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8月的长沙,火热的太阳无情地炙烤着大地,使得行人不由得加快了脚步,生怕烫坏了脚掌;9岁的男孩宋阳正全然不顾这火热的太阳,上衣搭在肩膀,光着上身,欢快地嘻戏在村里的小路上。 "阳正",村里几个闲来无事的妇女叫住了正在玩耍的宋阳正,笑嘻嘻地问道,"知道你外公是哪个吗?" "我知道,我的外公就是毛主席",小阳正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听到这样的就回答,几名妇女不怀好意地发出了笑声;看到这个场景的宋阳正不高兴地噘起了嘴。 此时,远远就听见这番对话的母亲陈国生走了过来,冷着脸拉着宋阳正就朝家的方向走去。 "哎呦,你看她这样,整天说自己是主席的外甥女,也不好好照照镜子,你也配。" "要我看,就是冒充主席家的亲戚,政治骗子。" 看着远去的陈家母子的背影,几人你一言我一语恶毒的说道,时不时的还朝地上呸了几口。 回到家以后,陈国生再也难掩委屈的情绪,不由自主地掉下了眼泪,自己本就是主席的外甥女,却遭到同村人的冷嘲热讽;这也怨不得别人,只怪自己当年去北京的时候,自己没有和主席一起拍照留念,无法证明和主席的关系。 这一切都被搂在怀里的小阳正看在眼里,记在心上,为了不让母亲遭人非议,为了母亲不在委屈流泪,仅仅9岁的宋阳正准备实施一个"惊天壮举"-----他要独自去北京亲自找主席! 要知道当时从村到北京的距离就有1700多公里且交通不便,路费就成了小阳正实施 "壮举"得第一块"绊脚石","从哪弄些路费来呢",小阳正一遍摸着自己的小脑袋瓜一遍思索着。 可谓是"想啥来啥",就在第二天刚放学到家,小阳正就被 "委以重任",母亲然他去储蓄所拿10元钱回来,小阳正眼前一亮,兴奋的点点头,急匆匆的出了门,出门时还不忘带上自己的褂子。 看着儿子一反常态,母亲陈国生打心眼里怀疑,但是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对劲,看着儿子远去的背影,没在多想什么,继续回屋忙碌晚饭去了。 图为晚年陈国生 宋阳正这一走,犹如"泥牛入海",到了晚饭点儿还没有回来,以为路上贪玩,陈国生拎着小木棍气冲冲地就去寻找,一直找到储蓄所也不见儿子的踪影,询问工作人员之后,才知道儿子在就拿着钱离开了,霎时,一股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 儿子失踪的第一天,陈国生一家就"炸开了锅",发动了全村人找遍了村里的每个角落,甚至在派出所的帮助下,还是一无所获。 儿子失踪的第三天,不抱希望的陈国生来到村西头的水塘,含泪叫来一支打捞队伍,活要见人,死要见尸,可是打捞队整整忙乎了一天一夜,还是一无所获。 村里里的老人不断地安慰陈国生,现在没有消息就是最好的消息,但是陈国生心里充满了伤心和自责,连着几天米水未进,看着女儿日渐消瘦的身躯,万般无奈之下,家里人才拨通了中南海的电话,寻求帮助,寻找小阳正。 时任内务部部长的易礼容、统战部部长的李维汉等中央领导人得知小阳正凭空消失的消息,都急得似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寻找宋阳正的下落。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就在这时,消失的9岁男孩宋阳正出现了。他独自一人来到北京,在好心人的帮助下见到了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秘书的田家英,见到田家英的时候,小阳正已经几顿没有吃饭了,田家英赶忙带着小阳正吃饭,吃饱后,小阳正诚恳的说道:"毛主席是我外公,我妈妈是主席的外甥女!" 图为田家英 至此,田家英一切都明白了,眼前的孩子就是消失好几天、让人找得异常辛苦的宋阳正。 经过一番耐心的询问,这个9岁小男孩,孤身一人来到北京,就是找主席来为自己的妈妈正名。 弄明白事情原委的田家英,赶忙向毛主席汇报了此事,"主席,陈国生的儿子宋阳正找到了,他自己坐船来到了北京。" 毛主席放下手中的文件,即惊讶又好奇地问道:"这个小家伙是怎么来的?" "小阳正拿着从储蓄所取的10元钱,独自一人踏上了前往北京的路途,就在家里人翻天覆地找他的时候,人家正坐在前往武汉的轮船,悠闲自得的欣赏这美丽的江景呢;上船时为了躲避查证件,小家伙混进了解放军家属的队伍,就这样,他跟着队伍上了轮船,一路顺利的来到了北京。"田家英向主席描述了宋阳正来北京的故事。 主席听后忍不住哈哈大笑,不禁夸道"细伢子好计策"! 图为毛主席 小阳正抵达北京见到田家英后,距离他离家已经过去一个多礼拜了,毛泽东确定家里的陈国生一定很着急,立即安排专人护送小阳正回长沙,为了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田家英还给陈国生写了一封信。 信中写道:"宋阳正于八月二十日单身来北京找我们,据说你要他到北京来,曾要他带来一信,但信在武汉丢了。我们对他进行了解后,判定他是你的儿子,故收留下来。宋阳正向我们要求介绍进学校读书,但因他年纪太小,不宜离开家庭;加以北京学生多学校少的情况,我们也无法解决他的入学问题。所以,决定把他送回长沙。现由张洪德同志送他回去,并带去毛主席送给你们的壹百万元,作为给孩子们制衣购买文具之用。宋阳正回去后,请你们加意照管,不要让他再乱跑了。" 很快,宋阳正就坐着安排的吉普专车回到了长沙老家,车子一驶进村子,就在整个村子里引起了大"地震",当时的人们哪见过这样的待遇,一个个的都张大了嘴巴,惊掉了下巴。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车门一开,跳了下车来的竟然是宋阳正,这下全村人这叫一个羡慕,瞬间大眼瞪小眼,目瞪口呆,统统都闭上了嘴,再也没有了那些闲言碎语和冷嘲热讽了,村里人对待陈国生母子的态度瞬间来了个一百八十度大转弯。 宋阳正这一惊动共和国的"壮举",着实令人敬佩,也是狠狠地抽了村里人一记耳光;不过,要是真的论起来,陈国生确实不能算毛主席的真正的"外甥女",因为两人确实没有血缘关系! 陈国生原名梁国生,她的亲生父亲就是梁泽南。1928年,梁泽南率领游击队向着井冈山奔赴的途中,遭遇敌人围捕,不幸被抓遇害;梁泽南的妻子陈淑元为了逃脱追捕,不得已将自己的女儿梁国生托付给了哥哥陈芬抚养,就这样年仅6岁的梁国生成了陈芬、毛泽建夫妇的养女,后改名陈国生。 图为毛泽建(右)、陈芬(左)夫妇 提到毛泽建,时间就要追溯到1927年,那年的秋天,在风景优美的衡山县境内有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村落,在村子最东边的一间破房子里住着一对母女,母亲已经年近花甲,女儿却只有二十出头,而且长得十分端庄秀丽。 自然,这个姑娘并非母亲的亲生女儿,她是中共湘南党组织派来的地下工作人员,时任衡山县妇女联合会主席的毛泽建。 毛泽建正是毛泽东的堂妹,当年毛泽建家境窘迫,父亲患有肺病,整日的咳血不止,母亲又患有眼疾,父母均无法下地劳作,这样的家庭环境,迫使毛泽建早早的就被送走,到别人家当童养媳。毛泽东的母亲知道此事后,毅然收养了这个命苦的姑娘,做了自己的养女。 1920年,毛泽东和夫人杨开慧回到了家乡韶山,解除了毛泽建两人的不合理婚姻,将其从夫家接了回来,结束了毛泽建多年童养媳的时代。 图为毛主席在韶山 就在一天上午,毛泽东找到毛泽建语重心长地说道:"妹子,这么多年你吃了不少苦,可我们怨不得别人。我们当今的国家动荡不安,民不聊生,没有太平安稳的日子;像你我这样的青年,一腔热血,唯有投身革命,报效祖国,也唯有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听到毛泽东的慷慨陈词,毛泽建再也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急切地表示"我要跟着你去读书、去革命、去报效祖国,我再也不回来了,哥,你带我走吧!" 毛泽东又意味深长笑着说道:"革命的道路上充满了荆棘,吃苦就是家常便饭,你能不能坚持住?" "再苦还有给人当童养媳苦;哥,你放心什么样的苦我都能吃,我都能坚持。"毛泽建斩钉截铁地说到。 就这样,年仅20多岁的毛泽建毅然决然地跟着毛泽东来到了长沙,为了学习文化知识,毛泽建进入崇实女子职业学校学习,虽然没有什么基础,但是通过刻苦的钻研,自己进步很快。 1922年,毛泽建为了继续提升自己,来到了湖南自修大学设立的补习班学习,白天在学校学习,晚上就去平民夜校听课,只用了短短两年半的时间,她就完成了五六年时间的课程。 毛泽建在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出任了衡山县妇女委员,与自己的丈夫陈芬携手并肩战斗,当时毛泽建负责当地游击队的领导工作,期间她把"化妆"的技能发挥到了极致,时而打扮成雍容尔雅的贵妇,时而打扮成踏实质朴的农妇,穿梭于各个村庄之间,不断地打探敌人的情报,获取情报后,精心谋划部署,久而久之,成了远近闻名的女游击队队长,毛泽建的大名让敌人闻风丧胆、不寒而栗。 到了1928年4月,反动派的恐怖镇压吞噬了整个衡山县城,敌人重创了中共湘南特委,经过慎重的考虑,党组织命令毛泽建和陈芬迅夫妇立即撤离;就在此时,朱德和陈毅领导的工农革命队伍到达了耒阳,毛泽建和陈芬夫妇,不顾组织的劝阻,毅然决然地留了下来,配合、协助朱德、陈毅在耒阳开展各项工作。 随后,朱德接到命令前往井冈山会师,毛泽建和陈芬夫妇则选择了继续留在耒阳开展游击战争工作;毛泽建依旧没日没夜地开展各项工作,打探敌情、部署工作、后勤保障等,每天都肩负着沉重的工作,要知道那时的毛泽建已经怀孕8个多月;就在5月的一天,在率领游击队外出执行任务时,遭遇敌人大部队,发生了惨烈的战斗,游击队拼死反抗,最终还是因为寡不敌众,毛泽建和陈芬夫妇不幸落入敌人的魔爪。 图为井冈山会师场面 不久陈芬就遭到了敌人的迫害,壮烈牺牲;井冈山的红军部队将毛泽建救出,怎奈毛泽建临盆在即,为了不连累大部队,毛泽建选择在当地的一个农夫家进行生产,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就是因为婴儿的哭声,将正在满村搜查的敌人吸引了过来,刚刚生成的毛泽建,身体虚弱至极,不幸再次落入敌人的魔爪,可谓是冤家路窄,负责审讯她的竟然是以前的大仇人鲁庆煊。 面对身体极度虚弱的毛泽建,鲁庆煊凶狠狠地说的:"姓毛的,今天你算是落到老子的手里了,现在在你面前的就只有两条路,我劝你识像点,一条是说出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另一条就是砍下你的脑袋,送你上黄泉路",边说还边用皮鞭抽打在毛泽建的身上。 毛泽建面对死亡的威胁,没有恐惧,反而冷笑一声,淡淡地说道:"王八蛋,不要打你的如意算盘了,我就是毛泽东的妹妹,陈芬的妻子,永远不屈服的共产党人,是杀是剐,你尽管来,啰嗦什么!" 面对毛泽建的忠贞不屈,反动派彻底失去了耐心,在1929年8月20日这一天,敌人将毛泽建押赴刑场,面对围观送行的百姓,毛泽建大声的呼喊:"乡亲们,杀了我一人,还会有无数像我一样的人站出来,我们共产党人是杀不尽的!" 随着一声枪响,一代巾帼英雄,英勇就义;这位曾经让敌人吓破胆的女游击队长,壮烈地倒下了,但是她的事迹流传在了神州大地,她的声音飘荡在广阔天空。 图为毛泽建与朋友们 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曾告诉他,当年毛泽建牺牲以后,她还有一个养女尚在人世,就在1952年毛岸英回家乡探亲之际,临出发前毛泽东特意叮嘱毛岸英一定要到外婆家看看。 毛岸英一到达长沙就开始四下寻找姑姑的养女陈国生,四处打听无果后,最终还是在湖南政府的工作人员的帮助下,找到了陈国生的下落,亲人终相聚。 不久,陈国生的事情就传到了北京中南海,中央办公厅立即向湖南政府下达了命令,迅速查证;经过严密的确认,陈国生,原名梁国生,亲生父亲梁泽南于1928年不幸壮烈牺牲;母亲陈淑元将其托付给了哥哥陈芬抚养,改名陈国生,可过了没多久陈芬也被害牺牲;一年以后养母毛泽建也在长沙遇害。经核实,陈国生和养母毛泽建确实一起生活了一年左右的时间。 至此,一目了然,陈国生虽然和毛主席没有血缘关系,但是按照传统辈分来说,陈国生就是毛主席的外甥女,因此陈国生的儿子宋阳正自然要称呼毛主席一句"外公"。 1950年,陈国生将自己的所有的真实情况汇集成了一封书信,寄给了远在北京的毛主席,她在信中说清楚了自己的个人情况及真实生活,同时恳求主席能够给自己安排一份工作,并且希望能够准许她到北京看望。 很快陈国生就收到了主席的回信,主席在信中承认了她"外甥女"的身份,但是拒绝了她安排工作和进京看望的请求,即使是这个结果,主席的一句"贤甥",也让陈国生久久不能平静,激动不已。 图为毛主席书信 幸福来得就是如此突然,在1951年4月的一天,陈国生突然接到毛主席邀请她去北京中南海的通知,一时间,自己竟不知所措,在原地愣了半天;同行的还有毛泽东的表兄文运昌和文涧泉。 来到北京后,在漫长的等待结束后,终于见到了日思夜想的毛主席;陈国生打破脑袋、都不敢想象,自己竟然可以亲眼看到伟大的毛主席,虽然有一肚子的话想对主席诉说,但是当着主席的面却因为太紧张、太激动,竟然一句话也说不出来了。 好在还有表兄文运昌、文涧泉在,这两人不断缓和现场的氛围,随着交谈的慢慢深入,紧张的陈国生也慢慢地放松下来,时不时的和主席交谈几句,和蔼可亲的主席让陈国生顿感一股暖流涌上心头,体会到了家人的亲切关怀和关爱。 看望主席结束后,陈国生继续在北京呆了几个月,参观了首都的许多名胜古迹,开了眼界,长了见识;之后才恋恋不舍地回到了长沙老家。 图为毛主席和孩子们 得知陈国生从北京回来的消息,村里的人们都放下手里的活儿,争先恐后地跑到陈国生家里,一时间陈国生的家门庭若市,来往的人员络绎不绝,都迫切的想知道和主席见面是怎么样的情景。 只要有人问起关于与主席见面的问题,小阳正总是第一个站出来,描述一遍毛主席是怎样关心他学习的场面;也是这次与主席见面的经历,让宋阳正终生难忘,部分时间和地点,他总能惟妙惟肖、一字不落地描述出整个过程。 拥有与主席会面的经历,陈国生母子可谓是成了村里的名人,风光无限;这也不免招来了小人的嫉恨,不断有风言风语传出,就是开篇说的主席家的假亲戚、政治骗子的话语,除非拿出与主席的合影来证明。 这下子可算是难倒了陈国生,虽然在北京待了几个月,去的时候还想着要和主席照张相,玩着玩着就把这件事情忘了。完全没有记起来,没有和主席合影留念,也成了陈国生心里最大的遗憾。 也是因为没有合影,陈国生成了村里小人嘴里的"假亲戚""政治骗子",其实和主席半毛钱关系都没有,就是冒充的;面对这些言论,陈国生本就不愿搭理,内心自知就好;可是儿子宋阳正确实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为了还母亲清名,做出了"独自闯北京,惊动共和国"的壮举。 可别说,小阳正这次没有白跑,毛主席允许陈国生再来一次北京看望,此次与她同行的还有主席的堂弟、主席的两个表侄子。 这次会面,主席更加关心陈国生的生活,问到了陈国生夫妇两的工作和收入,得知生活压力大的事实后,单位给与了相应的补贴。 这次的北京之行没有太长的逗留,陈国生绕道去了趟青岛,顺便看望了一下十舅,自己回到了长沙老家,虽然错过了主席的专机,回忆起这件事总觉得遗憾,但是这次总算和主席一起合了影,留了纪念,了却了心中的一件大事。 图为陈国生第二次见毛主席合影 几天以后,陈国生收到了照片和主席给的280元钱,同时还有两张软卧车票,为了将钱省下来,陈国生将软卧车票换成了硬座车票,将省下的钱和主席给的280元钱一同存了起来;自此开始,陈国生每年都能收到主席寄来的200元钱,直至七十年代。同时主席还指名了陈国生真亲戚及烈士后代的情况,特意嘱咐妥善照顾。 至此一别,到了1959年,陈国生想去看望主席,但主席正在开重要会议;1968年因主席工作过于繁忙,也没能成功接见陈国生;1974年,主席病情加重,也没能相见;虽然只有两面之缘,但是主席时刻的惦记着陈国生一家,哪怕卧病在床,也会问起陈国生一家的情况,问起老家亲人的情况。 图为毛主席画像 毛主席的一生是伟大的,为国为民,抬头无愧于天,俯首无愧于地,毛家满门忠烈;因为坚持革命道路,韶山老家的乡亲们也因此遭受百般摧残和迫害,也就是这个原因,在革命胜利以后,主席心中最牵挂的就是家乡的父老乡亲。 主席是人民的主席,不是家乡的主席,毛泽东时刻谨记权利是人民给予的,时刻不敢松懈,更没有给自己家乡的亲人提供任何便利,也许陈国生正是明白了这一点,才知道主席的良苦用心,便不再向主席提任何要求。 毛主席的恩情,陈国生不会忘记,中国人民更不会忘记;她每时每刻都盼望着再一次见到毛主席,但不曾想到,95年的会面竟然是与主席见的最后一面,这也是陈国生这一辈子的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