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历史上有哪些球员被教练改造了新的位置,获得巨大成功的?
切赫
你或许不知道切赫刚出道时踢得是左边锋,正是一次阴差阳错的门将受伤,切赫客串,一战成名,找到了人生方向。布冯
现役第一门将之前踢得位置是组织型中场,在其父亲的建议下,布冯走上了门将的职业道路,即使在门将的位置上,意大利队长也展现出带领组织全队的天赋。孔帕尼
有道是树挪死,人挪活。一个技术全面的运动员在什么位置都能闪闪发光。汉堡时期的孔帕尼踢得是后腰,去到曼城被教练完美改造成最强中卫。这几乎是球员位置改变最成功的例子。皮尔洛
国米时期的皮尔洛踢的是前腰,那个位置上有巴乔有雷科巴。转会到米兰,遇到了他真正的伯乐,前腰后置后的皮尔洛成了真正的中场大师,把他的组织能力发挥到淋漓尽致。马斯切拉诺
直到现在,小马哥在阿根廷踢得依然是后腰的位置,但是在巴萨,教授后腰的位置无可取代。于是乎,瓜迪奥拉成功的把他改造成中后卫。施魏因施泰格
小猪从边锋到后腰的改变是范加尔的杰作。在小飞侠跟里贝里面前,边锋一定不是小猪最擅长的,被范加尔放到后腰位置后,他才变得闪闪发光,一跃成为球队的组织核心,这个改造不可谓不成功。
事无巨细,类似的例子应该还有很多,大家开开脑洞,把他们放到评论区里吧。
国外的足球大明星我们不说了,说说目前的国足国脚里面的几个球员吧,大家熟悉一点。
第一个于大宝,原来是前锋出道,后来被改造为中后卫,是北京国安主力中后卫,曾经代表国足参加十二强赛第一轮与澳大利亚的比赛,而且是首发,但是因为表现不佳半场结束就被换下。
于大宝被称为中国队的福将,代表国足屡有关键进球,有时候替补出场就有进球。
后来由于年龄原因,爆发力和速度下降,加之国安队需要,被改造为中后卫。
第二是金敬道,出道时是后腰,在国青队是队长,体能是他最大优势。
加盟鲁能泰山之后,活动区域主要是中场边路,右前卫居多。由于他的身高和对抗能力,打后腰确实有先天劣势。
同时他在鲁能泰山后腰位置上竞争不过蒿俊闵和外援,在边路可以发挥他的技术和进攻特点,因此他也是凭借在右前卫的精彩表演进入国家队,并且参加了与澳大利亚日本的比赛。但是发挥平平,没有多大亮点。
第三是蒿俊闵,让他成名的位置是右后卫,但是在加盟鲁能泰山以后,由于鲁能泰山的后腰位置严重缺人,被改造为后腰。
说实话,蒿俊闵打边后卫发挥也不错,他有速度有技术,但是到了后腰位置,他的大局观和掌控中场的能力,得到了充分表现。
他也是中超球队中不多的本土中场核心,虽然随着年龄的增大,体力没有了优势,但是我们看到他在对日本队的比赛替补出场后,还是把国足的中场梳理的有成效。
其实有些球员刚出道时的场上位置并不是最合适的位置,或者说随着年龄的增大和经验的积累,在新的位置上同样能够发挥出色!
看了很多朋友的回答,大部分都集中于国际足球范畴,我来列举几个中国足坛改位置成功的案例吧。从职业联赛开始算起,最早也是印象最深的当属范志毅!当年徐根宝成功把范志毅从后防线提到中前场,结果把范大将军彻底解放,15个进球令他荣膺最佳射手,足球先生也顺利摘下。
改打位置的范志毅取得了巨大成功,略微遗憾的是在国家队却还是一直被摁在中后卫的位置上,与他搭档的是徐弘。这两个人的组合确实很强,但也限制了范志毅的进攻能力,总是觉得很不甘心,如果97年十强赛成功解放范志毅的话,也许结果就不一样了。
正是改位置之后有了更大的表现空间,从而顺利留洋,荣膺亚洲足球先生——这也是中国足坛第一个获此殊荣的球员。与范志毅类似,黎兵从边后卫改打中锋也是十分成功的案例,从联赛到国家队都是如此,给人印象最深的当属1998年的戴拿斯杯,黎兵头顶脚踢帮中国队2-0拿下日本队。从那以后,中国队就再也没有赢过日本了……
还有一个案例是郑智,或许不算太典型,因为郑智的能力太强了。当年在霍顿麾下,年轻的郑智是从边后卫开始打起的,之所以如此显然是因为太年轻,其他位置的老大哥又处巅峰期。不过,随着自身的逐步成熟和与日俱增的展现出来的实力,中场后腰和前腰成了郑智最得心应手的位置。之所以说是非典型,主要原因是郑智实力太强,几乎可以胜任球场上门将之外任何一个位置,不同时期的自我加上遇到不同教练的需求,因此位置总是有变化。
说一个位置一直在变而且在各个位置上都表现上佳的天才——马特乌斯。
马特乌斯生涯的起步结算实在黑尔佐根纳乌拉赫俱乐部,他在这里效力了8年。在8年间,他几乎没有固定的位置,踢哪个位置都有模有样,是个全才。
第一个位置:左边卫。马特乌斯第一次入选德国国家队,踢得位置是左边卫,并且在对阵荷兰队的友谊赛中上演了自己在国家队的处子秀。
第二个位置:后腰。86年世界杯,当时德国队的左路时拜仁边锋埃德尔,右路自然是利特巴尔斯基,中路因为布莱特纳越来越老了,所以马特乌斯就成了主力后腰。不过,当时马特乌斯基本是个纯防守型后腰,进攻方面交给布雷默。
第三个位置:前腰。1988年,托恩顶替了埃德尔的位置,而且罗尔夫更适合做个干脏活累活的纯后腰。再加上马加特的退役,德国前腰非常缺人,于是马特乌斯就被推上了前腰位置。这一次,他又成功了。
第四个位置:边锋和中锋。1992年,德国中场巨星越来越多,然后马特乌斯在国家队的位置就再一次前移,有时候踢中锋,有时候踢边锋。
第五个位置:中场自由人。1994年世界杯之后,马特乌斯就逐渐淡出了德国国家队,他回到拜仁之后,重新踢回了中场,而且踢的是中场自由人。他这一接手,又成为了贝肯鲍尔之后德国最好的中场自由人,和海尔默的搭档攻防俱佳。
总之,马特乌斯就是这么一个一辈子也没准确定位自己,但无论打什么位置也很出色的天才。
我也来回答两个。 我是米兰的忠实粉丝,老粉丝。看米兰看了20多年了,有喜有悲,有哭有笑,但是米兰精神不变,"我们是冠军!"。 一提到米兰,大家都知道睡皮是最佳的改变。原来皮尔洛在国际米兰时司职前腰,由于身体过于单薄,而且需要空间,在国际米兰暗淡无光。树挪死人挪活,来到了ac米兰,赶上了后腰出身的主教练安胖子,就成功的后撤了30米,成为世界上最耀眼的组织型后腰之一,和巴萨的哈维一时亮瑜。记得有一次,米兰的中后卫被罚出厂,安胖子大手一挥,撤下了一个防守中场,换上了一个边锋。然后的30分钟,皮尔洛再次后撤30米,中后卫和后腰一肩挑,帮助米兰成功翻盘。 其实我最想说的还是内斯塔,因为我踢球的时候也是踢中后卫的,还故意模仿过。其实,内斯塔刚刚出道的时候是踢中场的,很努力,但也不显山不漏水。偶然的机会,内斯塔被主教练临时安排在中后卫的位置上,展现了自身的好多优点。后来就被主教练固定在中后卫的位置上,逐渐成长为世界级的优秀后卫。转会米兰后,拿到了能拿到的所有荣誉。 睡皮和内13都是成功转会转型成长为世界级的优秀球员,而且优异的状态保持了10年以上的优秀球员。
贝尔,在南安普顿和热刺前期打得是左后卫,打左后卫的时候攻强守弱,在热刺都快没机会上场了,后来被老雷前提到左边前卫的位置,于是将自己的速度优势发挥到了极致,在面对国米的欧冠比赛中,一战封神,把麦孔突到想哭。
亨利大帝,在转会阿森纳之前,在尤文打得边锋边前卫的位置,然后就沦落了,之后转会阿森纳,被教授固定在中锋的位置,于是阿森纳诞生了他的枪王。
小猪施魏因斯泰格。原先打的边锋,后来因为罗本的到来,失去了主力位置,不得已被范加尔改造成了后腰,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
听羽说个球:一个正经人说不正经的足球,跪求关注
前巴萨功勋队长普约尔,最初是守门员,因一次手受伤后打了右后卫,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在右后卫踢得风生水起,又改踢中卫,更是不得了,连捧西甲,国王杯,欧冠,世俱杯,超级杯,欧洲杯,世界杯等数不完的奖杯,个人认为是被改造最成功的球员,没有之一。
这个问题我比较熟悉,来回答一下。
中国有一部先秦典籍名叫《易经》,也就是后来我们俗称的《周易》。《周易》里面有一句话,大家耳熟能详:"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我觉得这句话在球场上也适用。很多球员刚出道时,踢的是和后来不一样的场上位置,但是他们经过一番改造后, 在新位置上取得很大成功。这种情况在足坛并不少见。
古话说得好,南橘北枳。如果不是从门将改行踢前锋,托雷斯恐怕不会有日后那般巨大的成就。
俗话说得好,树移死人挪活,如果德塞利在切尔西时不是由一名防守型中场被改造成中后卫,那他恐怕也成不了顶级球星。
下面,我详细介绍两位被改造位置后大获成功的球员。
首先是斯科尔斯。大家都知道,斯科尔斯刚出道的时候踢的是影子前锋,但是在这个位置上他表现并不出色。后来在弗格森调教下,他的位置往后撤,开始踢中前卫,结果在这个位置上他成长为顶级球星,标志性的后排插上大力爆射,更是让英超后卫们闻风丧胆。
在斯科尔斯的职业生涯末期,他的场上位置更加靠后,一度出任防守型中场。在这个新位置上,斯科尔斯同样取得成功,他标志性的长传转移就像舵手一样,指引曼联这艘战舰从各种方向发动进攻。
其次是亨利。在法甲摩纳哥和意甲尤文图斯效力的时候,亨利主要踢左边锋。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那时候他的进球数少得惨不忍睹。在加盟阿森纳之前,他每个赛季的进球数都是个位数。
来到兵工厂阿森纳之后,亨利被主教练温格改造成中锋。在阿森纳的第一个赛季,亨利就攻进了17个进球。后来,在亨利为阿森纳效力的八年时间里,他总共打进174个联赛进球和42个欧战赛场进球。所以,他也堪称是被改造位置后大获成功的球员的典范。
奖杯拿到手软的小松鼠拉姆,边后卫出道,巅峰时期上下奔跑超强,助攻能力出众,甚至一度还有拉姆区域,职业生涯后期改打后腰,同样世界级,小个子,大能量!!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后卫,几百场的比赛,没有一张红牌。
他是世界上最好的队长,平易近人,敢于在报纸上指出俱乐部的错误。
他是我最喜欢的球员,冷静,纯粹,如历经千山万水后的少年。
容志行从左前卫改中锋,范志毅从中卫改中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