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路上的七句话,句句精辟,让你终生受益
人 生 海 海
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建筑师
有人追求锦衣华服
有人追逐名留千古
有人希冀繁华闹市
有人渴慕围城孤岛
有人选择冷漠地生
有人选择热烈地死
无论你作何选择,因何抉择,都请记住: 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绚丽的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但却有迹可循。
想要拥有与众不同的人生,关键在于交好 "三个朋友" 、坚守 "三个原则" 、勤练 "三种功夫" 、吃好 "三样东西" 、培养 "三种能力" 、记住 "三个秘诀" 、追求 "三个极致" 。生命的精髓,都藏在这七个 "三" 秘诀里。
七句话送给每一位用心过好每一天的朋友,希望能对你有所启发。
01
交好"三个朋友"
第一个"朋友"就是"学习"
近年来, "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是一种新时尚,新风向。
诚然, "学习" 是一门需要终身修炼的课题,我们要 "学会工作、学会思考、学会做人" ,把学习摆在首位,坚持 "万物可为师" ,向一切人与事、乃至一切事与愿违的困难去学习。
"学习"是对成长最好的加持。 相信大家都听过 "温水煮青蛙" 的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冷水锅里,慢慢加热,随着水温升高,青蛙不知不觉被活活煮死而浑然不知。这个故事的寓意其实就是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一个人一旦过于追求安逸的生活,就会成为温水里的青蛙,在安逸中失去应对困难和挑战的能力。长期处于安逸状态,我们的大脑对于外界变化就会失去感知的灵敏度,最终演变为迟钝。只有保持清醒的头脑和敏锐的感知,做一名坚定的终身学习者,才能对新的变化做出快速反应,成就不凡人生。
第二个"朋友"就是"运动"
生命在于运动。 运动不仅能健体魄,还能消除负面情绪。运动时会产生多巴胺、内啡肽、血清素和正肾上腺素,这些物质能够让你感到快乐。当心境不佳时,不妨跑跑步、打打球,你会发现烦躁的心已渐渐平复,心情也变得愉悦起来。看书也具备同运动一样的功效,我之前分享过一句话: 当我们进行思考和实践的时候就不会去想不开心的事情,就会跟着学习的主体对象,保持对事物的正面构想,会对自己的人生和事业,重塑无数美好的目标很愿景。 书籍就有这样的魔力,你能从中获得向上、向善、向好的知识,在思考的时候,大脑会被书中的正面的人或事所影响,继而你会重塑信心,树立更好的目标和愿景。
第三个"朋友"就是"心态"
有这样一句话, "物随心转,境由心造,烦恼皆由心生。" 这句话与新儒家王阳明的心学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我的理解是: 世界是你想象出来的,你想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当你面对困难和问题时,如果你选择了畏惧、退缩、沮丧、抱怨,那么它们将带给你负面的感知,负面的反馈,最终的结果也逃不脱负面的结局;反之,如果你在遇到困难和问题时能够以平和淡然的态度与内心来一场正面的对话:问题又来了,太好了!又可以在困难和问题中磨炼自己,使自己更进一步了!——那么你也将得到正面的结果和感知,所以心态尤为重要。
02
坚守"三个原则"
第一个"原则"是"自信"
但丁曾说: "能够使我飘浮于人生的泥沼中而不致陷污的,是我的信心。" 人生之路,荆棘遍地,自信的人往往拥有更加强大的内心。 自信从何而来? 自信取决于自己的修为和修养,来源于学习和实践,来自于健康的体魄、丰富的知识以及高尚情操的加持。遗憾的是, "听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这一生" ,很多人仍旧不自信,不敢说更不敢做,老是怕自己不行,把自己的 "天花板" 压得很低,把自己的思维边界变得很窄,把自己的能力想得很弱,总是徘徊在不断否定自己的边缘。其实不管是工作还是生活, 从0到1或许要经过很多次失败的尝试 ,但是一旦站上了1,从1乃至更大的数值将会轻松许多, 而0到1的临界点,便是自信使然。 便如萧伯纳所说那般: "有信心的人,可以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庸为神奇。"
第二个"原则"是"自律"
近年来,自律是一个比较有热度的词语。关于自律,我有一个小秘诀, 那就是当你想到某个事情的时候,一定要在两分钟以内去做 ,否则一旦过了两分钟大脑就遗忘搁置了。
举个例子,比如你在心里盘算:明天或下周一定去健身房办张卡,一定早起去跑步……事实证明, 所有的盘算仅仅只停留在脑海里、嘴巴上 ,更可怕的是,当你想了很多次却没有一次付诸行动时,这种心理就会产生一种叫 "自我鄙视" 的 "隐藏体" ——其实你已经在开始鄙视自己了,你认为自己做不到,因为你发过很多次誓,也信誓旦旦说要去做却次次未果,如此反复以后你就会更不想去做,陷入无止境的恶性循环。所以要想培养自律,不妨试试这个小秘诀,同时与 "21天好习惯养成法" 加以结合, 以"自律"成就精彩的人生。
第三个"原则"就是要"自警"
自警,就是不管在任何时候,都要对自己的思想和言行保持高度的警觉,不断警醒自己,将可能犯的错误降到最低。作为国有企业的领导干部, 要把自警当作高悬在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 , 内正其心 、 外正其容 ,坚持自警自省自持,坚守纪律底线,不越廉洁自律红线,时刻做到 心有所畏 、 言有所戒 、 行有所止 ,牢牢把企业和国家的利益放在首位,坚决杜绝贪污、腐败、渎职、懒政、惰政,不断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
03
培养"三种功夫"
第一种"功夫"是"本分"
什么是本分? 本分一词出自《荀子·非相》,它的正解是本身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孔子的回答则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简言之,就是做好本身分内的事。我所理解的本分说的是道德,它是一种隐匿难见的 "内功心法" ,具有 "无招胜有招" 的强大威力。
现实中 ,如果我们形容一个人很踏实本分,就说明这个人真的很不错;但如果我们评价某个人的作风"有点油"、"有点滑"、"有点虚",就说明这个人真的很不行。 "本分"是很有市场认知性的通行证,是我们最珍贵的一种道德品质。
第二种"功夫"是"本事"
"本事" 相对于 "本分" 而言是有形的,属于 "外功招式"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 "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 ,在纷繁复杂的形势变化面前,如果我们耳不聪、目不明,便看不清发展趋势,察不出蕴藏其中的机遇和挑战。同样,在 我们的日常工作中,如果没有本事,既难堪大任 ,也容易被更有能力的人取而代之。
人生的价值,即以其人对于当代所做的工作为尺度。 职场如战场,有本事,才能够创造价值,才能够掌握主动权,不被动处于卖方市场;才能在刀光剑影中主宰自己的命运;简而言之一句话: 如果你不能输出价值,你最终就会毫无价值。
第三种"功夫"就是"本心"
本心是什么?本心就是做该做的事,坚守自我,外圆内方。 坚守自我就是 "内方" ,无论对人或事,我们要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价值体系评判标准,这个标准深藏于心,用来指挥我们的行动,它是不可逾越的底线,是道德操守和价值观的体现。然而,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在具体工作及社会交往中,为了更高效的沟通以达成目的, 我们要学会"外圆",学会换位思考,求大同存小异。 这里的"外圆"不是圆滑,而是 像水一样,利万物而不争 。因此,外圆内方就是要求我们在原则底线方面,要 建立像石头一样坚硬的标准 ;在对外交际上则要如水一般,既不轻易屈服,又要让他人感受到你的格局、 吸纳与包容 。
04
吃好"三样东西"
第一是"吃亏"
吃得亏的人,有两个好处: 首先, 他的心理状况会非常好,会有特别强烈的幸福感和愉悦感,这也就是所谓的 "吃亏是福" 。 为什么呢? 因为付出比得到带来的快乐要大得多。 其次 ,便是有失必有得。宇宙是有规律的,万事万物也依着这个规律维持着平衡,当你一味"给予"的时候,哪怕你不想要,另一边也会有所"回赠"以达到平衡。因此,每个人的付出与获得总会在某个时间点上形成正比。
第二是"吃苦"
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 我们通过点点滴滴、日积月累的付出,慢慢地会引起质变把别人"甩开一条街"。我们不能享受安逸,凡是让你痛苦的都会慢慢让你强大,凡是让你安逸的都会使你慢慢堕落,当你 乐于吃苦 的时候,苦便 不再是苦 , 而是奉献 ,是自我的历练,是你和大部分平庸之人之间的差距和鸿沟。
第三是"吃素"
"吃素"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是真吃素。 只有 调整良好的饮食习惯,身体才能更健康。 我们常说的许多中年"油腻男",归根结底就在于没有养成良好的饮食控制和运动锻炼的习惯。
第二层意思是"俭以养德" 。夫君子之行,便是在 "静以修身" 外,还要保持节俭的生活态度,不铺张浪费,守住廉之底线,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不搞脱离实际的 "形象工程" ,以厉行节约、勤俭为民的实际行动,为有力推动经济平稳运行作出贡献。
05
培养"三种能力"
第一种是"思考能力"
我认为思考能力是人最重要的能力。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就是因为拥有 想象力、创造力、主观互联 的能力,这 "三力" 统称为思考能力。
思考能力究竟有何神奇之处? 它能从主观上的一个抽象概念中,把大家的意志连接起来,形成主观互联。所谓 "在其位谋其职" ,既要 德以配位 ,便应 立足岗位 、 认真谋划 ,勤于思考打破传统固化,精益求精把工作干得更好,拒绝做以虚字当头、空字挂帅,拈轻怕重、庸碌无为"混日子"的"躺平式人物"。
第二种是"执行能力"
一个人成功的速度,取决于他执行力的强度。 执行力指的是贯彻战略意图,完成预定目标的实际操作能力。它是企业竞争力的重心,是把企业战略、规划转化成效益和成果的关键。执行力的核心,是在接到一项任务后,脑海里就能立刻呈现一张 "施工蓝图" ,继而根据这张蓝图对工作进行逐一落实。如果不能在脑海中绘出这张蓝图,将会大大影响个人的行动力和执行力,进而影响工作成果。
第三种是"复盘能力"
"复盘" 是把经验转化为能力的最有效方式,该能力于国之发展、人之成长均有举足轻重的作用。2021年正值建党100周年,回望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就是一部在应对困难和考验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不断发展壮大的历史。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 《决议》 中,党的十九大报告在 "八个明确" 的基础上,提出了 "十个明确" ,这些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就是不断地迭代更新、不断地总结的结果,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于个人而言,复盘是最能快速实现自我提升的有效方法。因此,大家要积极养成 "总结自己几句话" 的习惯,不断地进行自我复盘, 在复盘中总结,在总结中进步。
06
记住"三个秘诀"
第一是记住"健康"。
健康有多重要?假如你的身体是"1",而财富、名声、地位......这些外在的条件都是"0"。如果没有前面的"1",后面有再多的"0"都毫无意义。
诚然, 只有健康的身体作为前提,才有实现人生价值的可能性 。
那健康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认为是早起。 "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 ,早上是晨练的最佳时间,对养生大有裨益。《易经》中强调人体的阴阳变化要符合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 不违自然,天人合一 ;其中震卦养生要求顺应四时变化,闻鸡起舞,加强锻炼;巽卦养生则注重藏风聚气、吸收新鲜空气。《黄帝内经·素问》亦提倡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 。因此,早起晨练遵循了四象阴阳八卦的规律,既有利于身体的和谐顺畅,还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提振一天的工作效率及生活精气神。
第二是记住"成功"。
每个人都渴望成功,可人生之路曲折坎坷,大部分人追逐一生都求而不得。
其实,成功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那成功的"秘诀"是什么呢?
我认为成功的秘诀在 "晚上" ,曾经听一位嘉宾分享过一个定律,至今让我记忆深刻,这个定律就是著名实业家罗伯特·欧文提出的关于时间分配的 "三八定律" ,它指的是一天有24小时,8小时工作、8小时休息、8小时自由时间,前两个8小时我们都被社会规则和生活规律引导着去做固定的事情,没有选择性可言,因此 真正决定人与人差距的就是最后8小时 。如果我们把的8小时自由时间用来不断地学习新技能、了解新事物,提升自己的附加值,假以时日我们将练就提供差异化的价值能力,这决定着你是否和别人一样或者不一样。
第三是记住"失败"。
日本著名导演、编剧是枝裕和在《宛如走路的速度》中写过这么一句话: "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正因为除了成功,还会记住失败,从而积淀为一种成熟的文化。" 成功有窍门,那么避免失败的"秘诀"又是什么呢?我总结出了一句话: 健康在早上,成功在晚上,失败在"口上"。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 会说话的人一开口就赢了 。失败在 "口上" 有三层意思: 第一层意思,便是沟通、表达。 作为职场人员我们需要练就沟通和表达的核心能力,如果你不会沟通、不善于沟通,就很容易失败;
第二层意思,就是要管得住嘴 。管得住情绪,不乱说话。常言道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伤人之话少讲,鼓励之话多讲,谨记君子敏于行而慎于言;
第三层意思,就是要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有的干部把所有的事情都停留在嘴上,停留在"胸脯"上,说得头头是道,表态表得很好,胸口拍得很响,但就是没有践行 "两分钟行动法" ,所以导致失败率节节攀升,因此我们要始终牢记 "光说不练假把式,光练不说傻把式,又练又说才是真把式" 的道理。
07
追求"三个极致"
第一就是把自我的"潜力"挖掘到"极致"。
人的潜力就像挖井,掘井九仞,必见其源!卡耐基曾说: "人在身处逆境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 因此我们要相信自己的潜力,并且相信能将其挖掘到极致,发挥到极致,立志做一名 "有资格当将军的士兵" ——归根结底还是那句话, 事物都是朝着好的方向去发展的 ,大家要有这种自信,把自身的潜能挖掘到最大,就 没有你干不了的事,只有你不想干的事和没有机会干的事。
第二就是把对社会的"贡献"发挥到"极致"。
一个人若想在社会上赢得一席之地,真正受人尊敬和重视,必须要实实在在地贡献自己的价值和力量。伟大的先行者马克思曾说: "如果人仅仅为自己劳动,也许他能够成为著名的学者,伟大的智者,卓越的诗人,但是他永远也不能成为真正完善和真正伟大的人。" 因此,我们一定 要有危机意识,要有廉耻心、进取心 ,要把自己对社会的贡献发挥到极致,成为臧克家笔下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 的"有的人"。
第三就是把"健康和寿命"活到"极致"。
健康 ,是最高级的活法。热爱生活,关注健康,把自己的寿命和健康延长到极致,才能持续发光发热,为社会多做贡献。
人是经济发展最关键的要素,而人口又具有数量和质量两个因素。 人多力量大,人口数量决定了生产力的多寡;人口质量代表着人的素质和素养,它决定了生产力的强弱,只有 身体好了、素质高了、心态佳了、本领强了 ,才能持续输入价值,真正把自己的情感以及对事业的热爱付诸于实践中,做到 生命不息,冲锋不止。
本期总结
掌握"七句话"
写在最后
《城南旧事》中有句话这样说: "走人生的路,就像爬山一样,看起来走了很多冤枉的路,崎岖的路,但终会到达山顶。" 在到达山顶的过程中,我们无从知晓自己的际遇,甚至无从预估是否能抵达山顶,我们唯一能做的便是身体力行、坚定理想信念,努力践行 "七句话" ,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出自己想要的人生路,在不断的追寻中,收获 "这边风景独好" 的人生境遇。
如果你同我一样喜欢研究文化、职场、社会、经济、商业,可以公众号搜索关注 "攀登Zhe读书会" 这里有更多优秀的深度文章、实用的工作技巧、用心推荐的书单。热点的、冷门的、有趣的、有用的、深度的、温度的,都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