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涨价再打折,双十一再也不是当初的双十一了
2022年的双十一终于在今日凌晨收官,但它却成了历史首个没有GMV(交易规模)战报的双11。12日零点后,天猫、京东两大电商平台极其安静,按照以往的历史,在零点过后不到3分钟的时间,两个平台早就要出来"炫业绩"了,但今年一直到40分钟后,各自才姗姗发布了两则本季双11的相关消息,而且没什么营销号跟上,其中天猫称:今年稳中向好,交易规模与去年持平。京东称:超越了行业增速,创造了新的纪录。但具体的数据没有,是的,什么都没有,一切平静得不像样子,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必不可免的一个原因就是GMV出现了增长困难,更甚是出现下滑的倾向,毕竟经历14年的双11,早已把国内的潜在客户都炸出来了,再加上口罩的影响,最近几年国民的消费水平同样有所回落;当然上述是客观因素,在主观因素方面最为关键的一点或与商家的套路也有所关系——先涨价后打折,伤透了广大购物者的心,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趋于理性,不再选择拥挤的双十一了。而且这还不只是小企业的套路,甚至连一些大牌都开始加入到这种套路中。
比如昨日抖音上很火爆的波司登旗舰店事件,李女士原计划在波司登旗舰店购买的一件羽绒服,9月份平台券后价为979.28元,为了获得折扣,王女子忍住冲动,计划在双十一下手,结果苦苦等待两个月,"双十一"通过预售+领券的方式最后的价格为979元,仅比9月份便宜0.28元。0.28元这个数字看来更像是对消费者的一种嘲讽!
当然对于波司登这种做法,很多网友调侃到这算是良心了,至少他们确实便宜了,王女士的猫砂更惨,从106-159-125,不管怎么调,最终还是比实际贵了,双11不仅没有获得便宜,反而花上更多的钱,这不是玩弄消费者吗?说好的"顾客是上帝",就是这样对待上帝的?
虽然被很多人投诉,但波司登根本不在乎,其客服的回复就很霸道:服装价格会随着活动力度变化,不超过吊牌价都是合理的!如果要这么说似乎没错,但现实中又有几个是按照吊牌价卖的?双11按照吊牌价卖的花,还宣传什么"大促"干嘛,这不是赤裸裸的欺诈消费者吗?如果天猫不对这些商家进行处置,可以预料的结果是越来越多的人会慢慢对双十一失去了信心,双十一或将成为一个历史!
总结
平台对先涨价后打折可以控制吗?显然可以的,直接只要在双十一前两三个月就锁定商家的调价权即可,我可不信它能坚持3个月保持高价,不过随着拼多多、抖音购物直播等其他平台的崛起,显然无论是天猫淘宝还是京东,为了留住商家,对于商家只会越来越宽容,不敢下死手,所以双十一的未来前景我觉得并不妙,或许在将来的某天,它将彻底的从我们的生活中消失,毕竟不能真正带来让利的活动,凭什么让消费者冲动去消费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