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授予了1600余名开国将帅,与众不同的是,这些将帅中有十多位残疾将军,如独眼的刘伯承元帅,独臂的彭绍辉将军,独腿的钟赤兵将军等,在这些残疾将帅中,尤其是独臂的将军最多,一共有12位,其中7人曾在贺龙元帅麾下任职。本文就跟大家一起来聊聊这7位独臂将军。1、贺炳炎上将 贺炳炎堪称是贺龙元帅的嫡系,他从参军之时就加入贺龙的部队,有"贺小龙"之称。1929年贺龙跟随父亲参加了贺龙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 加入红军后,贺炳炎作战勇猛,勇往直前,1935年12月在瓦屋塘战斗中,贺炳炎第六次负伤,在无麻药和止痛药的情况下,被用伐木的锔子锯掉右臂。1936年7月,红二方面军成立后,贺炳炎改任第6师师长,担任全军后卫。 贺炳炎上将 抗战爆发后,红二方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120师,贺炳炎被任命为120师第716团团长,率部在敌后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之后他相继担任过第120师独立第3支队支队长、第3支队司令员、第358旅副旅长等职,率部转战冀中、冀南、冀鲁豫等地。 解放战争时期,贺炳炎在彭老总的指挥下作战,先后担任过晋北野战军副司令员、晋绥野战军第3纵队副司令员兼第5旅旅长、西北野战军第1纵队副司令员、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第1野战军第1军军长等职,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贺炳炎担任过四川军区司令员、成都军区第一任司令员等职,由于长期作战,贺炳炎是病魔缠身,身上有多重疾病在折磨他,1960年在成都病逝,时年47岁,他也是第一个去世的开国上将。2、彭绍辉上将 彭绍辉是湖南韶山人,与毛主席是老乡,1928年参加了彭老总领导的平江起义,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彭绍辉长期在红一方面军和红三军团作战,先后担任过第5师(兴国模范师)、第34师和第15师(少共国际师)师长等职。1935年红一、红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调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参谋长,1926年二、四方面军会师后,彭绍辉担任红二方面军第6军团参谋长,此时他才在贺老总的指挥下工作。 抗日战争爆发后,彭绍辉任 八路军第120师司令部参谋处处长兼教导团团长,后又担任过120师独立第2旅旅长、晋西北军区第2分区司令员等职,这一时期他基本上都是在贺老总的领导下工作。 彭绍辉上将 解放战争时期,彭绍辉也在西北作战,先后担任过西北野战军第7纵队司令员、第一野战军第7军军长,参加了解放大西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彭绍辉担任过解放军副总参谋长兼训练总监部副部长、 军事科学院副院长、中共中央军委委员等职,1978年在北京参加空军作战会议时因血管瘤大面积破裂,猝然倒在办公桌前,不幸以身殉职,享年72岁。 3、余秋里中将 余秋里是江西吉安人,1929年参加吉安县农民暴动和工农红军,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时期基本上是长期在贺老总的领导下工作,他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团政治保卫队队长、红2军团第6师第18团总支书记等职。长征时在贵州威宁县则章坝掩护军团西进的战斗中负重伤,仍坚持北上,中途截去左臂。 抗战爆发后,余秋里先是在八路军总部工作,后来调到120师,先后担任过120师干部大队政治委员、独立第三支队政治委员、120师358旅 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晋西北的抗日作战和百团大战等战役。 余秋里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余秋里也在西北地区作战,先后担任过晋绥野战军 纵队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野战军第一军一师政委、第一军副政委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余秋里先后担任过西南军政大学副政委、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西南军区后勤部部长兼政治委员、军委总财务部部长、总后勤部政委、石油工业部部长、国家计划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副总理、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军委副秘书长等职1955年 被授予中将军衔,1999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5岁。 4、晏福生中将 晏福生是湖南醴陵人,1928年参加醴陵暴动,从此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时期晏福生长期在贺老总麾下任职,先后担任过醴陵赤卫团排长、红六军团第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十六师政治委员等职。 抗战爆发后,晏福生担任过120师359旅717团政治委员,陕甘宁留守兵团警备第一旅副政治委员,八路军南下第二支队政治委员,359旅政治委员等职。 晏福生中将 解放战争时期,晏福生到东北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独立第一师政治委员,第二十八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四十七军副军长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晏福生担任过湘西军区司令员、湖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第二政治委员,广州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1984年在北京病逝,享年80岁。 5、左齐少将 左齐是江西永新人,1932年参加红军走上了革命道路,红军时期就在贺老总麾下作战,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团第17师49团连政治指导员, 团俱乐部主任, 红六军政治部宣传队队长等职。 红军时期,左齐长期在120师作战,先后担任过359旅司令部作战参谋, 侦察科科长, 717团参谋长, 教导营政治委员, 旅政治部组织科科长,718团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在 蔚涞公路上设伏日军的战斗中失去右臂。 左齐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左齐也在西北地区作战,担任过西北野战军第二纵队政治部主任、第一野战军第二军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了解放西北的诸多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左齐担任过南疆军区副政治委员, 政治委员, 新疆军区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济南军区副政治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8年在济南逝世,享年87岁。 6、彭清云少将 彭清云是江西永新人,1933年参加红军在红二方面军工作,先后担任过红六军团第18师53团连政治指导员,第16师47团营政治教导员,第18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等职。 抗战时期,彭清云在八路军120师工作,先后担任359旅719团营政治教导员,教导营政治处主任,团政治委员等职。1938年在广灵伏击日军时,彭清云失去右臂。 彭清云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彭清云到东北地区工作,先后担任过东北民主联军第十纵队28师14团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47军160师政治委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彭清云担任过政治学院政治部主任, 总参谋部政治部主任、中央军委纪律检查委员会委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5年病逝,享年77岁。 7、朱声达少将 朱声达,湖北江陵人,1931年参加红军,先是在红3军任职,1932年被调到红9师给段德昌当警卫员,也是从此时开始他成为贺老总的部下,先后担任过班长、排长和警卫连长等职,总体来说他在红军时期的职务并不高。 抗战爆发后,朱声达先后任八路军第120师358旅716团2营营长和师直警备营营长等职,1938年1月,作为贺龙的贴身警卫,随贺龙参加了蒋介石在洛阳召开的第二战区将领会议。 朱声达少将 解放战争时期,朱声达先后担任晋绥野战军独3旅参谋长、独5旅旅长,第1野战军3军9师师长、8师师长等职,率领并指挥部队参加了绥包、晋中、太原、运城、荔北、西晋等战役和解放大西北的战役。 新中国成立后,朱声达担任过宁夏军区司令员、甘肃省军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85年在兰州病逝,享年71岁。 小结: 这七位将军在不同时期都当过贺老总的下属,他们的共同点则是都是断臂将军,不过他们虽然身残但是为国家和民族做出的贡献是不容磨灭的,他们是中华民族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