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来了刘子阳,佟家道口弱变强
一条条水泥路干净整洁,文化广场宽敞平坦,路旁的彩色围栏内四季青绿意盎然;即使在寒意逼人的冬天,当你走进佟家道口村时,仍能看到处处是生机。
佟家道口村——商河县许商街道一个比较有名气的村。只不过,过去有名气,是因为"基础薄弱";现在有名气,则是在短短两年多的时间,就实现了"脱胎换骨",由过去的差村、弱村变成了现在的好村、强村。
说起佟家道口村的巨大变化,村民们都说离不开"外来书记"刘子阳。
主动挑重担,进村当书记。为进一步拓宽村党组织书记来源渠道,大力推进"头雁队伍提升"行动, 2020年5月,济南面向全市公开遴选了一批村党组织书记。
作为市直单位的中层干部,1987年出生在农村的刘子阳,虽然知道到农村工作担子重,但他却对农村有很深的感情,也想挑战一下自己;在领导的支持下,坚决报了名,并被顺利选中。
刘子阳(左)正在入户调研。
虽然之前有充足的思想准备,但真到了村里时,通过细致走访、调研后他才发现,很多困难还是超出了当初的想象。村容村貌一团糟,可以说"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到处脏乱差;村里没有带头人,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没有规章制度,人心涣散;更没有产业,集体收入仅有2万元等等。
抓党建,立规矩,强基石。"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刘子阳深知要想发展,必须建立强有力的"战斗堡垒"。在摸透村情的基础上,他首先从强"阵地"上开始突破。
为此他积极协调各方,引入120万元资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一处;建立了佟家道口村党员及"两委"学习微信群,随时随地转发文章、交流思想、畅谈体会,把党员与支部、党员与党员有机联系在一起。同时创新形式,开展了一系列"主题党日+阳光议事"活动,鼓励党员为村里发展建言献策。
为拓宽党员、群众发展经济的思路,他带领村里10余名党员干部和群众代表到其他乡镇考察山羊育肥项目、到德州考察食用菌种植项目,学习借鉴外地的致富经验。
"无规矩不成方圆"。在多方征询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刘子阳结合村里实际情况,集思广益制定出《佟家道口村五年发展规划》《困难群众帮扶计划》《佟家道口村党建工作规划》等各项规章制度,为佟家道口村今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他常说:"思想统一了,觉悟提高了,参与度上来了,工作就好开展了。"
图为刘子阳(右)正在协调建设村粉皮加工车间。
积极"输血",促进"造血",抓好产业发展。刘子阳深知,要想让积弱多年的村子变强,只靠外部输血解决不了根本问题。针对该村一穷二白的状况,他认真研读学习省、市、县关于支持农村发展的政策及有关文件,用足用好优惠政策,全力为佟家道口村解难题、上产业、办实事。
他挨家挨户做工作,讲政策,最终将全村基本农田全部流转,并为土地流转大户张继峰找专家、测土质、查地形,引进优质小麦种植项目。带领村"两委"成员张天圣外出考察肉牛项目,并从内蒙引进十头孕期肉牛,2022年上半年十头母牛全部成功诞生小牛仔,并全部存活,打开了佟家道口村肉食牛养殖先河。
为解决群众普遍反映的浇地难问题,他积极联系县水利局,为村内增加高标准机井两口,实现了基本农田水利灌溉全覆盖。为解决村闲散劳动力就业和收入难题,他先后联系五得利面粉厂、橙心优选电商、飞鹤奶粉总代理等企业入驻本村,实现村民便利就业。为帮助本村及周边农副产品的销售,他还建立了佟家商贸有限公司与齐鲁银行总行共同运营的"惠农驿站"小程序,既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又增加了农民和村集体的收入。他还借助邻村场地,共同引进中央帮扶资金,打造了村集体产业——粉条加工厂,实现了多村抱团发展、互利共赢。
刘子阳协调资金新建的村党群服务中心。
通过一系列"输血"和"造血",佟家道口村集体收入由2020的13.9万元增加到2021年的30万元,到2022年底已突破50万。
两年多来,他还带领村民清理了垃圾、更换了路灯,完善了村幸福院的基础设施,协助建立了村卫生室,解决了本村村民就近就医体检难题。
每年春节,刘子阳都向单位争取3万元救助资金、1万元救助物品,给本村退役军人、现役军人家庭、低保户、五保户以及今年遇到重大疾病的群众分别送去慰问金和慰问品,让他们度过了一个祥和年等等。
"佟家道口村变化太大了,听说是因为来了个年轻的书记。" 佟家道口村的变化,让周围村羡慕;而本村村民,更感激刘子阳的奉献,愿意让他留下来,因为在他们心里,刘子阳这个"外来书记",早已成了自家人。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王星 通讯员 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