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是全面放开,旅游业还能回得去吗? 过去的是三年,不是三天,也不是三个月。本身撑起这个行业最底层也是最前线的那群人,有多少不是背负着家庭,生活的责任负重前行。他们没有基本薪酬,没有社保医疗的保障,与旅行社的合作也只是临时的雇佣关系,他们只能靠不停地奔跑,不断地行走在路上,才能抗起两肩上沉重的责任。 曾经千呼万唤始出来,第一部堪称业内规范的《旅游法》出台了,那一年是2013年,也是那一年,从业第十个年头的我考上了高级导游证,当时带着团队在台湾,查到成绩的那一刻,兴奋激动,一夜无眠。 事实上,作为从业者,我们更渴望,更希望有一种约束可以让这个行业健康发展,真正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朝阳产业,可以成为自豪而幸福的旅游人,而不是时不时冒出来哪里又强迫购物了,又威胁客人了等等。 任何事物都会有两面性,旅游也一样,旅游本身就是一种通过有形的物价交换,产生的无形的情感体验。每一个旅游产品背后都有它自身的隐性价值和显性价值,通常看到旅游产品价格,在国家一度的管控调整下,已经从零负地接的畸形中走出来了。说实话,作为从业者的我们,我们自己都一点也不喜欢零负团费的产品,谁不想开开心心的出门,吃美食,看美景,谁不想花出去的钱,物有所值。产品的价值一旦唯一性以后,市场的选择也会顺势而唯一,旅游业在千禧年之后的那几年确实蓬勃发展,一片火热。负面之声也层出不穷。诚然,哪个行业又百分百没有负面之音,也只是力求各方平衡,力求价值最大化而已。 经历这三年,心态已经彻底的变化了,经常还会有很多人来问我还在做旅游吗,每次我都会说,我在,我一直都在。当疫情刚开始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会和2003年的那次一样,都乐观地预测,最多三个月,就会好的,春暖花开的时候,我们就会回来。可是,已经三度春去春回,疫情下的阴霾依然没有散去。去年还有很多同行在苦苦坚持,不甘心就此转身,不愿意放下喜欢热爱的职业,不舍得抛弃心底的那份情怀。今年,却再也听不到这样的声音了,大家真的坚持不下去了,毕竟生活在继续,因为大家都是普通人。 这个冬天不太冷,周围的朋友时不时都会相互关心问候,国家在用坚实的臂膀为我们抵御风寒。 这个冬天有点冷,与过去彻底说一声再见,结束与再出发,都是经历蜕变,其中的滋味,也许无人能懂。 明天,会如约而至,未来一切皆好! 只是,回不去的就回不去吧。 再出发,也一样可以精彩! 因为,我会一直都在! 漫阅历史*曾经做导游讲解*往后用历史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