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条创作挑战赛#主讲老师心理话 一个人愿意去给予别人的时候, 最大的受益者是自己, 一个人一旦他不跟别人连接, 这个能量瞬间就会掉下来。 想让我们能量守恒, 就要坚持把简单的事情重复做, 把重复的事情用心做! 能量守恒的人,他是很平和的,不会慌、着急、焦虑,永远都是在当下! 做父母,我们的心性没有修好,我们的人格不够健康,不够健全的话, 你是没办法去养育一个身心健康的孩子, 因为一个内在缺失的人,他没有办法把自己没有的东西给到孩子。 === 进入主题 === 象玩一样学 如何让孩子像玩那样学习? 听到这个主题,是不是有一种感觉:我好期待呀! 怎么样让我的孩子像玩一样学习呢? 像玩一样学习那该多好,对吧? 从暑假过完之后到现在,我家孩子基本上都在上网课,几乎都没有去过学校。去过一个星期又回来了,基本上都在家里上网课。 我会经常跟我家儿子去沟通一下,问他: 上网课你会怎么规划呢? 你喜不喜欢上网课呢? 上网课你会觉得烦躁吗? 当你枯燥的时候你会做什么呢? 作业多吗? 老师讲的你能够吸收多少,有感受吗? 我就会经常问他这些问题。 不专注时的原因 疫情也是反反复复,一大半的时间都是上网课。 我想跟大家讲到的第一个点: 如果我们的孩子在网课学习的时候,他的专注力, 他的注意力不集中,甚至对上网课心不在焉的时候,说明一件事情: 他的运动量少了,他的户外运动量少了,他做家务的时间少了。 孩子上了多长时间的网课,你就尽可能的给他同等时间的去做一些大量的户外运动,比方说象我们中心经常让孩子出去爬山,到户外,到公园去活动! 我们的孩子早上四个小时,下午两个小时,一天六个小时网课,但是孩子在户外玩的时间、做家务的时间肯定没有达到六个小时! 那我们要不遗余力去创造这样的户外和家务时间。 我家孩子现在就已经形成了一个规律:早上11点钟左右下课,那个时间就是他做中饭的时间,大概有20分钟。 他说:妈妈现在下课了! 我说:好嘞,开始做饭了! 他说:那做什么呢? 我说:很简单,今天的午饭就靠你了,中午吃不吃得上饭就靠你了! 他12点半下课的时候再蒸饭,可能到一点半才能吃饭。 我就十一点半钟让他去淘米洗米,开始蒸饭。 他在洗米的过程当中,是不是要去衡量: 第一,米要怎么洗得干净一点点?我们两个人吃饭需要淘多少米? 第二,水要放多少? 这个时候,他的大脑由书面的平面的学习,转为通过动手脑眼立体感知去学习,这会让他的大脑启动一种觉知力,觉知力带来的发现力。 一个孩子的大脑神经不能够长期在一种方式,例如平板电脑、手机、电视机这种屏闪的状态,他一天六个小时都处于这种屏闪状态,学习之时,他就会心不在焉,就会东摸摸西抠抠。 大脑有一个机制,长期一个动作之后会疲劳,会走神,不能够高效地去学习! 知道这个,我和他一起利用孩子的休息时间,让他的大脑赶紧换一个频道! 他来洗米做饭,我会说:宝贝,你昨天做的那个米饭软硬度刚刚好,你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就说:我在研究这个水要加多少,比方说我们吃的是东北大米,今天那个电饭煲就选择短粒米;如果我们吃的是细长细长的那种米,就要选择长粒米。电饭煲的时间有30分钟、35分钟、45分钟,选择都不一样…… 这个都是他自己来研究、自己来琢磨、自己按一下那个操作键来操作的。 他洗米大概需要五到十分钟,他的大脑就可以得到一个缓和,这个缓和的过程,他的大脑会释放更多的快乐分泌素。 这些快乐的身体因素为他后面的学习打下很好的一个基础。 这是我要跟大家分享的第一个点,总结一下: 通过间歇式的做家务,让孩子的大脑能够充分的放松下来,这样对于他后面的学习就会更加的专注。 看上去好像是在做家务,但是实际上是利用做家务在训练他的大脑神经,让他的大脑神经充分的放松,来培养他的感知力。 精进,只为家庭幸福 户外运动的重要性 第二点我就会在孩子吃午饭之前,大概是12点到一点钟,这一个小时的时间,让孩子出门,出一身汗再回来。 他玩什么呢?他可以打羽毛球、可以下楼去找找不认识的人去踢足球。 前一段时间,他认识了小区里一位叔叔,那位叔叔是踢足球的高手,互相交流之后,叔叔说:我知道你的妈妈,我听过你妈妈的课! 然后孩子就很自豪,回来说:妈妈你很出名,小区的人怎么会认识你?曾经还听过你的讲课咧! 我说:真的吗? 后来那个爸爸给我发信息,把我儿子具体表现说了一番,还狠狠夸了他! 我想跟大家讲的是: 那一个小时很重要的人际关系,那一个小时要充分的让孩子去体验。 第一,可以锻炼他的与人互动的能力 ,而且会让他运动的时候释放更多的焦虑和紧张。因为孩子在学习过程当中,会遇到一些不会做的、听不懂、甚至不被老师看见的时候,网课不像线下课,老师可以看到每一个学生的状态。 线上有些孩子几乎都不开视频,孩子可以歪着,可以躺着,甚至把脚敲到桌子上都有可能,甚至一边吃零食一边在那听课都有可能。 那该怎么办呢? 这个时候就要需要让孩子到户外去大量的释放,户外活动就是让孩子去释放的最好方式。 户外运动,身心健康! 我们都要好玩一点 还有一个我的期待: 我们每一个爸爸妈妈都要变得好玩一点。 如果我们自己一整天都是端着的样子,你会发现孩子想要放松的时候,他不会选择你作为对象。 为什么?因为他感觉你的内在有一个黑洞,一直吸所有的人的期待来填补这个黑洞,总也不满足,他不会选择靠近你了。 他本能地排斥所有你对他的影响力,不管是正向还是负向的影响力,孩子全部都会屏蔽掉,不愿意跟你去连接。 我们就要做得好玩。 我记得《孕育完整人格》课程当中,老师就给我们好多的工具、教具,老师在给我们展示的过程当中,让我们特别的惊讶,惊讶到什么程度,就感觉到我们小的时候的学习都是白学了,数学都是死记硬背下来的。 但是通过老师的具象的视觉思维来打开孩子的感知到认知的那个过程,孩子瞬间对数学逻辑的建立就会非常的清晰直观,印象深刻,难以忘记。 我想跟大家分享的第二个点是 让你的孩子大量的去释放,大量的去玩,玩的足够足够的多,这是非常重要的。 第一点是做家务,第二点就是玩。 我觉得大量的这个玩指的是运动,做家务和运动,比孩子写作业还要重要得多! 中午1点钟,我家孩子就运动完回来了,回来了之后,我基本上把饭做好了,要么他跟我一起来打打下手做菜,要么他回来时我的饭菜已经做好了,等着他回来一起吃午饭。 吃完午饭之后,还有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说:儿子,吃完饭我们有两三个盘子、好几个碗,需要你来帮我洗一洗。 我家儿子看了一下时间,说:妈妈,这都快两点了,我又要上课了,我没有时间帮你洗碗了。 我说:没关系,只洗一个碗就可以了。 他说:只洗一个碗?好吧,只洗一个碗可以。 然后我非常认真地给他准备围裙,还有袖套,套在他的身上,同时我也穿一件。 为什么要这么做? 这是要让孩子找到为家付出的价值,哪怕只一个微不足道地洗一个碗。 如果我跟你说:今天你跑五公里! 你会觉得天啊,跑五公里很累的! 但是我跟你说:你今天跑三分钟可不可以?你跑300米可不可以? 你瞬间就感觉到三分钟和300米对于我来说是完全可以完成的事情。 同样的只洗一个碗,他就非常愿意的去做了。 当他洗完第一个碗的时候,他的大脑开始运转。 之后,他已经为洗下一个碗做准备了。 我说:要不再洗第二个?不然等你那边洗完之后,我就在这边再涮一遍,这样配合起来,我们干起活来也很有意义啊! 然后他就马上说:那好吧!但是我们的课要开始了。 我说:没关系啊!你做家务比你那学习要重要的多得多。 然后他就问了我一个很关键的问题: 妈妈,那我什么时候上课呢? 我就告诉他:不用着急,可以回放的(这句话只能跟我们这里的伙伴讲,不能跟老师讲,要跟老师讲了,老师肯定会想,天哪!还有这样的妈妈?) 前面开场的那五到十分钟,听不听都无所谓。 我家孩子一听,说:不行啊,我要学习啊! 他说他要学习,还记得我们升级版专业课里面讲到的的吗?—— 由"我要你知道"和"我想要"这是两个概念的: "我要你知道"是我要你知道,我推动你想要你知道,所以孩子是被动的。 但是"我想要",是主动的! 我在跟他讲:没关系的,你可以去学的,我们把这碗一起洗完了再去听,前面的不重要。 他说:那不行! 他紧接着就开始着急,然后他就唰唰唰刷洗。 我说:那要不这样子,我把ipad放在厨房里面。 那次我就在家里拍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小视频——他把ipad放在厨房橱柜旁边的灶台上,一边刷碗一边听老师在讲课。 突然老师点我家孩子来回答问题! 他赶紧把抹布一丢,按了一下开关:老师这一题是.......哒哒哒哒哒哒哒哒! 讲完之后,他发现手上全都是洗洁精泡泡,还没有没有擦呢。 老师说:嗯,***学习很专注、很认真! 他赶紧把那个音频喇叭"咔"的一关,内心流露出的那种喜滋滋的感觉哦!太美好了! 他发现原来学习可以这样好玩,那学习这么好玩,这就把好玩的那个种子种进了他的内心,他除了有大脑的记忆,他还有肌肉的记忆,还有心理的记忆,身体的记忆! 这都会让他的大脑神经会形成一个新的通道,新的回路,而这个新的回路就构建了他对学习会带来一种好感,就是我们的升级版专业课里面讲到的: 熟悉感+好感=遇见。 所以他的大脑神经里构建的:学习跟玩一样的轻松。 我不太建议我们的孩子们一天从早到晚就坐在那里端着听课! 有些时候让孩子高效的学习会更好! 学习规划时间 有一次儿子在上道德课的时候,我无意中看到他耳朵在听,手不停的在那写,觉得很好奇,我说:你怎么记那么多笔记呢? 原来他在一边听道德课,一边写语文作业。 我说:你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他说:这个课我听一听就可以了,可以同时去做做练习,比如说我练字,我去写一下那个老师布置的练字作啊,写一下课外作业。 他的数学很好,他甚至把数学的题目拿来做,然后顺便听听那个课。 他认为他自己规划不重要的东西,可以把时间裂变去做。 就像我每天早上一边听书,一边跑步,不也挺好的吗? 一边做家务,一边做早餐,一边听朱晓平老师直播,不是也挺好的吗? 我们总是希望孩子只有坐着听课那就是好孩子,同时做两件事情就不是好孩子。 不是的,我觉得一个人真正最重要的一个点:能够高效的规划自己的时间,高效的去做事情。 我觉得这是我们自己,包括我们跟孩子之间需要去思考的一个点。 所以我今天讲的有点不像一个好妈妈,不是一个好妈妈要讲的内容,但是我想说:经由我的这种轻松感,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第一个运动,第二个做家务的过程当中,真的我能够感觉到他特别的高效! 到下午四点钟,他可以出去再玩一个半小时,五点半甚至六点钟回来! 这一个半小时玩了回来,身上浑身都是泥。 手上次脱臼了; 上个星期把膝盖摔了好大一块伤痕,那个膝盖整个的皮都破了,很大一个疤,天天跛着腿,但是依然下去踢球。 我很欣赏他,对于一个男孩子而言,有些时候磕磕碰碰,真的是在所难免,但是我就看见他能够这么放松的:一天差不多有三个小时都在户外去运动,或者是在家里帮我一起做做家务! 我觉得他一个孩子能够学会去分配自己的精力和时间,经由他的这样的规划,会有很大的成长! 养育孩子是生命的成长,而不是具体某个微小的行为或者作业完成的改变。 我不知道大家认同吗? 大家可以尝试着在你原有的基础上也可以稍微放松一点,不用那么的紧张和焦虑,也许你不紧张不焦虑的时候,你反而能够把所有的注意力放在培养他,而不是处理他。 我们升级版父母专业课有一句金句:教育不是处理他,而是培养他。 ~主讲和文字提供:余丹 ~文字整理:吴美娟 ~排版规划:方瑾 我们是一群人,为家庭教育、心理学而生,只为更好的让千万家庭幸福起来。 关注 @铛妈心理获得更多育儿、教育、心理、读书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