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陕西法制报为李少莉发声,再次在网上引起热议,但这一次热议的对象不再是李少莉,而是陕西法制报,其中叫好声大有人在,喝倒彩与口诛笔伐的也是不少。 这一次对陕西法制报口诛笔伐有三个重点,一是调查结果未出官媒便为李少莉发声;二是审稿不严;三是诋毁农村人形象。 其实自古以来,任何媒介都最喜欢具有战斗力的讨檄文章,而陕西法制报为李少莉发声的这篇文章,言辞激烈,颇为尖锐,任何媒体的编辑最乐见这样的文章,求之不得。所以审稿不严完全是无稽之谈,是对媒体工作情况的完全不了解。 另外,什么是是农村人形象?走在城市的大马路上你认出哪个是农村人,哪个不是农村人?在乡村地带,任何人的形象与城里人又有什么两样?当今国人形象,总体上真没有城乡的区别,这也是我们这个时代最鲜明的特征。陕西法制报原文是说村妇,村妇一词的解释一是乡村妇女,二是粗野的妇女,陕西法制报这篇文章的村妇用意恰好是指粗野的妇女。说诋毁农村人形象的恰恰是利用农村人说事,从其内心中表现出来的才是真真正正地诋毁农村人形象。 另外,也有声责陕西法制报在调查结果未出之前便为李少莉发声,而且几乎全民都在期待调查结果,但我反倒觉得官媒发声本来就是一种明示,估计这次大家可能会感到失望,很大原因就是调查可能根本就是没有的事。因为"纪委监委介入调查"本来就是以讹传讹,李少莉为民盟成员,非党内干部,监委有可能介入调查,但纪委肯定不会介入调查。再说监察部门也不是明代的东西厂,虽然对公务员负有监督责任,但不会没事就随便就去调查哪一位公务员的,一副三万块钱的耳坠确实是大家的期待发生了严重的时代错位。