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年5月下旬,朝鲜半岛和日本本州之间的对马海峡。当曙光驱散海上的浓雾,庞大的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出现在了天水线上。 在经历了3万多公里的漫长航程后,舰队即将到达目的地海参崴。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却知道,危险正在一步步靠近。 距此不远的朝鲜釜山镇海港,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接到情报,如他预料的一样,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正向着对马海峡驶来,一场空前的海战即将展开。日俄两国的命运也终于到了尘埃落定的时刻。 自从1904年2月,日俄战争爆发以来,在日本海军的打击下,驻扎在中国旅顺的俄国太平洋分舰队一败涂地。而日本陆军强渡鸭绿江,在辽东半岛登录后,更是长驱直入,向北攻占了辽阳、沙河等地,向南则直逼旅顺。 1904年10月,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从圣彼得堡出发,赶往波罗的海的雷维尔港。由于俄国太平洋分舰队在旅顺的失利,沙皇决定从波罗的海舰队中抽调精锐力量,组建成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将其派往旅顺挽救危机。 在雷维尔港,他用慷慨激昂的语调对俄国海军大声说道:"到东方去,把那些破坏俄罗斯和平的东方异教徒埋葬在海里。" 与信心满满的皇帝不同,一位重要人物却显得忧心忡忡,这个人就是即将率领舰队奔赴旅顺的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 罗齐诺维·彼得罗维奇·罗杰斯特文斯基 56岁的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是沙皇非常信任的大臣。年轻时,他曾参加过俄国和土耳其的战争,拥有在前线指挥战舰的经验。但是那毕竟是二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如今,他将要带领的,是一支以蒸汽为动力的大型铁甲舰队,对于这支舰队,罗杰斯特文斯基的内心十分矛盾。 为了顺利完成拯救旅顺的任务,尼古拉二世不惜血本地将4艘博罗季诺战列舰,2艘装甲巡洋舰,5艘巡洋舰,9艘驱逐舰,等42艘战舰,归入到新成立的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 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的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战列舰之一,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博罗季诺级战列舰长114.6米,排水量13500吨,最高航速18节。主炮使用当时俄罗斯海军最强的12英寸舰炮,最大射程可以达到约14000米。这一级别的战列舰还有"亚历山大三世"号"博罗季诺"号和"鹰"号。 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属于世界上最大型的战列舰之一,因为建造时间相对较晚,所以使用了很多比较先机的技术。且它不同于其他的俄国战舰,它四艘战舰是同一级别的,使用同样的设计,主机也是相似的,所以它能够变成一个战队进行有效作战。 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组建之时,旅顺攻坚战还在进行中,俄国舰队增援旅顺的情报,第一时间传到到远东旅顺战场,这使得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紧张起来。 对于与沙皇俄国的交战,日本原本无必胜的把握,战争开始前,日军定下的战略构想就是利用俄国补给线遥远的劣势,发动突袭,速战速决,击溃远东俄军。 然而,如今日本陆海军已经合力围困旅顺数月,仍然没有攻克这座远东港口城市。 1904年10月15日,俄国沙皇派件的增援舰队,从波罗的海的雷维尔港出发,救援旅顺。 此时,罗杰斯特文斯基深感忧虑,他不知道,这支仓促组成的舰队,能否经受住长途远征的考验,完成拯救旅顺的任务。 在沙皇的殷切目光下,舰队向遥远的远东战场驶去。 按照计划,这支庞大的舰队将从波罗的海东岸的雷维尔港出发,一路南下,绕过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然后折返北上越过印度洋,进入太平洋,最终达到3万多公里之外的旅顺港。 舰队出发时,马卡洛夫战死的消息,已经在舰队中传遍,俄国官兵产生了严重的恐日症。士兵中流传着东乡平八郎种种可怕的事迹,甚至传言东乡平八郎已经率领联合舰队,正在半路上伏击。恐惧让每个俄国士兵都绷紧神经。 10月22日午夜,舰队进入大雾弥漫的英国北海海域,高度紧张的瞭望兵发现,前方海面上木然出现了一些神秘的船影,瞭望兵随即发出了日军军舰袭击的警报。 几艘军舰一齐向神秘的船影开炮,罗杰斯特文斯基却命令关闭灯光,停止射击,但是炮击仍然持续了15分钟。 当炮击结束,俄国水兵才发现,刚才炮击得知只是路过这一海域的英国渔船。这一意外事件被称为"赫尔事件",让俄国的增援舰队,不但有了一个"疯狗"的绰号,而且成了海军界的笑料。 两个半月后,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抵达了非洲马达加斯加群岛的诺西贝港。 1905年1月7日,一封来自圣彼得堡的紧急电报,被送到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面前,电报带来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增援的对象俄国太平洋分舰队覆灭了。 随着旅顺"203高地"的陷落,俄国太平洋舰队彻底陷入了绝境。1904年12月6日,日军在"203高地"设置了炮兵观察站,太平洋分舰队在猛烈的炮火下灰飞烟灭。 罗杰斯特文斯基在指挥室中,向舰队所有的高级军官们宣布了这一重大消息。去往旅顺已经毫无意义,罗杰斯特文斯基如释重负。 在权衡利弊之后,罗杰斯特文斯基给圣彼得堡发去了电文,他请求沙皇准许自己带领舰队返航。 罗杰斯特文斯基从一开始就认为,长途奔袭前往旅顺是一个错误。旅顺港的陷落给了自己一个机会,来终止这可怕的一切。 等待沙皇回信的时间非常漫长,2月的一天,从国内运来了一船邮件,在这些家乡的来信中,士兵们没有读到任何能给他们孤寂的旅程,增添一丝安慰的内容。 此时,在俄国国内发生了一些惊天动地的大事件,俄国在1905年1月,爆发了俄国第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被列宁称为"革命的前奏"。 1905年革命的爆发,实际上已经揭开了沙皇专制制度,走向灭亡的序幕。 战争局势持续恶化,国内政局不稳,经济萧条,数十个水兵还得知自己的亲人,居然在年初惨死在沙皇军队对工人的大屠杀行动中。 这些消息在海军内部引起了很大的震动。加上漫长的海上生活,造成情绪的不稳定,很多士兵退出了这支舰队,开始自残。 面对巨大的压力,曾经已铁腕著称的罗杰斯特文斯基换上了神经衰弱,整夜无法睡眠。在给妻子的信中,罗杰斯特文斯基这样写道:"想想自己回到你们身边,我便能沉浸在幸福之中。我不知道未来如何,但请等我。" 就在罗杰斯特文斯基苦苦等待返航指令的时候,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正率领着自己的舰队返回日本本土。 此时,在外征战了近10个月的联合舰队,正在分批返回日本本土。主副炮损坏的炮身被换下,破损的船体被仔细修补好,被打坏的甲板也被拆换下来。 军舰大修期间,舰艇上的官兵也放了2个多月的长假。虽然在休假期间,但是东乡平八郎并不轻松,他仍然惦记着俄国增援舰队的消息。 1905年3月初,罗杰斯特文斯基终于等来了沙皇的回复,令人意外的是,尼古拉二世并没有批准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返航的请求。而是告诉罗杰斯特文斯基新组建的,太平洋舰队第三分队,即将从波罗的海起航,与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一同增援远东。 骄傲固执的尼古拉二世,决定孤注一掷,挽回俄罗斯帝国的最后一点颜面。 实际上,沙皇认为这场仗是一定要打的,不打唯一的结果就是灭亡,就是国内革命的爆发。而如果打,可能还有另外一种结果,他希望能够通过发动对外的战争来解决国内的革命的危机。 沙皇尼古拉二世 虽然罗杰斯特文斯基对沙皇的注意决定难以理解。但是作为舰队司令,他只能服从命令。为了取得战争的先机,他决定不再等待远在埃及的第三分队,先向远东海域挺进。 按照他的设想,若能再日本海军得以喘息之前,到达远东的海参崴军港,或许会有机会扭转战局。 1905年3月15日清晨,罗杰斯特文斯基下达了横渡印度洋的命令。几个小时后,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接到了来自英国的情报,"急告!今悉俄罗斯海军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已经从贝岛起航,事态紧急,望贵军做完全打算。" 日英两国缔结了日英同盟,日英同盟在海军中的合作最为密切。英国在世界范围内拥有情报网,日本可获得英国收集来的大部分情报。 为了绕过英国人控制的南亚次大陆和阿拉伯半岛,罗杰斯特文斯基只能选择横渡印度洋。 接到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从贝岛出发的情报后,日本海军立刻投入到训练中,每天的炮术操演,要持续四五个小时。 日本联合舰队与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之间的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在离开停留了3个月的非洲海岸时,一位俄国水兵这样写道:"在辉煌的太阳之下,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是美丽地闪耀着的大海,这时一条壮丽的路,我们正循着它步向死亡。" 1905年5月9日,在越南的金兰湾海面,罗杰斯特文斯基带着一支近50只舰船组成的庞大舰队,驶往海参崴。 朝鲜半岛镇海湾与日本九州岛之间的狭长海峡中,有一座对马岛,日本称这个海峡为对马海峡。 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驶往海参崴的航道有两条,一条是从日本的西面绕过,通过对马海峡到达海参崴;二是从东面绕过日本国土的大部,从日本本州岛与北海道之间的津轻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或者从北海道与库页岛之间的宗谷海峡穿过,到达海参崴。 日本联合舰队司令长官东乡平八郎得到情报,数艘一路为俄国舰队提供燃煤的货轮,并没有跟随俄国舰队继续北上,而是折返南方。因此,日本人判断,俄国舰队个舰自身所载燃煤,仅仅能够支持舰队走路途最便捷的对马海峡。 东乡平八郎从最初就考虑俄军会经过对马海峡,而秋山真之则顾虑重重,不一定是对马海峡,也许是津轻海峡等等。在秋山真之举棋不定之中,最终东乡平八郎作出了判断,他断定俄军会经过对马海峡前来。 东乡平八郎 在航路的选择上,罗杰斯特文斯基和下属发生了严重的分歧。 对马海峡距离海参崴1000公里,这时最常规、最直接和总航程最短的航向。但是由于对马海峡地形狭窄,容易被封锁。舰长们曾多次建议舰队,应该绕行宗谷海峡,前往海参崴,但是却被罗杰斯特文斯基否决了。 绕行宗谷海峡就意味着航程将大幅度增加,仅靠目前舰队存煤,是无法完成整个航行的。舰队至少要在日本列岛以东海域,进行一次海上加煤作业,但没有人能够担保这一过程能够一帆风顺。更重要的是,经过长达半年的漫长海上航行,这支舰队绕过半个地球,行程达3万多公里,罗杰斯特文斯基中将已经无力支撑下去了。 1905年5月27日,午夜刚过,日本辅助巡洋舰"信浓丸"的瞭望哨,突然有了不同寻常的发现。 2点45分,"信浓丸"号舰长接到舰桥观察哨发现灯火的紧急报告。当黎明到来时"信浓丸"号的舰长,通过海军下发的识别手册,最终确认了这艘船的身份,正是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的医疗船"奥里约"号。 或许是船上的护士小姐们怕黑,或许是她们认为自己的身份受到《海牙公约》的保护,所以这艘船违反了舰队灯火管制的命令,大摇大摆的航行在海上。 清晨,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巨大的炮塔和粗重的炮管,显露在日军的望远镜中。几分钟后,位于釜山镇海湾内的日本联合舰队,收到了发自于"信浓丸号的电报"4点45分,发现敌舰队,北纬32度20分,东京128度20分,敌舰队航向对马海峡。" 等待已久的猎物终于出现了,以东乡平八郎亲自指挥的总旗舰"三笠"号为先导,日本联合舰队第一战队、第二战队和第四战队共48艘战舰,驶出镇海湾,进入了朝鲜海峡。 5月28日下午1点,两之舰队在对马海峡附近的冲岛海域相遇,刺耳的战斗警报随即在日本海上空响起,决战的时刻终于到来。 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共38艘舰艇,正排成整齐的三列纵队,向东北方向行驶。而日本联合舰队的战舰则气势汹汹地,向西南方向迎面而来。这是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第一次目睹日本海军的真面目。 或许是早已对自己的舰队失去了信心,罗杰斯特文斯基无心恋战,只想尽快摆脱日本舰队北上。为了避免与日本军舰真面交锋,罗杰斯特文斯基下令三列纵队紧急改变为单纵队。同时调整航向,试图冲破拦截,突围出去。 由于调整航向命令及时,日本舰队已由东向西,驶离了俄国舰队正前方的区域,俄国舰队眼看就可以避开日舰主力脱险。 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上,东乡平八郎脸色并不好看。 最初,当他以130度东南航向,横跨俄国舰队正前方时,编队中距离俄舰队最近的"常磐"号,离俄国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大约为10000米,这一距离并不在日本火炮的有效射程范围内。 13点40分,为了拦截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东乡平八郎下令,日本联合舰队第一、第二战队,立即定点转向,想要以密集的侧面火炮对准俄国舰队的船头,这就是著名的"T"字战法。 让军舰的航路变成丁(T)字,日军使用这种所谓的丁(T)字战法,可集中各舰全部火力攻击敌军先头舰只,将其击溃后,再以同样的方法攻击下一艘敌舰。 这次定点转向耗时15分钟,转向完毕后,东乡平八郎发现,自己的命令下得太早了。 俄国舰队航速只有11节,当日本的舰队转向完毕后,俄国舰队还没有进入主炮的有效射程内,东乡平八郎的错误判断,使得他的舰队过早的横越了俄国舰队正前方,丧失了T字横切最好的时机。 对于日军来说,发动阵位调整的时间太早,使得对自己有利的战机转瞬即逝。 与日本舰队擦身而过后,罗杰斯特文斯基下达了保持航向的命令,双方渐行渐远。14点05分,就在两只舰队距离逐渐拉大之时,罗杰斯特文斯基惊讶地发现,在距离自己7公里之外的日军旗舰"三笠"号升起了后桅的信号旗,并且开始缓慢地转向。 对于这毫无征兆的行动,罗杰斯特文斯基毫无头绪,几秒钟后,瞭望哨传来了报告,以"三笠"号为首的日本联合舰队,正在集体向左侧做大幅度定点U型转弯。震惊之余,罗杰斯特文斯基命令所有俄国战舰一起向敌人舰队的拐点射击。 14点08分,俄国舰队率先向日本舰队的拐弯点开火。此时"三笠"号正承受着俄军猛烈的炮火,东乡平八郎不顾下属的一再阻止,执意要在甲板上观战。 为了能够再次占据T字横头阵位,5分钟以前,东乡平八郎下令个舰以自己所在的旗舰"三笠"号为先导,一次转向180度,这次U型转弯需要耗时15分钟,在这15分钟里,日本联合舰队完全没有战斗力。 东乡平八郎非常明白在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面前,实施这样的大转向,是用全体船员的生命进行的一场豪赌。 14点01分,"三笠"号首先完成了转弯,在这一过程中"三笠"号侥幸地没有被炮弹击中要害。 波罗的海舰队得不到弹药补给,几乎没有实弹训练过,这意味着实战时很难击中目标。 继"三笠"号成功转弯后,14点02分,"敷岛"号完成转向,1分钟后,"富士"号也成功转向。 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罗杰斯特文斯基绝望地目睹日本联合舰队,几乎毫发无损地完成了U型转弯。希望的曙光转瞬即逝,俄国舰队再一次面临着日本海军的炮火。 在距离俄方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不足7000米时,东乡平八郎下令开炮。 在密集的炮火覆盖下,罗杰斯特文斯基所在的"苏沃洛夫公爵"号,接连被12英寸炮弹和6英寸炮弹命中,迅速燃起了大火。 一发致命的炮弹击中了"苏沃洛夫公爵"号的司令塔,冲击波横扫了整个前舰桥,将旗舰的驾驶台炸成了碎片。 "苏沃洛夫公爵"号舰桥中弹后,上层建筑被完全打烂,巨大的冲击力将罗杰斯特文斯基甩到舱壁上,颅脑严重受伤,身上多处骨折。 身受重伤的罗杰斯特文斯基 19点20分,在日本鱼雷艇队的围攻下,3枚鱼雷击中了这艘巨舰残破的身躯,曾经被俄国视为希望的博罗季诺级战列舰"苏沃洛夫公爵"号终于倾覆了。 数百名俄国水兵与这艘巨舰一同葬身在了对马岛以东55公里之外的大洋深处,这里距离俄国海军基地海参崴只需要1天路程。 另一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亚历山大三世"号被日舰炮弹击沉,900名官兵被俘。 20分钟后,第三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博罗季诺"号中弹爆炸沉没,仅1名水兵幸存。 最后一艘博罗季诺级战列舰"鹰"号,甲板上被日军炮弹炸得已经分不出是什么部位,副炮和甲板炮被完全摧毁,战列舰表面严重损毁,成为了日本海军的战利品。 身负重伤的罗杰斯特文斯基被"旺盛"号驱逐舰救走,但随后被日军俘虏。至此,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的命运已无可挽回。 在这场海战中,"三笠"号被俄国炮弹击中多达18次,但却并未造成致命的伤害。 1905年5月28日下午1点37分,走投无路的俄国舰队选择了投降,在日本联合舰队旗舰"三笠"号上,俄国太平洋舰队第二分队第三战舰队司令官涅鲍加托夫少将,无奈地在投降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 在持续30多小时的恶战中,38艘参战的俄国军舰中,23艘沉没,9艘被俘,仅有3艘驱逐舰最终抵达海参崴,俄国官兵战死5045人,被俘5917人,受伤人数不详。而日军仅仅损失了2艘驱逐舰和1艘鱼雷艇,伤亡700人。 1905年8月9日,对马海战结束2个月后,在美国总统罗斯福的调停下,日本和俄国代表来到美国朴茨茅斯海军基地进行谈判。 骄傲的尼古拉二世态度强硬的表示,俄国既不会向日本割让土地,也不会对日本的损失进行补偿。虽然对俄国人的强硬非常不满,但日本最终却同意了俄国的要求。 当时儿玉源太郎等人在奉天会战结束后,意识到日本的军力和国力已经到了极限。于是他火速赶回作战本部,向伊藤博文等政治家阐明,日军已经无法继续作战,要求日本政府立即与俄方讲和。 1905年9月5日,在经过20多天的反复斡旋之后,日俄两国签署了《朴茨茅斯合约》,合约中有诸多触犯中国东北权益的内容。 对于清帝国和中国人来说,日俄战争是一场彻头彻尾的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是交战双方站在对立的立场上,同时侵略清帝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争夺利益的战争。 随着合约的签署,历时19个月的日俄战争,落下了帷幕。 根据清政府的统计,在这场以中国东北为战场的帝国主义战争里,东北人民死于战火约2万人,财产损失折银6900万两。 合约签订后,一艘满载俄国战俘的军舰,从日本出发,驶往俄国。曾经的俄国太平洋第二分舰队司令罗杰斯特文斯基就在这艘船上。和他一起回国的还有数百名俄国战俘。 战事已经停止,硝烟正在散去,这场帝国主义之间的不义之战,不仅伤害了无数无辜的中国人,所有参与战争的人都无法幸免。 在战争结束后,被日本帝国主义奉为军神的乃木希典,在回到日本时,面对前来欢迎的人群,两个儿子都战死的乃木希典的第一句话就是:"吾乃杀乃兄乃父之乃木是也。" 在这场战争中,俄军参战兵力约120万人。伤亡、被俘约27万人,日军参战兵力为110万人,伤亡、被俘21万人。 在旅顺城区中心海拔130米的白玉山上,有一座白玉塔,这是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海军联合舰队司令东乡平八郎和陆军第三军司令官乃木希典提议修建的,塔底座台阶的石料是从日俄战争时期,日本海军堵塞旅顺港口的17条沉船上打捞出来的。 这座塔历时两年建成,被迫修建此塔的中国工人多达两万人,这座塔是日俄战争留下的产物,在中国人的心中,永远是一份沉重的历史记忆。这座塔的存在,时刻提醒世人不要忘记这段不堪回首的屈辱历史。它作为一个真实的历史遗址,它会无声地告诉我们,不忘国耻。 日俄战争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海战技术和陆战技术都有很大的启示。日俄战争造就了一个法西斯国家,一个反法西斯国家,同时,日俄战争是近代军事技术的一次大规模的集中预演。 日俄战争在学术界也被称为"第零次世界大战"。和第一、二次世界大战相比,尽管参战国只有日俄两国,持续时间也并不算长。但是,日俄战争拉开了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重新瓜分世界的序幕,对交战的双方、对中国、对远东、对世界都产生了久远的影响。 对马海战之后,以俄国沙皇尼古拉二世为首的统治集团,完全失去了赢得战争并利用战争的胜利扼杀革命的希望。 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物产阶级专政的俄国。这场战争同样影响了战胜国日本此后将近半个世纪的历史命运,日本人第一次击败欧洲强国,使得日本军队从此更加狂妄自大,在这种狂妄的驱使下,日本的军国主义的狂热达到高潮,彻底走上了对外扩张的道路。 从日俄战争以后到1945年日本投降,在这个期间,它的军国主义的表现,不仅影响到当时而是一直影响到现在。 日俄战争以后,中国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暴露得更加一览无余,有识之士要求变法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加速了革命的到来。 日俄战争结束后,中国爆发了辛亥革命,持续了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被推翻,古老的中国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