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真正的思考大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我是孤独清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认知与个人精进干货。
真正的思考有多痛苦?
其实多数人没有经历过。01.人们能够忍受体力上的痛,但往往忍受不了思考上的苦。
体力上的痛,搬一天砖、扛一袋水泥、垒一堵墙的辛苦哪怕没做过的人都能想象出来。
但对于思考上的苦我们未必就有如此清晰的感受了。
不信你可以试着持续地让一个问题在大脑中待上10分钟,其实很多人连1分钟都不愿多想,如果手头有台手机很快就去刷新闻看视频了。
人的大脑很难适应单调和枯燥,更别说痛苦。
刘未鹏写过一本书叫《暗时间》,他说我们其实有很多的时间可以用,比如在坐车开车或其他一些时间中,我们可以用大脑去思考一些要解决的问题,但其实那样的时间大部分人喜欢用了娱乐并不想用来思考,因为思考太枯燥和乏味了。
想要体会思考的痛苦,你还可以尝试下面几件事情:在网络上,我们开心地看着各种文章,可以尝试自己写篇文章试试;在工作中,我们听从别人的安排完成工作,可以自己主动寻找一些领域自己创造产品试试;在生活中,我们愿意花大量的钱让别人来教自己的孩子,可以去想想自己孩子的性格特点花时间去教育他们;
对于思考上的苦,之所以大家没有清晰的认识,是因为绝大多数人根本不会触及,他们只要在思维中找不到结果就会把事情归结为难,然后开始逃避而不再去花时间去思考了,之后会把解决的希望寄托在别人。
这就是王兴所说的: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普通人只想要一个结果、一个答案、一个解决方案,至于无聊的思考过程还是留给别人吧。
现实中很多商业逻辑就基于此:我们会花钱买"得到app"的音频,让别人来替我们读书;(天天被别人喂养还期望自己能成为一头凶狠的狼)我们会花钱买各种课程,让别人来教育我们的孩子;我们甚至会花钱买ppt,让别人来替我们做总结汇报;
做过真正思考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件事一个领域,要想往前进一步,需要面对大量繁琐枯燥的细节,需要不断地持续地去反思去刻意思考,需要承受折磨去寻找更好的方案和答案。
那么到底什么是真正的思考?02.真正的思考
千万别以为用大脑就是在思考,也千万别以为体力劳动就不用真正的思考。
日本羽田机场连续四年被评为国际上最干净的机场。
在机场吸烟区的烟灰缸明亮到反光的地步,花坛里一只凋谢掉落的花朵都会被及时清理走。
这一切都离不开一位在中国出生的清洁大妈,在日本被称为国宝级匠人的新津春子。
新津春子,出生在中国沈阳,她的父亲是二战日本遗孤,母亲则是中国人。春子17岁时,举家迁往日本生活。刚到日本的新津春子,不懂日语也不会跟人交流,所以春子从高中开始就做上了唯一肯定雇佣她的保洁工作,这一干就是21年。
由于对待清洁非常极致的专业坚持和追求,春子凭借自己的努力取得"日本国家建筑物清洁技能士",并在全国大楼保洁能力大赛上拿到了第一名,被称为日本第一清洁工,现在是统领羽田机场300名清洁工的现场督导。
都说清洁是体力活,但是春子对80种清洁剂的使用方法倒背如流,能够快速分析不同污渍的产生原因和组成成分,并且清楚如何有效的清理它们。
她还自己参与开发刷子,用来清洁烘干器的排水口这一类普通刷子刷不到的地方。
她甚至将这些寻常人不知道的实用性清洁化成文字,迄今为止共出版了5本清洁类图书,4本日版,另外一本《不烦不累扫一屋》的中文版也已上市。
你还认为做保洁是一项简单不用思考的体力活吗?
在《天道》中芮小丹对丁元英说过这么一段话:只要不是我觉到悟到的,你给不了我,给了我也拿不住。只有我自己觉到、悟到的,我才有可能做到,我能做到的,才是我的。
芮小丹这段话把真正的思考做了一个完美的诠释。
这个世界有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大家注意到没有:
其实所有真正有用的知识、技巧、方法都明白无误地放在大家的面前,却没有几个人能学得会做得到。
因为真正的思考不是"觉"和"悟"这个结果,而是"我觉"和"我悟",道理从别人嘴里说出来入你耳的都不是"觉"和"悟",道理只有主动从你脑中生长来的才是"觉"和"悟"。
所以重要的不是那些道理本身,真正重要的是生长出那些道理的过程。
你真觉得我们缺的是"得到app"那些大佬读完书之后讲给我们听的那些要点和精华吗?
你真觉得春子大妈是掌握了什么核心技术,有什么技巧只有她会而周围保洁员学不会的吗?
从来就不是,真正重要的是我们读书和做事的这个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获得的信息在我们大脑中的发酵和连接。
由此我们可以定义如何才能做到真正的思考:是否积极主动
任何别人告诉我们教给我们、被动接受到的信息都不是真正的思考,信息只有在我们的脑子中主动过几遍,积极地去反思去连接才算真正的思考。
比如读完一本书,合上书,自己积极主动地去思考留下的东西,用这些东西去连接我们遇到的场景,去主动输出内容才算真正在读书。
看完一部电影,只有自己积极主动去回忆电影情景,去思考那些人物形象,去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看法才算真正在看电影。
而做一件事,也只有自己真正用脑子在思考做这件事的意义,以及如何更好地完成这件事,才算真正的思考。
思维的意识化一直是我们在提升我们思考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目标,也就是说我们尽可能的让我们的大脑非常清晰的意识到我们现在是如何想如何行动的。是否直面真正的问题
真正的问题是什么,人们常说"用战术上的勤奋来掩盖战略上的懒惰",其实说的就是在逃避真正的问题。
问题的答案需要我们寻找,而很多时候真正问题的本身也需要我们主动寻找。
春子大妈成为羽田机场的保洁员的那一天,机场真正的问题是什么?
其实没有问题,用脚指头都能想出上级给他们的任务指示,肯定是要保证机场的卫生,甚至定义好了卫生规范:多久扫一次厕所、擦几遍玻璃。你觉得上级会跟她说:你一定要成为"日本第一清洁员"吗?
真正的思考就是针对真正问题的思考,要不就是在寻找真正的问题,要不就是在寻找真正问题的答案。
想想我们现在手头正在做的事情真正的核心问题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去解决它们,有时候做事的质量就取决于此。是否在大脑中产生连接和触动
这个世界绝大部分事情都不是单维度或孤立的,很多内容和道理都是相关或相通的,我们必须尽可能把它们连接起来,一方面是为了记得更牢,另一方面是为了让自己思维更加开阔,认识问题解决问题更加全面。
认识一个人我们可以从多个角度来看待,他说的话我们可以从多维度来解读信息。面对一个结果,我们可以从多方位评估。
我们在做事或者获得信息在脑子中产生越多的连接,积累越多的信息就越是真正的思考。只有不动脑子的人才会认为信息是单独孤立地存在。
千万别觉得它们很容易,相反,正是因为真正的思考太难太苦,王兴才会发出那样的感叹。
许多人终其一生没有真正反思和旁观过自己的思维过程。03.认知坚毅
思考上的苦真正体现在哪里?
思维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认知坚毅。
认知坚毅:尽管存在困难、障碍和令人沮丧,但却使得人们有意识地注意到并愿意追求知识上的洞见和真理,尽管受到他人非理性的对待,但是依旧坚定地遵从理性的原则;可以非常清晰地认识到,为了实现理解和领悟,长期与令人困惑和悬而未决的问题做斗争是有必要的。
简单版:我们认可且愿意接受,在思考某些领域问题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为了搞清楚这些问题,愿意长期坚持斗争。
人话版:想要在领域或问题上的思考有所深入,我们必须要长期忍受痛苦和挫折,持续不断地深度思考、学习归纳总结,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
比如,你在学习写作的过程中,是否经常遇到写不出、写的东西没人看,那么你是否还愿意持续不断地去逼着自己继续学习继续写,让大脑不断忍受写作过程中遇到那些问题的痛苦呢?真相就是这个世界大部分写作者都是这样熬过来的,他们必须忍受绞尽脑汁持续投入地去面对写作的痛苦。
认知坚毅的反面是认知惰性。它是一种一旦面对有挑战的认知任务就迅速放弃的倾向。认知上不活跃或懒惰的人对认知活动上的痛苦和沮丧的容忍度很低。
其实绝大部分人都处于认知惰性,根本不愿意去面对思考的苦。
再举一个学外语的例子:要学好英语,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和练习,这个过程会非常枯燥,而且前期花很多时间却进展缓慢,背的单词很容易忘掉等等各种问题。
假设我们对学习英语的这些痛苦和挫折的容忍度很低,那么我们很难让我们的大脑掌握英语这一认知能力。但如果我们认可并接受这个学习过程,并且持续努力就肯定会有收获。
学习是这样,对于思考就更加是这样,学任何东西要有成绩不容易,而思考要能做到深度思考把问题想透就更不容易了,如果不提升对认知上的容忍度,是能难做到深度思考的。
社会上有很多假专家假教授,没啥真才实学就想出来卖弄捞钱,但是真正的行业专家领域教授却能看到比普通人更深远,跟他们聊会天听他们说会话胜读十年书。
在所有高层次的思维中,认知坚毅显得非常重要。我们如何考虑未来职业发展,如何解决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如何规划孩子的教育。这些都需要认知坚毅,需要自己专门花时间去克服各种困难和障碍,为了获得更优质的解决方案花大量时间去学习、思考和论证。
思考的深度需要认知坚毅。04.能教会一个人真正思考吗?
人类大脑那团软软的物质,虽然重量只占体重的2%,却要消耗整体20%的能量。
因此从节能角度来看,避免大量使用大脑是我们的本性,我们遇到麻烦的需要动脑子的事情我们会本能逃避和拖延。
能教会一个人真正思考吗?
我认为很难,所以我认为一切成功学都是骗人的,我甚至觉得我写的这篇文章根本没有什么用,因为对于会思考的人不需要看这样的文章,而不会思考的人看了也没有用。
当然如果我说我写文章的目的主要是悦己其实是在装逼,我当然希望我的文字能有更多的浏览量能引起更多人的共鸣,但用文字的方式表达出来这种方式本身确实可以让我自己的思维更加清晰透彻,这才是我写文章的初心。
从积极角度来看,我认为真正的思考还是有章法可循的:经历之后的反思
都说经历可以带来阅历,但其实只有经过刻意反思的经历才能带来阅历,否则行万里路的不是天才也可能是邮差。
未必要那种刻骨铭心的经历,每天的日常工作学习生活都有值得反思的地方(我认为更重要),所以每天留出固定时间段来做刻意反思很有必要。写是倒逼自己思考的最好反思
就像我上面说的那样,当你将你的想法观点输出成文字的这个过程,肯定是在做真正的思考,因为你要想言之有物,就必须不断的在脑袋中搜刮连接创造,最终产生一篇篇干巴巴的豆腐块。写作其实是一个极其痛苦的事情,但当你经历过之后,你又欲罢不能,这跟跑步很像。也许是痛苦过后大脑分泌的内分肽的结果,才不断刺激我们去行动。刻意让问题在大脑中不断思索运行
我有很多次这样的经历,一个问题想了半天没有什么答案,但是如果持续不断的去想,有一天会突然产生一个好的想法,甚至能直接解决问题。
其实人与人之间的大脑物理差异很小,更多差异体现在有多少人愿意去忍受思考带来的痛苦和挫折,这也是真正思考的价值所在。
我是孤独清晨,点击上方"关注",每天为你分享认知与个人精进干货,同名公号同步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