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一流高校纷纷建立医学院,医学院为何成顶尖大学标配?
关注高校新闻都发现,现在各个双一流高校都在努力的建设医学院,为何医学院成为双一流大学的标配?为何啊?
因为医学院实在好处太多了,现在所有的大学都明白一个道理,医学院是未来的大学的必备利器,没有医学院的大学肯定不是综合性大学,而且没有医学院的大学各方面会吃大亏。曾经的大学大合并
2000名左右,全国掀起一阵大学合并的小高潮,国内几乎所有的医科大学被一网打击,都被并入了临近的重点大学。
清华北大: 北京大学合并了当年的一奶同胞北京医科大学清华大学和北京协和医学院拉郎配华东五校情况 :
浙江医科大学并入浙江大学
复旦大学合并上海医科大学
上海交通大学合并上海第二医科大学
其他著名985合并情况,中山大学合并中山医科大学,四川大学合并华西医科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合并同济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合并湖南医科大学,山东大学合并了山东医科大学,吉林大学合并了白求恩医学院。西交大合并了西安医科大学。
卫生部直属的11所高校,除了中国医科大学 外都被合并(协和医学院其实是和清华大学合作办学,不算真的合并)
曾经的211也是大合并,郑州大学合并了河南医科大学,南昌大学合并了江西医学院等、
当年的大学合并是国家主导的,合并的医学院没有一个原因的,但是都被合并了。当年的一些牛大学,宁死不合并医科大学的,现在是不是都后悔了?
中科大当年看不起安徽医科大学,说人家是二本,南京大学当年看不起南京医科大学,南大蒋校长公开书"我反对一杯牛奶半杯水的合并"。彻底惹恼了南京医科大学和南京工业大学。
结果现在华东五校,是不是南京大学和中科大学位居末尾啊。
当年真的是一个好机会,可惜中科大,南大都错过了,哈工大也错过了。
其实东北大学,也错过了。近些年的新建的医学院
近些年,随着医学专业的人们,各个高校的自然科学基金大半是医学院,然后医学在esi的比重超高。
而ESI又是双一流的一个重要平分标准,esi学科达到千分之一就可以被列为一流建设学科。而ESI总共设定22个学科,其中和医学相关的有10个学科,占了半壁江山, ESI设置的22个学科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 、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商业、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与毒理学
而几十个工科就三个学科:工程学,计算机学,材料科学。
比如电子,通信,机械,电气,土木,建筑,控制,化工,核技术,水利,船舶,航空航天,力学等,都是一个工程学。
所以各个高校才发现,原来医学院才是真正的金山,辛辛苦苦几十个工科最终才3个学科,而一个医学院10个学科,不建医学院那是傻子。
所以中科大苏醒了,拉上安徽省医,建立了临床医学院。
其他电子科技大学,天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西北工业大学,
而且西北大学,天津大学都开始招生临床医学本科生了。
显然,好处多,目前的医科大学又几乎不会同意新的合并, 所有各个大学争前恐后的建立医学院。
未来可以说所有的大学都会有医学院。
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呢?
要建综合性大学,必然需要医学院。
一个重要原因是医学出论文。你可以看到论文最多的领域就是"生医化材"。没有医学院,就会削弱一个学校的论文数量,明显比不上那些带有医学院的综合性大学。
医学院很难办好,能办好的,尤其是临床医学,需要很长时间的历史积累。有一个好的医学院,要么说明这个学校是历史悠久的名校,要么是有钱又有势的大学,把好医学院纳入自己名下。所以,有一个好医学院,那就相当于富豪有一辆劳斯莱斯一样。清华大学很厉害很有影响力,但是没法合并协和医学院,也没法自己办一个顶尖医学院,暴露出他的不足,也说明医学院难度太大。
还有一点,医学院与医院往往是一体的。这就意味着需要巨大的投资、社会声誉以及重要的核心城市。在一个三线城市是办不好医院的,更谈不上好医学院。中国的医学资源分布在各个区域中心,具有非常明显的马太效应。北方的北京、东部的上海,南部的广州,西部的成都,中部的武汉。因为一些疑难杂症,小地方看不了,只有中心城市有个把专家有经验,只能到那里去看。因为在那里看了,那个医院就会发表论文,建立研究中心,加大投资,攻克难题,从而使得更多疑难病症到这个医院来就医。而其他的医院,连这种病例都接触不到,于是差距不断扩大。县城看不了去省城,或者直接去北京上海。即使是在北京,北大附属医院和清华附属医院也存在这样的竞争关系,使得清华医学难以超越北大医学。
1. 论文影响:中国校友会网大学研究团队率先将我国大学进入世界1%的"ESI论文总被引频次"作为反映大学"学术声誉"指标纳入中国大学评价中,引导大学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学术研究水平。医学相关论文杂志繁多,其中影响因子一飞冲天、高居不下的杂志数量在所有专业门类中绝对是一骑绝尘。先不说顶级的综合期刊Cell,Nature,Science偏爱医学相关文章,医学专业的The lancet,nature medicine,JAMA,The BMJ,Blood,Circulation哪个影响因子不是牛逼哄哄。国产的Cell Research 也是厉害得不得了。 这些生物医学领域杂志为何影响因子这么厉害,说白了就是‘人命贵’。毕竟,医学特别是临床,是生命科学的终端应用领域。
2. 基金申请影响:各级科学基金的申请,生物医学相关领域占了大多数。2017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中,中山大学获得829个立项,其中医学科学立项417项,接近一半。说白了,还是人命贵。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成功立项总数现在成为了各高校科研实力的一项极其重要指标。
主要有三大原因。
第一,医学院能够为学校争取更多的经费。每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经费近一半都与医学有关。以上海交大为例,每年他们自然科学基金批准项目近千项,其中医学就有500多项。一般来说,普通高校无医学院的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的项数就200左右,如果有了医学院就能大幅度提高自然科学基金的项数。川大等高校的自然科学基金的项数也是靠医学支撑大半江山。
第二,医学院能够支持学校排名。如果关注国际排名,就会发现很多单独的医科大学能够排名非常靠前,这是由于医学的学科分布多、参与人员多和成果多。①全球科研人员有一半都是医学类,人数远远超过其他学科。②在ESI学科分类中,又一半也和医学相关,包括临床、病理学、神经科学、药理学、毒理学等众多学科。③医学成就也广受关注,你报道了理科进展,比如发现了反常量子霍尔效应,普通人谁关注?如果你发现了某药物,报纸都在报道。以上三个原因决定了医学对排名的巨大作用。国内排名前20的大学,除了中科大外(目前也有医学院了),其他大学的医学院对排名贡献非常大。
ESI设置的22个学科为: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化学、计算机科学、经济与商业、工程学、地球科学、材料科学、数学、综合交叉学科、物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空间科学、农业科学、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植物学与动物学、药理学和毒理学。
第三,医学院本身能创造大量财富。医学院一般都有附属医院,以四川大学为例,华西每年创收数目相当夸张,能够创造大量财富,既可以支持自身发现,又可以支撑学校内相关学科发展,比如医学仪器、人工智能和自动化等众多工科专业和医学的结合。
综上所述,大多数双一流都在发力医学,力争提高竞争力。
●历史背景
在2000年左右有很多名校与医科大学合并成新的大学,这是当时的国家政策使然。当时国家出台了相关指导性意见,也就是让各个大学集约发展,为的就是节省教育资源,于是各个大学就掀起了一股合并潮,这是中国高校历史上一个大事件。当年很多大学都参与了合并,其中有很多综合性大学有合并医科大学,包括如今的四川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武汉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山东大学、浙江大学、吉林大学等高校。
●提升综合实力
综合性大学合并医科大学的确是能够提升新大学的综合实力的,这主要是医科大学在科研、论文方面的实力比较强,能够提升大学的相关指标,也能够带动综合性大学的综合实力的提升,让大学在全国的综合排名有所提升。
●有钱
一般的医科大学都有很多家附属医院,这些附属医院的实力在省内都是数一数二的。如果一所综合性大小能够合并省内的医科大学的话,这些附属医院也就挂在了这些综合性大学的名下,而这些附属医院赚钱能力是相当厉害的,学校方面可以把这部分赚的钱用作学校的进一步建设。
●新成立医学院
有某些双一流大学之前没有合并一个大学,看着其他大学都有了自己的医学院,所以这类大学也想拥有自己的医学院,于是这个大学就通过各种各样的途径建设了医学院。有一种方式是合并省内的,一家比较厉害的医院,间接性的成立医学院,这样的案例有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还有一种方式是自建的方式,学校方面先成立以生物技术相关的药学专业,然后再慢慢的成立临床医学专业,从而达到成立医学院的条件,这样的案例有西北大学、广西大学。
●坏处
这些大学合并自建医学院也是有一些坏处的。综合性大学合并省内的医科大学,以前的医科大学的牌子就被撤销了,这样会使得相关的医科大学品牌慢慢的消退;医科大学合并到综合性大学以后成立了相关的医学部,附属医院的利润也有一部分上交给了综合性大学,所以医学部的发展也会大不如前,这样典型的例子有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综合性大学自己建设医学专业是很艰难的,因为临床医学是一个技术门槛比较高的专业,这容易分散综合性大学的精力。
为什么一流的高校要和医学院相结合呢?
先举个例子,中山大学的附属医院有非常多,附属医院多就说明它的教授的能力,包括论文,基金远远排在前面。这些内容都影响他在世界和中国的排名。
国际上排名基本上就是看教学,科研,以及国际化的能力。医学院校是个重头戏。如果没有大学的附属医院,一个大学排名远远在后面。中山大学附属医院几个加起来,每年拿的国家自然基金就几百项。对中山大学的排名影响太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综合性院校要把医学院校纳入到里边的原因之一。
这也就是现在某些理工院校也要和医学院校也要和医院联姻的原因之一啊。希望这样的强强联合能够起到创新的作用。出现更多的好产品。
双一流大学都想建立自己的医学院,何以医学院成了顶尖大学的标配?如果要说顶尖大学,那么我们还是离不开讨论985工程高校,因为顶尖大学中的绝对大多数都在985高校中,那么我们看看我国39所985高校,有哪些还没有医学院?
985高校医学院建设现状
目前仅剩湖南大学、中国海洋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7所985高校没有医学院,其中国防科技大学属于军校,我们基本上可以将其排除在外,那么至今还有6所高校没有也尚未传出建设医学院的计划,其中的5所没有医学院的建设也许尚情有可原,那湖南大学估计是其中最尴尬的存在,当年的湖南医学大学合并的机会白白让给了中南大学,现今坚守不建医学院,让笔者钦佩,但与当今这个大追医学院热的高校建设潮流似乎严重脱节了。2018年起开始筹建医学院的985高校有重庆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等4所高校。
39所985工程高校,其中已经有32所建设或正在筹建医学院,仅有7所没有计划,为什么医学院成了这些顶级高校的标配?其中原因可能不外如下几个方面。
为何名校要追捧医学院?
一、ESI崇拜。在国内高校的学校介绍中,都少不了这个成绩的公布,特别是排名全球1‰、甚至1%的学科,那是学校实力的象征,即使近几年教育部努力去除国内高校的ESI崇拜因素,可似乎效力并不理想。
那么ESI崇拜和医学院有什么关系?因为医学是出论文的高发学科,在ESI设置的22个学科中,与医学相关的有临床医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神经系统学与行为学、免疫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微生物学、药理学和毒理学等直接或间接相关的学科有近10个,占据其中的一小半份额,这个数据明确告知所有高校管理层,要出业绩、要上排名,其它学科都可以不要,但不能不要医学学科,不能没有医学院,否则自己的ESI成绩从何处出来?
二、办学经费。高校要发展,考财政拨付资金,那只能维持基本的教学生存,勉强度日。比如清华大学每年300多亿的预算,其中财政拨付只有几十亿,其它全部靠自己营收生财。那么,高校营收最佳的途径中,医学院是一条非常好的途径,医学院外链的是各级医院。大家看四川大学的华西医院、中南大学的湘雅医院、中山大学的中山医院,高校医学院外链的各种附属医院是高校实力、财力的象征。
有心的网友们似乎能感觉到,最近几年,各名校因为自己已经有了医学院、或者无法合并医学院,于是另辟蹊径,开始在各地疯狂地兼并或者合作知名医院,以附属医院或者教学医院的形式存在。很多高校在本地无法寻找到合作对象时,开始向外地扩张。
三、自然科学基金。这个和上面的ESI崇拜非常相似,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有医学院的高校获得的医学类项目数量,我们以2019年为例,上海交通大学632项、中山大学487项、北京大学124项、华中科技大学343项、复旦大学413项、武汉大学127项、四川大学227项、中南大学244项,这些只是上述高校在医学类中的项目数量,而没有医学院的高校,全校所有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量,湖南大学218项、重庆大学230项、北京师范大学178项、中国农业大学206项等,没有医学院的几大985高校全年所有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比不过有医学院的名校单独的医学类自科基金项目数量。
总结
也许,就以上面三个方面就足以证明为何名校要疯狂追捧医学院了,其它也许还有更多的因素,让医学院成为名校追逐的核心。更有网友会说,如果四川大学去掉华西医科大学、中南大学去掉湖南医科大学,他们能和湖南大学的状况,又会好多少呢?
最后,笔者要为湖南大学点赞,没有随波逐流,不为名利而动,也许,这才是大学之本。
表面上看是为了体现大学的综合性,实质上是为了学校的排名,最终却是为了经济利益。
大家可以看一看当前中国最高水平的42所双一流大学,除了位于B 类的东北大学和西北农林大学之外,又有哪一所没有建立医学院呢?各个大学纷纷建立医学院,主要是因为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医学院是能够可以为学校争取到更多的资金。 纵观医学院的各类高校,每年所获得的自然学科的基金数往往都占到重要部分,甚至于一半以上。而那些诸如上海交大,四川大学等拥有强大医学院的基金,更是支撑了学校学科资金的大半江山。
第二、医学院可以更好的快速提升学校的排名。 在当前13个学科门类中,医学是最容易发表学术论文的,在同等的时间内医学研究出成果的几率会比其他学科门类研究出成果要快得多。而现在国际上ESI的排名中,医学类的各类学术研究成果占了非常重要的部分。
第三,可以提升学校国际排名。 真因为建立医学院有诸如以上的好处,最终的结果就是学校的排名会有较大的提升,学校的排名提升了,学校的生源质量就会上升,生源质量的上升又同时推动了学校各个学科门类的发展,最终会形成一个非常好的良性循环。
所以说,医学是双一流高校的非常重要的学科,而那些没有医学的学校,纷纷建立医学院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甚至于有些双一流高校合并医学院都已经不择手段了,甚至于连妇科医院都合并了。具体是哪个学校,大家去百度一下就可以了。
双一流高校或者说综合性大学、甚至一些师范类大学建立医学院的情况经常都有,主要的原因是我国医疗卫生及相关人才的刚性需求、与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的宽厚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的需要及提高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地位的需求。【背景介绍】
近年来,国内各类综合性大学,包括"双一流"高校,甚至一些师范类大学也纷纷将目光投向医学教育,建立医学院,开展医学教育与研究工作。
在普通人的眼里,似乎医学生的培养只要在医学类的院校即可。事实上,国内承担医学教育与研究的高校一直就有两类:一类是综合性大学下设医药学院,有许多是合并当地的医科大学而来,比如,山东大学当年是合并山东医科大学后成立现在的山东大学的;另一类是医学专科类大学,比如各省的医科大学、中医药大学及医学院等。
对于"双一流"高校和其他综合类大学建立医学院,也不是新鲜事。早在2000年左右,中国综合类大学就有一段与医学院校合并的浪潮。比如,复旦大学医学院就是当年复旦大学与上海医学院合并成的。在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厦门大学、南开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纷纷成立医学院。目前,全国42所一流大学中已有30多所拥有、建立或正在筹建医学院。
不仅如此,自新冠疫情发展以来,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教育与研究方面的学院也在加紧上马中。就在本月初,清华大学和南方科技大学,一北一南,两所高校分别设立了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清华大学与万科集团共建清华大学万科公共卫生与健康学院;南方科技大学与深圳市卫健委、市疾控中心、市第三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公共卫生及应急管理学院。
医学教育与研究越来越得到国家的重视和各类高校的瞩目。【原因分析】
究其原因,我认为还是国家大的战略发展需求及国内对医学类人才及医学相关类高级人才培养的需求,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一、医疗卫生专业人才培养的刚性需求
人才培养首先是因为国家和社会的刚性需求,医学类人才培养当然也不例外。
当前,我国医师总量仍然存在不足,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显示:从2014年到2018年我们各类卫生人员总数均呈逐年增长趋势,但执业医师(包括助理医师)数量增长比较缓慢,这就表明我们的医疗核心骨干队伍培养总量未呈现出明显的逐年增长趋势,见下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卫生技术人员包括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药师(士)、检验技师(士)、影像技师、卫生监督员和见习医(药、护、技)师(士)等卫生专业人员。不包括从事管理工作的卫生技术人员(如院长、副院长、党委书记等)。
全国每万人拥有的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也逐步增长,但是每万人拥有城市执业(助理)医师数增长缓慢,近两年显示均为40人,详细情况见下图
*数据来源于国家统计局网站
执业医师指《医师执业证》"级别"为"执业医师"且实际从事医疗、预防保健工作的人员,不包括实际从事管理工作的执业医师。执业医师类别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和公共卫生四类。
就在2019年4月21日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上,国务院做了《关于医师队伍管理情况和执业医师法实施情况的报告》,报告中指出:
截至2018年底,我国医师数量达到360.7万,年诊疗人次数达到83.1亿,支撑起世界上最大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但是,我国医师总量不足的现状仍然存在,优质医师多集中在大城市的三甲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和农村欠发达地区医师数量严重短缺。
2018年,我国每千人口医师数为2.59人(德国、奥地利等发达国家超过4人),其中,农村每千人口医师数为1.8人,仅为城市的45%.康复、儿科、急诊、精神科等专业的医师数量相对较少,存在学科短板。公共卫生医师数量不足且呈逐年减少趋势,人才队伍相对薄弱,与预防为主的方针不匹配。
面对我国人口众多的基本国情,我们的医疗卫生人员总量,尤其是医师总量仍显不足,再加上医疗卫生水平发展的不平衡,我们仍需加大培养高素质医疗专业人才的力度,不断充实和满足人民对优质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二、医学院校整体的培养状况需要
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人员培养80%以上依靠地方医学类院校,许多学校的招生规模偏大,教育资源不足,严重制约和影响我国医疗卫生人才的培养质量。以临床医学专业为例,根据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研究统计:
2018年,全国"双一流"大学医学招生数较少,而非一流大学招生数较多,占全国招生数的85%。临床医学专业生均招生规模为392人,单点招生规模最大为1350人。
许多地方医学院校的单点招生规模太大,生均教育资源不足是普遍存在的问题,需要全国其他有条件、有能力的高校一起发力来共同培养医学人才。
根据2020年3月份教育部发布的《教育部关于公布2019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中数据显示,仅2019年度全国高校新增医学类本科专业133个,其中,新增授予医学学位(包括中医学类)的本科专业39个,新增其他医学类本科专业94个。从这一数据也可以判断出,我国当前的医疗卫生人才还需要增加培养规模,加大培养力度。
此外,此次疫情的发生,对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的需求会有所增加,大家注意今年的高考招生计划,2020年,全国高校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计划肯定会有一定数量的增加。此外,前面也说过,公共卫生与健康管理方面的共建学院也在增加,表明这一类医学人才的培养也在进一步重视中。
三、以"新医科"为基础的医学交叉学科发展的需要
医学与其他自然科学及人文科学的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医学科学的发展及与其相关的其他学科发展均需要互相借力,融合交叉才能产生出更有益的知识和成果。
高校开展与医学相关的交叉学科研究,有两条途径,一条是建立自己的医学院;另一条途径即相关高校与医学类高校合作,共同进行研究。目前看来,选择前一途径的比较多。
就在2018年,国家为主动适应科技发展的变化,将"新工科"正式扩容为"四新",即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而教育部也紧接着提出实施"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重点强调"四新"建设。
其中,对"新医科"理念支撑下的卓越医学人才培养提出了要紧密结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变革,以及以合成生物学为代表的生命科学变革,推进医学领域的高层次创新人才培养及相关交叉学科的发展。此时,综合性大学及部分医学院校先行先试,充分结合自身的学科基础和优势,或吸收医学院和医院成立自己的医学院,或与其他高校合作,共同培养人才,创新科研。
以医工结合为例,智能医学工程专业目前属于医学类专业,但授予的是工学学位,是典型的医工结合交叉专业。根据去年的本科专业新增目录发现,仅2019年新增的智能医学工程培养点就增加了北京北京邮电大学、东南大学、天津工业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徐州医科大学等16个招生点。
这就说明从医学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深度融合发展及国家战略来说,双一流大学或综合性大学建立医学院也是必须的。
四、医学教育培养模式的发展变化需要综合性大学来共同培养医学生
众所周知,医学人才培养的特殊规律有人才培养周期长、实践性较强、需要深厚的自然、生物科学知识做支撑、需要宽广的人文社会知识来涵养。目前国内高校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主要有八年一贯制的本博连读、"5+3"本硕连读及五年制。大家都知道,五年制的培养较前面两种的培养质量有较大的差距,这是因为医学必须是精英教育,必须经过一个较长周期的深入学习才能达到基本的要求。
当前80%左右的医学院校培养五年制的医学人才,依靠的是相对薄弱的基础医学院和人文类学院来深厚学生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背景,许多学校较综合性大学的实力相去甚远,培养出来的人才基础创新动力不足,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薄弱。
以协和医学院为例,近几年开始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自己的医学生,除了强强合作外,就是想借助清华大学深厚的学科基础来助力医学生的培养,使协和的学生更拔尖、更出众。双一流大学和部分综合性大学同样是滋养医学生的"肥沃土壤",成立医学院来培养医学人才同样无可厚非,无论是对国家、对学校还是对社会和学生都是百益而无一害的。
五、提升我国国际影响力和综合国力的需要
我国当前在各个领域都在大力提升自己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同样,高等教育也不例外。2015年国务院印发了《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的通知》,在双一流建设的大背景下,顶尖高校通过发力医学来促进自身的快速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条途径,而各类医学院或医院合并入这些顶尖高校后,实力也会大大增强,强强联手后,势必会提升学校的综合实力,进而提高在国际高等教育领域的影响力和国际地位。
当然,双一流高校医学院的建设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盲目跟进的,必须在学校学科发展的大力需要下,在为推动医学教育和科学发展的强大责任下,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合作单位的医疗、教学、科研等综合实力,真正做到医教研协同发展,才能有所成功。相信在未来,在这些学校的努力下,质疑的声音将会越来越少,我国医学事业的发展也将越来越强。
关于这个问题笔者也注意到了,并且在这段时间里也在研究这个问题,那就是为何我国部分知名大学都纷纷建立医学院?建立学院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巩固自己的大学地位、提升自己的大学实力,还是为了通过医学院的建立,来为大学提供新的科研场所和教学实验基地?
哪些资质的大学可以建立医学院?而建立医学院之后,医学院所挣得的收入又是如何分配的?会进一步促进这部分双一流大学的发展吗?接下来就由我为大家详细说明一下。
既然说到了重点大学医学院,笔者就在这里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些。例如北京大学医学部,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等,这些都是我国知名重点大学附属的医学院,而且这些医学院的实力相对不错,甚至比许多医科大学的实力都要强。
由于笔者所在的位置地处西南片区,因此对于四川大学华西医学院相对了解一些。该医学院的实力是非常强悍的,在西南地区可以说是一所非常知名的医学院,医院的质量在全国范围内都能够处于相对领先的地位,因此进一步提升了四川大学在全国范围内的知名度。但是这些重点大学包括部分双一流高校纷纷建立医学院,他们这样做,目的是什么呢?
一所重点大学要想得到长远的发展,必然要在某些重点学科上面发力,而医学院则是一个比较好的突破口。毕竟大多数大学都没有医学院,如果你有了,就成了一个差异化办学路线。有些重点大学在医学领域有自己的专业,或者将医学专业作为自己相对主流的专业,因此他们在医学专业方面将会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来进行专业的发展。
而当大学的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达到一定程度之后,他们就有能力建立医学院,既可以为重点大学的师生提供教研的场所,同时也可以将自己积累的优秀成果用来治病救人,相当于是一个双赢的局面。
因此医学院并不是顶尖大学的标配,而是这些具有医学专业的重点大学,他们的医学技术发展到已经能够建设医学院的程度,因此通过这种"强强联合"的方法,能够更好的提升大学的整体形象和国内的大学排名。
另外重点大学或者双一流高校组建医学院,这也是"教研结合"的一个成功案例。重点大学将培养出来的专业医务团队直接输送到自己下设的医学院,可以有效地将大学的先进成果用于社会,为人们提供服务,这样学校和医院就形成了一个非常良性的循环。
重点大学既可以为医学院提供大量先进的理论基础和专业支撑,同时医学院又可以为这些重点大学提供一个实践的场所,大学的发展速度将会变得越来越快,而这些医学院也由于有重点大学的带领,在医学方面也能够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因此部分双一流高校或者重点大学纷纷建立医学院,大家知道是为什么了吗?
安史之乱有多恐怖?长安城十室九空,睢阳城三万百姓被煮熟吃掉公元755年12月的一天,骊山华清宫里,莺歌燕舞,一派祥和欢乐的气氛。70岁的唐玄宗李隆基,正在和36岁的杨贵妃,觥筹交错,谈笑风生,享受太平盛世下的美好生活。突然,丞相杨国忠一路
显微镜下的大明之六正统年间的四条冤魂很简短的一个故事,就是有人诬告,四个无罪之人被屈打成招,但大明律法看人头需要逐级上报,由州府移交中枢,由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轮复审,三个部门一致同意了,再请皇帝勾决
惧鲸的龙子蒲牢蒲牢在古代中国神话传说中为龙九子之一,排行第四,平生好音好吼,洪钟上的龙形兽钮是它的遗像。文选汉班孟坚(固)东都赋于是发鲸鱼,铿华钟。注(三国)薛淙西京赋注曰海中有大鱼曰鲸,海边又
岁月神偷日子太不经混了,就这么稀里糊涂不知不觉竟混过了整整五十年,知天命,还真不知道。在早己脱单却未脱贫的路上奔波,医保也解决不了的脱发如影相随。如果哄小孩给颗糖,其实成年人更需要,至少要
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中新网乌鲁木齐11月29日电题新疆特有地方剧种曲子戏何以传唱百余年?作者戚亚平齐琳洁每天上午哼着小曲忙完家务,家住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六师红旗农场的刘淑珍都会简单打扮一番,然后便和同
南阳一个值得三顾的地方老子隐居第四洞天纪念票正式发行欢迎关注南阳文化旅游网(一部手机游南阳),将发布您最感兴趣的最新政策,文旅资讯,民生服务景区策划活动组织团队出游文旅特产旅游线路等信息,是吃住行游购娱企业和单位投放广告出游优选的合
离天堂最近的地方,西藏阿里阿里被称为西藏的屋脊,平均海拔4500,地广人稀,周围遍布雪山圣湖,无数的藏羚羊藏野驴在这里无忧无虑的自由奔跑。这里有被藏传佛教徒视为世界中心的神山岗仁波钦与神女峰纳木那尼遥遥相望
200不到就能住索菲特,这里应该是全国住酒店最便宜的地方原本以为澳门的消费水平很高住什么地方都是很贵的,因为他们只有五星级酒店可以选择。没想到在疫情之后,这里的酒店全部变成白菜价。就算现在推出了电子签证,澳门的入住率依旧不是特别高。因为
100句在段首文末的14字硬核金句愿有前程可奔赴亦有岁月可回首71莫道浮云终蔽日,严冬过尽绽春蕾。适用主题拨云睹日心怀希望释义意指不要认为天空中乌云会一直遮住太阳,严寒的冬季过后春天的花就会开放。不要因眼前的逆境或挫折而气馁,希望和光明总会出
明朝末年的车厢峡之战,告诉你战场上的天真会要了自己的命李自成和张献忠,他们俩人到底谁才是大明王朝的掘墓人?对于此问,众说纷纭。有说李自成,有说张献忠。说李自成,是因为他亲自带兵攻破了明朝的都城北京。说张献忠,是因为他纵横的地域远超李自
曝光iPhone15系列有五款机型,iPhone14跌至大米价快快欢呼疯抢据悉目前已经的iPhone15共有iPhone15标准版iPhone15PlusiPhone15ProiPhone15ProMaxiPhone15UItra五款机型,全系都采用了灵
新传闻iPhone15Ultra将在正面配备两个摄像头最近有消息称,在明年的iPhone系列中,苹果将使用Ultra来取代ProMax。借用AppleWatchUltra和M1Ultra的后缀,新机型理论上应该会提供比iPhone14
日照鸡山沟村小山村蝶变腾飞固定资产超千万视频加载中齐鲁网闪电新闻9月23日讯日照市岚山区中楼镇鸡山沟村仅有370户村民,近年来,该村一边巩固传统橡塑产业,一边发展农业专业合作社,逐渐转变成一个人均年收入达三万多元,固定资
刘年好诗是在田野里长出来的上个月在衡阳的第38届青春诗会,第一次见到刘年。青春诗会是诗刊社组织的诗歌活动,作为第29届青春诗会的会员以及诗刊曾经的编辑,刘年自然而然被邀为嘉宾。和别的诗人不同,刘年是骑着摩托
喜迎二十大丨甘肃抢抓机遇绽新颜新华社兰州9月23日电题陇原儿女新征程锚定新目标,以实实在在的收获喜迎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甘肃抢抓机遇绽新颜新华社记者任卫东王铭禹张玉洁陇中黄土高原,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的200多亩
G6京藏高速一路段封闭施工,请绕行9月20日,记者从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获悉,因G30连霍高速清水驿至忠和段(新建)项目施工需要,2022年9月20日至2023年11月20日期间,暂对G6京藏高速忠和枢纽立交白银至兰
积极发挥资本市场优势主动融入国家发展战略编者按近十年来,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发展硕果累累。珍视成就,凝聚智慧,砥砺前行,仍是未来发展之要。本报为此推出对话金融家特别报道,展现业界领军人物的践行与思索,为资本市场未来发展建言献
杭州亚运会交通保障工程合杭高铁湖杭段通车,杭州西站启用0203视频加载中9月22日,随着合杭高铁湖杭段正式建成通车,杭州又一城市引擎杭州西站也正式启用。澎湃新闻记者张刘涛陈雅儒视频来源浙江省交通集团(0203)合杭高铁湖杭段,杭州西站
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走共同富裕之路风吹稻浪,清香阵阵。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闲时最爱到田埂上转悠。当年,为了温饱,按下红手印包产到户现在,奔向共同富裕,这片土地演绎着乡村振兴新故事。今天的小岗村,全
仿制药加速,山东药玻中硼硅替代加速,产能扩建蓄势待发(报告出品方分析师西南证券杜向阳)1药玻龙头,行业领军者1。1历史业绩稳定,核心团队与公司业绩绑定山东药玻是国内最大规模的医药玻璃制造公司,前身为山东省药用玻璃总厂,主要从事各种药
手机厂商要消灭SIM卡?苹果公司新一代iPhone手机发布以后,其采用的两项技术引发了公众关注一项是卫星通讯技术,另一项是美版iPhone14不再需要SIM卡,改用eSIM替代。目前我国eSIM在消费电子
小米中端新机通过3C认证入网67W快充,即将发布IT之家9月28日消息,小米现有一款型号为22101316C的小米5G新机通过了3C认证,配备最高67W的MDY12EF充电器,也就是小米11ProUltra的67W充电器。数码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