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认为吃凉的不好,但是国外却普遍吃凉的东西?
小区里有个老外,经常一起打球,人很不错,经常说着一口别扭的普通话去买东西,在一起打球时间长了,聊的也多了,也问过他关于饮食上的问题。
其实国外也不是以凉的东西为主,只是相对于中国人的饮食结构来说,冷的食物占的比例大,如果非要找一个原因出来,我觉得还是和民族的发展形态有关。
国外在工业时代之前的时期积累的时间太多,从饮食上来说,中国几千年文明积累下来的饮食文化,在整个世界都可以说最强,老外刚搬来小区的时候听说天天就是三明治和汉堡,要不就是意面和牛排,后来小区球友看不下去了,打完球都会喊着他吃东西,他也不好意思拒绝中国人民的热情。
生煎包,馄炖,杂粮煎饼,烧烤,面,火锅,炒菜,还不说,这个老外个子也就177左右,白种人很少见身高矮还瘦的,自从经常和我们打完球养成吃夜宵的习惯后,身体像吹了气一样长胖。
现在问他觉得中国食物怎么样,两眼放光直呼very good,吃个包子都能吃出山珍海味的感觉来,也不知道在老家过着多惨的生活。
后来他也想学来着,觉得中国的饮食更养胃,之前习惯一生病就开药,在中国生活时间长了反而很少生病,应该还是和饮食有关,但回国一次后回来和我们说学了做菜也没用,老家很难把调料都买全。
其实再好的体制吃凉的东西也始终不好,除了凉的东西细菌多外,人的肠胃也受不了那样刺激,老外不来中国还好,但吃过中国饮食的烟火气后回去还能习惯那些冷餐才怪。
我爱祖国的美食。
从树上生活到房子中生活的时间不同有关吧?也就是猴子变人的的先后顺序吧!看体毛与生活习惯,也符合达尔文的进化论!
老外火大肝不好,吃凉的能压压火,就这还老急眼呢,动不动就开枪,游行,砸东西,这日子过的!吃凉的都压不住了得吃冰块儿。嘎嘣嘎嘣的一边嚼还一边瞄准呢!
以前我喝热水,觉得热水喝了舒服。
最近一年多太忙了忙得水都不想烧了。
也许这是个借口,但渐渐地都基本是只喝凉水了,除了咖啡。
以前喝不了凉水,现在不想喝热水了。
感觉凉水喝了神清气爽。
反正我感觉就是习惯问题。没有什么好不好坏不坏的。
就像我从来不穿秋裤一样,习惯了就没啥了。
只要不是特别冰的水喝喝还是很舒服的。
在韩国,一年四季喝冻水,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最爱的还是朝鲜冷面,冰冻的感觉很爽!
酒这玩意据史书记载,战国时期就被发明了,人们除了喝水就把酒当饮料来喝,然后慢慢的发现这玩意阴天下雨冬寒风湿热乎乎一喝驱寒除湿,促进血液循环,久而久之热血男儿有情有义也就成了中国人的标配,喝酒热习惯了,喝水吃东西也就慢慢开始奔热乎去了…谁要不信,就看看疫情之下咱们中国的状况,隔着太平洋再看看霉帝国主义…孰是孰非一目了然!
我几十年来一直都是喝凉水的,也没感觉哪不对呀
中国人民勤劳、智慧,在与自然的斗争中总结出来了很多适合中国人民的科学的生活理念,中国人大多以农业为主,人多地少,密度高,喝生水易得病,故,需把水烧开杀菌保健康。国外的人一是多在海边,水污染少。二是地广人稀,水污染少。故,喝生水无大碍,但还是喝开水更科学。现在野外生存训练不也要求尽量将野外的水烧开消毒吗。
可能是国人的肠胃在长期的生活方式中,变得很不适应凉性的东西!而西方国家他们原本就是流浪式的生活方式,形成一种凉性饮食习惯!
个人觉得是体质和饮食习惯,再就是中西医学科的认知的不同。我有个老外朋友,是多功能硬化症,他改成喝温水等一些习惯后,身体健康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