过得安适,寻到了内心的宁静与欢愉。 林清玄说:"如果心水是澄净的,那么就日日是好日,夜夜是清宵。" 战时炮火绵延,后方环境困苦,却夺不走生活的甘醇。 旁人眼里的破房子,是梁实秋心中的真雅舍。 他用一颗澄净的心,笑对人生无常,乐品清风明月,过上了最有滋有味的生活。 他说:"人生本来如寄。" 是啊,这滚滚红尘之中,你我皆为世间过客,一无所有的来,寸缕不带的走,既然如寄,名利欲望皆是浮云,又何不找寻属于自己的欢愉呢? 有人说,世事纷扰,烦恼总有车马喧;有人说,人生不易,崩溃就在一瞬间,这清欢倒真是奢侈难得。 诗人黄庭坚说:"身健在,且加餐。舞裙歌板尽清欢。" 吃好睡好、身体康健,心中淡然无事。不被世事搅扰,不受外物困顿,有时候一个人的清欢,看起来好似孤单,但那不过是虚无的外表,其实内里那颗玲珑剔透的心,早已看穿孤独。 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 一个清净的午后、一本书、一杯茶、一片云飘过、一朵花绽开,就是心中的小确幸,就是人间的四月天。 当我们忘记了"自己是谁",而忆起真实的"我"时,人生这本韵味十足的书,才真正被打开,清欢正悄然等在那里,于心中修篱种菊。 抛却前尘往事,放下今日烦忧。秋日,看一片黄叶起舞,剪一缕秋风归家;冬日,望万家灯火阑珊,裁半片冬雪凭栏;春日,枕一夜风疏雨骤,啖一枚春杏观山;夏日,听一片蛙叫蝉鸣,饮半口夏泉人安。 人有了这淡定和从容,处处都是清欢,生命里皆是低调的奢华。 世间浮华,红尘喧嚣,让我们品一杯清茗,嚼几口菜根,在心中寻一处宁静,回归最初的纯真,细品生活的真滋味,以一颗善良纯净的心,行走于世,便是此生最美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