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临终前提出一个心愿,秘书哭着当场拒绝,最终却执行一辈子
阅读此文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 ",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1976年,毛主席已是风烛残年,预感自己时日无多,她叫来贴身秘书张玉凤说了一个要求,却被对方哭着拒绝了。
这个陪伴毛主席走过人生中最后时光的美女秘书张玉凤出身平凡、文化不高,是主席晚年的忘年好友。
她和主席之间究竟有怎样的缘分?主席对她的嘱托又是什么呢?她为何拒绝主席的要求?
9月9日,是毛主席的忌日,张玉凤每年的这一天都会到北京毛主席纪念堂来纪念他,敬献一束花是她多年的习惯。
毛主席带领新中国走向独立富强,但主席也是人,也有自己的心事和忧愁。
他的身边除了每天照顾他的护士以外,就数张玉凤了解主席的日常作息,也懂得毛主席的喜怒哀乐。
两人第一次见面是在火车上,当时年仅14岁的张玉凤因为家境贫寒早早的辍学打工,在报名牡丹江铁路服务员时,阴差阳错被录取了。
因为她年纪小声音清脆,任职服务员的同时也兼任广播员,岗位来之不易,张玉凤工作十分努力,不想浪费这个机会。
张玉凤虽然年纪不大,但办起事来十分痛快,而且态度端正、认真严谨,性格也十分开朗活泼,工作仅四年之后,她就被调到了主席专列。
毛主席乘坐火车的机会不多,而且每次也不一定都见得到,但张玉凤还是十分欣喜,能够为这样一位伟人服务,本身就是一种荣幸。
张玉凤每日的工作更加勤奋认真,别人检查一遍的事情,她要检查三遍,别人一个小时的工作,她要半个小时做完。
就是在这样极为苛刻的自我要求下,张玉凤的优秀引起了主席的注意。
一日普通的行程中,毛主席突然来到站台散步,当时张玉凤被安排到列车旁站岗,以便主席有什么要求。
张玉凤心中十分紧张,但她明白主席安全和舒适的重要性,主席经过时,张玉凤站得笔直,脸上洋溢着大大的笑容。
这样一个令人欢喜的笑容,就连毛主席也免不了注意到张玉凤,竟然主动上前攀谈起来。
张玉凤哪想得到会有这样的事情,说话支支吾吾,连名字都没说清楚。
张玉凤十分自责,不断道歉,让主席不要生气,可毛主席怎么会和一个小姑娘置气呢?聊了几句家常,毛主席看似威严,实则温柔和蔼,几句话就让张玉凤放松下来。
1970年,毛主席此时已经是77岁高龄,已经很难处理复杂的国内外事务,生活上也需要更专业更可靠的人来照顾。
警卫员和身边护士虽然专业,但却是针对毛主席人身安全的,主席的日常生活还需要一个人来照顾。
这时候领导想到了张玉凤,这个小姑娘得到过主席的赞赏,而且已经做了很多年的主席专列服务员,经验十分丰富,让她来主席身边做贴身秘书再合适不过了。
领导马上询问张玉凤的意见,照顾主席的责任十分荣耀,但也意味着要失去很多自己的时间,花费的精力也是难以想象的。
面对领导的请求,张玉凤自没有丝毫犹豫,即便是再牺牲自己,也要将毛主席照顾好,张玉凤坚定的承诺,让领导们明白,他们这是找对了人。
毛主席的贴身秘书,将主席日常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条,悉心照顾主席的同时,也有许多趣事发生。
张玉凤来到毛主席身边开始了自己的工作,毛主席虽然年纪大了,但隐约也记得这么个活泼爱笑的小姑娘,俩人的相处就这么开始了。
1970年下半年,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急转直下,可能是几十年的战事和国家事务压得这个老人有些疲惫,晚年的毛主席身体状况迅速变差,加上不规律的作息和不好的生活习惯,毛主席很多时候都会失眠、浑身疼痛。
张玉凤作为贴身秘书,本来只要照顾主席、安排主席的衣食住行就可以了,但她实在不忍心看到毛主席这样难受痛苦,这个没读过几天书的东北姑娘开始自学起护理知识来。
在张玉凤的悉心照料下,也是毛主席比较喜欢这个小丫头,主席的身体稳定了很多,两人相处下来,张玉凤也善于察言观色,对主席的了解与日俱增,让周边的人连连称奇。
毛主席的护士孟锦云之前一直给主席送药、检查身体,可突然有一天不知为何毛主席对她的态度冷淡起来,左思右想孟锦云也不知道原因,只能去请教张玉凤,张玉凤经过几天观察便得出了答案。
原来是孟锦云害怕打扰毛主席,每次走路都十分小心,但这样的举动会让年迈的毛主席感觉不到孟锦云的出现,很多时候在主席眼中,孟锦云突然就出现在身边,搞得毛主席一激灵。
在张玉凤的建议下,孟锦云每次进屋都跺跺脚、咳嗽一声,让毛主席有个准备,此后,毛主席对孟锦云的态度就缓和了许多。
张玉凤对毛主席的了解甚至超过她对自己的了解,但也正因如此,俩人经常因为作息时间产生争执,毛主席从抗日时期就有夜晚工作的习惯,建国初期很多领导人都配合毛主席特意在晚上办公。
毛主席上了年纪之后,熬夜是坚决不行的,但固执的毛主席总想晚上干点什么,这时候张玉凤就会言辞勒令毛主席睡觉。
毛主席作为一国领袖,外人看起来威严异常,但照顾毛主席许久的张玉凤可不管这些,有什么问题她都直接了当地当面讲出来,毛主席虽然心中不爽,但也拗不过这个率真的小姑娘。
张玉凤的本意是好的,但有的时候她也会有些不分轻重。
一次毛主席接待了外来宾客,期间相谈甚欢,以至于客人忘记了毛主席的访问时间,迟迟没有离开。
毛主席从来都是以国家为主,自己的身体次之,但张玉凤可不干了,毛主席谈话期间有警卫员保护,没人进得去。
可是当宾客出来时,张玉凤的火气一下子就上来了,言语十分生硬,宾客在提醒下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就匆匆离开了。
事后毛主席十分生气,虚弱的让张玉凤离开,张玉凤也不退让,大声回道:
"走就走,谁不让我走就是小狗!"
虽然场面有些紧张,但张玉凤的话更像是耍小孩子脾气。
果然,不出一个月,张玉凤又回到了照顾毛主席的岗位上,她明白毛主席作为中国的开国功勋,肩负的责任是无法想象的,有些时候身不由己也是情理之中。
而毛主席也明白张玉凤是担心自己的身体,也没生她的气,很多事情能听张玉凤的就尽量听。有时候实在气不过,毛主席还在笔记上写道:
我脾气不好,张玉凤更不好,还骂我。
字里行间说尽心酸,却显得尤为可爱,有谁能想到,这是在战场上无往不胜的毛主席会说的话呢?
身为毛主席贴身秘书的张玉凤,对待主席生活一丝不苟,主席也十分喜欢这个办事痛快的小姑娘,但分别总会到来,面对毛主席的要求,张玉凤潸然泪下。
1974年6月,毛主席原来的机要秘书因病去世,毛主席点名要张玉凤接任,面对如此重要的岗位,张玉凤有些犹豫。
要说照顾主席,她自认为能担负得起,但要是和主席处理的众多事务打交道,她有些害怕,毕竟自己文化不高,很多事情可能做的不妥当。
张玉凤将顾虑说给毛主席听,没想到毛主席哈哈一笑,对张玉凤说,凡事都要学,只要肯学,没有什么不能做不到的。
在主席的鼓励下,张玉凤边学边干,主要还是将主席每天需要处理的事务妥善安排。
张玉芬十分了解主席的工作习惯,很快就适应了机要秘书的工作,毛主席晚年房间几乎不让他人进出,只有张玉凤和护士能够随意走动,足以证明毛主席对张玉凤的认可。
虽然大家都不愿意承认,但毛主席的身体每况愈下,尤其是1976年年初,周恩来总理去世,张玉凤明显看出主席内心悲痛。
本着秘书职责,张玉凤问毛主席要不要去参加葬礼,这时候毛主席的话更加刺痛了张玉凤。
"我走不动了。"
这话让张玉凤既伤感又自责,明知道主席身体不佳,怎么还能问出这种话呢?此后张玉凤不但生活上精心照顾,就每句话也要细细思量,生怕惊扰了这位老人。
晚年,毛主席白内障十分严重,视力受损,本来每天都要读书看报的习惯也不得不停下,张玉凤看到毛主席百无聊赖,还得忍受着身体痛楚,就主动为毛主席读报纸。
毛主席博学多识,喜欢看很多古文的东西,张玉凤就主动学习古文,虽然做不到学富五车,但读写还是没有问题的。
毛主席也总会和张玉凤唠家常,自己的子女都不在身边,很多话就都对张玉凤说,张玉凤也像一个亲闺女一样,静静听着毛主席的絮叨。
有一天,毛主席突然提出想回湖南韶山老家看一看,很多领导和警卫人员都不理解,认为这个时候尤其是毛主席的身体状况,根本没有条件走这么远的路程。
一片劝阻声中,只有张玉凤没有说话,她的内心无比沉痛,因为她明白这是毛主席知道自己时日无多,想要落叶归根。
毛主席有一天郑重地找到张玉凤,张玉凤以为是毛主席的身体有了什么情况,赶忙来到床边,没成想,毛主席伤感的说:
"我去世后,你每年都去坟上看一看。"
张玉凤怎么也没想到,毛主席会对自己说这样的话,脸上的眼泪已经止不住地流下来,内心却不想承认那样的事会发生。
"我不!别说这样丧气的话!"
张玉凤竟然直接回绝了毛主席,她虽然心中悲伤,却想用这种方式鼓励毛主席,也是想要这样麻痹自己,也许不同意毛主席的要求,毛主席就不会离开。
听到这话,毛主席叹了口气,可两人都知道,该来的总会到来。
1976年9月9日,毛主席永远地离开了他爱的人民,张玉凤始终守在床前,送走了这位伟人。之后张玉凤回到原来的铁道部工作,归于平凡。
张玉凤嘴上没有答应毛主席生前的要求,可在主席离开之后,她每年都会去毛主席纪念堂一趟,数十年风雨无阻。
与毛主席相处了6年,张玉凤已经将毛主席当成了自己的亲人。在毛主席身上,张玉凤看到了作为国家领导人的气度和胸襟,也看到了一位残年老人对家国的挂念和期盼。
致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