崆峒山游记
小时候看武侠小说就知道有所谓崆峒派,与武当、少林、昆仑派齐名。因此对崆峒山一直有点神秘感,梦想去游览一回。在网上查询一番,作一些准备,4月11日坐上西安开往平凉的火车。车到宝鸡向北拐进入甘肃,晚10:23到达平凉。历史上的前秦国王苻坚(就是在有名的淝水之战中率80万大军攻打东晋,被8万东晋军队打的风声鹤唳,狼狈逃窜的苻坚先生)起初建都就在平凉。出了站,有几辆出租车和"面的"司机上来招揽。有一妇女问住不住宿,只要10元。我说我要去华陇宾馆,她热情的向我指点说:"顺大路一直向南走,过桥就是"。这里的人还是淳朴,不因没住她的旅店而冷落我们。
车站广场空落落的,人很少。向南走上大桥,人更少了,幸好两排路灯很亮。桥很长估计有200多米。华陇宾馆是在院子里的一栋楼,亮着灯的门厅里,没有一个人。喊了半天服务员,没见人来。正要转身出去另寻住处,服务台的小姐才从楼上下来。这里住宿还真便宜,二人标准间才80元。标准间相当于大城市的招待所,装修、设备陈旧,但有电视可看,又能洗浴,有开水喝也就不错了。幸好我们自带了毛巾,因为宾馆的毛巾只有一条,而且有点象抹布。闭灯躺下后,听见一阵狗叫,不过一会儿也就归于寂静了,也许是我睡着了。
4月12日,早饭后到楼下服务台,仍然没人值班。喊了一会儿,服务员才姗姗下楼,办了退房手续,把个背包存在柜台。只背了个小包,内有一个旅游热水瓶和牛肉干等小吃,轻装上路。由于是旅游淡季,旅游班车也停开了,幸好满街跑着"面的",坐上一辆,花15元跑12公里到崆峒山下停车场。从这开始就是旅游公司的势力范围了,非得坐旅游公司的面包车才能上山,但足足等了半小时凑够了四个人才开车,车票15元。门票62元,与全国其他景点比起来不算贵。车开进山门就上了盘山公路,据司机讲,到中台短短4公里就有58个转弯,而且大多是急弯。山路两旁粉红色的桃花正开的艳丽,如入桃花源中。
图3910:进山的路(这张照片是下山时拍的)
十几分钟后车停在中台停车场。崆峒山号称有四岭、八台、十二院、四十二建筑群。八台是:东、西、南、北、中、合天、插香、灵龟。中台居中,周围群峰环绕。古代中台宫观寺院密集,经历史的沧桑,早已成一片废墟,现已改建为停车场,两旁是商业服务用房。在这里遥看崆峒山主峰马鬃山向中台方向伸出的峰峦凤凰岭、雷声峰等,悬崖峭壁之上宫观殿宇恍如空中楼阁,云上仙宫。到处都有盛开的桃花。
图3838:到处可见桃花
图3835、3839:远眺主峰
在中台看见一座石碑上镌刻着旅游路线图,抄到本子上,后来很有用。主要景点游览的顺序是:中台(由此出发)-北台-塔院-东台-中台(回到这里,再出发)-朝天门-药王洞-上天梯-磨针观-十二元帅殿-三教殿-隍城-三官殿-三皇殿-九光殿-棋盘峰-四海龙君殿-回到上天梯-返回中台。
由中台北行600米到北台,台面狭长,三面临深渊。这里有莲花寺,住持有尼姑。
图3850:莲花寺
崆峒山不愧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每逢三叉路口皆有标准的指示牌,不必担心找不到景点。莲花寺附近有法轮寺,最早建于宋代,黑瓦黄墙很有南方佛寺风韵。院内立有一通石碑,记叙平凉地区佛教简史。源于汉末,兴于前秦,唐宋极盛。唐贞观13年(640年)仁智禅师在此建明慧禅院,被奉为开山祖师。明嘉靖皇帝追求长生不老,因此尊崇道教,废贬佛教,许多佛教寺院改为道教宫观,崆峒山方以道教为主。法轮寺侧有塔院,七层凌空塔为明建,万历13年(1585年)重修,至今完好。
图3845、3846、3848:法轮寺内景、鼓楼、凌空塔
东台距中台约200米,传说李太白游崆峒山曾醉酒东台,次日醒来卧观泾水东去。也是三面悬崖,建有亭台。
图3841亭
图3842、3849:看山下水库和塔院
看起来北台、东台一带是佛教的范围。看完这里回到中台,去游主峰,仰看那高入云端的诸峰和那峰顶的宫观,不由令人神往。中台入口处有三皇楼,是去主峰必经之地,也叫一天门。楼座墙上有AAAA景区标志。
图3834、3905:三皇楼(一天门)
走过一天门,上主峰的路口立有一石碑,上镌有:"秦始皇、汉武帝西巡崆峒登临处"。史载实有其事,因为这两位皇帝都追求长生不老,敬慕黄帝问道于神仙广成子,因此也来这里凑热闹。前面是朝天门,也称二天门。原建于明万历年间,为牌楼式建筑,1991年重建为楼阁式。墙上嵌有一石碑"重修朝天门碑记",这碑破天荒的记下了建设者的名字:"木工刘维棋,瓦工高玉科、高文第"。普通劳动者终于青史留名了,这是社会的巨大进步!二楼上有道教护法神王灵官塑像。
图3854,朝天门
过朝天门,经药王庙(祀药王孙思邈)来到上天梯。是上到峰顶隍城古刹的必由之路,有数段陡峭的石阶组成,有如天梯,高百余米。最早由唐代高僧仁智禅师主持开凿,明万历时增加鉄柱钢索,历代多有增补,攀爬天梯时借力不少,也增安全感。起步处石壁上镌刻着大字:"黄帝问道处"。右侧不远有一古洞,内有广成子悬棺,洞口塑有黄帝跪着向广成子问道的彩色塑像。左手有南崖宫,不大的院子,内有一殿供祀神仙广成子。据说黄帝在此向他求教治国修身之道。神话小说《封神榜》中也有位神仙广成子,帮助姜子牙伐纣。不过这位广成子本事不大,经常被对方俘虏了去。
图3863、3895、3899、3900、3898
爬天梯是一段艰苦的历程,遥见前面的磨针观高高在上。相传无量祖师在绝顶苦心修炼,而未得道,心灰意冷,准备下山返俗,经过磨针岩时,见一老妪手拿一根鉄杵,在岩石上磨来磨去。他好奇的问道:"你磨鉄杵干啥?"回答:"磨针"。于是老妪给他讲了一番"下得苦功夫,鉄杵磨成针"的道理。无量祖师听后,深有感悟,坚定了信念,便从新回到山上修炼,修成正果。后人为了纪念无量祖师和骊山老母,便在石上修建了磨针观。
图3896:仰望磨针观
过磨针观有十二元帅殿,殿内塑有12位武将塑像,塑像拙劣,也不知是何人。再经过三教殿,遥见峰顶的隍城古刹,前有一牌楼很壮观。
图3872:隍城古刹
由此有路通向崆峒山最高点雷声峰。它是马鬃山向南延伸的一条支脉,其东西两侧下临绝涧。其山势由北而南逐渐变低,峰顶建筑也依山势,错落有致。雷声峰岩壁陡峭,下临深渊,在雷雨时节,雷震空谷,声如天崩地裂。故名雷声峰。
图3869:雷声峰上宫观建筑
在雷声峰上看见两位道姑,一位年纪大些的正坐在栏边饮茶眺望,很悠闲的样子,我觉得她就是神仙。另一位看起来很年轻,神情迷惘。
图3877:两位道姑
雷声峰上主要建筑有九光殿,即雷祖殿。殿前的石牌坊雕刻精美,建于明万历年间(1613年)。殿内有雷公塑像,很威猛。
图3880、3903:雷祖殿和雷公塑像
在雷声峰上,尽览群峰美景。
图3871、3888:峭壁顶上的亭台
图3861:远眺灵龟岭
从雷声峰南面紧傍峭壁凿有下来的陡峭石阶,可通棋盘岭。
图3879:从雷声峰下到棋盘岭的石阶
棋盘岭东、西、南三侧均为绝壁。南侧平台上有棋盘石,传说是神仙广成子和赤松子下棋之处。南侧崖壁上有一株松树傲然挺立,犹如凝神观棋,故名"观棋松",旁有一株桃花盛开,婀娜多姿。我觉得很像一对英雄和美人。
图3884:观棋松和桃花
沿东北方向一条小径走向四海龙君殿,途径一座垂花门非常精巧华丽。
图3889:精巧华丽的垂花门
四海龙君殿内,并列坐着东、西、南、北海四位龙王塑像。左边站着巡海夜叉李艮,右边是龙王三太子。这两位的象塑的不敢恭维,但后面墙上的壁画很精彩。
图3885、3886、3887: 四海龙君殿内的塑像
很多旅游景点的旅游纪念品都缺乏特色,这里的摊子上卖一种圆形旅游纪念铜牌,可以当场刻上买主的名字和日期,因此买的人不少,我也买了一块,价10元。
图 3938、3939 :纪念品(名字让我用PS作掉了)
从这里经上天梯回到中台。崆峒山的主要景点就算游览完了,其实远一些的景点还很多,只好放弃了。我觉得崆峒山既有北方的雄奇又兼南方的秀丽,不过偏在西北一隅,养在深闺人未识罢了。
在旅游车停车场购票的时候,卖票小姐说,要凑够六个人才开车。等了半小时之久,人还凑不够。天上乌云浮动,要下雨的样子,不免心里有点急。走到下山路口去张望,有一辆中巴车停在那里,一位司机走来说,40元可送我们到平凉市里。真是及时雨!车行中我问他,你的车怎麽可以上山,他说是庙里的车,旅游局管不着。我又问,旅游门票收入是否给庙里分成,他说一分也不给。我觉得旅游局真有点霸道!
遗憾的是,在崆峒山上没有看到有练武的道士,崆峒派大概是武侠小说胡编的产物。
临来前,我查过崆峒山旅游网,平凉的名吃在春华楼,推荐一种名菜叫羊胸杈。到了那里一问才知道,这菜就是羊胸部的排骨,要提前预定,而且两个人根本吃不完。只好算了,胡乱点了别的菜吃,不过到底是名饭庄,菜的味道不错。
到火车站去买票,走过那座大桥的时候,才发现桥头立有一座标志碑,上面大书:"火车站泾河大桥",奇怪我昨晚可能走得太急,竟然没有看见。泾河可是赫赫有名!《西游记》第9~10回中,讲述了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就与泾河有关。泾河龙王不忿于长安城中术士袁守诚有先见之明,指点要好的渔父捞取泾河中大鱼,就变做白衣秀士来到长安城中,与袁守诚打赌,不顾玉帝命令,违时且少施雨量, 因而违反天条,被魏征梦中斩首。还有一个美丽感人的神话传说,洞庭龙君的龙女因受丈夫泾河龙子的疟待,托书生柳毅传书的故事,也发生在泾河之滨。(详见宋代李昉编的《太平广记》卷四百十九柳毅)俱往矣!试看今日之泾河:河滩裸露,浊水一线,蜿蜒东去。别说泾河龙君无处存身,即他手下的虾兵蟹将也难以存活。也许过些年泾河水也会干涸,就像我归途中见到铁路两旁已经干涸的小河一样。
图3921、3923:泾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