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与意识意识是怎么产生的?
#头条创作挑战赛#
意识 ,实际上并不神秘,它也是从单细胞生物的应激反应 逐渐演化出来的。
或者可以说,从细胞 诞生的那一刻,意识也就诞生了。
随着生物进化越来越复杂,意识也越来越复杂,直到人类的意识开始讨论什么是意识!
1,意识,必须依赖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
细胞虽然小,但细胞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其复杂度 超过火星探测器。
细胞是可以自我生存、自我繁殖、自我演化的。
现在的AI算法 ,充其量还只是个机器:
因为它没法自己打开电源,没电了也不会自己充电,而且零件老化了也不会自己更换,实在更换不了之后也不会把自己的代码复制给自己制造的新电脑[捂脸]
所以,意识必然依赖于一个可以自我生存、繁殖、演化的信息处理系统 。
这样的信息处理系统,才可以看做是"生物" ,而不是机器。
至于它是不是碳基,是不是DNA和蛋白质构成的,是不是要通过葡萄糖的氧化获取能量,都是次要的。
重要的是:它是一个可以自我 维持动态平衡,并且可以把部分信息复制给下一代 的信息处理系统。
这个系统,自我维持动态平衡的过程现象,就可以称为"广义上的意识" !
为什么要把部分信息复制给下一代?
因为这种动态信息系统的有些BUG是不可修复的,根据热力学第二定律 ,它必然会随着时间 的推移而崩溃。
或者说,正是因为动态的信息处理系统会最终崩溃,所以才有了时间!
时间,是对周期过程的度量。
2,BUG的可修复与信息的处理效率,是互相牵制的两个方面。
信息处理得慢了,现在就会死。
BUG没法修复了,将来就会死。
一样是死,早死肯定不如晚死[捂脸]
所以,生物在演化上不得不选择了 自己将来会死。
除非?
除非它不想当高等生物 !
病毒 ,在细胞外的时候就是一种大分子晶体,它除非受到外来因素的杀伤,否则它不会死。
但是,病毒又何曾主动地活过[大笑]
意识是什么?病毒是肯定问不出来这种问题的,只有人类才能问出来。
一个动态的信息处理系统,要想可以回溯到 之前的状态,它必须记录整个的信息处理过程:必须记录"完整的日志"。
但记录日志是需要额外消耗资源的,而且记录日志也会降低信息处理的速度:不信的话,在Linux内核里运行最频繁的位置加一行printk() 看看[捂脸]
所以,人体可以修复一般的损伤,但绝不会修复到像"天山童姥"那样的返老还童。
一是没必要,二是拿不出资源来:你的身体,没法记录你一生不知道多少亿亿次化学反应的日志。
否则的话,人就得像病毒那么简单了,几条RNA链就可以记录下所有的关键信息。
一个不得不选择了随时间而消亡的信息处理系统,最大的目标就是延长它自己的存在时间。
所以,生命以生存为第一需要 ,这是宇宙的生命第一原则。
3,意识是怎么诞生的?
一个完整的信息处理系统,在它被能量激活 的那一刻,有一个从静止到建立动态平衡的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很短,但它花费的时间不是0。
振荡器的简单电路
上图是一个正弦振荡器:
在接通电源的刹那,3个电容+3个电阻的选频反馈回路 ,会选择一个固定频率的信号加在三极管的基极b,并形成集电极c-基极b-集电极c的正反馈!
因为电源的能量有限 ,这个信号的振幅不能无限放大,而是在达到最高值之后再减小,从而形成正弦振荡。
振荡的正弦信号,就是系统时钟 。
这个信息处理系统的一切,都可以这个时钟信号为节拍(运行)。
人类当然也是有生物钟的,只是不通过电路实现而已。
但是,关键不是正弦信号的产生方式,而是在被能量激活时可以产生数学上的正弦信号。
振荡的信号
当这个信号的振幅变小时,说明能量不够了,要补充能量了,这就产生了第一个需求:
这个动态系统,要为它自己寻找外部的能量来源。
不管它是通过晒太阳 也好,捕食 也好,这个信号处理过程 ,就是它的意识 !
随着能量的消耗,时钟信号的振幅变化是很容易检测的,也很容易进行处理。
以人类的现有技术,制造一个信号减弱时自动找阳光的太阳能电池版,是易如翻掌的。
所以:
1)意识的第一次出现,即从静态到动态的启动过程,必然是被外来能量激活的。
2)意识的载体,必然有可以产生周期信号的时钟机制。
3)意识的载体,必然有检测剩余能量,并且主动寻找能量的反馈机制。
4)意识的载体,必然有在BUG不可修复之前,传递部分信息到新生载体的机制。
5)意识的载体,必然有随着外界环境而演化的机制。
6)意识的载体之间也可以互为外界环境,并触发演化机制。
7)意识的载体,可以产生随机的自激励信号。
载体的这个动态过程,就叫"意识"。
载体的物理化学结构 不是本质,本质是被能量激活、需要能量维持的动态信息系统。
论迹不论心: 如果AI算法的载体 满足以上7条,那么可以认为它也有"意识" 。
你要是抬杠,就证明了意识的第6定律[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