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公布的第三季度报告中,比亚迪的当期营业收入来到了1170.81亿元,同比增长115.59%。与此同时,比亚迪今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已经超过了过往三年总和。 和今年很多销量颇高却难以盈利的车企不同,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销量保持强劲增长,持续创下历史新高,市场占有率遥遥领先的情况下,仍能在上游原材料价格上涨车企普遍承受盈利压力的情况下,取得如此优异的成绩,实在难能可贵。 而在上个月的法国巴黎车展上,法国总统马克龙在比亚迪展台若有所思的照片更是引起了众多网友的热议。更早些时候,比亚迪汉公布了在德国销售的预售价格,为7.2万欧元,约合人民币50.49万元。 放在几年之前,这绝对是一家中国车企难以想象的壮举。如今在欧洲卖出高价的比亚迪,是如何做到的? 全产业链布局,拒绝"卡"脖子 中国车企,尤其是新能源车企,想要走向全球分走其他地区的蛋糕,无疑要面对重重压力。华为在芯片方面的窘境,就是一次前车之鉴。同时,上游原材料企业对锂矿等新能源汽车重要资源价格的把控,让不少新能源车企为动力电池付出了巨大的成本。 为了避免被卡脖子的局面发生在自己身上,比亚迪的做法十分干脆,那就是凡事亲力亲为。作为全球唯一掌握电池、电机、电控及芯片等新能源车全产业链核心技术的车企,比亚迪在车载芯片、半导体、刹车卡钳、IPB车身稳定系统、IGBT芯片等德日美垄断的汽车科技领域,均做到了世界前列水准。 实现全产业链覆盖的比亚迪,很快便收获了成效。多年前,博世就曾用ABS系统的供应卡过比亚迪的脖子,垄断加价、限制产能,甚至海外工厂意外等借口都用上了。结果,比亚迪自己花钱研发的自主品牌第一款100%自主知识产权的ABS系统,直接用更强大的性能、更高的性价比,把博世甩在了身后。 这一次,面对比自己更加强大的产品,博世将比亚迪放在了一级供货商中最高优先级的位置。如此一来,主动权就彻底握在了比亚迪手里:是否自产零部件,只考虑自身成本问题就足够了。你敢跟我抬价,那我分分钟用自己的产品把你"干趴"。 而在今年一直让新能源车企头疼的电池成本问题上,比亚迪更加得心应手,毕竟这也算是老本行了。在电池的原材料方面,比亚迪拥有国内外充足的锂矿资源;核心技术方面,刀片电池的出现更是重新掀起了磷酸铁锂电池的风潮;在动力电池回收利用方面,比亚迪也与中国铁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实现了退役电池梯次利用的规模化。 从上游的原材料再到中游的零部件自主研发设计制造,以及下游的整车生产及研发体系,比亚迪涉足之广,在中国品牌乃至世界范围都是极为罕见的。利用自主创新、技术赋能,实现全产业布局,这便是比亚迪走向世界的实力根基。 双线产品布局,力推新能源车 苦练了如此多的"内功",比亚迪也确实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日子。在新能源汽车刚刚兴起时,研发投入会占用一大笔经费,但那个时候燃油车仍然是当之无愧的主流。即便有着双积分的压力,但多数车企还是更愿意把重心放在更赚钱的燃油车领域。 而比亚迪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把主要资源投入到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当中。这也导致那几年中,比亚迪的财报一直显得不太好看,转型的阵痛期也让比亚迪的股价有些低迷。但从今年的市场表现,比亚迪无疑是做对了,并且已经领先了老对手一大截。 从Q3车企财报来看,有不少车企正处于靠燃油车赚钱、新能源烧钱的阶段。或许比亚迪看着这些车企如今的模样,满眼都是几年前的自己吧!不过今年已经彻底停产燃油车的比亚迪,早已率先步入了正轨。 更为重要的是,比亚迪在停产燃油车后,并没有一头扎进纯电动市场,而是插混+纯电双线作战。一边是为了颠覆燃油市场而存在的DM车型,比如一车难求的DM-i,凭借油电之间灵活、平顺的切换,让很多向往新能源又因为种种原因无法选择纯电动车型的消费者找到了最完美的解决方案,甚至最近还传出一汽大众奥迪的部分主流车型将采购比亚迪的DM-i / DM-p混动系统的消息;而EV车型则在刀片电池以及自身强大综合实力的加持下,在纯电领域迅速抢夺着市场。 但是强者总是会被模仿的,可想超越比亚迪,并非易事。首先是混动领域,传统车企虽然有着出色的内燃机技术,但在油电混动的模式中,却没有比亚迪十多年的经验;新势力倒是很会玩儿"电",但却没有燃油车的研发经验,想要生产混动自然也变得异常艰难。 所以当很多新能源车企在纯电动领域勉强能追上一点比亚迪的时候,突然发现比亚迪在混动领域还有着几乎等量的销量,这份绝望不知道谁能懂? 快到世界杯了,相信很多球迷都能对那些经典的"两翼齐飞"组合如数家珍。在汽车行业,"两翼齐飞"的威力同样存在,比亚迪的成功,不单是对于核心技术的追求,优秀的发展战略,才是将技术实力最大化的关键。 品牌向上、放眼全球,让欧洲感受东方力量 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191万辆,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二,仅次于日本。在国内市场飞速发展的比亚迪,也没有只关注眼前的世界,而是把目光投向了更为广阔的全球市场。 据比亚迪的官方数据显示,10月,比亚迪汽车共销售217816辆,同比增长142.2%,其中,乘用车出口数量为9529辆。 在这样的背景下,带着唐、汉、元PLUS三款电动车型亮相巴黎车展的比亚迪,俨然是一个来自东方的功夫大师,来给欧洲这片新能源市场"开荒"。就像90年代卖出天价的海外品牌汽车一样,进入欧洲市场的比亚迪也给出了与很多欧洲豪华品牌相同的定价,3.8万欧元的元PLUS、7.2万欧元的比亚迪汉,都远比国内市场的定价更高。 在巴黎车展期间,法国总统马克龙也现身比亚迪展台参观。一向支持新能源汽车的马克龙,看着眼前的比亚迪,或许也会为中国的新能源力量而感叹。 当然,比亚迪迈向全球的步伐还不止欧罗巴大陆,在遥远的南美洲,我们也将会在茂密的热带雨林中见到更多比亚迪的身影。最近有消息显示,比亚迪未来或将在巴西巴伊亚州建立三座新工厂,一家工厂负责制造电动公交以及电动卡车的底盘;一家工厂负责加工磷酸铁和锂;一家工厂负责制造纯电动汽车和插电混动汽车。 侦探总结 连续数月销冠、利润股价纷纷上涨,还在欧洲卖出高价,看起来比亚迪已经拿到了"男主"剧本。但殊不知,今天的成功,是比亚迪多年前卧薪尝胆的结果。但归根结底,比亚迪的成功源自成功的发展战略以及对于核心技术的钻研。对于手握刀片电池、e平台3.0、DM-i超级混动技术、DM-p王者混动技术、CTB电池车身一体化技术的比亚迪来说,可能天空才是极限吧!或许有一天,我们也有机会看到挂着比亚迪前缀的奥迪、奔驰、大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