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古人将重瞳视为帝王之相?
说起"重瞳",很多人最先想到的可能是项羽,在《史记▪项羽本纪》中,司马迁对项羽的外貌如是评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
司马迁从周生口中听到,舜具有重瞳,项羽也是如此,即将项羽的重瞳特征与上古圣贤舜的重瞳联系到一起,借此表现出了司马迁本人对项羽雄壮之风的崇拜。
但是,司马迁在这里用了一个反问句,又用了"闻(听说)"一词,如此看来,他似乎本人并不确定项羽是否真的具有这一身体特征。
被鲁迅评价为"史家之绝唱"的《史记》中为何会出现这样一段"听闻"的记载呢?
此外,作为伟大史家的司马迁又为何要着重强调出项羽的重瞳特征呢?
答案明显,司马迁是在为项羽增光添彩,用"重瞳"突出项羽本人的神异。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司马迁为何选择了"重瞳"作为项羽的异相?在秦汉以前,重瞳又是如何一步步成为经典的"帝王之相"的?
一、 何为重瞳:身负奇疾还是天选之子?
1.病乎?神乎?
最早的重瞳记载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但是,此时的士人对重瞳的认知差异极大。
《荀子·非相》记载:"禹跳,汤偏 ,尧、 舜参牟子(即重瞳)……古者桀、纣长巨姣美……然而身死国亡……是非容貌之患也,闻见之不众,论议之卑尔!"。
荀子将重瞳和瘸腿(跳)、半身不遂(偏)这种疾病并列,进而明确指出,桀纣虽然相貌出众却祸国殃民,尧、舜、禹、汤虽然相貌丑陋,身有残疾,但却利国利民,这显示了荀子将重瞳视作某种疾病的态度。
这似乎是一种颇为科学的认知。所谓重瞳,又称重明、双瞳,就是指一个眼睛里有两个瞳孔。当然,经过现代科学研究,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不可能真的有两个瞳孔。
于是,一些学者指出,"重瞳"是一种眼结膜病变。这种眼结膜病是一种少见的黑色素瘤(恶性),有时就在瞳孔旁,乍看好似一个瞳孔。
如此看来,荀子作为朴素唯物主义思想家,早在先秦时代就对重瞳做出了较为准确的观察与判断。
不过,也正是在春秋战国时期,还有另一派士人将这种重瞳视作某种神异特征。在西汉时代编纂的《淮南子》中保留了这种春秋战国士人的看法:"舜二瞳子,是谓重明,作事成法,出言成章"。
舜的重瞳被他们称作"重明",即眼中有两个眸子。这两个眸子让舜明察秋毫,做事合乎道义,随口说出来的话都条理清晰,宛若一篇文章。故此,在这一派士人眼中,重瞳俨然成为一种神异特征。
《淮南子》编纂于西汉初,《史记》编纂时间要稍晚于《淮南子》,由此一来,我们不难看出司马迁极有可能受到了《淮南子》等相关记载的影响,选择用重瞳将"舜"和"项羽"联系到一起,以此歌颂项羽的神异。也正是在《史记》之后,"重瞳=神异"的理论日益发达,"重瞳=奇疾"的主张日渐消亡。
2. "重瞳=天选之子"理论的发达
我们不禁感到疑惑,既然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说法,那么,为什么在《史记》之后,"重瞳=天选之子"的理论会日渐发达呢?
我们知道,秦汉时期,天下逐鹿,此时的神道思想并不浓烈,占据主流的是"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史记》)"的功利主义思想。随着汉王朝的建立,儒生逐渐进入朝廷,开始用天命思想解读刘邦称帝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董仲舒上书汉武帝罢黜百家后,倡导的"天人感应"学说也逐步流行,成为西汉中后期士人的必备知识。"神秘谶纬思想"(谶是指预言,纬是指用神学理论附会儒家经典的著作)也日益发达。
天命既然与人体具有了相互感应的理论基础,那么,反过来,肉体的特殊表征也能够反映天命。
如此一来,"重瞳"这种怪异的身体特征便被当时的士人选中,成为具有神秘色彩的身体特征。
此外,从西汉末年开始,谶纬进一步成为表达政治思想的利器,诸多士人、政客借助谶纬游说统治者。到王莽改革之时,谶纬思想一度成为王莽施政的主导思想之一。
东汉开国皇帝刘秀更是利用谶纬夺取天下、巩固政权,《后汉书》记载:"宛人李通等以图谶说光武云:‘刘氏复起,李氏为辅’光武初不敢当……十月,与李通从弟等起于宛"。
众所周知,"刘氏"是汉朝国姓,王莽统治惹得天怒人怨之际,人心思汉,"刘氏复兴"的相关谶言屡见不鲜。于是,李通改造了当时流行的"刘氏复兴"谶言,加入了李氏辅佐刘氏的话,以此劝导刘秀起兵。在李氏再三进言下,刘秀最终接受了这一谶言并大肆宣扬,以此作为自身起兵逐鹿天下的合法性基础。
后来,刘秀在公元56年举行封禅大典,又"宣布图谶于天下"(《后汉书》)。此后,谶纬之说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流行。
正因如此,我们才在东汉《白虎通义》看到了更为系统的"圣贤异表"描述,据《白虎通义》记载:"又圣人皆有异表。《传》曰:‘伏羲曰禄衡连珠, 大目山准龙状’……舜重瞳子……"其列举了伏羲、黄帝、舜等上谷圣贤的奇特外表,由此可以看出,在世人眼中,这种"圣人异表"的思想已经普遍化、系统化。
东汉时代,即便是一向以朴素唯物主义著称,笔锋锐利的王充也不自觉地受到了这种圣人异表思想的影响。他在其名著《论衡》中写道:"传言黄帝龙颜,颛顼戴午……舜目重瞳……"。
由此可见,"重瞳=天选之子"的思想已经扎根在绝大多数士人心中,成为一种文化常识。二、 制造重瞳:两汉以降的重瞳
东汉以降,重瞳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圣人异表,成为士人心中的文化常识。细究相关描述不难发现,传世文献中,几乎一半的重瞳描述都出现在战国末至两汉时代,而这些记载都是后世对上古圣贤的追忆。也就是,"重瞳"作为帝王之相的固有印象其实是在两汉时期逐渐层累起来的。
1. 层层累加的重瞳
《论衡》记载仓颉"四目",仓颉的时代远远早于东汉《论衡》,其他有关圣贤重瞳的记载也与此相同,全部出自后世追溯。
如《尸子》(战国末)记载舜"两眸子"、《淮南子》(西汉)记载舜"二瞳子"、《刘子》(南北朝)记载颜回"重瞳"。
也就是说,这种"重瞳=帝王之相"的说法多为后世的追溯与附会。这种现象完美地符合了顾颉刚先生在民国时期提出的"层累地造成中国古史"的说法,即,所谓真实的古代历史,很多都是后人关于历史的各种制作与虚构。
后世的士人与统治者出于加强统治与宣扬政治正确的需要,不断地为"重瞳"增加了新的寓意。于是乎,出现了一种倒叙现象,先秦人物的重瞳反而在数百年后、上千年后的文献中被第一次提及,此时,重瞳的真实性已经不再重要,重要的是重瞳所具有的各种政治意义。
2.重瞳与帝王之相
从上面的讲述来看,到两汉时期,重瞳与帝王外貌的联系逐步增强。此后,历数具有重瞳特征的古代人物共计16人,其中君王超过总数的3/4,在数量上占据了绝对优势,除了我们所熟知尧、舜、项羽之外,据史料记载,王莽、吕光等人都具有重瞳特征。
王充《论衡》记载:"虞舜重瞳,王莽亦重瞳",《晋书》记载:"(吕光)目有重瞳。王猛见而异之。举以为将"。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是在两汉还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瞳都还没有成为帝王的专属外貌。
当王猛看到吕光具有重瞳时,并没有想到吕光有异心,日后会脱离前秦政权,反而因为吕光的其他外貌而重用了吕光。这一案例足以证明,在十六国时期士人眼中,重瞳与帝王之相的联系并不绝对。
南朝的情况与之相似,《梁书》记载,沈约"左目重瞳子",沈约只不过是一个文臣,以文才著称于世,沈约重瞳的记载与所谓帝王之相没有任何关系。
但是,到了隋唐时代,情况便大不相同。"重瞳=帝王之相"似乎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结构。《隋书》记载:"(鱼)俱罗相表异人,目有重瞳,阴为帝之所忌"。
鱼俱罗作为隋代名将,功勋卓著,并目有重瞳,由此受到隋炀帝杨广的猜忌与疏远,最终落得斩首身死的悲凉结局。
如此,"重瞳=帝王之相"在隋代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认同,以至于隋炀帝也受到了这种思潮的影响。
五代时期的朱友孜身为梁太祖朱温幼子,更是因为沈具重瞳而沾沾自喜,自以为天命在身。
《新五代史》记载:"(朱友孜)目重瞳子,尝窃自负,以为当为天子"。由此可见,"重瞳=帝王之相"的思想应该在隋唐五代时期彻底稳固,进而影响了当时的上层统治阶级,出现了不少身具重瞳者自命不凡的现象。
总结
由此可见,尽管在现代科学看来,"重瞳"仅仅只是一种生理疾病,一种眼疾不愈的表征,并无特殊神秘之处。但是,从历史的角度去看,"重瞳"特有的政治、文化内涵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
先秦时期,一派士人以科学的角度看待重瞳,将其视作一种身体疾病;另一派士人将重瞳视作"圣人异相",赋予它神秘色彩。
在秦亡汉兴以降,随着儒家学说的逐步发展,重瞳的神秘色彩进一步增强。东汉以降,随着谶纬神学的大兴,重瞳最终被士人塑造成圣贤、帝王的外在表征之一。帝王之相与重瞳的联系在隋唐五代时期彻底稳固,形塑了现代人对"重瞳=帝王之相"的认知。
参考文献:
1. 于赓哲.天命还是疾病?——解析古时的"圣贤异相"[J].月读,2021(06):89-95.
2. 晋文,赵怡冰."重瞳"记载的起源、内涵与转变——从项羽"重瞳"说起[J].中国史研究,2014(02):193-200.
山东地理位置最好的城市是哪一个?为什么?作为胶东人,说比较诚恳的话青岛经济交通都很发达,有很多国内包括国际的大公司,适合年轻人工作,但是不太适合长期居住,空气很潮,因为它是南面朝海,夏季大多时候是南风,夏季经常开窗户,而
南京江北核心区现在买房是抄底还是坑?现在内地才是安全的,不论国际形势还是未来形式,别靠近海峡那边买核心区房价已经透支了估计通胀都跑不赢,看看核心区附近很多二手房降价抛售就知道了,核心区炒房客更多,过几年一堆二手房解禁
呼市房价现在是什么价位,是涨了,还是降了?房价降了,现在是有价无市。很多人都在持币观望。我朋友的房子,建于2003年,位于城市中心地带,周边配套设施完善,出门十分钟就地地铁一号线,商圈学校一应俱全,2018年买的,当时价格
湖南衡阳房子增值空间大吗?作为一个衡阳人我来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衡阳是一个好地方,物华天宝,钟灵毓秀,是中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其经济一直是省内前三,在民国时期,曾一度是湖南的经济中心而文化上,更是引领了湖湘文
为什么农民的收入非常低呢?中国的农民是一个庞大的群体。占据中国人口的三分之二。也是世界上有名的农业大国。中国的农民也支撑着整个国家十四亿人口的饭碗。农民就是年年盼丰收,只有多打粮食,才能支援祖国的建设。虽然
为什么东北三省很少有孩子被拐卖的?人贩子来东北!哈哈哈,结果就是当他要拐卖第一个人的时候,就被打死了!而且东北治安特别好!你看过那个综艺节目吗?有个剧组假扮小偷,结果在长春文化广场偷窃,差点没被打死,死活都不再扮演
上海财经大学和中央财经大学相比哪个更好,分析一下?你好,根据艾瑞森中国校友会网编制完成的2017中国大学评价研究报告,财经类大学中上海财经大学名列榜首,中央财经大学位于第五名。而在综合类大学排名中上海财经大学位于第六十六名的位置,
县直机关科员乡镇副科级领导,你会选哪个岗位?我在县直单位工作过1年,在乡镇工作过11年,当过乡镇党委委员兼党政办主任,对题主的纠结深有感悟。下面结合工作实践,说说个人看法。一论工作繁忙程度,乡镇副职领导比县直科员繁忙很多县直
旧衣服回收是骗局吗?为什么?不是骗局。旧衣服回收后会被分类,新一点的会被运到偏远地区进行二次销售。旧一点的会被裁剪做二次加工,如果有皮料会被重点留用。现在的衣服款式多,一件衣服当年还是最新款,到第二年就不流行
最近走红的丹顶鹤灵堂告别老人一事,有没有科学的解释?4月15日,辽宁盘锦发生了一件奇事,丹顶鹤到灵堂与老人告别在视频平台走红,老人去世后,恰巧有一只丹顶鹤缓慢的走到了老人的灵台前,久久不舍的离去。对于这种奇事,网络上一时众说纷纭,有
失业了该怎么办?人只要成年了,就面临着择业就业或是创业,当然也会包括失业,这没啥好彷徨的。失业了想办法再就业就完了,怎么都用上拯救了?工作和事业最基础的功用首先就是生存和养家,其次是实现理想和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