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建国后动物不许成精呀! 广电总局2015年新规具体内容如下: 1、2015年4月起实施限外令,海外电视剧将延迟半年播出。 2、演员名人不得主持养生节目。 3、2015年起一部电视剧将最多在两家卫视联播。 4、9月到10月底间,必须播爱国主义题材和反法.西斯题材。 5、严打婚外恋、一夜情内容。 6、青春校园片可以出现早恋,但不许成功。 7、建国后动物不许修炼成精。 1,政策的原因。建国后不能出现鬼、不能成精,所以国内的灵异片会规避审核风险。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叫做《没有鬼的N种理由》,总结出国产恐怖片没有鬼的套路。一是做梦、二是精神病;三是幻觉;四是小说;五是走进科学。最后一个稍微解释一下,就是以科学的理由来解释灵异与惊悚。这等于让灵异、惊悚电影没有了核心,被观众诟病也在所难免。 2,灵异、惊悚类型电影的市场较为低迷。香港僵尸电影最火的时候,也就1985—1995年这十个年头。1985年,《僵尸先生》在香港能卖出2000多万,同年台湾的票房也位列十大卖座之一,超过2000万;同时,《僵尸先生》也捧出林正英这位明星。 可到了1995年,僵尸电影的市场已经很萎靡,都是在亏钱,拍不下去了。如果内地是出自于政策的原因,拍出来的灵异、惊悚的电影不尽如人意,那么为什么没有政策限制的香港,最近十多年拍出来的灵异电影屈指可数呢?市场不够大,投资就不够多,拍出来的电影质量就等而下之,如此恶性循环下去。 3,中国的电影市场还成长中,编剧、电影人等都在成长。从2017年的情况来看,电影市场理性了很多,不再去过度追求大IP、大流量明星,一部好电影能获得好的票房与口碑。《不存在的客人》这部西班牙悬疑推理剧在国内取得不错的票房和口碑,值得我们去学习。中国电影会越来越好。 你看看美国的《行尸走肉》《我是传奇》《丧尸国度》《生化危机》你就会发现国产恐怖片或者说僵尸片落后了许多,从制作到化妆到剧情到后期处理和电脑特效都差距太大了,最重要国家电视电影审查很难通过,说是不让宣传这类东西 谢邀。 以前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有几大主题电影,总结出来就是警匪片,黑帮片,僵尸片(鬼片),功夫片,武侠片。 其中,鬼片以僵尸片最多。 其实大家如果留意,每年,鬼片类型还是有的,只是口碑纷纷扑街。这样先从审查制度说起。 香港是有审查制度的,所以在创作自由度上,其实比大陆还要宽松,因此恐怖片惊悚片制作上也更大胆。其实今年好的僵尸片还是有的,比如这部《僵尸》。 而香港电影黄金时代没落之后,轮到大陆为主的华人电影产业崛起,其实从这个角度来说,华语电影的类型产出会更多,也更丰富。 仔细看下来,确实如此,每一年华语电影的恐怖惊悚片类型,还是有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影片为何知名度这么低,而且观众不待见,口碑纷纷扑街。 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因为审查制度,恐怖惊悚片创作自由度没有这么高,比如太恐怖会被删减掉,太血腥也会被删减掉,太吓人也会被删减掉。 因此久而久之,国产的恐怖惊悚片的吓人指数也就那样,故事嘛,就越写越差,越写越烂。 除了这个外部原因,内部原因当然也是国内观众对僵尸片已经视觉疲劳,老实说,僵尸题材的电影,其实也就是潮州,南方的特色,对于北方以上的国内观众来说,其实没有这种僵尸文化。 只是说在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华语电影类型空缺,再加上香港电影黄金时期,拍什么观众只能看什么,也就造就了很多僵尸片涌现。 而如今,不过是国内还是国外,类型电影越来越丰富,僵尸都分成了腐烂僵尸,病毒僵尸,行动缓慢的僵尸,行动快速的僵尸等等。 因此香港的清朝僵尸,也就排不上号了。既然没有观众市场,电影人也就不太想接触这个清朝僵尸题材了。 不是不拍灵幻、僵尸片了,是拍的少了而且现在的僵尸灵幻片大部分制作相当粗糙,观众也不会选择去看,不关注自然也就觉得不拍了。其实还是有的,你只能说他没落了,当然属于僵尸片的时代已经过去了…… 比如,如果你去某个视频网站的电影频道搜索华语恐怖片,你会发现总有这么几部是有关"道长"类的灵幻电影。 但是你会去看么?但看海报和剧名就能感到一言难尽,除非抱着猎奇的心理去点开看之外,剩下的大概是真爱粉了。当然近几年也有两部不错的灵异电影。一部就是麦浚龙的《僵尸》 《僵尸》是向传统僵尸片致敬的电影,诚意满满。在"道长"的捉鬼技能上面也加了创新,不再是英叔那套"糯米、鸡血、墨斗线"了,还因为特效的加入让这部电影充满了恐怖氛围,开放性结局,是近期最佳僵尸片。 老派僵尸电影演员的加入更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看点。喜爱僵尸电影的观众都清楚,陈友、吴耀汉、钟发着几个都是英叔当年僵尸片里的常客,一般都是扮演师出同门的师兄弟,一起捉僵尸。而钱小豪更是经典僵尸电影《僵尸叔叔》中英叔徒弟的扮演者。 所以,要是想看现代一点的僵尸电影最推荐看这部了。至于为什么僵尸题材的电影越来越少,大概是这个题材已经没落了。讲述茅山道士、僵尸题材的电影黄金期在1980年代中期至1990年代初。林正英的《僵尸先生》算是以僵尸为主的电影的开山之作,林正英从此也成了道长专业户。 英叔自己查询资料外加上创新,研究出一套捉僵尸的方法,"鸡血、糯米、墨斗线、桃木剑等"成了标配。随着《僵尸先生》的大获成功,僵尸题材立马就遍了香港。那个时候的香港电影圈是速食状态,什么题材火了所有制作人都开始拍这个题材,于是在这僵尸电影题材井喷期间,拍出了很多僵尸电影,但是这种题材无非是恐怖片的一个分支,拍的多了难免会有重复,造成观众视觉疲劳。这确实加速了僵尸片的没落。 不过英叔自己算是僵尸电影开创者,他一直也努力对僵尸电影创新,就比如《非洲和尚》。所以英叔的僵尸片还算是僵尸题材电影中的一股清流,而我们看到的90年代的经典僵尸片几乎都有林正英的身影,而僵尸这个题材也靠着林正英一人撑下来的。 1997年,林正英的早逝无疑在很大程度上加速了僵尸片的迅速没落,观众心中经典道长形象没了,后来看僵尸片的观众越来越少,僵尸片没落了。 其实属于僵尸电影的时代早就过去了,现在再拍僵尸电影也赶超过不90年代的那些经典,这么多年过去了,还是英叔的僵尸电影最好看 其实背后的原因很简单,本质上是因为香港电影没落了 。 当然,可能作为一种地域概念——香港电影依然存在,而且近几年也出了一些比较不错的港片,尤其以警匪类为主,像前几天据传开始认真拍电影的王晶导演的《追龙》,再或者是讲述贼王的电影《树大招风》,或者是文艺怀旧类的《那一天我们会飞》。 但是僵尸片和带有香港风味的僵尸片是越来越少了。 大陆的娱乐产业崛起后,香港电影产业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这是其一。 其次,香港电影在黄金时代(90年代中后期前)后,影片质量高度密集,呈现量产化,市场审美疲怠。 此时,大陆的娱乐产业开始慢慢崛起了。 香港电影的主要消费地区如日本、韩国的电影产业也纷纷崛起,甚至在工业上可以胜过香港电影,此时香港的电影市场陷入了低迷时期。 电影市场本质上是逐利的市场,人们拍电影是为了赚钱的,赚不到钱,谁还做呢? 于是香港电影的几个重要类型:如无厘头喜剧、僵尸电影、警匪电影,也慢慢的式微了。 尤其是僵尸电影,在僵尸道长林正英去世后,僵尸电影再无接班人。 值得高兴的是,随着大陆市场的繁荣,香港电影在其带动下也有了复兴的势头。 题主说看不到这样的电影了,其实还是有的。 2013年,麦浚龙拍了一部《僵尸》,就被誉为香港僵尸片的复兴之作。 豆瓣评分高达7.7分,好于94%的恐怖片。 再之后,大概是2014年-2015年,网络大电影市场兴起。 当时许多制片方瞄准了市场上僵尸电影的空白,和当时网大领域属于工信部管辖,没有广电限制的政策便利,出产了一大批僵尸网络电影。 质量呢,说实话参差不齐。 当中也有不少香港或广东的制片公司制作这样的电影。 遗憾的是因为观众的审美提高,特效技术的发展。 像香港黄金时代拍摄的那些以化妆、道具为主要僵尸表现手法的原汁原味的电影。 还是很难激起市场的震动啦。 市场需要什么,就会拍什么题材的电影。 现在的市场,看灵幻片,僵尸片的人很少,也不太有人会喜欢,现在的恐怖片也不是这种题材的了。现在市场上都是科幻片什么的。并不是因为林正英大师去世了才少的,只是因为时代进步了,观众需求高了。 也可以这么说,以前的电影技术不太先进,放映的环境也没现在这么好,更没有3D这一说。拍僵尸片就会很容易吸引观众,就有的赚。现在呢,3D、4D的都出来了,放个僵尸片,没有恐怖片恐怖,没有动作片好看,没有科幻片高级,想想就觉得尴尬。 像成龙大哥以前拍的《醉拳》、《蛇形刁手》、《师弟出马》 ,那种的武打片也很少有人看了,因为时代变了,现在的人都追求科技,追求新鲜,以前的电影从小就看过,到了现在也就没有新鲜感了。林正英的电影《僵尸先生》、《僵尸家族》、《僵尸道长》,什么的还是非常好看的。 不过我觉得,如果有导演去拍一部这种电影,应该还是有不少人看的,毕竟都是回忆,都是经典!都是人生路上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其实蛮喜欢看僵尸片灵幻片的,最近又在重新追老片,都看了n遍了,还是觉得好看,自从林正英去世了鬼片僵尸片都没有了,有的鬼片基本演到后边会就是神经病。真想看到像以前那种僵尸片 其实讲到底,就是市场决定论,君不见前几年,自打九把刀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火了之后,电影市场上便如雨后春笋般扎堆出现各种青春片吗?这就是资本嗅到了市场的风向,而后进行的选择。 讲回僵尸类型电影,在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市场中,僵尸类型片一片形势大好,特别是以林正英午马等演员为标志的传统僵尸片,受到了大众的极大欢迎。在那几年,也拍了大量的僵尸片。 而到了近十几年,僵尸片不断式微,老一辈的标杆性演员老的老,去世的去世,演员方面跟不上。其次在前一二十年里,拍了太多的僵尸片,而传统僵尸片的套路比较狭窄,观众的印象比较固定,而国内市场没有给予及时的转型与拓展,不像国外市场的吸血鬼般"与时俱进",现代的题材融合度低,所以观众也逐渐腻烦。 而市场的不欢迎,也便资本不会青睐于此,所以进十几年来的僵尸片大制作的确是少了许多。但是还是不断有人拍着这类的片子,只不过是成绩和口碑都比较惨淡。 近几年拍得最好,口碑也最高的,应该就是麦浚龙拍的《僵尸.七日重生》了,可以说是最后一抹余光,而续集拍的质量与反响就非常平淡了。 作为一个僵尸片爱好者,我把林正英拍的所有僵尸电影和僵尸电视剧都看了不下三遍,所以对于目前的僵尸片的式微,其实自己也是非常失落的,因为这的确是一个富有中国特色且他国复制不了的绝佳题材,然而英叔走后,再也没有任何演员能够诠释好这个类型片。 其实我心里有个觉得气质极为符合的演员认为可以担纲这类型的影片主角,就是胡歌。我觉得他真的太有道士的那种气息了!而且一脸正气与英气,演技也好,如果出演道长的角色,感觉会是一种新的不一样的诠释,期待有生之年可以看到他出演这类型的影片。 也有啦,但由于现在对于此类电影审查的太严格,导致僵尸片的发展出现了两极化的倾向。 首先是可以过审的电影中,是不能出现真鬼的。那么僵尸片的数量自然是少之又少,记得2013年麦浚龙执导的《僵尸》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无论是口碑还是海外票房亦或者在海内外获奖记录,都让内地影迷十分期待。他通过极为"复古"的方式去表现了一个非常"超前",非常"现代"的香港价值观。这部电影在豆瓣的评分达到了7.7分,也做了内地的剪辑版,但是电影最终仍然无缘内地公映。 在大量可以公映的电影中,僵尸片更多是一种僵尸喜剧片。他的核心是缺乏的,是一种利用僵尸进行搞笑的。这其实很少人失望啦,无论是香港的还是内地的,曾经红极一时的香港僵尸片是华语电影最为辉煌最为重要的一个类型。但如今,僵尸魂已散,喜剧花正开!80年代的滑稽搞笑继承了下来,僵尸片的精神内核却全然不见。 在不能公映的电影中,还是有很多的中小成本优秀电影,此类电影由于无法公开传播,在内地并没有太多人熟知,也很难进行口碑发散。只能说他们存在着,存在于中国影市最为黑暗最为渺小的角落,他们成为了少数人的私人玩物,他们再也没有辉煌年代所能形成的影响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