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文 何翔任 统筹 投稿邮箱:ilzever@aliyun.com 10月10日,调价窗口再一次开启,车友有望迎来国内油价大幅下调,92号汽油可能重回7元时代! 9月21日,美联储连续第三次加息75个基点,推动美元持续走高。 加息风暴引发的连锁反应。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大宗商品出现暴跌信号。 9月27日,油价延续上周五齐跌约5%的颓势。WTI 11月原油期货收跌2.03美元,跌幅2.58%,报76.71美元/桶,创1月3日来最低,年内涨幅收窄至不足2%。布伦特11月原油期货收跌2.09美元,跌幅2.42%,报84.06美元/桶,交投更活跃的12月期货短暂重回86美元,随后最深跌2.39美元或跌2.8%,跌破83美元,也创今年1月以来的近九个月最低。 如果未来两周的国际原油价格维持目前水平,油价调整后每升92号汽油价格可能重回7元时代! 为何美元一加息,油价就下跌? 美元成为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货币,源于布雷顿森林会议。这次会议上决定了一个原则:决定建立黄金价格与美元币值挂钩的固定汇率制度,同时其他货币的汇率与美元挂钩。 后来,美国对西欧国家出现了贸易逆差。以法国为首的西欧国家把贸易顺差获得的美元以固定汇率换成黄金运回法国和欧洲。很快,美国的黄金储备开始大幅下降,跌到了无法支付海外债务的地步。 美国就单方面违约,关闭美元与黄金的兑换窗口,随之决定美元贬值。美元大幅贬值后,手里握有大量美国国库券的西欧与日本都成了牺牲者,因为其握有的美元资产购买力大幅下降。布雷顿森林体系随之瓦解。 瓦解后,美国就盯上了石油。 20世纪70年代前期,美国时任国务卿基辛格频繁出访中东各产油国,最终说服沙特阿拉伯使用美元作为唯一的石油交易货币。沙特随后又说服了其他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成员,最终欧佩克决定用美元作为其唯一的石油交易货币,连英镑都被排除在外。 石油是各国经济生活中最重要的一种能源,为了能在国际市场上采购石油,各国都必须持有大量美元。继石油之后,其他大宗商品期货(粮食、矿石等)也陆续决定用美元交易。这创造出了更大的美元需求,保证了美元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霸权地位。 美元成为国际市场上大宗商品期货的定价与交易货币之后,这些商品的价格浮动就不仅仅取决于供求关系了,美元汇率本身的浮动对大宗商品价格的影响变得更加重要。由此,美元汇率与大宗商品价格之间形成了一种跷跷板效应:美元升值,大宗商品价格就下滑;美元贬值,大宗商品价格就上涨。 长期以来,美国滥用美元霸权成瘾。需要提振经济时,美国通过量化宽松等非常手段为市场注入流动性,刺激美国经济增长;通胀高企时,美国通过加息紧缩进行抑制,并吸引国际资本回流美国。 通过货币政策激进调整,美国挑起市场震荡,周而复始收割他国财富,"薅"全世界"羊毛"。 20世纪70年代,美联储实行低利率政策刺激投资与就业,让美元贬值。一些拉美国家趁机借入大量低利息的美元,投资石油开发,拉美国家外债规模不断膨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美联储突然开启加息周期,美元升值,石油价格下跌,那些借美元开采石油的拉美国家一下子掉进了美元的陷阱。1982年8月,墨西哥率先爆发债务危机,随后大量拉美国家相继遭遇还债困难,80年代也因此被称作拉美地区"失去的十年"。 美国在自家"后花园"拉美地区成功"薅"了一波"羊毛"后,又将目光投向亚洲。20世纪90年代初,东南亚地区经济繁荣发展,在美联储操纵下,大量融资流入东南亚,多国出现经济过热的现象。随后在1994到1995年间,美联储在13个月的时间里接连七次加息。强势美元使大量资本回流美国,成为触发1997到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一个关键因素。1997年7月泰铢大幅贬值,随后冲击波很快蔓延开来,东南亚国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才从此次动荡中恢复过来。 2015年12月,美联储结束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量化宽松政策,再次启动加息周期,截至2018年底共加息九次。同时在2017年10月启动缩表计划,市场货币流通量减少。加息和缩表的双重作用,让外部融资需求较高的新兴市场国家首当其冲、遭遇重创。2018年,阿根廷比索对美元汇率下跌50.56%,通货膨胀率高达47.6%;巴西货币雷亚尔对美元贬值幅度达20%;土耳其里拉汇率暴跌超30%。 同样的戏码今年再次上演。今年3月以来,美联储结束新冠疫情以来的超宽松货币政策,为应对国内高通胀而连续激进加息,推动美元大幅升值。美元升值不仅造成多国输入性通胀压力加剧,更是加剧了多国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债务违约等风险,一些经济基本面脆弱、外汇储备不足的经济体受到冲击。这一轮"美元潮汐"又到了回流的时候。 但是美国还能否如愿收割全球?可能这次变化将成为时代变局之问。 新华社新媒体发表《美元霸权的衰弱》认为:持有美元资产的国家与投资者已不再像以前那样安心,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使用非美元货币来进行贸易结算。 2022年以来,不少国家在国际贸易等交易中"去美元化"的趋势不断发展。有三个因素促使这些国家寻找绕过美元交易的途径。 首先,俄罗斯的反金融制裁行动证明美元不是不可或缺的。 俄乌冲突刚开始那几天,美国和欧洲国家就对俄罗斯进行了严厉的经济、金融制裁,造成卢布迅速贬值,随即触发的俄资本外逃进一步加剧了这一趋势。但是,自俄罗斯央行决定让所有不友好国家用卢布结算它们从俄进口的能源之后,整个形势迅速反转。卢布汇率收复了失地,比冲突之前更加坚挺。这场冲突导致能源供给失调,能源价格不断上涨,俄罗斯因受到制裁能源出口减少了,但实际的外汇收入反而更多。 长久以来,美元是国际市场上主要的交易货币,石油、天然气等大宗商品都用美元交易,这使美元成为一种被高估的货币。现在,俄罗斯的反制裁让人们发现,美元并不是不可或缺的,真正不可或缺的是石油、天然气等资源。 其次,美国政府2022年的两个决定,让许多持有美元资产的外汇储备大国心惊胆战,担心自己手中的美元资产会成为美国政府的"人质"。 一是美国政府在今年2月决定没收阿富汗央行在美国的70亿美元资产,其中35亿美元用来"赔偿""9·11"事件受害者家属,另外35亿美元用来救济阿富汗民众;二是俄乌冲突后美国冻结了俄在美的所有资产,包括俄央行及其他商业银行的资产。 美国的决定刺激了握有大量美元资产的阿拉伯产油国,这些国家担心会因为种种理由受到美国的制裁。比如,沙特等国已开始与中国商讨用人民币结算石油交易。 最后,美国通货膨胀严重让很多国家意识到,持有美元资产会导致自己的购买力下降。 美元的信用和安全感正在持续走低,意味美元霸权的衰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