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四种敬畏,一生不吃亏
"君子之心,常存敬畏。"
这句话就是告诫人们,人生在世,要像君子般,常存敬畏之心。
敬畏二字,不是害怕,更不是懦弱,是发自内心的尊重与敬爱。
敬畏是人生的一种大智慧,敬畏天地父母,敬畏粮食五谷,敬畏文化学识,敬畏万物生命。
一个心生敬畏的人,才能对这个世界满怀感恩,一个心生敬畏的人,才更能体会到生活的美好与知足。
01
敬畏天地父母
敬畏天地,因为天地自然,给了我们生存的根本,也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人为万物之灵,之所以能生生不息,完全依靠着阳光、空气、土地、雨水。
古人说,天地为大,我们敬仰日月星辰,也敬畏山川田野。
敬畏父母,是爹妈给了我们鲜活的生命,把我们从呱呱坠地的小婴儿养育成人。
我们的衣食来自父母,各种知识传自父母,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付出千般艰辛,万般操劳。
所以,敬畏天地,敬畏父母,才算得上有良知,懂感恩。这样的人,才能有立足社会,闯荡与生存的资本。
02
敬畏粮食五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小时候,每到吃饭,父母就会强调,不可浪费粮食。民以食为天,一粥一饭,一瓢一饮,当思来之不易。
粒粒果实,都饱含着农人的汗水和辛劳。
读过林清玄的《红心番薯》一文,里面详尽记述了战乱年代,红心番薯怎样填充着老父亲的肚子,又怎样在儿时岁月,填充着他的肚子。
风风雨雨几十年,两代人的温饱,两代人的生活,靠着红心番薯,度过了无数难熬的饥饿时刻。
虽然后来一切越来越好,食物琳琅满目,红心番薯也不再值多少钱,但作者和父亲依然把红心番薯当做手心里的宝。
黄金、珠宝、钻石、玛瑙,价格远远胜出米面,但遇到天灾或战乱,一碗米能救人的命,所谓的奢侈品,却不能当做饭吃。
所以,敬畏五谷,不是一说而过的几个字。是需要我们发自内心不浪费,身体力行去节约,才能体现的一种高尚行为。
03
敬畏文化学识
阳光明媚的清晨,夕阳落下的黄昏。
安安静静伏在案前读书、习字、学知识,是不可多得的好事情。
哲学家培根曾说,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正确运用知识意味着力量。
人生需要进步,时代需要向前前行。
看过电视剧《觉醒年代》的人都记得,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等人发起的新文化运动,弘扬了民主、科学的思想,同时,也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
一个没有知识的民族,是野蛮可怕的民族。所以,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知识唤醒愚昧落后,星星之火,即可有燎原之势。
只有尊重知识,我们才能站得更高,敬畏文化,我们才能看得更远。
04
敬畏万物生命
绽放的野花,茂盛的野草,虽然卑微,平凡。但却在用美丽点缀着人间。
万物来去,都是一场生生不息的相遇。
我们不懂花语,也不懂鸟意,但我们会心生敬畏。
因为有生命的世界,处处才会有蓬勃的生机。
花草树木,赋予我们视觉感观美;蜜蜂蝴蝶,奔忙似人类。
敬畏万物的生命,实则,就是敬畏我们自己。
敬畏二字,是我们终身的修炼。
人生一场,切莫唯我独尊,不可一世。因为狂妄潦草的举动,常常代表着卑劣的言行。
谦谦君子,温润如玉。
让我们心有所向,行有所止。做一个敬天地父母,敬粮食五谷,敬文化学识,敬万物生命的人。
日日懂尊重,日日生活得美好且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