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的成立离不开全体中国人民的奋斗,这其中有些人建功立业,被我们所熟识,但更多人则隐姓埋名,默默奉献。今天要介绍的李振军就是一个拥有传奇经历的革命先辈,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激情的革命年代。 01书香世家 1920年,李振军出生在湖南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辈几代都是读书人,其父还是清廷最后一届秀才,和徐特立因考试结缘,两家人交情深厚,一直保有联系。李振军在父亲的教育下,学习一直很刻苦,还考入了沅澧中学。1937年,国共统一抗日,徐特立也赶回湖南老家,宣传发动群众,为抗日力量添砖加瓦。 李振军父亲听闻老友回来了,十分高兴,他觉得现在正是国家艰难的时刻,所以就带着李振军拜访了徐特立,希望他可以推荐自己的儿子参加革命,报效国家。徐特立看着还在上学的李振军,觉得孩子有点小,不适合马上加入到革命队伍中。但李振军的表现,改变了他的想法。徐特立被少年的赤子之心和爱国热情所感动,他立马写信给伟人,将李振军推荐到组织中。 02奋斗历程 到达延安后,李振军进入抗大学习,随后留校任教。不久后,李振军被调往晋察冀军区抗大分校,担任主任教员、宣传干事等职务。就在这期间他遭遇了人生中的一次虎口脱险,他们学校被日伪军包围,李振军在想办法帮助师生撤离后,自己却被俘虏。幸运的是,他穿着便衣,没有暴露身份,日伪军只是将李振军押送到煤矿工作。 在矿上工作时,李振军利用工人们暴动的混乱,逃了出来,重新回到了革命队伍。解放内战时,李振军在晋察冀军区,一直从事思想政治工作,先后担任军校教育主任、团政委等职务。在长期的工作中,李振军发现长篇大论、恢弘叙事,并不能打动官兵和百姓,宣传效果很不理想。所以他转换思路,将一些英雄事迹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大家都爱听,传播也更加迅速。这其中董存瑞的故事,就是李振军思想政治教育的成功一课。 03建国后的坚守 新中国成立后,李振军继续在军队担任政治宣传方面的工作。他对于部队中的典型人或事十分关注,总能在第一时间运用榜样的力量,开展宣传教育工作。特殊时期,李振军被调回老家湖南,先后任职军委副政委及省委书记。那段艰难的岁月,时局动荡,但李振军坚持实事求是,脚踏实地的做好各项工作,将左倾错误思想对湖南省的影响降到了最低,从而保证了湖南的稳定。 1978年,已经58岁的李振军,再次迎来了婚姻。当时他有6个孩子,本不想再结婚。但有朋友劝他,还是要找个伴,互相扶持,所以就给他介绍了贺老总的女儿贺捷生。对方有两个孩子,也是在军队工作的少将将军。两个人都是历经风霜的老革命,再婚后大家一起照顾家庭,也没有耽误各自在事业上的奋斗。 1982年,中国武警部队成立,军队经验丰富、能力突出的李振军再一次被国家寄予厚望,他被任命为武警第一政委。当时的中国,和平已经是时代的主题,社会面更需要武警部队这种能参与到社会治理的军队。所以李振军马上按照国家需求,开展了一系列改革,在建设现代化军队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008年,李振军去世,终年88岁。老人戎马一生,少年时在父辈家国情怀的教育下,立志投身革命,参军报国。在漫长的奋斗岁月中,李振军遇到各种艰难险阻,甚至威胁到了自己的生命。但无论什么时候,他都没有退缩,反而愈发坚定革命信仰,不断努力,迎接挑战,在党的各个时期,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很多革命先辈都像李振军一样,并不为人所知,但他们不会被人民忘记,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